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帝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 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进行了八次迁都。所谓“后”就是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到周人灭商这一时期,共有六百多年,商朝在这段时间共进行了五次迁都。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商朝历代君主
? 汤 ( 履) ? 太丁 ? 外丙 ( 胜) ? 仲壬 ( 庸) ? 太甲 ( 至) ? 沃丁 ( 绚) ? 太庚 ( 辩) ? 小甲 ( 高)
? 雍己 ( 密) ? 太戊 ( 伷) ? 仲丁 ( 庄) ? 外壬 ( 发) ? 河亶甲 ( 整) ? 祖乙 ( 滕) ? 祖辛 ( 旦) ? 沃甲 ( 逾)
? 祖丁 ( 新) ? 南庚 ( 更) ? 阳甲 ( 和) ? 盘庚 ( 旬) ? 小辛 ( 颂) ? 小乙 ( 敛) ? 武丁 ( 昭) ? 祖庚 ( 跃)
? 祖甲 ( 载) ? 廪辛 ( 先) ? 庚丁 ( 嚣) ? 武乙 ( 瞿) ? 太丁 ( 托) ? 帝乙 ( 羡) ? 帝辛 ( 受德)
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
先公
契(约前2096年-前?年注释1):虞舜三十三年-?
昭明(前?年-前?年)
相土(前?年-前?年)
昌若(前?年-前?年)
曹圉(前?年-前?年)
冥(前?年-约前1875年)
王亥(约前1874年-约前1775年):夏杼十四年-夏泄十二年
王恒(约前1774年-约前1771年):夏泄十三年-夏泄十六年
上甲微(约前1770年-前?年):夏泄十六年-?
报丁(前?年-前?年注释2)
报乙(前?年-前?年注释2)
报丙(前?年-前?年注释2)
主壬(示壬)(前?年-前?年)
主癸(示癸)(前?年-前?年)
注释:1.括号内的时间均为在位时间,也就是某年至某年为商部族首领,但是这些时间都是后人的推测,不一定正确,并且存有较大的争议,仅供参考。
注释:2.据考证,司马迁《史记》所载“报丁、报乙、报丙”的顺序有误,应为“报乙、报丙、报丁”。
商王——商朝帝王列表
次序 | 日名1(祭名) | 日名2(祭名) | 庙号 | 名 | 备注 |
---|---|---|---|---|---|
1 | 大乙 | 天乙 | 高祖 | 履 | 商王,子姓 |
大丁 | 太丁 | (无) | 托 | 未即位,追尊为王 | |
2 | 卜丙 | 外丙 | 胜 | ||
3 | — | 仲壬 | 庸 | ||
4 | 大甲 | 太甲 | 太宗 | 至 | |
5
| —
| 沃丁
| 绚 | ||
6
| 大庚
| 太庚
| 辩
| ||
7
| 小甲
| 小甲
| 高
| ||
8
| 雍己
| 雍己
| 密
| ||
9
| 大戊
| 太戊
| 中宗
| 伷
| |
10
| 中丁
| 仲丁
| 庄
| ||
11
| 卜壬
| 外壬
| 发
| ||
12
| 戋甲
| 河亶甲
| 整
| ||
13
| 且乙
| 祖乙
| 滕
| ||
14
| 且辛
| 祖辛
| 旦
| ||
15
| 羌甲
| 沃甲
| 逾
| ||
16
| 且丁
| 祖丁
| 新
| ||
17
| 南庚
| 南庚
| 更
| ||
18
| 象甲
| 阳甲
| 和
| ||
19
| 般庚
| 盘庚
| 世祖
| 旬
| |
20
| 小辛
| 小辛
| 颂
| ||
21
| 小乙
| 小乙
| 敛
| ||
22
| 武丁
| 武丁
| 高宗
| 昭
| |
且己(孝已)
| 祖己(孝已)
| (无)
| 未即位,追尊为王
| ||
祖戊
| 祖戊
| (无)
| 未即位,追尊为王
| ||
23
| (未闻其祭名也)
| (无)
| 篡位,甲骨文中有记载
| ||
24
| 且庚
| 祖庚
| 跃
| ||
25
| 且甲
| 祖甲
| 世宗
| 载
| |
26
| 廪辛
| 廪辛
| 先
| ||
27
| 康丁
| 庚丁
| 嚣
| ||
28
| 武乙
| 武乙
| 瞿
| ||
29
| 文丁
| 太丁
| 托
| 甲骨文中亦作“文武丁”
| |
30
| 帝乙
| 帝乙
| 羡
| ||
31
| 帝辛
| 帝辛
| 受(受德)
|
注1:《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之子太丁在父亲去世前即已去世,故未能继位, 当代亦有人据此开列商王表。 与此不同,《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则将太丁列入年表, 此后为《现代汉语词典》等采纳。 此外,《史记》及前述各表均未开列武丁之后的所谓“篡位”王(本表序号23),俟考。
注2:日名1为甲骨文中的日名,日名2为《史记》中记载的日名。一般认为,商代无谥号,“纣”亦非谥号,但也有学者讨论日名等商王称号与谥号之间的关联。
商朝国都——亳
亳是商汤在夏桀十五年至仲丁元年时期的商朝都城,商朝前期有十位君主在这里登基建都。
商汤迁九鼎于商邑,在此建都12年驾崩;外丙在此建都2年驾崩;仲壬在此建都4年驾崩、太甲在此建都12年驾崩、沃丁在此建都19年驾崩、太庚在此建都5年驾崩、小甲在此建都17年驾崩、雍己在此建都12年、太戊在此建都75年驾崩。仲丁元年,因亳城遭遇河患,自亳迁都于嚣,此乃商朝建立以来第一次迁都。
《竹书纪年》:“帝桀十五年,商候履迁于亳(成汤元年)。”
《左传·哀公十四年》:“宋有亳邑。”又载宋景公云:“亳,宗邑也。”
《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亳,帝喾所都也,汤都也。”
《大元一统志》:“亳城,在归德府城东南四十五里,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汤居亳,与葛伯为邻,即今宁陵县葛乡,亳乃今谷熟县也。蒙为北亳,即景亳,汤受命之地。谷熟为南亳,汤所都。”
(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归德府:“《禹贡》豫州地。古曰商丘《左传》:高辛氏子阏伯居商丘。商汤为亳邑地。”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五十四归德府建置沿革:“禹贡豫州之域,商为亳都地,周为宋国,战国属魏,秦置砀郡,汉髙帝五年改置梁国。”
清光绪二十一年《亳州志》卷一 十七 汤都考:“按旧志皆以高辛氏都亳为在今亳州,非也。帝喾之亳自在河南之亳,与此无涉。旧志因古说不免附会耳。汤之始兴实先居于南亳,汤地仅七十里,夏都安邑,而居实在河南偃师,乃夏都畿封之域,距亳畿九百里,汤安得居之?及克夏之后平定海内,偃师之地乃入版图。《括地志》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汤所都也。宋州即今之归德府。谷熟县即在商丘境内东南。汤与葛为邻,葛伯国即《汉志》宁陵县之葛乡。皇甫谧谓汤征自葛始。计宁陵去偃师八百里,而使亳众为耕有童子【馈】食,非其理也。今梁国自有二亳,北亳在蒙,南亳在谷熟。然则谷熟汤所都也。孔颖达亦知斯言之近理而释《孟子》。汤居亳必以偃师为殷都者,彼欲曲从郑氏,不得不如此也。夫以汤为专都偃师,其误始于《尚书》孔傅书序云,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孔傅云,契【父】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按帝喾之都,孔傅亦止言亳而未实指其所在。后人因帝喾曾都亳,遂以孔傅所称之亳为专指偃师,不知帝喾未为天子之前亦尝封于南亳。《元和郡县图志》等书确有明证,况孔氏书傅出于东晋,先儒多疑其伪不可据,为典要即实指帝喾所都成汤所居为偃师之亳且不可信也,而况混言都亳安知所谓亳者非南亳乎?即汤都偃师之言真出于孔安国,且不可从也,况其为伪孔傅乎?”
商朝国都——嚣
郑州商城遗址,为商朝第十位君主仲丁所建的嚣都。位于郑州市区,东起凤凰台、西到西沙口、北至花园路、南达二里岗,面积2500公顷。1950年被发现,1955年在遗址中部又发现一座周长近7公里的城垣。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宫殿房基、小型房基、窖穴、水井、壕沟、墓葬、祭祀坑等遗迹,铸铜作坊、制陶作坊、制骨作坊、玉器作坊等遗址。出土了石器、蚌器、铜器等遗物,其中有珍贵的玉器、原始的青釉瓷尊、罕见的夔龙纹金箔、精致的象牙梳、古老的乐器石埙等。根据碳14测定,遗址年代距今3235±90年,加之出土的遗迹、遗物,表明郑州商城遗址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中期都城。它的发现填补了安阳殷墟之前的一大段商代历史空白,丰富了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实物资料。1959年郭沫若来郑州视察时,为郑州商城题写了“郑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隞都。地下古城深且厚,墓中遗物富而殊”的诗句。它填补了商代中前期历史的空白,丰富了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实物资料。
至于郑州商代都城的地位,大众普遍认为是仲丁所迁的嚣都。原因:①从文献记载看,嚣都的地望就在郑州市区;②从仲丁迁都的情况看,嚣都就在郑州;从考古发现看,郑州二里岗期文化介于偃师二里头晚期、早商文化和殷墟晚商文化之间。因此,郑州商城只能属于商代中期的嚣都。
仲丁自亳迁于嚣,在此定都9年;仲丁之弟外壬在此定都10年。仲丁、外壬葬于嚣。
《竹书纪年》:“仲丁,名庄。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迁于嚣,于河上。”
《竹书纪年》:“仲丁六年,征蓝夷。九年,陟。”
《竹书纪年》:“外壬,名发。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嚣。
邳人、姺人叛。十年,陟。”
《竹书纪年》:“河亶甲,名整。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嚣迁于相。”
商朝国都——相
仲丁三弟河亶甲,即位元年,自嚣迁于相(今河南安阳),在相定都9年。葬于相。
《竹书纪年》:“河亶甲,名整。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嚣迁于相。三年,彭伯克邳。四年,征蓝夷。五年,姺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九年,陟。”
商朝国都——耿
祖乙元年,自相迁于耿;祖乙迁至耿的第二年,因发生河患,耿城被摧毁而迁都至庇。耿只做了商朝1年都城。
《竹书纪年》:“祖乙,名滕。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迁于耿。命彭伯、韦伯(见上)。二年,自耿迁于庇。
庇
祖乙因耿城被摧毁而迁都至庇。祖乙在此建都18年;祖辛在此建都14年,商朝开始复兴,死后庙号为“中宗”。 后来,开甲在此建都5年;祖丁在此建都9年;南庚在此建都的第3年迁都于奄。
《竹书纪年》:“祖乙,名滕。二年,圮于耿,自耿迁于庇。三年,命卿士巫贤。八年,城庇。十五年,命邠侯高圉。十九年,陟。祖乙之世,商道复兴,庙为中宗。”
《竹书纪年》:“祖辛,名旦。元年戊子,王即位,居庇。十四年,陟。”
《竹书纪年》:“开甲,名逾。元年壬寅,王即位,居庇。五年,陟。”
《竹书纪年》:“祖丁,名新。元年丁未,王即位,居庇。九年,陟。”
《竹书纪年》:“南庚,名更。元年丙辰,王即位,居庇。三年,迁于奄。六年,陟。”
商朝国都——奄
奄是南庚、阳甲和盘庚的都城。南庚三年自庇迁都于奄,南庚六年驾崩。阳甲建都四年驾崩。盘庚自奄迁都于亳。
《竹书纪年》:“阳甲,名和。元年壬戌,王即位,居奄。三年,西征丹山戎。四年,陟。”
《竹书纪年》:“盤庚,名旬。元年丙寅,王即位,居奄。”
商朝国都——亳
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南渡大河迁于成汤故都亳(今河南商丘),行成汤之政,此后百姓安宁,商朝开始复兴起来。
《史记·卷三·殷本纪》: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商朝国都——殷
盘庚十四年,自亳(今河南商丘)迁都于北蒙,改“北蒙”名为“殷”。盘庚十五年,营建殷都。此后历时8代12王近三百年,商朝未再迁都。
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殷墟是目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1961年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竹书纪年》:“盘庚,名旬。十四年自亳迁于北蒙,曰殷。十五年,营殷邑。十九年,命邠侯亚圉。二十八年,陟。”
《史记.卫康叔世家》:“……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
郦道元《水经注》:“洹水出山东,迳殷墟北……。”
《通鉴地理通释》:“安阳县本殷墟,所谓北蒙者,亶甲城在西北五里四十步,洹水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