旧本题“元吴澄撰”。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考《礼记·月令》,本无七十二候之说。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 ,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然后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槀,以俟博识者鉴焉。
七十二候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 ,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元,崇仁吴澄伯清著
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後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然後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槀以俟博识者鉴焉
一、立春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二、雨水
雨【去声】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候鴈北【月令汉书作鸿鴈北】鴈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鴈自彭蠡而北矣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三、惊蛰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仓庚鸣庚亦作鶊黄鸝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畱黄莺莺儿皆一种也鹰化为鸠鹰鷙鸟也鹞鸇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鷙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四、春分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二气而已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元鸟至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阴电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五、清明
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桐始华桐木名有三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今始华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三叶与天地合气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田鼠化为鴽【音如】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本草素问曰鴽鹑也似鸽而小尔雅释鸟鴽鴾母郭注酓?鸟也青州人呼为鴾母鲍氏曰鼠阴类鴽阳类阳气盛故化为鴽盖阴为阳所化也虹始见【去声】虹虹蜺也诗所谓螮蝀俗读去声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螮蝀状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
六、谷雨
谷雨【去声】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萍始生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漂历解曰萍阳物静以承阳也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者布谷也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戴胜降于桑戴胜一名戴鵀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盖蚕将生之候矣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
七、立夏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鵶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八、小满
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荼即茶也故韵今茶注本作荼】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谓之秀荣而不实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蔡邕月令以谓苦蕒菜非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九、芒种
芒种【上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去声】矣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鵙【音局】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翺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後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十、夏至
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鹿角解【音骇】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後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蜩【音调】始鸣【月令注疏作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螿也故风土记曰蟪蛄鸣朝寒螿鸣夕今秋初夕阳之际小而绿色声急疾者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於盛阳感阴而鸣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十一、小暑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蛬【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鬬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鷙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十二、大暑
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燿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土润溽【音辱】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十三、立秋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十四、处暑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十五、白露
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鸿【淮南子作候】鴈来鸿大鴈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元鸟归元鸟解见前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羣鸟养羞【淮南子作羣鸟翔】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羣羣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十六、秋分
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蛰虫坏【音培】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十七、寒露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鸿鴈来宾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後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十八、霜降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周语曰驷见而陨霜豺祭兽【月令作豺乃祭兽戮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蛰虫咸俯【淮南子作俛】咸皆也俯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
十九、立冬
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二十、小雪
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虹藏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
二十一、大雪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鶡鴠不鸣禽经曰鶡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鶡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馀录作鴈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臣蔡邕高诱皆云马薤况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但陈澔注为香草附和者即以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三月也
二十二、冬至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
二十三、小寒
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鴈北乡【去声】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鴈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後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雉雊【音姤】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後有声
二十四、大寒
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鸡乳育也马氏曰鸡木畜丽于阳而有形故乳在立春节也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而猛厉迅疾也水泽腹坚陈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附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通行本)
旧本题元吴澄撰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於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考礼记月令本无七十二候之说逸周书时训解乃以五日为一候澄作礼记纂言亦引唐月令分著五日一候之义然不闻更有此书其说以经文所记多指北方非南方之所习见乃博考说文埤雅诸书兼访之於农牧著为此编然考证名物罕所发明又旣以蝼蝈为土狗又载鼯鼠五技之说自相矛盾旣以虹为日映雨气又引虹首如驴之说兼采杂书亦乖解经之法疑托名也(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礼类存目)
元 崇仁吴澄伯清著
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然后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槁,以俟博识者鉴焉。
○立春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雨水
雨【去声】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候雁北【《月令》、《汉书》作鸿雁北】。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蠡而北矣。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惊蛰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春分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二气而已。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元鸟至。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阴电,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清明
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桐始华。桐,木名。有三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今始华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三叶,与天地合气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田鼠化为鴽【音如】。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本草》《素问》曰:鴽,鹑也,似鸽而小。《尔雅?释鸟》:鴽,鴾母。郭注:{酓鸟}也,青州人呼为鴾母。鲍氏曰:鼠,阴类;鴽,阳类;阳气盛故化为鴽,盖阴为阳所化也。虹始见【去声】。虹,虹霓也,诗所谓?蝀,俗读去声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霓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蝀状。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
○谷雨
谷雨【去声】,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萍始生。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漂。《历解》曰:萍阳物,静以承阳也。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者,布谷也。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戴胜降于桑。戴胜一名戴鵀,《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盖蚕将生之候矣。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
○立夏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蚓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小满
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荼即茶也,故韵今茶注本作荼】。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谓之秀,荣而不实,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非。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芒种
芒种【上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去声】矣。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鵙【音局】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翺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夏至
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鹿角解【音骇】。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后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蜩【音调】始鸣【《月令》注疏作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螀也。故《风土记》曰:蟪蛄鸣朝,寒螀鸣夕。今秋初夕阳之际,小而绿色声急疾者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于盛阳,感阴而鸣。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小暑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蛬【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鬬。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大暑
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土润溽【音辱】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立秋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螀,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处暑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白露
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鸿【淮南子作候】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元鸟归。元鸟,解见前,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群鸟养羞【淮南子作群鸟翔】。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秋分
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 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蛰虫坏【音培】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寒露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鸿雁来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霜降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周语》曰:驷见而陨霜。豺祭兽【《月令》作豺乃祭兽戮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蛰虫咸俯【淮南子作俛】。咸,皆也;俯,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
○立冬
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小雪
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虹藏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
○大雪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鹖鴠不鸣。《禽经》曰:鹖,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鹖。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余录》作雁,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成、蔡邕、高诱皆云马薤,况《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但陈澔注为香草,附和者即以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三月也。
○冬至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 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
○小寒
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雁北乡【去声】。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雉雊【音姤】。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大寒
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
初候,鸡乳育也。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马氏曰,鸡,木畜丽于阳而有形,故乳在立春节也。
二候,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而猛厉迅疾也。
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陈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七十二候的起源甚早,在先秦古籍《逸周书》中所记载的已告完全确立,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在我国古代的物候历,以五日为一侯,三候为一气,六气一季,四季一年;故一年分二十四气,每季十八候,共七十二侯。每候相对应一个物侯现象,叫“候应”,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七十二侯的候应有两类:一类是生物侯,其中有动物的,如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类是非生物候属于自然现象,如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等,内容非常广泛。
但是其中也有观察错误,不合于科学事实的情况,如鹰化为鸠、雀入水为蛤等。由于候的时间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年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故难以广泛运用。现将根据中华民俗通书辑录于《农桑通诀》所载七十二候列出,以飨广大读者。
【立春】春天的第一天,“立”开始的意思,也表示着往者过而来者续,冬天过了春天接续到来,因此春夏秋冬四时之始都被冠以“立”。因为立春的时候北斗七星指向东方,因此东方被认为是春天的方位;
第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冻。
第二候:蜇虫始震。“蛰”是隐藏的意思,指潜伏在地下的众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
第三候:鱼陟负冰。陟是上升的意思,鱼儿因为水温渐暖,就竞相浮游到水面,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在岸上观看,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动。
【雨水】顾名思义是春寒多雨水的意思,春雨润泽后,空气中水蒸气增加,并有充沛的雨水,农田已经可以准备耕种了。
第一候:獭祭鱼。形容水獭捕捉到鱼后,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看似先祭拜一番后再食用。
第二候:侯雁北。此时南方天气已热,候鸟雁自南向北飞,从中国南部等地迁至中国的东北方或是西伯利亚,飞回原先居住的地方。古人观察雁候鸟是认为候鸟是随着阴阳之气而往来,其实候鸟只能够适应某一种的气候罢了。
第三候:草木萌动。表示阴阳交泰万物生长的时机。天地万物出现生机,草木也纷纷萌芽生长。
【惊蛰】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其息化为风,其声化为雷,秋冬之际,雷藏身土中,春天农人耕种,雷破土而出,轰然作响,即是春雷,在惊蛰时分,天地阴阳气接触频繁、闪电不绝,春雷初响,惊醒了仍在蛰伏的万物,不论益虫害虫全部活动起来,脱离了蛰伏的状态。在农耕方面,正是须加施追肥的时期,杂粮作物开始种植。
第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春暖时开始盛开。
第二候:仓庚鸣。“仓庚”指的是黄鹂鸟,仓表示“清”,而庚表示“新”,黄鹂鸟于此时振翅高飞,一鸣惊人,宣告春天己到人间。
第三候:鹰化为鸠。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或布榖飞出来,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故作此候。比喻万物从新开始。
【春分】最早在尧典中被称为“日中”,在礼记中被称为“日夜分”,两种称呼都显示了在这一天是昼夜等分的。
第一候:玄鸟至。元鸟或玄鸟是指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燕子飞到家的屋檐下筑巢,开始准备哺育下一代,代表吉祥之兆。
第二候:雷乃发声。这时始有了雷声,也就是天上的云层活动开始活跃起来了。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第三候:始电。雷乃声、电乃光,雷电本是一体。古人一样知道先闪电后打雷。但古人认为阳先行,阴始动。以雷为阳之气,以电为阴之质。
这时节,正是乍暖还寒时候,天空中的冷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交替冲突,往复叠加,云层活动非常活跃。暖湿气流从南方频频而来,北方的寒冷空气也随着天气的变化时常南下,带不同电的气流发生碰撞,自然就产生了虺虺的雷鸣之声。
【清明】“清明”之称来自淮南子的“八风”。这八风自冬至日算起,分别是“条风、明庶风、清明风、暴风、凉风、阊阖风、不周风、广莫风。”清明正是清明风,也就是东南风吹起的时候,暖风会带来丰沛的雨水。至于清明被订为节气,则是迟至战国时代的事。
第一候:桐始华。指此时开白桐的小花满山盛放。
第二候:田鼠化鴽。指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避暑,取而代之的是喜爱阳气的鴽鸟,则开始出来活动。以田鼠为至阴之物,以鴽鸟为至阳之物;比喻阴气绝而阳气渐盛。
第三候:虹始现。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常见。雨后阳光比 喻君子守得云开现月明,并有成果。
【谷雨】“谷雨”顾名思义是“雨生百谷,春雨可贵”的意思,旨在提醒农民时雨将降,不要误了农事。
第一候:萍始生。萍是浮萍,为绿色藻类,谷雨时雨水丰沛,浮萍也随之大量繁殖,随水飘浮而生,被认为是节气指标之一,所以成为谷雨的第一候。因为浮萍含丰富蛋白质及有机物质,是农家重要的饲料。
第二候:鸣鸠拂羽。鸠是指斑鸠。此时,斑鸠不仅鸣叫,更拍动羽翼四处飞翔,提醒农人不要忘了农事之故。
第三候:戴胜降于桑。戴任又名戴胜,是一种头顶有冠毛的黄白斑纹小鸟,会飞到黄河至长江流域一带,戴任鸟常栖息于农家常种植的桑树与麻树之中。
【立夏】“立夏”在二十四节气解作“宽作万物,使生长也”。立夏在中国的阴阳学说认为这是阳气最盛的时期。立夏之后会因阴阳转化而盛极生阴。
第一候:蝼蝈鸣。指出昼伏夜出的蝼蝈,因为感应到微弱阴气而鸣叫。
第二候:蚯蚓出。指蚯蚓阴曲而阳伸之运动,感应阳气渐盛而群起出土。
第三候:王瓜生。指一种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
三候同时指出所有至阴柔之物,同时发生。比喻这一个时候君子应该从微小处观察,有没有小人在暗暗地生长,不应该满足现状。
【小满】顾名思义还不到最满的时候,盛夏之前的“小满”是最好的一刻,阳气满极就会盛极而衰。因此对种植小麦的中国北部而言,小满时麦粒虽未成熟,但已粒粒盈满,在南方则指水稻已达抽穗期,小满亦可称水田的水已盈满。“四月乾卦,谓之满,言阳气已满”
第一候:苦菜秀。苦菜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菜,已经枝叶繁茂,可供采食。
第二候:蘼草死。指一些枝叶细软在阴冷潮湿季节生长的植物,受不了夏阳的火气都枯死了。
第三候:麦秋至。经过十天到第三候的时间,原来已盈满但未熟的麦粒,已经成熟。因为只有麦子在初夏即成熟可收,其余百谷都在秋季收成熟而进行收获,此时等于是小麦秋收之时节。
【芒种】“芒种”时,在长江流域经常有低气压的形成,带来连绵的雨水,现在所谓的梅雨季节。在此时的雨水有助五谷类的农作物。芒种也带来风调雨顺,丰收的预兆。
第一候:螳螂生。螳螂于深秋产卵,小螳螂感应到了此时阴气渐强而破壳而出。
第二候: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古人也认为伯劳鸟是感受到阴气而开始鸣叫的,这是一种十分刺耳刮噪的叫声。
第三候:反舌无声。能学各种鸟鸣叫的反舌鸟,感应到五月阴气微生而不叫了。或者是另外一些雀鸟此时不再发声鸣叫了。比喻小人开始当道,阴气渐强,君子大人等不再发言。
【夏至】夏至正是阳极之至,所谓盛阳覆盖其上,而阴气始起于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逐渐衰弱。夏季之极,白昼最长,夜间最短。
第一候:鹿角解。鹿角有艮象,是属阳性的山兽,因阳气已盛极而衰,鹿角就开始脱落。
第二候:蜩始鸣。是夏天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夏蝉又叫“知了”,雄蝉都会鼓翼而鸣。
第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野生药草,因为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半夏之名。
【小暑】暑为温热之气,古人认为积存土地里的热气一直都潜伏在土地中,到小暑时热力才开始慢慢的散发出来。「小暑」表示暑气尚未极致,接下来的「大暑」才是暑气之极。
第一候:温风至。指四方均感受到温热的风,暑气吹至,热气逼人。
第二候:蟋蟀居壁。候蟋蟀开始自田野逐渐移入庭院。比喻小人阴气者,他们的活动范围不单只在郊野,已经在宫廷中活动了。
第三候:鹰始挚。指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鸟巢中飞出来,开始学习飞行博杀猎食的技术。比喻君子看见小人势强,现在应该积极培育后辈,卷土重来。
【大暑】大暑乃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也所谓“最热三伏天”。大暑至之后三十天称为三伏。“伏”有隐藏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大暑期间,人们要用隐蔽伏居的方法来避盛暑之热。
第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产卵在落叶与枯草之间,经幼虫,蛹而至成虫,在盛夏孵化而出。其实萤火虫是产卵在水边的草根,多半潜伏土中,次年草蛹化为成虫,这就是萤火虫。
第二候:土润溽暑。此时土壤内湿气潮润,天气也湿热难耐,这种蒸郁的热天也是最难过的。
第三候:大雨时行。当早上的湿热之气升至对流云层,在高空遇冷,常在午后降下大雨,雨势大但是下雨的时间不长,雨后可以稍稍纾解一些暑气。
【立秋】是秋天之始,代表夏去秋来,禾谷成熟,作物收成的季节。
第一候:凉风至。经过大暑的大雨,暑气渐消,凉风已经由热带吹来的热风改为西太平洋吹来的台风。
第二候:白露降。指立秋之后早晚温差渐大,夜间湿气接近地面,在清晨形成白雾,未凝结成珠,有秋天的寒意。
第三候:寒蝉鸣。与夏至第二候“蝉始鸣”相呼应。在秋天叫的蝉称为寒蝉,寒蝉感应到阴气生而开始鸣叫。
【处暑】也就是暑气到此时开始退去,“处”有“退”有“止”的意思。这时炎热的天气到此为止,暑气开始退去,真正开始秋凉。秋作玉米开始播种,二期稻作进入分蘗盛期。气温仍高,虫类易生,故应注意防治。
第一候:鹰乃祭鸟。老鹰猎捕后先陈列出来,像祭拜为牠牺牲的猎物。也可能小暑时学习猎捕的鹰已经可以捕得猎物。
第二候:天地始肃。天地肃杀之气渐起,所以古人常在这一个时节进行处决犯人,谓之“秋决”,也就是顺天地肃杀之气,藉此告诫人们秋天是不可骄盈,要谨言慎行,反省收敛。
第三候:禾乃登。黍、稷、稻、粱(大粒的小米或高粱)等谷类到处暑已经成熟可以收成了,古时农民还有会趁此把成熟的禾谷呈献给天子。
【白露】这个时节,在早晚温差甚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因为天候转凉附着在易散热的物体上,凝结成露水。而秋天五行属金,金的颜色是白,故而称秋露为白露。“白露风,寒露雨”天气已渐秋凉,逐渐开始刮起南风了。
第一候:鸿雁来。相对应于雨水第二候的“鸿雁北”,秋天时鸿雁自北方飞向南方,以避寒冬。
第二候:玄鸟归。相对应于春分第一候的“元鸟至”,燕子春去秋来,于秋天自南方飞回北方。
“鸿雁来”、“鸿雁北”与相对“元鸟归”、“元鸟至”,鸿雁在白露由北方南来,而燕子则开始南飞乃阴阳之气互相交换。
第三候:群鸟养羞。群鸟储存食物过冬,同时许多鸟都有的换羽行为,开始换上丰满的冬羽,准备冬天的来临。
【秋分】在尧典上称为“宵中”,与春分的“日中”一样日夜等长,从这一天起日间缩短,夜间增长,天气也渐渐冷起来。二期水稻已达齐穗期,早熟稻进入成熟期。
第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以后阴气逐渐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第二候:蜇虫坏户。坯是指细土,众多小虫都已经穴藏起来了,还用细土封实孔洞以避免寒气侵入。
第三候:水始涸。在华北地区春夏季降雨较丰沛,而到了秋天水气开始干涸,夜间无云,河川流量也开始变小。在中秋即有赏月、祭月的习俗。
【寒露】二十四节气解上说“露水先白而后寒”,阴气渐盛,秋凉而成白露,秋冷而成寒露,水点凝成之露珠,寒露之后天气更冷就是霜降了。水稻已进入黄熟期,白柚开始上市。
第一候:鸿雁来宾。指鸿雁南下期间长,同一种的候鸟也会有先来后到。
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传说中鸟雀于深秋潜入大水(大水指的是海),而蛤(蛤是指蛤蜊类的贝壳)的条纹色泽又与雀鸟近似,在深秋天寒时节,蛤类会大量繁殖,故以为是雀鸟所化。
第三候:菊有黄华。黄色的菊花在秋天绽放,古时文人墨客于此时尝蟹赏菊,更是成为当时秋季的盛事。
【霜降】在二十四节气解上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露始凝也;降、伏也”到了霜降时,天地间阴气更重,故而露水凝结成霜。
第一候:豺乃祭兽。豺是似狗的动物,豺捕到了野兽后,先陈列出来,似祭拜一番再食用。七十二候中用了“獭祭鱼”、“鹰乃祭鸟”及“豺乃祭兽”三“祭”,代表了天地间可潜入水者(獭),可飞上天者(鹰)及地上走兽(豺)三者,在时间上跨越了春、夏、秋三季。
第二候:草木黄落。深秋后万物生长速度减慢,而且水分少,常绿植物的叶片,会转为枯黄而后掉落。
第三候:蜇虫咸俯。咸俯是垂头不动的样子,指各种过冬的小虫在其藏身之处不食也不活动的现象,静静的进入冬眠。
【立冬】“冬”有“终”的意思,正是一年的尾声,秋天正式远离,冬天初现。经过一年的辛劳,历经寒暑,体力衰弱,须进补以恢复元气故民间习俗于此时进补。此时水稻收获已结束,田间开始种植冬季里作或绿肥作物。
第一候:水始冰。此时中国北部天气已经寒冷,水泽开始结冰,冰面尚薄开始结冰。
第二候:地始冻。指土壤中的水分因天冷而凝冻,连带使得土壤变硬的现象。
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是大蛤,雉比雀大,与寒露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相似,在冬天时节,蜃类会大量繁殖,故以为是雉所化。
【小雪】指的是天气变寒,已经开始下初雪,因为是初雪,雪势不大。
第一候:虹藏不见。天虹出现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泰之故,而此时阴气旺盛阳气隐伏,天地不交,所以虹也藏起来了。
第二候:天气上升。阳气回到天上,阴气降到地下,因此天地不通,万物寂然。
第三候:闭塞成冬。由于天地之气闭塞,一切显得毫无生机。
【大雪】是大雪纷飞的意思,此时大陆高气压占优势,北风自西伯利亚南下,带来大雪的季节。
第一候:鹖鴠不鸣。鹖鴠是一种鸟,亦称寒号虫,是一种冬季仍会号叫的鸟,但到了“大雪”时节也感受到天寒地冻、天地冷肃之气氛而停止鸣叫了。
第二候:虎始交。阴气盛极将衰,在此所以充满阳刚之气老虎开始求偶行为来表示阳气将开始萌动。
第三候:荔挺出。指一种叫荔的蔺草,在仲冬之月万物均为雪所覆盖的时候,独独生长露出地表的现象。
【冬至】冬至在尧典中称为“日短”,表示这天白天最短,是古代认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冬季到了一半。夏小正称为“时有养夜”,表示这天夜最长,冬至可能是中国最早被订定出的节日。
第一候:蚯蚓结。此时蚯蚓仍交缠成结状,缩成一团在土里过冬。
第二候:麋角解。糜和鹿相似而不同种,鹿是山兽属阳,糜是喜爱水泽的阴兽,夏至时鹿感受阳气渐退而解角,糜则是在冬至时感受阴气渐退而解角;
第三候:水泉动。深埋于地底之水泉,阳气引发,水仍可流动未完全结冻。
【小寒】“小寒”对应于“小暑”,在节气上以“冬”“雪”“寒”表示不同冷的程度,愈后面表示愈冷,冷气积久了就成寒。天地间积聚的冷气要开始散放出来了,真正严寒的冬天正要开始,此时冰最坚,不易溶化可耐久藏,所以古时的凌官都在此时凿冰藏冰。农作物栽培上应适时做好防寒措施。
第一候: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雁是顺阴阳气而迁移的,有些雁已经开始往北飞,认为此时阳气已经发动,雁群启程自南方开始往北飞回故乡。
第二候:鹊始巢。鹊就是喜鹊,鹊喜阳性,感到阳气动而开始筑巢,准备孕育第二代。
第三候:雉始雏。鸲是鸣叫的意思,与雉鸡啼叫一样,表现冬至后的阳气萌动。
【大寒】为一年中严寒之极点,自冬至后第三十六日的大寒也有所谓“四九夜眠如露宿”之称,表示严寒之极。古人此时正忙着准备过年,鲜花、年柑等为新春应景之物。秧田须覆盖塑料布或不织布保温。
第一候:鸡始乳。母鸡开始孵育小鸡。
第二候:征鸟厉疾。征鸟是指凶猛有攻击性的鸟类,如老鹰、隼等猛禽,因受到饥寒交迫之苦,仍遨翔于天际,展现杀伐的本能追捕猎物。
第三候:水泽腹坚。此时寒冷已极,河川的水结冰直透到水底,形成又厚又硬的冰块。
立春正月春气动,东风能解凝寒冻;土底蛰虫始振摇,鱼陟负冰相戏泳;
半月交得雨水后,獭祭鱼时随应候;候雁时催归北乡,那堪草木萌芽透。
惊蛰二月节气浮,桃始开花放树头;鸧鹧鸣动无休歇,崔得胡鹰化作鸠;
春色平分才一半,向时玄鸟重相见;雷乃发声天际头,闪闪云开始见电。
芳菲三月报清明,梧桐枝上始含英;田鼠化鴽人不觉,虹桥始见雨初晴;
三月中时交谷雨,萍始生遍闲洲渚;鸣鸠自拂其羽毛,戴胜降于桑树隅。
立夏四月始相争,知他蝼蝈为谁鸣;无端蚯蚓纵横出,有意王瓜取次生;
小满瞬时更叠至,闲寻苦菜争荣处;靡草千村死欲枯,微看初暄麦秋至;
芒种一番新换豆,不谓螳螂生如许;鵙者鸣时声不休,反舌无声没半语。
夏至才交阴始生,鹿乃解角养新茸;阴阴蜩始鸣长日,细细田间半夏生;
小暑乍来浑未觉,温风时至褰帘幙;蟋蟀才居屋璧诸,天崖又见鹰始挚。
大暑虽炎犹自好,且看腐草为萤秒;匀匀土润散溽蒸,大雨时行苏枯槁。
大火西流入立秋,凉风至透内房幽;一庭白露微微降,几个寒蝉鸣树头;
一瞬中间处暑至,鹰乃祭鸟谁教汝;天地属金始肃清,禾乃登堂收几许;
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旧石玄鸟都归去,教令诸禽各养羞。
自入秋分八月中,雷始收声敛震宫;蛰虫坏户先为御,水始涸兮势向东;
寒露人言晚节佳,鸿雁来宾时不差;雀入大水化为蛤,争看篱菊有黄花;
休言霜降非天意,豺乃祭兽班时意;草木皆黄落叶天,蛰虫咸俯迎寒气;
谁看书来立冬信,水始成冰寒日进;地始冻兮坼裂开,雉入大水潜为蜃;
逡巡小雪年华暮,虹藏不见知何处;天升地降两不交,闭寒成冬如禁锢;
纷飞大雪转凄迷,鹖旦不鸣马肯啼;虎始交后风生壑,荔挺出时霜满溪。
短日渐长冬至矣,蚯蚓结泉更不起;渐渐林间麋角解,水泉摇动温井底;
去岁小寒今岁又,雁声北乡春去旧;鹊寻枝上始为巢,雉入寒烟时一雊。
一年时尽大寒来,鸡始乳兮如乳孩;征鸟当权飞厉疾,泽腹弥坚冻不开;
五朝一候如麟次,一岁从头七十二;达人观此发天机,多少乾坤无限事。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 ,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3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
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份,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所以很难广泛应用。现在黄河流域物候现象已发生变化,其他地区的物候更是千差万别,必须不断发展物候学,制定新的自然历,否则一味地机械照搬古书是行不通的。
二十四气七十二候
(正月)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侯,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 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
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三月)
清明: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谷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四月)
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五月)
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六月)
小暑: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侯,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
(七月)
立秋: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处暑: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 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八月)
白露: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 一曰:大曰鸿,小曰雁。二候,玄鸟归;燕去也。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秋分: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九月)
寒露: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霜降: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二候, 草木黄落;阳气去也。三侯,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十月)
立冬:初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侯,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
小雪: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将;三侯, 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十一月)
大雪: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冬至: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麇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 三侯,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十二月)
小寒: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 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 三候,雉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大寒:初候,鸡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
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解释
一月(正月)
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月
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春分: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三月
清明: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谷雨: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四月
立夏: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小满: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五月
芒种: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意思是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夏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六月
小暑: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大暑: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七月
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处暑: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八月
白露: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九月
寒露: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霜降: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十月
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小雪: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十一月
大雪: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冬至: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十二月
小寒: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大寒: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介绍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鸷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清明:榖雨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