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尧舜禹都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对于他们,后世都是直呼其名的。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自称“始皇帝”。说文曰:“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皇帝之制,始于秦,始皇帝政制之,乃取三皇五帝之名。皇帝自称“朕”,“寡人”,“官家”等,皇帝之言曰“谕”,皇帝之命曰“诏”。
对于后来的帝王为了表示尊重,就不好直呼其名了还要避讳,二则后世皇帝名字多用冷僻字不好称呼,因此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庙号和谥号联系在一起。谈中国历史,必定也无法绕开庙号、谥号、年号这几个字眼,但是一般的人根本搞不清楚这几者之间的差异,并且经常混淆。那么鲁虺文化网历史编辑部就来为读者厘清庙号、谥号、年号、尊号四者的概念、渊源和区别(这可能是最全面的专题)。简单地来说,比如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就是年号,武则天就是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也是尊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汉文帝、汉武帝),后来庙号多(唐太宗、唐玄宗),明清“一帝一号”则年号更深入人心(万历皇帝、康熙皇帝)。
以唐朝明星皇帝李世民举例,说他的庙号,谥号,年号,尊号。我们一般称呼李世民为“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是其庙号,唐是国号;李世民执政的年号是“贞观”——“贞观之治”是中国著名的盛世;而谥号评价李世民的是非功过,在死后根据他生前的所作所为给出的一个具有评价性质的称号。李世民最初的谥号是“文皇帝”,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到了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又加谥为“文武大圣皇帝”,直到天宝十三年(754年)最终的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当然这个称呼世人没法叫,也记不住,就不流行了。唐朝灭东突厥后,李世民获得“天可汗”的尊号,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的意思。
年号:也叫帝号,是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在民间纪年除了干支纪年,就是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了,如《兰亭序》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琵琶行》提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岳阳楼记》提到“庆历四年春”(公元1044年),《梅花岭记》提到“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
年号也不是一开始都有的,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在公元纪年法没有通用以前,中国还发明了许多五花八门的纪年法。其中,最简单的莫过于帝王纪年法了。帝王纪年法是以帝王在位年数来纪年,这在夏、商、周、秦四朝和西汉前期最为常用。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秦始皇在公元前225年灭魏国事: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稍微复杂点的纪年法则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纪年法叫岁星纪年法。岁星纪年法最早出现在《国语》和《左传》中,古天文学家以木星为岁星,把天赤道带均匀地分为十二等分,作为起始的一分就叫做“星纪”。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一句,便是岁星纪年法。
第二种纪年法叫太岁纪年法。由于木星的运行周期不是整十二年,用实际岁星的位置来纪年不太准确,古天文学家便假想出了一个理想的天体“太岁”,发明了太岁纪年法。
第三种纪年法叫干支纪年法。天干有十个,依次叫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叫做“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便能用来纪年(也能纪日)了。天干地支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上便已出现,他们在中国的使用最长久最灵活也最广泛,如我们称清朝和日本在公元1894年的战争为“甲午战争”,康有为、梁启超在公元1898年的变法为“戊戌变法”等等。今年是公元2019年,按干支纪年法,也可称作己亥年。
第四种纪年法叫十二生肖纪年法。十二生肖即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种纪年法或许是所有纪年法最接地气的一种了。十二生肖纪年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得比较广泛,藏族的纪年法则完全接受了十二生肖纪年法,这在有关吐蕃的史料中随处可见,如“及至羊年。冬,举办文成公主的葬礼。”“及至龙年。冬,赞普以政事达到蛮地,薨逝。”“及至兔年。赞蒙金城公主薨。”等等。
汉武帝时期的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在一次狩猎时获得一只“一角而足有五蹄”的兽,故定下年号为“元狩”,此前年号是追记的。大多数年号的取名过程都是一场大型拍马屁现场,让人解释得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众所周知,西汉建立之后汲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在统治上采用了郡县和分封杂糅的制度,既有亲藩封国,也有直属中央的郡县。很自然的,这种制度很快就产生了诸侯尾大不掉的问题,甚至导致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全面施行“推恩令”,开始从根本上削弱了诸侯势力,但这只是硬的一手。他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完成相应的工作,确立中央朝廷,尤其是汉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自上而下推行改元和年号合二为一的制度,甚至对以前改元进行追加年号,就成为构建这种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改元,是为了纪念天降祥瑞,证明了汉天子上应天命;年号则体现尊卑之分,凸显大汉天子凌驾于诸侯王之上的神圣意味。而这软的一手,也需要在事实削弱诸侯势力之后,才方便推行,也就造成了汉武帝太初之前年号都是追加的现象。
不得不说,刘彻的这个制度创新收到了他想要的效果。从一些现存的汉代刻石碑文上看,年号改元对当时政治体制造成了重大影响,在西汉初年的汉文帝后元六年的赵王群臣上酬刻石碑文中,落款还是“赵廿二年八月丙寅”字样,但到了汉宣帝时的鲁孝王石刻碑文,落款就成为“五凤(汉宣帝年号)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上下尊卑秩序井然,鲜明地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正是从他统治时期开始,年号和改元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纪念意义,成了封建王朝中一件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
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一般会熬到次年大年初一,当然也有例外。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称为“奉正朔”。设立新年号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有些皇帝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爱标新立异的年号换得多,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是谁?比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李治改了十四次年号,他的妻子武周皇帝武则天改年号创下了18个的纪录,光公元692年就换了3个年号。一般朴素务实的皇帝年号换得少,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因为“贞观之治”的缘故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年号了——堪称坚持品牌,做大做强的典范。即使放在古代封建社会,也是许多帝王统治天下的榜样和目标。西夏崇宗李乾顺(公元1101—1113年在位)直接以“贞观”为年号,希望自己能取得唐太宗那样的成就。由于唐朝对东亚的影响太大,“贞观”这个年号在国外也颇受追捧,日本清和天皇(公元858—876年在位)就以“贞观”为年号,取得了不错的政绩,日本史学家因此也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再比如唐玄宗兴盛明君时期用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段时期就被称为“开元盛世”。而在开元29年,唐玄宗认为功业已就,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经办完,想要开始享受成果,改元为“天宝”,唐朝也由此由盛转衰,年号变成了分水岭。
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共有720个左右。通观历代各朝所定年号,一般年号是两个字的,如汉初建、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等。三字年号始于王莽“始建国(公元9年—13年)”。之后又有梁武帝“中大通(529—534年)”、“中大同(546—547年)”等。四字年号较三字为多,始于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440—451年)”。武则天用过不少四个字的——“天策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北宋时,宋太宗“太平兴国”、宋真宗“大中祥符”、宋徽宗“建中靖国”。少数民族政权西夏景宗李元昊的“天授礼法延祚(1038—1048)”和他孙子惠宗的“天赐礼盛国庆(1070—1074年)”则是六个字,创下年号字数之最。至于有学者说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前使用“吴元年”,便认为年号为“吴”,称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一个字的年号,最短的年号”就贻笑大方了。
年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一般而言,同一时间段内年号多而短暂,则折射出神州板荡,国运衰微。公元684年甲申这一年,唐高宗李治由“万岁”而“万年”,武则天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中宗,定年号为“嗣圣”,继而又废而立李旦,是为睿宗,改年号为“文明”。未几,干脆取而代之,再改年号为“光宅”。一年之中,三改年号,折射出谋夺皇权的激烈斗争,这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夜哈雷彗星出现。
而年号少而长久,则显示出国力隆盛,天下承平。但是也有例外,比如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康熙”——吃糠喝稀,自1662年壬寅到1722年壬寅,经历了整整一个甲子,长达61年;其次,是玄烨的孙子清高宗弘历的年号“乾隆”,从1736年丙寅到1795年乙卯,共60年,“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是高产诗人,一生创下4万巨作,但没有一首需要背诵。两朝虽然自诩“康乾盛世”,事实上满清在这对爷孙的统治下正走下坡路。清朝的皇帝虽然都很勤政,但是治理却很烂。清朝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乾隆皇帝和美国总统华盛顿去世,乾隆死在年头,华盛顿死在年尾。两人虽在不同的半球,可两人确实是一个时代的,两人还在同一年去世。同一个世界不同梦想,中国落后于平行世界的PK。清末溥仪皇帝所用“宣统”为最后年号终结了中国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中国再也没有皇帝了。
年号的有效期:定期改年号其实正是设置年号的本义:纯用数字纪年对天不敬,使用年号可以方便人们记录上天降临的每一次祥瑞,比如某地出现了祥兽或者宝鼎,而这也方便史官记录某一阶段的事件。可以说年号就是用来记录上天旨意的,这也是为什么后世诸国并立的时候,许多君主甚至都没称帝,就先急匆匆的给自己的统治区定下年号,正是为了表示得到了上苍的启示和祝福,昭示天下他们是正统。汉武帝开创了年号纪年,同时他在位时间较长,所以用了很多年号,足足有11个。虽然他的年号多,但很有规律,他的前六个年号都是六年一改。后五个年号中除了驾崩时的“后元”都是四年一个。到了后来,祥瑞太多也就稀松平常了,但是定期改年号的习惯不能丢,年号的命名就开始多样化了,时长也就不一定了。不过西汉两百年,绝大多数年号都在4-6年之间,算是坚守了年号初衷。
王莽打破了西汉皇室的统治后,年号制度也迎来了重大改变,年号时长没了定制,可长可短,纯看皇帝和他的臣子们商量。两千多年的所有年号做个统计算下平均数,答案是6.06年,这和最初的年号时长一般长,或许冥冥之中真有天意吧。年号的平均寿命是6年,但一个年号最常见的有效期是3年,在632个年号中,有94个,个年号只使用了3年,其次有89个年号使用了2年,79个年号使用了4年。事实上,有效期在平均数以下的年号占到了72.5%。更换年号绝大多数时候都和政治斗争有关,对民间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显然年号更换过于频繁,对于国家和老百姓来说又不会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公元692年,仅仅一年之中,任性十足的武则天就换了3个年号,分别是天授(690年九月~692年三月)、如意(692年四月~九月)、长寿(692年九月~694年五月)。有94个年号的寿命不到一年,这里面多数情况是由使用该年号的皇帝过于短命造成的,冰冷数字的背后是几十位皇帝刚登基就死掉了:皇帝在古代确实是个高危职业。
开元年号最多的一年是公元373年,共计有10个。即前秦苻登太初元年;后燕慕容垂建兴元年;后秦姚苌建初元年;北魏道武帝拓拔珪登国元年;后凉吕光太安元年;西燕段随昌平元年;西燕慕容顗建明元年;西燕慕容瑶建平元年;西燕慕容忠建武元年;西燕慕容永中兴元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五胡十六国”。
使用年号最多的一年是公元618年,不止13个。后世把“618”变成了“618购物狂欢节”。
使用时间最短的年号是金末帝完颜承麟的“盛昌”,仅用了一天不到,金朝就灭亡了。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重要的标志之一。
公元907年4月,朱温废黜唐哀帝李柷,停用“天祐”的年号,建立“开平”的新年号。按说,新年号颁布后,天下都要遵行,然而各地割据自立的藩镇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反应,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淮南节度使杨渥表示继续在自己的辖区内使用“天祐”的年号,西川节度使王建则表示使用唐昭宗时期“天复”的年号,并在五个月后称号皇帝,建立前蜀,又在次年改元武成。在中国四分五裂的时期,这种现象便经常出现。例如,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则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同时,诸多地方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以及农民起义军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史家因立场不同,著述所用年号多有歧异。如三国时,陈寿撰《三国志》,以三国年号并列,分别以各自年号纪年纪事;而习凿齿《汉晋春秋》,则认为蜀为大汉延续,故奉蜀汉为正统,用其年号纪年。
年号不仅为纪年之名号,却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内涵和意义。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整理古籍,都不得不予以关注。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尚有不少年号在不同时期被重复使用。如“建元”就5次被使用。还有因避讳或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几种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所用“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等。
帝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天(122次),以“天”字开始之年号,达66个之多。其次是“建”字打头者,有30个;以“永”字作首字者有28个。用“隆”字的年号19个;有“龙”字的年号有13个,有“凤”字和“皇”字的年号各有11个。由于择字范围狭窄,历代年号重复使用现屡见不鲜。如用 “建兴”13次,为使用次数之最;“太平”出现9次;“建武”年号曾出现7次;另外“中兴”、“永和”、“永平”、“永兴”、“建和”、“建平”等年号亦分别曾被6位皇帝所用。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历史知识,宋朝年号最喜欢用“祐”字,一共用了七回,然后就是兴、熙和元,这三个字,也用了五回。宋初关于年号的使用,还闹了次乌龙事件。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二个年号“乾德”跟后蜀割据政重名,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自此定下重用儒臣之策。后来明朝朱棣“永乐”这个年号知名度很高,还有天顺,正德,其实被此前多个政权用过。明熹宗朱由校天启这个年号,元末农民起义的徐寿辉就用过,还能追溯到南北朝梁的残余政权,割据政权南诏,可大明也没说啥,将错就错,也就过了。
北宋宋祁《年号谱》曾总结过历朝历代选取年号时的常用字:
建元承大宝,太上始真王。武定开乾统,文明应国光。
弘仁洪至治,崇德本淳阳。天地初熙泰,神人正普康。
晏安同庆久,延寿保隆长。宁靖成更化,中和启顺章。
清平河汉景,孝义雀龙祥。嘉会兴贞永,丰豋广显昌。
凤麟重赤白,玉露绍青黄。通道咸宣意,端居拱圣皇。
明清两代的皇帝人们习惯称以他们的年号。朱元璋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每位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就好了,不要改来改去了。这符合朱元璋的人生信条:凡是不必需的东西都是麻烦。朱元璋的子孙和后世的清朝皇室都继承了朱元璋的遗志。我们不会称呼唐玄宗为“开元帝”,因为除了“开元”这个年号之外,他还用过“先天”和“天宝”这两个年号,没有唯一性。但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就可以这么称呼了,比如万历帝,崇祯帝,康熙帝,雍正帝等,这个在皇帝在世也可以称呼。比如朱棣朝的修的典籍叫《永乐大典》,玄烨朝编纂的字典叫《康熙字典》。这是前朝历代皇帝不可享受的待遇哦。不过凡事皆有例外,明清两朝年号出现例外的只有三次:
①是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去,经“夺门之变”重新登基后没有沿用以前的“正统”年号,改为“天顺”;果然历经波折、后来复位的明英宗老实了很多,从年号中就能看的出来,做事情要顺着天意,不再像着年轻时候那般轻狂随意了,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他去世前废除了殉葬制度——“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②是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由“天聪”改元为“崇德”,不过当时满清尚未一统中原;
③是辛酉政变之前,八大顾命大臣原定年号为“祺祥”,在政变69天后被两宫与恭亲王改为“同治”,然而这些都是极特殊的情况。
除此之外,明清两代都是以年号贯穿皇帝执政始终。而且一帝一年号更容易对应,比如说嘉靖、雍正,我们都很容易分辨出来,但是如果光说“世宗”,那嘉靖和雍正都是“世宗”,连朝鲜都有“世宗”就陷入混淆了。所以如果是一帝多年号的情况,用庙号好分辨皇帝,庙号必须加朝代名,不然会混,比如明太祖,清太宗。幸亏清朝不用谥号了,不然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简称“清纯皇帝”,真让人随时随地受不了。曾有人把“高宗纯皇帝”错误写成了“高宗绝皇帝”而被革职。中国最后一个年号是袁世凯在公元1916年使用的“洪宪”,“洪宪”仅使用83天又被废止,从此,年号在中国消失,但是帝王心却还存在民众心中。
所以综合一下,如果你是个清朝子民,生于康熙8年,死于乾隆22年,活了80多,高寿。你死后没两年,有人问你孙子你生卒日。他用谥号就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恭德大成仁皇帝8年生。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死后,第22年卒。注意,你还不能说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22年卒,因为当时乾隆还没死,所以他的谥号你不知道。庙号短点,但是道理一样,皇帝还没死,难道穿越到后世么?
中国史书上自唐朝开始,纪年方式改为国号——帝王庙号——年号——年序号的纪年方式。如唐高宗永徽四年,清世宗雍正八年等。比如624年是指“唐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七年”,简称“唐武德七年”。
古语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皆中国古代国粹,并已伴随封建时代之结束而寿终正寝,飘然而去。今朝予以审视回味,其感受如何,评价怎样,必定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矣。辛亥革命胜利后,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即我们常听到的民国多少年。不过民国建立以后,也有过一些年号,比如袁世凯称帝时的“洪宪”用了83天,溥仪在伪满洲国使用的“康德”11年,只不过一般不给予承认。正式承认的最后一个年号,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第一次退位前使用的“宣统”。
年号发源于中国,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崇祯皇帝自杀之后,藩属国朝鲜一直在使用崇祯年号直到1909年,长达265年。而日本一直施行君主立宪制,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还使用年号纪年的发达文明国家。日本选择年号大多采用《易经》、《尚书》和《史记》等汉文经典,比如“明治”(1868—1912年)取自于《易经·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历史上也不乏向中国某些时代“致敬”——比如日本清和天皇和阳成天皇时期(859年四月十五日至877年四月十六日)用“贞观”,日本历史上与中国相同的年号有49个。日本年号“平成”(1989—2019)则取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2019年4月1日,日本新年号出炉——“令和”。
细数那些三个字以上的年号
一般来讲,年号都是两个字的,但历史总有与众不同的人与事,现在就来细数中国历史上那些三个字以上的年号。
太初元将,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哀帝刘欣第二个年号,前5年6月—前5年8月,共3月,即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四个字的年号。
建武中元,也称中元,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第二个年号,56年—57年,共2年。
始建国,也称建国,新朝开国皇帝王莽第一个年号,8年—13年,共6年,意思是“开始建立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三个字的年号。
太平真君,北魏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第五个年号,440年―451年,共11年。
中大通,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的第四个年号,529年—534年,共6年。
中大同,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的第六个年号,546年—547年,共2年。
天册万岁,是武周开国皇帝武则天第六个年号,695年9月—695年11月,共3月,即一年。
万岁登封,是武周开国皇帝武则天第七个年号,695年—696年,共2年。
万岁通天,是武周开国皇帝武则天第八个年号,696年—697年,共2年。
太平兴国,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一个年号,976年—984年,共9年。
大中祥符,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第三个年号,1008年—1016年,共9年。
天授礼法延祚,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第一个年号,1038年—1048年,共11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字最长的两个年号之一,竟有6个字之多。
延嗣宁国,西夏第二位皇帝李谅祚第一个年号,1049年,共1年。
天祐垂圣,西夏第二位皇帝李谅祚第二个年号,1050年—1052年,共3年。
福圣承道,西夏第二位皇帝李谅祚第三个年号,1053年—1056年,共4年。
天赐礼盛国庆,西夏第三位皇帝李秉常第二个年号,1069年—1074年,共6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字最长的两个年号之一。
天安礼定,西夏第三位皇帝李秉常的第四个年号,1086年1月—1086年7月,共7个月,即1年。
天仪治平,西夏第四位皇帝李乾顺第一个年号,1086年—1089年,共4年。
天祐民安,西夏第四位皇帝李乾顺第二个年号,1090年—1097年,共8年。
建中靖国,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一个年号,1101年,共1年。
年号谶语——马后炮
汉字是一种神奇的文字,除了字面意义之外,还可以通过拆字加以别解。举个例子,北宋熙宁北年,宋神宗决定改元,大臣拟定“平成”、“美成”、“丰亨”三个年号。
从字面看,都是吉祥字,但神宗皇帝对这三个年号都不满意,因为“平成”的“成”字拆开来,便是“一人负戈”,“美成”拆开来则是“犬羊负戈”,“丰亨”的“亨”有一个“了”字,是“为子不成”之象。最后才确定新年号为“元丰”。
因为年号的用字可以拆字别解,所以许多年号都被人拆开来重新解释。这种将皇帝年号当谶语解释的例子非常多,清代梁章钜《浪迹三谈》与徐时栋《烟屿楼笔记》收录了不少例子。
东晋元帝(司马睿)建元“永昌”,南齐废帝(萧昭业)建元“隆昌”,明朝光宗年号“泰昌”,年号都有一个“昌”字,“昌”是吉祥字啊,但运用拆字法,昌为“二日之象”,不吉。而前面这几个以“昌”字为年号的皇帝,全都在位不足一年,便换了新君,果真是“天有二日”。
西梁末帝(萧琮)年号“广运”,而归顺了隋朝;石晋少帝(石重贵)年号“开运”,而投降于契丹;宋代的吴曦、李顺造反,曾用年号“转运”与“应运”,下场都是兵败被诛。后人解释说,“运(運)”字作年号,不吉,因为拆开来为“军走”,“故其君皆为军所走也”。
高洋建立齐朝(史称北齐),建元“天保”。有好事者拆字解释:天为“一大”,保为“人只十”,合起来就是“一大人只十”,这个皇帝看来只能当十年。后高洋果真“及期而崩”。
北齐第五任皇帝高纬,年号“隆化”,投降了北周,未久被周武帝宇文邕赐死。人们说,“隆化”二字连写(竖写),便是“降死”,果然投降而死。真是冥冥之中天注定。
周武帝宇文邕有年号“宣政”,如果拆开重组,便是“宇文亡日”。宇文邕果然在改元“宣政”之年挂掉。
北周最后一个皇帝宇文阐,年号“大象”,又有人将“大象”拆字重组,解成“天子冢”。后宇文阐被迫禅位于杨坚,不久又被杨坚派人害死。杨坚:本来不想当皇帝你们非选我 就勉为其难下
杨坚建立的隋朝,传到隋炀帝,改元“大业”。识者认为这个年号很不吉利,拆开来重新组合,就是“大苦来”(业字繁体为“業”),看来苦日子要来了。而隋炀帝果然不负众望,将“大业”搞成了“大苦来”。
还是举北宋的例子,宋太宗继位,改元“太平兴国”,有人说,“太平”拆开来,就是“一人六十”,后来宋太宗果然在六十岁时去世。
还有,宋仁宗第一个年号是“天圣”,有人运用拆字法,将“天圣”理解为“二人圣”;天圣末年,改元“明道”,又有人拆字解释:“明”字为“日月并”。这两个年号正好表示当时皇太后垂帘听政,与皇帝为“二人圣”、“日月并”。
北宋最后一个年号是“靖康”。有人说:将“靖康”二字拆开来,就是“立十二月康”。果然,宋钦宗建元“靖康”一年后(大约十二个月),被掠北国,康王赵构继位,正好应了“立十二月康”之验。徽钦父子俩被俘虏后,都遭遇了哪些虐心的待遇?
北宋之亡,被认为咎在宋徽宗。宋徽宗有一个年号“崇宁”,当时铸造崇宁钱,钱面上的“崇宁”二字为蔡京书写,“蔡京书崇字,自山字一笔下,宁字去心”(宁字繁体为寧),于是坊间传言,这么个写法,是“有意破宋,无心宁国”。不祥。
宋徽宗还有一个年号“宣和”,又有人将“宣和”二字拆开重组,成了“一旦宋亡”,更不祥。还有人将“宣”拆解为“一家有二日”,后来金兵入侵,徽宗退位,为太上皇,钦宗接棒,应了“一家有二日”之谶。“太上皇”的宋徽宗赵佶逃亡镇江 还建起第二朝廷
其实,年号谶语之说,说穿了也不神秘,不过是后人根据发生过的史实作出“马后炮”的解释而言。并不是真正的预言。
汉朝 | 西汉 新朝 更始 东汉 |
三国 | 曹魏 蜀汉 孙吴 |
晋朝 | 西晋 东晋 |
五胡十六国 | 前赵 成汉 前凉 后赵 前燕 前秦 后秦 后燕 西燕 西秦 后凉 南凉 南燕 西凉 夏 北燕 北凉 |
南北朝 | 宋 齐 梁 陈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柔然 高昌 |
隋朝 | 隋朝 |
唐朝 | 唐朝 吐蕃 于阗 渤海国以及东丹和定安 南诏及大理 |
五代十国 |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吴 南唐 吴越 楚 闽 南汉 前蜀 后蜀 荆南 (南平) 北汉 |
宋辽西夏金 | 北宋 南宋、辽、西夏、金 |
元 | 元 |
明 | 明 |
清 | 清 |
汉朝年号表 | 西汉年号、新朝年号、更始年号、东汉年号 |
〔西汉〕 |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始元、元凤、元平、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建平、元寿、元始、居摄、初始 |
〔新〕 | 始建国、天凤、地皇 |
〔西汉〕 | 更始 |
〔东汉〕 | 建武、中元、永平、建初、元和、章和、永元、元兴、延平、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永嘉、本初、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光熹、昭宁、永汉、中平、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
三国年号表 | 魏国年号、蜀国年号、吴国年号 |
〔魏〕 | 黄初、太和、青龙、景初、正始、嘉平、正元、甘露、景元、咸熙 |
〔蜀〕 | 章武、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
〔吴〕 | 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建兴、五凤、太平、永安、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
晋朝年号表 | 西晋年号、东晋年号 |
〔西晋〕 | 泰始、咸宁、太康、太熙、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兴、光熙、永嘉、建兴 |
〔东晋〕 | 建武、太兴、永昌、太宁、咸和、咸康、建元、永和、升平、隆和、兴宁、太和、咸安、宁康、太元、隆安、元兴、义熙、元熙 |
南北朝年号表 | |
〔宋〕 | 永初、景平、元嘉、孝建、大明、永光、景和、泰始、泰豫、元徽、升明 |
〔齐〕 | 建元、永明、隆昌、延兴、建武、永泰、永元、中兴 |
〔梁〕 | 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大宝、天正、承圣、天成、绍泰、太平 |
〔陈〕 | 永定、天嘉、天康、光大、太建、至德、祯明 |
〔北魏〕 | 登国、皇始、天兴、天赐、永兴、神瑞、泰常、始光、神、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承平、兴安、兴光、太安、和平、天安、皇兴、延兴、承明、太和、景明、正始、永平、延昌、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建义、永安、建明、普泰、中兴、太昌、永兴、永熙 |
〔东魏〕 | 天平、元象、兴和、武定 |
〔西魏〕 | 大统 |
〔北周〕 | 武成、保定、天和、建德、宣政、大成、大象 |
〔北齐〕 | 天保、干明、皇建、太宁、河清、天统、武平、隆化、承光 |
隋朝年号表 | |
〔隋〕 | 开皇、仁寿、大业、义宁 |
唐朝年号表 | |
〔唐〕 | 武德、贞观、永徽、显庆、龙朔、麟德、干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嗣圣 |
(周) | 文明、(周)光宅、(周)垂拱、(周)永昌、(周)载初、(周)天授、(周)如意、(周)长寿、(周)延载、(周)证圣、(周)天册万岁、(周)万岁登封、(周)万岁通天、(周)神功、(周)圣历、(周)久视、(周)大足、(周)长安 |
〔唐〕 | 神龙、景龙、唐隆、景云、太极、延和、先天、开元、天宝、至德、干元、上元、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建中、兴元、贞元、永贞、元和、长庆、宝历、太和、开成、会昌、大中、咸通、干符、广明、中和、光、文德、龙纪、大顺、景福、干宁、光化、天复、天佑 |
五代年号表 | |
〔后梁〕 | 开平、干化、贞明、龙德 |
〔后唐〕 | 同光、天成、长兴、应顺、清泰 |
〔后晋〕 | 天福、开运 |
〔后汉〕 |
天福、干佑
|
〔后周〕 | 广顺、显德 |
宋朝年号表 | 北宋年号、南宋年号 |
(北宋) | 建隆、干德、开宝、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元禧、干兴、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丰、元佑、绍圣、元符、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 |
(南宋) | 建炎、绍兴、隆兴、干道、淳熙、绍熙、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咸淳、德佑、景炎、祥兴 |
辽年号表 | |
〔辽〕 | 神册、天赞、天显、会同、大同、天禄、应历、保宁、干亨、统和、开泰、太平、景福、重熙、清宁、咸雍、太康、太安、寿昌、干统、天庆、保大 |
金年号表 | |
〔金〕 | 收国、天辅、天会、天眷、皇统、天德、贞元、正隆、大定、明昌、承安、泰和、大安、崇庆、至宁、贞佑、兴定、元光、正大、开兴、天兴 |
西夏年号表 | |
〔西夏〕 | 显道、开运、广运、大庆、天授礼法延祚、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奲都、拱化、干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大庆、人庆、天盛、干佑、天庆、应天、皇建、光定、干定、宝庆 |
元朝年号 | |
〔元〕 | 至元、元贞、大德、至大、皇庆、延佑、至治、泰定、致和、天历、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
明朝年号表 | |
〔明〕 |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南明年号: 弘光、隆武、永历、绍武、定武、东武 |
清朝年号表 | |
〔清〕 | 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
西汉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汉武帝(在位:前141年—前87年二月) | |||
建元 | 前140年—前135年 | 6年 | |
元光 | 前134年—前129年 | 6年 | |
元朔 | 前128年—前123年 | 6年 | |
元狩 | 前122年—前117年 | 6年 | |
元鼎 | 前116年—前111年 | 6年 | |
元封 | 前110年—前105年 | 6年 | |
太初 | 前104年—前101年 | 4年 | |
天汉 | 前100年—前97年 | 4年 | |
太始 | 前96年—前93年 | 4年 | |
征和 | 前92年—前89年 | 4年 | 又作延和 |
后元 | 前88年—前87年 | 2年 | 此年号有争议,有人认为可能不是年号 |
汉昭帝(在位:前87年—前74年四月) | |||
始元 | 前86年—前80年七月 | 7年 | |
元凤 | 前80年八月—前75年 | 6年 | |
元平 | 前74年 | 1年 | 七月汉宣帝即位沿用 |
汉宣帝(在位:前74年—前49年) | |||
本始 | 前73年—前70年 | 4年 | |
地节 | 前69年—前66年 | 4年 | |
元康 | 前65年—前61年二月 | 4年2个月 | |
神爵 | 前61年三月—前58年 | 4年 | |
五凤 | 前57年—前54年 | 4年 | |
甘露 | 前53年—前50年 | 4年 | |
黄龙 | 前49年 | 1年 | |
汉元帝(在位:前48年—前33年) | |||
初元 | 前48年—前44年 | 5年 | |
永光 | 前43年—前39年 | 5年 | |
建昭 | 前38年—前34年 | 5年 | |
竟宁 | 前33年 | 1年 | 六月汉成帝即位沿用 |
汉成帝(在位:前33年—前7年) | |||
建始 | 前32年—前28年二月 | 4年2个月 | |
河平 | 前28年三月—前25年 | 4年 | |
阳朔 | 前24年—前21年 | 4年 | |
鸿嘉 | 前20年—前17年 | 4年 | |
永始 | 前16年—前13年 | 4年 | |
元延 | 前12年—前9年 | 4年 | |
绥和 | 前8年—前7年 | 2年 | 二年四月汉哀帝即位沿用 |
汉哀帝(在位:前7年—前1年) | |||
建平 | 前6年—前3年 | 4年 | 二年六月改元太初元将,同年八月又改回建平二年 |
太初元将 | 前5年六月—八月 | 3个月 | 又作太初 |
元寿 | 前2年—前1年 | 2年 | 或作元受,二年九月汉平帝即位沿用 |
汉平帝(在位:前1年—5年) | |||
元始 | 1年—5年 | 5年 | 居延汉简中这个年号被用至元始二十六年 |
汉少帝(在位:6年—8年十一月) | |||
居摄 | 6年—8年十一月 | 3年 | 这时王莽摄政,代行皇帝之权 |
初始 | 8年十一月 | 1个月 | 或作始初 |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年号的,他用了好几个年号,先是出现了一头白麒麟,于是改年号为元狩,元狩之前的都是追记的。后来又在汾河里挖出一个鼎,改年号为元鼎,《史记》的下限就是终结于武帝的元狩年,司马迁这是有意效仿孔子做《春秋》,据说孔子做《春秋》的时候,也出现了麒麟,后来听说那个麒麟死了,孔子就停笔不写了,《春秋》的最后一句话即是“(鲁)衰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从此孔子无心著述。终因伤心所致,两年后去世。
新朝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王莽(在位:9年-23年) | |||
始建国 | 9年-13年 | 5年 | 或作建国 |
天凤 | 14年-19年 | 6年 | 也作始建国天凤上戊、始建国天凤 |
地皇 | 20年-23年九月 | 4年 | 也作始建国地皇上戊、始建国地皇 |
更始帝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汉更始帝(在位:23年二月-25年九月) | |||
更始 | 23年二月-25年九月 | 3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汉复 | 23年七月-34年十月 | 隗嚣 | 12年 | 又作复汉、朔宁。十一年隗纯沿用 |
龙兴 | 25年四月-36年十一月 | 公孙述 | 12年 | |
建世 | 25年六月-27年闰正月 | 刘盆子 | 3年 | 一作建始 |
东汉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汉光武帝(在位:25年-57年二月) | |||
建武 | 25年六月-56年四月 | 32年 | |
建武中元 | 56年四月-57年 | 2年 | 一作中元。二年二月汉明帝即位沿用 |
汉明帝(在位:57年-75年) | |||
永平 | 58年-75年 | 18年 | 十八年八月汉章帝即位沿用 |
汉章帝(在位:75年-88年) | |||
建初 | 76年-84年八月 | 9年 | |
元和 | 84年八月-87年七月 | 4年 | |
章和 | 87年七月-88年 | 2年 | 二年二月汉和帝即位沿用 |
汉和帝(在位:88年-105年) | |||
永元 | 89年-105年三月 | 17年 | |
元兴 | 105年四月-十二月 | 9个月 | |
汉殇帝(在位:106年) | |||
延平 | 106年 | 1年 | 八月汉安帝即位沿用 |
汉安帝(在位:106年-125年) | |||
永初 | 107年-113年 | 7年 | |
元初 | 114年-120年四月 | 7年 | |
永宁 | 120年四月-121年六月 | 2年 | |
建光 | 121年七月-122年三月 | 2年 | |
延光 | 122年三月-125年 | 4年 | 四年三月北乡侯刘懿即位沿用;同年十一月汉顺帝即位沿用 |
汉顺帝(在位:125年-144年) | |||
永建 | 126年-132年三月 | 7年 | |
阳嘉 | 132年三月-135年 | 4年 | |
永和 | 136年-141年 | 6年 | |
汉安 | 142年-144年四月 | 3年 | |
建康 | 144年四月-十二月 | 9个月 | 八月汉冲帝即位沿用 |
汉冲帝(在位:144年-145年) | |||
永憙 | 145年 | 1年 | 或作元嘉、永嘉、永熹。正月汉质帝即位沿用 |
汉质帝(在位:145年-146年) | |||
本初 | 146年 | 1年 | 闰六月汉桓帝即位沿用 |
汉桓帝(在位:147年-167年) | |||
建和 | 147年-149年 | 3年 | |
和平 | 150年 | 1年 | |
元嘉 | 151年-153年五月 | 3年 | |
永兴 | 153年五月-154年 | 2年 | |
永寿 | 155年-158年六月 | 4年 | |
延熹 | 158年六月-167年六月 | 10年 | |
永康 | 167年六月-十二月 | 6个月 | |
汉灵帝(在位:168年-189年) | |||
建宁 | 168年-172年五月 | 5年 | |
熹平 | 172年五月-178年三月 | 7年 | |
光和 | 178年三月-184年 | 7年 | |
中平 | 184年十二月-189年三月 | 6年 | |
汉少帝(在位:189年四月-189年九月) | |||
光熹 | 189年四月-八月 | 5个月 | |
昭宁 | 189年八月-九月 | 2个月 | |
汉献帝(在位:189年-220年) | |||
永汉 | 189年九月-十二月 | 4个月 | |
中平 | 189年十二月 | 1个月 | 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复称中平六年 |
初平 | 190年-193年 | 4年 | |
兴平 | 194年-195年 | 2年 | |
建安 | 196年-220年二月 | 25年 | |
延康 | 220年三月-十月 | 7个月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神上 | ? | 张曼成 | 约在中元年间。《后汉书》和《资治通鉴》都未言建年号之事,李兆洛《纪元编》载:"张曼成,神上。"其注云"见《类聚考》,不知所本。" |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大魏,史称曹魏,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司马炎代魏建晋,魏亡。凡五帝四十六年。
曹丕篡汉建魏之后,刘备于次年(221年)四月在蜀中百官劝进之下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年号章武。后主炎兴元年(263年)十一月,魏军攻至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凡二帝四十三年。
221年十一月,魏文帝封孙权为吴王。孙权虽称臣于魏,但两国之间干戈未息。黄武八年(229年),孙权在武昌由吴王进位吴国皇帝,改元黄龙。旋即迁都建邺。甘露元年(265年)孙皓迁都武昌,宝鼎二年(267年)还都建邺。天纪四年(280年)三月为晋所灭,凡四帝五十九年。东吴是三国当中国祚最长的政权,东吴的灭亡标志着西晋王朝的统一。
曹魏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曹丕(在位:220年—226年) | |||
黄初 | 220年十月—226年 | 7年 | 七年五月魏明帝曹睿即位沿用 |
曹睿(在位:226年—239年) | |||
太和 | 227年—233年正月 | 7年 | |
青龙 | 233年二月—237年二月 | 5年 | |
景初 | 237年三月—239年 | 3年 | 三年正月齐王曹芳即位沿用 |
曹芳(在位:239年—254年) | |||
正始 | 240年—249年四月 | 10年 | |
嘉平 | 249年四月—254年十月 | 6年 | |
曹髦(在位:254年—260年) | |||
正元 | 254年十月—256年五月 | 3年 | |
甘露 | 256年六月—260年五月 | 5年 | |
曹奂(在位:260年—265年) | |||
景元 | 260年六月—264年五月 | 5年 | |
咸熙 | 264年五月—265年 | 2年 |
皇帝 | 年号 | 时长 | 干支(改元) | 公元起止 |
---|---|---|---|---|
文帝曹丕 | 黄初 | 7年 | 庚子(十月) | 220——226 |
明帝曹叡 | 太和 | 7年 | 丁未 | 227——233 |
青龙 | 5年 | 癸丑(二月) | 233——237 | |
景初 | 3年 | 丁巳(三月) | 237——239 | |
齐王曹芳 | 正始 | 10年 | 庚申 | 240——249 |
嘉平 | 6年 | 己巳(四月) | 249——254 | |
高贵乡公曹髦 | 正元 | 3年 | 甲戌(十月) | 254——256 |
甘露 | 5年 | 丙子(六月) | 256——260 | |
元帝曹奂 | 景元 | 5年 | 庚辰(六月) | 260——264 |
咸熙 | 2年 | 甲申(五月) | 264——265 |
注:
1、景初:丁巳年三月明帝改元并改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改青龙五年三月为景初元年四月。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曹叡崩,曹芳继位沿用。
2、正始:《三国志》记载曹叡在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立曹芳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潘眉《三国志考证》:“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崩,齐王继位逾年改元为正始。以今考之,实逾两年。盖魏景初以建丑为正月。春正月者,夏正之十二月也。明帝以三年正月崩,于夏正为二年十二月。齐王以是月继位后仍用夏正,以三年正月为二年后十二月,至三年之十二月,不得复位正月,故再逾年而后改元也。明帝崩与齐王继位,相距凡十四月。 ”
魏国统治地区割据势力年号:公孙渊之绍汉(237年七月——238年八月)。绍者,继承,汉者,汉祚也。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割据辽东叛魏,魏将母丘俭讨伐失利。公孙渊遂自立为燕王,置百官,称绍汉元年。次年,司马懿率兵讨伐,燕军连战皆挫,八月,俘公孙渊,斩之。
年号 | 起讫时间 | 干支 | 君主 | 使用时间 |
---|---|---|---|---|
绍汉 | 237年七月—238年八月 | 丁巳 | 公孙渊 | 13个月 |
蜀汉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
---|---|---|---|
刘备(在位:221年—223年) | |||
章武 | 221年四月—223年四月 | 3年 | |
刘禅(在位:223年—263年) | |||
建兴 | 223年五月—237年 | 15年 | |
延熙 | 238年—257年 | 20年 | |
景耀 | 258年—263年七月 | 6年 | |
炎兴 | 263年八月—十一月 | 5个月 |
曹丕篡汉建魏之后,刘备依旧使用建安年号称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蜀中百官劝进之下继大汉皇帝位,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年号章武。
刘备称帝文: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在永安逝世,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改元建兴。炎兴元年(263年)十一月,魏将邓艾兵临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凡二帝四十三年。(纵观中国历史中在四川建立的割据政权,国祚没有超过50年的,蜀汉国祚也是其中最长的一个了。)
皇帝 | 年号 | 时长 | 干支(改元) | 公元起止 |
---|---|---|---|---|
昭烈帝刘备 | 章武 | 3年 | 辛丑(四月) | 221——223 |
后主刘禅 | 建兴 | 15年 | 癸卯(五月) | 223——237 |
延熙 | 20年 | 戊午 | 238——257 | |
景耀 | 6年 | 戊寅 | 258——263 | |
炎兴 | 1年 | 癸未(八月) |
263年八月—十一月 |
孙吴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
---|---|---|---|
孙权(在位:229年—252年) | |||
黄武 | 222年十月—229年四月 | 8年 | |
黄龙 | 229年四月—231年 | 3年 | |
嘉禾 | 232年—238年八月 | 7年 | |
赤乌 | 238年八月—251年四月 | 14年 | |
太元 | 251年五月—252年正月 | 2年 | |
神凤 | 252年二月—四月 | 3个月 | |
孙亮(在位:252年—258年) | |||
建兴 | 252年四月—253年 | 2年 | |
五凤 | 254年—256年十月 | 3年 | |
太平 | 256年十月—258年十月 | 3年 | |
孙休(在位:258年—264年) | |||
永安 | 258年十月—264年六月 | 7年 | |
孙皓(在位:264年—280年) | |||
元兴 | 264年七月—265年三月 | 2年 | |
甘露 | 265年四月—266年七月 | 2年 | |
宝鼎 | 266年八月—269年九月 | 4年 | |
建衡 | 269年十月—271年 | 3年 | |
凤凰 | 272年—274年 | 3年 | |
天册 | 275年—276年六月 | 2年 | |
天玺 | 276年七月—十二月 | 6个月 | |
天纪 | 277年—280年三月 | 4年 |
东吴年号版本二
皇帝 | 年号 | 时长 | 干支(改元) | 公元起止 |
---|---|---|---|---|
大帝孙权 | 黄武 | 8年 | 壬寅(十月) | 222——229 |
黄龙 | 3年 | 己酉(四月) | 229——231 | |
嘉禾 | 7年 | 壬子 | 232——238 | |
赤乌 | 14年 | 戊午(八月) | 238——251 | |
太元 | 2年 | 辛未(五月) | 251——252 | |
神凤 | 1年 | 壬申(二月) | 252 | |
会稽王孙亮 | 建兴 | 2年 | 壬申(四月) | 252——253 |
五凤 | 3年 | 甲戌 | 254——256 | |
太平 | 3年 | 丙子(十月) | 256——258 | |
景帝孙休 | 永安 | 7年 | 戊寅(十月) | 258——264 |
乌程侯孙皓 | 元兴 | 2年 | 甲申(七月) | 264——265 |
甘露 | 2年 | 乙酉(四月) | 265——266 | |
宝鼎 | 4年 | 丙戌(八月) | 266——269 | |
建衡 | 3年 | 己丑(十月) | 269——271 | |
凤凰 | 3年 | 壬辰 | 272——274 | |
天册 | 2年 | 乙未 | 275——276 | |
天玺 | 1年 | 丙申(七月) | 276 | |
天纪 | 4年 | 丁酉 | 277——280 |
注:
1、黄龙:黄武八年四月,武昌、夏口传言见到了黄龙和凤凰,便改元黄龙。
2、嘉禾:《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载:黄龙三年冬,会稽南始平言嘉禾生。十二月丁卯,大赦,改明元年也。
3、赤乌:《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载:嘉禾七年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见。有司奏言麒麟者太平之应,宜改年号。诏曰:“间者赤乌集于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乌为元。”群臣奏曰:“昔武王伐纣,有赤乌之祥,君臣观之,遂有天下,圣人书策载述最详者,以为近事既嘉,亲见又明也。”于是改年。
曹丕、刘备称帝之后,孙权并没有称帝而是只称吴王。吴国虽上表向曹魏称臣,但并不使用曹魏年号,且两国干戈不断。吴蜀两国通好后,吴国更是配合诸葛亮北伐出兵伐魏。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孙权在武昌由吴王进为皇帝,改元黄龙。
280年(晋咸宁六年、吴天纪四年)三月,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吴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东吴的灭亡标志着西晋的统一。280年(晋咸宁六年、吴天纪四年)三月,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吴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东吴的灭亡标志着西晋的统一。
三国(魏蜀吴)纪年对照
本表将魏、蜀、吴三国年号逐年对照排列,表中黑体表示新皇帝的第一个年号。
220 | 庚子 | 黄初元年 | ||
221 | 辛丑 | 黄初二年 | 章武元年 | |
222 | 壬寅 | 黄初三年 | 章武二年 | 黄武元年 |
223 | 癸卯 | 黄初四年 | 章武三年(4月)/建兴元年(5月) | 黄武二年 |
224 | 甲辰 | 黄初五年 | 建兴二年 | 黄武三年 |
225 | 乙巳 | 黄初六年 | 建兴三年 | 黄武四年 |
226 | 丙午 | 黄初七年 | 建兴四年 | 黄武五年 |
227 | 丁未 | 太和元年 | 建兴五年 | 黄武六年 |
228 | 戊申 | 太和二年 | 建兴六年 | 黄武七年 |
229 | 己酉 | 太和三年 | 建兴七年 | 黄武八年(4月)/黄龙元年(4月) |
230 | 庚戌 | 太和四年 | 建兴八年 | 黄龙二年 |
231 | 辛亥 | 太和五年 | 建兴九年 | 黄龙三年 |
232 | 壬子 | 太和六年 | 建兴十年 | 嘉禾元年 |
233 | 癸丑 | 太和七年(1月)/青龙元年(2月) | 建兴十一年 | 嘉禾二年 |
234 | 甲寅 | 青龙二年 | 建兴十二年 | 嘉禾三年 |
235 | 乙卯 | 青龙三年 | 建兴十三年 | 嘉禾四年 |
236 | 丙辰 | 青龙四年 | 建兴十四年 | 嘉禾五年 |
237 | 丁巳 | 青龙五年(3月)/景初元年(3月) | 建兴十五年 | 嘉禾六年 |
238 | 戊午 | 景初二年 | 延熙元年 | 嘉禾七年(8月)/赤乌元年(8月) |
239 | 己未 | 景初三年 | 延熙二年 | 赤乌二年 |
240 | 庚申 | 正始元年 | 延熙三年 | 赤乌三年 |
241 | 辛酉 | 正始二年 | 延熙四年 | 赤乌四年 |
242 | 壬戌 | 正始三年 | 延熙五年 | 赤乌五年 |
243 | 癸亥 | 正始四年 | 延熙六年 | 赤乌六年 |
244 | 甲子 | 正始五年 | 延熙七年 | 赤乌七年 |
245 | 乙丑 | 正始六年 | 延熙八年 | 赤乌八年 |
246 | 丙寅 | 正始七年 | 延熙九年 | 赤乌九年 |
247 | 丁卯 | 正始八年 | 延熙十年 | 赤乌十年 |
248 | 戊辰 | 正始九年 | 延熙十一年 | 赤乌十一年 |
249 | 己巳 | 正始十年(4月)/嘉平元年(4月) | 延熙十二年 | 赤乌十二年 |
250 | 庚午 | 嘉平二年 | 延熙十三年 | 赤乌十三年 |
251 | 辛未 | 嘉平三年 | 延熙十四年 | 赤乌十四年(4月)/太元元年(5月) |
252 | 壬申 | 嘉平四年 | 延熙十五年 |
太元二年(1月)/神凤元年(2月)
神凤元年(4月)/建兴元年(4年)
|
253 | 癸酉 | 嘉平五年 | 延熙十六年 | 建兴二年 |
254 | 甲戌 | 嘉平六年(10月)/正元元年(10月) | 延熙十七年 | 五凤元年 |
255 | 乙亥 | 正元二年 | 延熙十八年 | 五凤二年 |
256 | 丙子 | 正元三年(5月)/甘露元年(6月) | 延熙十九年 | 五凤三年(10月)/太平元年(10月) |
257 | 丁丑 | 甘露二年 | 延熙二十年 | 太平二年 |
258 | 戊寅 | 甘露三年 | 景耀元年 | 太平三年(10月)/永安元年(10月) |
259 | 己卯 | 甘露四年 | 景耀二年 | 永安二年 |
260 | 庚辰 | 甘露五年(5月)/景元元年(6月) | 景耀三年 | 永安三年 |
261 | 辛巳 | 景元二年 | 景耀四年 | 永安四年 |
262 | 壬午 | 景元三年 | 景耀五年 | 永安五年 |
263. | 癸未 | 景元四年 | 景耀六年(7月)/炎兴元年(8月) | 永安六年 |
264 | 甲申 | 景元五年(5月)/咸熙元年(5月) | 永安七年(6月)/元兴元年(7月) | |
265 | 乙酉 | 咸熙二年(12月)/晋泰始元年(12月) | 元兴二年(3月)/甘露元年(4月) | |
266 | 丙戌 | (晋泰始二年) | 甘露二年(7月)/宝鼎元年(8月) | |
267 | 丁亥 | (晋泰始三年) | 宝鼎二年 | |
268 | 戊子 | (晋泰始四年) | 宝鼎三年 | |
269 | 己丑 | (晋泰始五年) | 宝鼎四年(9月)/建衡元年(10月) | |
270 | 庚寅 | (晋泰始六年) | 建衡二年 | |
271 | 辛卯 | (晋泰始七年) | 建衡三年 | |
272 | 壬辰 | (晋泰始八年) | 凤凰元年 | |
273 | 癸巳 | (晋泰始九年) | 凤凰二年 | |
274 | 甲午 | (晋泰始十年) | 凤凰三年 | |
275 | 乙未 | (晋咸宁元年) | 天册元年 | |
276 | 丙申 | (晋咸宁二年) | 天册二年(6月)/天玺元年(7月) | |
277 | 丁酉 | (晋咸宁三年) | 天纪元年 | |
278 | 戊戌 | (晋咸宁四年) | 天纪二年 | |
279 | 己亥 | (晋咸宁五年) | 天纪三年 | |
280 | 庚子 | (晋咸宁六年) | 天纪四年 |
西晋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晋武帝(在位:266年—290年) | |||
泰始 | 265年十二月—274年 | 10年 | |
咸宁 | 275年—280年四月 | 6年 | |
太康 | 280年四月—289年 | 10年 | |
太熙 | 290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
晋惠帝(在位:290年—306年) | |||
永熙 | 290年四月—十二月 | 9个月 | |
永平 | 291年正月—三月 | 3个月 | |
元康 | 291年三月—299年 | 9年 | |
永康 | 300年—301年四月 | 2年 | |
永宁 | 301年四月—302年十一月 | 2年 | |
太安 | 302年十二月—303年 | 2年 | 或作大安 |
永安 | 304年正月—七月、十一月 | 8个月 | 七月改元建武元年,同年十一月复称永安,次月又改元为永兴元年 |
建武 | 304年七月—十一月 | 5个月 | 同上 |
永兴 | 304年十二月—306年六月3 | 3年 | |
光熙 | 306年六月—十二月 | 7个月 | 十一月晋怀帝即位沿用 |
晋怀帝(在位:306年—313年) | |||
永嘉 | 307年—313年四月 | 7年 | |
晋愍帝(在位:313年—316年) | |||
建兴 | 313年四月—317年三月 | 5年 | 也有只记到晋愍帝投降前赵时的建兴四年。前凉多位君主沿用该年号 |
西晋统治地区出现过的其他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太平 | 300年十二月—301年正月 | 赵廞 | 2个月 | 《晋书·惠帝纪》:永康元年十二月“益州刺史赵廞与洛阳流人李庠…….据成都反。”《资治通鉴》考异:“《晋春秋》云‘建号太平元年’。他书无之。” |
建始 | 301年正月—四月 | 司马伦 | 4个月 | 《晋书·惠帝纪》记载:永宁元年正月赵王伦篡帝位。《赵王伦传》说篡帝位,大赦,改元建始。 |
神凤 | 303年五月—八月 | 刘尼、张昌 | 4个月 | 张昌以山东县吏丘沈为天子,更名为刘尼,称国号“汉”。建元神凤。 |
东晋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晋元帝(在位:318年—322年) | |||
建武 | 317年三月—318年三月 | 2年 | |
大兴 | 318年三月—321年 | 4年 | 或作太兴 |
永昌 | 322年—323年二月 | 2年 | 闰十月晋明帝即位沿用 |
晋明帝(在位:322年—325年) | |||
太宁 | 323年三月—326年正月 | 4年 | 三年闰八月晋成帝即位沿用 |
晋成帝(在位:325年—342年) | |||
咸和 | 326年二月—334年 | 9年 | |
咸康 | 335年—342年 | 8年 | 八年六月晋康帝即位沿用 |
晋康帝(在位:342年—344年) | |||
建元 | 343年—344年 | 2年 | 二年九月晋穆帝即位沿用 |
晋穆帝(在位:342年—344年) | |||
永和 | 345年—356年 | 12年 | |
升平 | 345年—356年 | 12年 | 五年五月晋哀帝即位沿用。前凉沿用该年号 |
晋哀帝(在位:361年—365年) | |||
隆和 | 362年—363年二月 | 2年 | 或作崇和 |
兴宁 | 363年二月—365年 | 3年 | 三年二月晋废帝即位沿用 |
晋废帝(在位:365年—371年) | |||
太和 | 366年—371年十一月 | 6年 | |
晋简文帝(在位:371年—372年) | |||
咸安 | 371年十一月—372年 | 2年 | 二年七月晋孝武帝即位沿用 |
晋孝武帝(在位:372年—396年) | |||
宁康 | 373年—375年 | 3年 | 《魏书》错写作康宁 |
太元 | 376年—396年 | 21年 | 二十一年九月晋安帝即位沿用 |
晋安帝(在位:397年—418年) | |||
隆安 | 397年—401年 | 5年 | 或作崇安 |
元兴 | 402年—404年 | 3年 |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元年三月,元显败,复隆安年号。桓玄寻改曰大亨。玄篡,又改曰永始。 |
大亨 | 402年三月—十二月 | 1年 | 同上 |
义熙 | 405年—418年 | 14年 | 403年—404年桓玄篡位 |
晋恭帝(在位:419年—420年) | |||
元熙 | 419年—420年六月 | 2年 |
东晋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建康 | 319年四月—320年五月 | 司马保 | 2年 | |
凤凰 | 370年八月—九月 | 李金银、李弘 | 1年 | 《晋书·废帝纪》作九月反;《资治通鉴》作八月反,九月平 |
桓楚政权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桓玄 | |||
永始 | 403年十二月—404年五月 | 2年 | 初作建始 |
桓谦 | |||
天康 | 404年—405年二月 | 2年 | 或作天安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刘渊(在位:304年—310年) | |||
元熙 |
304年十月—308年九月 |
5年 |
|
永凤 |
308年十月—309年四月 |
2年 |
|
河瑞 |
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
2年 |
|
刘聪(在位:310年—318年) | |||
光兴 |
310年七月—311年五月 |
2年 |
|
嘉平 |
311年六月—315年二月 |
5年 |
|
建元 |
315年三月—316年十月 |
2年 |
|
麟嘉 |
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 |
3年 |
|
刘粲(在位:318年) | |||
汉昌 |
318年七月—九月 |
3个月 |
|
刘曜(在位:318年—328年) | |||
光初 |
318年十月—329年八月 |
12年 |
或作佐初 |
太和 |
? |
? |
见于《魏书》,一般认为是石勒的太和年号之误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平赵 |
320年六月 |
句渠知 |
1个月 |
|
成汉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李特(在位:303年) | |||
建初 |
303年—304年九月 |
2年 |
元年二月李流即位沿用 |
李雄(在位:304年—334年) | |||
建兴 |
304年十月—306年六月 |
3年 |
|
晏平 |
306年六月—310年 |
5年 |
或作宣平 |
玉衡 |
311年—334年 |
34年 |
二十四年六月李班即位沿用,十月李期即位沿用 |
大武 |
? |
? |
一般认为大武年号并不存在。《晋载记》中称“改元大武”,乃是该书转写《三十国春秋》误写“改年大成”所致。“改年大成”又是因为成汉国号“大成”,《魏书》称“雄称帝,号大成,改元晏平”之误。 |
李期(在位:334年—338年) | |||
玉恒 |
335年—338年三月 |
4年 |
钟渊映认为《华阳国志》没有玉衡,只有玉恒,可能是玉衡是李期所改,李雄并没有改元玉衡,而记载错误,误以为是李雄年号;也有可能是李期没有改元,而是沿用李雄年号。但是这两个年号无从考质 |
李寿(在位:338年—343年) | |||
汉兴 |
338年四月—343年 |
6年 |
六年八月李势即位沿用 |
李势(在位:343年—347年) | |||
太和 |
344年—346年九月 |
3年 |
|
嘉宁 |
346年十月—347年三月 |
2年 |
|
前凉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张寔(在位:314年—320年) | |||
建兴 |
317年—320年五月 |
4年 |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五年到八年。一作永安 |
张茂(在位:320年—324年) | |||
建兴 |
320年六月—324年四月 |
5年 |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八年到十二年。一作永元 |
张骏(在位:324年—346年) | |||
建兴 |
324年五月—346年四月 |
23年 |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十二年到三十四年。一作太元 |
张重华(在位:346年—353年) | |||
建兴 |
346年五月—353年 |
8年 |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三十四年到四十一年。一作永乐 |
张祚(在位:353年—355年) | |||
和平 |
354年—355年九月 |
2年 |
|
张玄靓(在位:355年—363年) | |||
建兴 |
355年闰九月—361年十一月 |
6年 |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四十三年到四十九年 |
升平 |
361年十二月—363年七月 |
3年 |
用晋穆帝年号,作升平五年到七年。一作太始 |
张天锡(在位:363年—376年) | |||
升平 |
363年八月—376年八月 |
14年 |
用晋穆帝年号,作升平七年到二十年。一作太清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凤凰 |
386年二月—十一月 |
张大豫 |
10个月 |
|
后赵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石勒(在位:319年—333年) | |||
太和 |
328年二月—330年八月 |
3年 |
|
建平 |
330年九月—333年 |
4年 |
四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 |
石弘(在位:333年—334年) | |||
延熙 |
334年 |
1年 |
元年十一月石虎即位沿用 |
石虎(在位:334年—349年) | |||
建武 |
335年—348年 |
14年 |
|
太宁 |
349年 |
1年 |
或作泰宁。四月石世即位沿用;五月石遵即位沿用,十一月石鉴即位沿用 |
永熙 |
? |
? |
《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国·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大统历》云‘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为延兴,明年改建武。’”而《三十国春秋》并没有记载石弘改元延熙,故《资治通鉴》考异认为“误云”。“弘既号延熙,虎安肯称永熙?” |
延兴 |
? |
? |
《资治通鉴》考异:“陈鸿云虎改建平五年为延兴,即是弘逾年不改元,恐鸿说误。” |
石鉴(在位:349年—350年) | |||
青龙 |
350年正月—闰二月 |
3个月 |
|
石祗(在位:350年—351年) | |||
永宁 |
350年—351年 |
13个月 |
|
冉魏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冉闵(在位:350年—352年) | |||
永兴 |
350年闰二月—352年四月 |
3年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龙兴 |
337年七月 |
侯子光 |
1个月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慕容皝(在位:337年—348年) | |||
燕元 |
? |
? |
据《历代建元考》,慕容皝从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年)起改元燕元,历4年。《晋书》和《资治通鉴》都称慕容皝以古代诸侯即位,只称元年,故不用年号。或疑为附会后燕慕容垂的燕元年号。 |
慕容俊(在位:348年—359年) | |||
元玺 |
352年十一月—357年正月 |
6年 |
|
光寿 |
357年二月—359年 |
3年 |
|
慕容暐(在位:360年—370年) | |||
建熙 |
360年—370年十一月 |
11年 |
|
前秦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苻健(在位:351年—355年) | |||
皇始 |
351年—355年五月 |
5年 |
|
苻生(在位:355年—357年) | |||
寿光 |
355年六月—357年五月 |
3年 |
|
苻坚(在位:357年—385年) | |||
永兴 |
357年六月—359年五月 |
3年 |
|
甘露 |
359年六月—364年 |
6年 |
|
建元 |
365年—385年七月 |
21年 |
|
苻丕(在位:385年—386年) | |||
太安 |
385年八月—386年十月 |
2年 |
|
苻登(在位:386年—394年) | |||
太初 |
386年十一月—394年六月 |
9年 |
|
苻崇(在位:394年) | |||
延初 |
394年七月—十月 |
4个月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建昌 |
352年正月—五月 |
张琚 |
5个月 |
|
黑龙 |
374年六月—九月 |
张育 |
4个月 |
|
元光 |
393年六月—394年七月 |
窦冲 |
2年 |
|
后秦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姚苌(在位:384年—394年) | |||
白雀 |
384年四月—386年四月 |
3年 |
|
建初 |
386年四月—394年四月 |
9年 |
|
姚苌(在位:384年—394年) | |||
皇初 |
394年五月—399年九月 |
6年 |
|
弘始 |
399年九月—416年正月 |
18年 |
|
姚泓(在位:416年—417年) | |||
永和 |
416年二月—417年八月 |
2年 |
|
后燕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慕容垂(在位:384年—396年) | |||
燕元 |
384年正月—386年二月 |
3年 |
|
建兴 |
386年二月—396年四月 |
11年 |
|
慕容宝(在位:396年—398年) | |||
永康 |
396年四月—398年四月 |
3年 |
|
慕容盛(在位:398年—401年) | |||
建平 |
398年十月—398年十二月 |
3个月 |
|
长乐 |
399年正月—401年七月 |
3年 |
|
慕容熙(在位:401年—407年) | |||
光始 |
401年八月—406年十二月 |
6年 |
|
建始 |
407年正月—七月 |
7个月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建光 |
388年二月—391年十月 |
翟辽 |
4年 |
|
定鼎 |
391年十月—392年六月 |
翟钊 |
2年 |
亦作神鼎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建始 |
397年五月—七月 |
慕容详 |
3个月 |
|
延平 |
397年七月—十月 |
慕容麟 |
3个月 |
《历代建元考》误将慕容盛建平年号为慕容麟年号 |
青龙 |
398年四月—七月 |
兰汗 |
3个月 |
|
西燕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慕容泓 | |||
燕兴 |
384年四月—十二月 |
9个月 |
|
慕容冲(在位:385年—386年) | |||
更始 |
385年正月—386年二月 |
2年 |
|
段随(在位:386年) | |||
昌平 |
386年二月—三月 |
2个月 |
|
慕容顗(在位:386年) | |||
建明 |
386年三月 |
1个月 |
|
慕容瑶(在位:386年) | |||
建平 |
386年三月 |
1个月 |
|
慕容忠(在位:386年) | |||
建平 |
386年三月—九月 |
7个月 |
|
慕容永(在位:386年—394年) | |||
中兴 |
386年十月—394年八月 |
9年 |
|
西秦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乞伏国仁(在位:385年—388年) | |||
建义 |
385年九月—388年六月 |
4年 |
|
乞伏乾归(在位:388年—400年;409年—412年) | |||
太初 |
388年六月—400年七月 |
13年 |
|
更始 |
409年七月—412年八月 |
4年 |
400年七月降于南凉,八月又降于后秦,409年复国 |
乞伏炽磐(在位:412年—428年) | |||
永康 |
412年八月—419年 |
8年 |
|
建弘 |
420年—428年五月 |
9年 |
|
乞伏暮末(在位:428年—431年) | |||
永弘 |
428年五月—431年正月 |
4年 |
|
后凉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吕光(在位:386年—399年) | |||
太安 |
386年十月—389年正月 |
4年 |
或作大安 |
麟嘉 |
389年二月—396年六月 |
8年 |
|
龙飞 |
396年六月—399年 |
4年 |
|
承康 |
? |
? |
诸史不载。《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述异记》谓“吕光承康二年……其年光死,子绍代立。”。鲁迅的《古小说钩沉》根据《开元占经·卷一一三》引祖冲之《述异记》谓“永康二年”。根据各种书籍记载,吕光死于龙飞四年十二月(399年),同月吕纂即天王位,改元咸宁。由于根据《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述异记》,承康二年年号出现于吕光逝世当年,即龙飞四年。而各种书籍并无记载龙飞四年有承康二年,因此吕光在位时期应该无“永康二年”。后燕慕容宝、西秦乞伏炽磐均有永康年号,但时间上不合。 |
吕纂(在位:399年—401年) | |||
咸宁 |
399年十二月—401年正月 |
3年 |
|
吕隆(在位:401年—403年) | |||
神鼎 |
401年二月—403年八月 |
3年 |
|
南凉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秃发乌孤(在位:397年—399年) | |||
太初 |
397年—399年 |
3年 |
|
秃发利鹿孤(在位:399年—402年) | |||
建和 |
400年—402年三月 |
3年 |
|
秃发傉檀(在位:402年—414年) | |||
弘昌 |
402年三月—404年二月 |
3年 |
或作宏昌 |
嘉平 |
408年十一月—414年七月 |
7年 |
404年二月去年号。408年十一月复称凉王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慕容德(在位:398年—405年) | |||
燕平 |
?或398年—399年 |
?或2年 |
诸书未言燕平年号之事,所据不详 |
建平 |
400年—405年九月 |
6年 |
|
慕容超(在位:405年—410年) | |||
太上 |
405年九月—410年二月 |
6年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太平 |
403年四月 |
王始 |
1个月 |
《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二年》谓泰山贼王王始率领部下数万人,自称太平皇帝,任命官员。南燕贵族、桂林王慕容镇打败并逮捕他。资治通鉴和《晋书·慕容德载记》均未有记载年号。李兆洛的《纪元编》谓王始的年号为太平,未详何时 |
西凉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李皓(在位:400年—417年) | |||
庚子 |
400年十一月—404年 |
5年 |
|
建初 |
405年—417年二月 |
3年 |
|
李歆(在位:417年—420年) | |||
嘉兴 |
417年二月—420年七月 |
4年 |
|
李恂(在位:420年—421年) | |||
永建 |
420年十月—421年三月 |
2年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赫连勃勃(在位:407年—425年) | |||
龙升 |
407年六月—413年二月 |
7年 |
|
凤翔 |
413年三月—418年十月 |
6年 |
|
昌武 |
418年十一月—419年正月 |
3个月 |
|
真兴 |
419年二月—425年七月 |
7年 |
|
赫连昌(在位:425年—428年) | |||
承光 |
425年八月—428年二月 |
4年 |
或作承阳、永光 |
赫连定(在位:428年—431年) | |||
胜光 |
428年二月—431年六月 |
4年 |
|
北燕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慕容云(在位:407年—409年) | |||
正始 |
407年七月—409年十月 |
3年 |
|
冯跋(在位:409年—430年) | |||
太平 |
409年十月—430年 |
22年 |
二十二年九月冯弘沿用 |
冯弘(在位:430年—436年) | |||
太兴 |
431年—436年五月 |
6年 |
|
北凉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段业(在位:397年—399年) | |||
神玺 |
397年五月—399年正月 |
3年 |
|
天玺 |
399年二月—401年五月 |
3年 |
或作六玺 |
沮渠蒙逊(在位:401年—433年) | |||
永安 |
401年六月—412年十月 |
12年 |
|
玄始 |
412年十一月—428年 |
17年 |
或作元始 |
真兴 |
? |
? |
根据《吐鲁番文书》中自北凉玄始十三年起出现相当于十三、十四年的夏国真兴六、七年(424年至425年)年号,已经被认为是沮渠氏北凉在玄始十三年(424年)奉夏正朔的结果 |
承玄 |
428年六月—431年 |
4年 |
甘肃出土的造经塔残石有与史书记载不同的“承玄二年岁在戊辰”字样 |
义和 |
431年六月—433年四月 |
3年 |
|
承阳 |
? |
? |
诸史不载。甘肃酒泉文殊山出土的马德惠塔有“承阳二年岁在[丙]寅鹑火十月五日……”字样。有学者考订应为夏承光年号在北凉用“阳”代替“光”之故。 |
缘禾 |
? |
? |
诸史不载。见于出土文物。争议颇多 |
沮渠牧犍(在位:433年—439年) | |||
承和 |
433年四月—439年九月 |
7年 |
或作永和[1]:54 |
太缘 |
? |
? |
诸史不载。或谓北魏太延年号改写 |
建平 |
? |
? |
诸史不载。考古发现有建平纪年文书,从五年七月到六年九月,但是没有干支纪年。因此该年号的时间各家观点不同。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承平 |
433年—460年 |
沮渠无讳 |
18 |
二年六月沮渠安周沿用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刘裕(在位:420年—422年) | |||
永初 |
420年六月—422年 |
3年 |
三年五月刘义符即位沿用 |
刘义符(在位:422年—424年) | |||
景平 |
423年—424年八月 |
2年 |
|
刘义隆(在位:424年—453年) | |||
元嘉 |
424年八月—453年 |
30年 |
三十年四月刘骏即位沿用 |
刘骏(在位:453年—464年) | |||
孝建 |
454年—456年 |
3年 |
|
大明 |
457年—464年 |
8年 |
八年闰五月刘子业即位沿用 |
刘子业(在位:464年—465年) | |||
永光 |
465年正月—八月 |
8个月 |
|
景和 |
465年八月—十一月 |
4个月 |
|
刘彧(在位:465年—472年) | |||
泰始 |
465年十二月—471年 |
7年 |
|
泰豫 |
472年 |
1年 |
四月刘昱即位沿用 |
刘昱(在位:472年—477年) | |||
元徽 |
473年—477年七月 |
5年 |
|
刘准(在位:477年—479年) | |||
升明 |
477年七月—479年四月 |
3年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泰始 |
432年—437年四月 |
赵广、程道养 |
6年 |
|
建义 |
436年三月—442年闰五月 |
杨难当 |
7年 |
|
太初 |
453年二月—五月 |
刘劭 |
3个月 |
|
建平 |
454年二月—六月 |
鲁爽 |
4个月 |
《宋书》为鲁爽年号,《纪元编》误为刘义宣年号 |
永光 |
455年七月 |
刘浑 |
1个月 |
或作元光、允光 |
义嘉 |
466年正月—八月 |
刘子勋 |
8个月 |
|
齐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萧道成(在位:479年—482年) | |||
建元 |
479年四月—482年 |
4年 |
四年三月萧赜即位沿用 |
萧赜(在位:482年—493年) | |||
永明 |
483年—493年 |
11年 |
十一年七月萧昭业即位沿用 |
萧昭业(在位:493年—494年) | |||
隆昌 |
494年正月—七月 |
7个月 |
|
萧昭文(在位:494年) | |||
延兴 |
494年七月—十月 |
4个月 |
|
萧鸾(在位:494年—498年) | |||
建武 |
494年十月—498年四月 |
5年 |
|
永泰 |
498年四月—十二月 |
9个月 |
元年七月萧宝卷即位沿用 |
萧宝卷(在位:498年—501年) | |||
永元 |
499年—501年三月 |
3年 |
|
萧宝融(在位:501年—502年) | |||
中兴 |
501年三月—502年三月 |
2年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兴平 |
486年 |
唐?之 |
1年 |
|
建义 |
500年二月—三月 |
雍道晞 |
2个月 |
|
梁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萧衍(在位:502年—549年) | |||
天监 |
502年四月—519年 |
18年 |
|
普通 |
520年—527年三月 |
8年 |
|
大通 |
527年三月—529年九月 |
3年 |
|
中大通 |
529年十月—534年 |
6年 |
|
大同 |
535年—546年四月 |
12年 |
|
中大同 |
546年四月—547年四月 |
2年 |
|
太清 |
547年四月—549年 |
3年 |
三年五月萧纲即位沿用 |
萧纲(在位:549年—551年) | |||
大宝 |
550年—551年 |
2年 |
|
萧栋(在位:551年) | |||
天正 |
551年八月—十一月 |
4个月 |
|
萧绎(在位:552年—554年) | |||
承圣 |
552年十一月—555年四月 |
4年 |
|
萧渊明(在位:555年) | |||
天成 |
555年五月—十月 |
6个月 |
|
萧方智(在位:555年—557年) | |||
绍泰 |
555年十月—556年八月 |
2年 |
|
太平 |
556年九月—557年十月 |
2年 |
|
南梁统治地区其他势力的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上愿 |
535年 |
鲜于琛 |
1年 |
|
永汉 |
542年正月—二月 |
刘敬躬 |
2个月 |
|
正平 |
548年十一月—549年六月 |
萧正德 |
2年 |
|
太始 |
551年十一月—552年三月 |
侯景 |
2年 |
|
天正 |
552年四月—553年七月 |
萧纪 |
2年 |
|
天启 |
558年三月—560年二月 |
萧庄 |
3年 |
|
西梁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萧察(在位:555年—562年) | |||
大定 |
555年—562年正月 |
8年 |
|
萧岿(在位:562年—585年) | |||
天保 |
562年二月—585年 |
24年 |
二十四年五月萧琮即位沿用 |
萧琮(在位:585年—587年) | |||
广运 |
586年—587年九月 |
2年 |
|
陈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陈霸先(在位:557年—559年) | |||
永定 |
557年十月—559年 |
3年 |
三年六月陈蒨即位沿用 |
陈蒨(在位:559年—566年) | |||
天嘉 |
560年正月—566年二月 |
7年 |
|
天康 |
566年二月—十二月 |
7年 |
四月陈伯宗即位沿用 |
陈伯宗(在位:566年—568年) | |||
光大 |
567年—568年 |
2年 |
|
陈顼(在位:568年—582年) | |||
太建 |
569年—582年 |
14年 |
十四年正月陈叔宝即位沿用 |
陈叔宝(在位:582年—589年) | |||
至德 |
583年—586年 |
4年 |
|
祯明 |
587年—589年正月 |
3年 |
|
北魏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拓跋什翼犍(在位:338年—376年) | |||
建国 |
338年十一月—376年 |
39年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拓跋圭(在位:386年—409年) | |||
登国 |
386年—396年六月 |
11年 |
|
皇始 |
396年七月—398年 |
3年 |
|
天兴 |
398年十二月—404年十月 |
7年 |
|
天赐 |
404年十月—409年十月 |
4年 |
|
拓跋嗣(在位:409年—423年) | |||
永兴 |
409年闰十月—413年 |
5年 |
|
神瑞 |
414年—416年四月 |
3年 |
|
泰常 |
416年四月—423年 |
8年 |
八年十一月拓跋焘即位沿用 |
拓跋焘(在位:423年— 452年) | |||
始光 |
424年—428年正月 |
5年 |
|
神? |
428年二月—431年 |
4年 |
|
延和 |
432年—435年正月 |
4年 |
|
太延 |
435年正月—440年六月 |
6年 |
|
太平真君 |
440年六月—451年六月 |
12年 |
|
正平 |
451年六月—452年二月 |
2年 |
|
拓跋余(在位:452年) | |||
承平 |
452年二月—十月 |
9个月 |
或误作永平 |
拓跋浚(在位:452年—465年) | |||
兴安 |
452年十月—454年七月 |
3年 |
|
兴光 |
454年七月—455年六月 |
2年 |
|
太安 |
455年六月—459年 |
5年 |
|
和平 |
460年—465年 |
6年 |
六年五月拓跋弘即位沿用 |
拓跋弘(在位:465年—471年) | |||
天安 |
466年—467年八月 |
2年 |
|
皇兴 |
467年八月—471年八月 |
6年 |
|
元宏(在位:471年—499年) | |||
延兴 |
471年八月—476年六月 |
6年 |
|
承明 |
476年六月—十二月 |
7个月 |
|
太和 |
477年—499年 |
23年 |
二十三年四月元恪即位沿用 |
元恪(在位:499年—515年) | |||
景明 |
500年—504年正月 |
5年 |
|
正始 |
504年正月—508年八月 |
5年 |
|
永平 |
508年八月—512年四月 |
5年 |
|
延昌 |
512年四月—515年 |
4年 |
四年正月元诩即位沿用 |
元诩(在位:515年—528年) | |||
熙平 |
516年—518年二月 |
3年 |
|
神龟 |
518年二月—520年七月 |
3年 |
|
正光 |
520年七月—525年六月 |
6年 |
|
孝昌 |
525年六月—528年正月 |
4年 |
|
武泰 |
528年正月—四月 |
4年 |
|
元子攸(在位:528年—530年) | |||
建义 |
528年四月—九月 |
6个月 |
|
永安 |
528年九月—530年十月 |
3年 |
|
元晔(在位:530年—531年) | |||
建明 |
530年十月—531年二月 |
2年 |
|
元恭(在位:531年) | |||
普泰 |
531年二月—十月 |
9个月 |
一作普嘉 |
元朗(在位:531年—532年) | |||
中兴 |
531年十月—532年四月 |
2年 |
|
元修(在位:532年—534年) | |||
太昌 |
532年四月—十二月 |
9个月 |
|
永兴 |
532年十二月 |
1个月 |
|
永熙 |
532年十二月—534年十二月 |
3年 |
|
北魏统治地区其他势力的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建平 |
415年三月—416年九月 |
白亚栗斯、刘虎 |
2年 |
|
圣君 |
471年 |
司马小君 |
1年 |
|
正始 |
? |
樊素安 |
? |
见于叶维庚的《纪元通考》和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或以为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正始年号之误 |
建明 |
506年正月—七月 |
吕苟儿、王法智 |
7个月 |
|
圣明 |
506年正月—七月 |
陈瞻 |
7个月 |
|
建平 |
508年八月—九月 |
元愉 |
2个月 |
|
大乘 |
? |
法庆 |
? |
《魏书》、《资治通鉴》谓法庆自号大乘,未有提及建立年号。《玉海》以大乘为法庆的年号 |
真王 |
523年三月—525年六月 |
破六韩拔陵 |
3年 |
|
天建 |
524年六月—527年九月 |
莫折念生 |
4年 |
|
天启 |
525年正月—三月 |
元法僧 |
3个月 |
或作大启 |
真王 |
525年八月—528年二月 |
杜洛周 |
4年 |
|
神嘉 |
525年十二月—535年三月 |
刘蠡升 |
11年 |
|
鲁兴 |
526年正月—八月 |
鲜于脩礼 |
8个月 |
或作普兴 |
始建 |
? |
陈双炽 |
? |
诸书记载“自号始建王”,并没有说改元。而《玉海》等书则把“始建”作为年号 |
广安 |
526年九月—528年九月 |
葛荣 |
3年 |
|
天授 |
527年七月 |
刘获、郑辩 |
1个月 |
|
隆绪 |
527年十月—528年正月 |
萧宝夤 |
2年 |
|
天统 |
528年六月—529年四月 |
邢杲 |
2年 |
|
神兽 |
528年七月—530年四月 |
万俟丑奴 |
3年 |
或作神虎、神平 |
孝基 |
529年四月—五月 |
元颢 |
2个月 |
|
建武 |
529年五月—闰六月 |
元颢 |
3个月 |
|
更兴 |
530年六月—532年 |
元悦 |
3年 |
或作更新 |
东魏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元善见(在位:534年—550年) | |||
天平 |
534年十月—537年 |
4年 |
|
元象 |
538年—539年十一月 |
2年 |
|
兴和 |
539年十一月—542年 |
4年 |
|
武定 |
543年—550年五月 |
8年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平都 |
536年九月 |
王迢触、曹贰龙 |
1个月 |
|
西魏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元宝炬(在位:535年—551年) | |||
大统 |
535年—551年 |
17年 |
|
乾明 |
? |
? |
段长基的《历代统纪表》卷七认为西魏君主元钦有乾明元年及二年,但是其他诸书均无记载,都称元钦没有年号 |
北齐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高洋(在位:550年—559年) | |||
天保 |
550年五月—559年 |
10年 |
十年十月高殷即位沿用 |
高殷(在位:559年—560年) | |||
乾明 |
560年正月—八月 |
8个月 |
|
高演(在位:560年—561年) | |||
皇建 |
560年八月—561年十一月 |
2年 |
|
高湛(在位:561年—565年) | |||
太宁 |
561年十一月—562年四月 |
2年 |
或作大宁、泰宁 |
河清 |
562年四月—565年四月 |
4年 |
|
高纬(在位:565年—577年) | |||
天统 |
565年四月—569年 |
5年 |
|
武平 |
570年—576年 |
7年 |
|
隆化 |
576年十二月 |
1个月 |
|
高延宗(在位:576年) | |||
德昌 |
576年十二月 |
1个月 |
|
高恒(在位:577年) | |||
承光 |
577年正月—三月 |
3个月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武平 |
578年 |
高绍义 |
1年 |
《北齐书》、《北史》等皆作“武平元年”。但是《廿二史考异》则认为应是用后主高纬年号,作武平九年。认为后主在武平八年失国,高绍义投奔突厥,次年称帝仍用武平年号,并不应该算作是改元。[1]:83 |
安太 |
? |
? |
? |
1963年北京怀柔县出土北齐武平二年墓磗有磗文“安太二年”字样[16],但是这个年号不见于史籍,仍然有待于进一步考证[1]:83 |
北周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宇文毓(在位:557年—560年) | |||
武成 |
559年八月—560年 |
2年 |
二年四月宇文邕即位沿用 |
武定 |
? |
? |
《历代建元考》称明帝还有改元武定一事,但不知何据 |
宇文邕(在位:560年—578年) | |||
保定 |
561年—565年 |
5年 |
|
天和 |
566年—572年三月 |
7年 |
|
建德 |
572年三月—578年三月 |
7年 |
|
宣政 |
578年三月—十二月 |
10个月 |
元年六月宇文赟即位沿用 |
宇文赟(在位:578年—579年) | |||
大成 |
579年正月—二月 |
2个月 |
|
宇文衍(在位:579年—581年) | |||
大象 |
579年二月—580年 |
2年 |
|
大定 |
581年正月—二月 |
2个月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石平 |
577年十一月 |
刘没铎 |
1个月 |
|
柔然
柔然可考年号只有57年。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郁久闾予成(在位:464年—485年) | |||
永康 |
464年—484年 |
21年 |
|
郁久闾豆仑(在位:485年—492年) | |||
太平 |
485年—491年 |
7年 |
|
郁久闾那盖(在位:492年—506年) | |||
太安 |
492年—505年 |
14年 |
|
郁久闾伏图(在位:506年—508年) | |||
始平 |
506年—507年 |
2年 |
|
郁久闾丑奴(在位:508年—520年) | |||
建昌 |
508年—520年 |
13年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阚首归(在位:478年—488年) | |||
建初 |
489年—491年 |
3年 |
|
曲嘉(在位:501年—525年) | |||
承平 |
502年—510年 |
9年 |
|
义熙 |
511年—523年 |
13年 |
不知其后是否还有年号,也不知其子是否沿用该年号,暂定该年号止于曲嘉死之年 |
曲光(在位:525年—530年) | |||
甘露 |
525年—530年 |
6年 |
|
曲坚(在位:531年—548年) | |||
章和 |
531年—548年 |
18年 |
|
曲玄喜(在位:548年—550年) | |||
永平 |
549年—550年 |
2年 |
该年号诸史皆无,有黄文弼根据《田元初墓表》补正 |
高昌和平王(在位:550年—555年) | |||
和平 |
551年—554年 |
4年 |
该年号诸史皆无,黄文弼根据《汜绍和及妻张氏墓表》及《孟宣宗墓表》补正 |
曲宝茂(在位:555年—561年) | |||
建昌 |
555年—560年 |
6年 |
|
曲乾固(在位:561年—601年) | |||
延昌 |
561年—601年 |
41年 |
|
曲伯雅(在位:601年—613年) | |||
延和 |
602年—613年 |
12年 |
曲伯雅嗣位时间诸史皆无,黄文弼根据《延和二年癸亥唐元护妻令狐氏墓表》推算 |
不可考 | |||
义和 |
614年—619年 |
6年 |
该年号诸史皆无。黄文弼根据一些墓表和吐鲁番出土文书补正 |
曲伯雅(在位:620年—623年) | |||
重光 |
620年—623年 |
4年 |
也有文献认为是曲文泰的年号 |
曲文泰(在位:623年—640年) | |||
延寿 |
624年—640年 |
17年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白雀 |
? |
? |
吐鲁番地区曾出土高昌时期的白雀年号。至于此白雀年号为高昌本身之年号或奉后秦之年号则仍然待考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杨坚(在位:581年—604年) | |||
开皇 |
581年二月—600年 |
20年 |
|
仁寿 |
601年—604年 |
4年 |
四年七月隋炀帝即位沿用 |
隋炀帝(在位:604年— 618年) | |||
大业 |
605年—618年三月 |
14年 |
《隋书》、《北史》等只记载到大业十三年,而《资治通鉴》则只记载到十二年。赵翼则考证李渊虽然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但是隋炀帝仍在,大业年号并没有废 |
隋恭帝(在位:617年—618年) | |||
义宁 |
617年十一月—618年五月 |
2年 |
|
杨侗(在位:618年—619年) | |||
皇泰 |
618年五月—619年四月 |
2年 |
|
隋末农民起义时各割据势力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白鸟 |
613年十二月 |
向海明 |
1个月 |
|
大世 |
614年五月 |
刘迦论 |
1个月 |
|
昌达 |
615年十二月—619年闰二月 |
朱粲 |
5年 |
《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618年建元,《隋书》为615年 |
始兴 |
616年十二月 |
操师乞 |
1个月 |
或作天成 |
太平 |
616年十二月—622年十月 |
林士弘 |
7年 |
或作延康、天成 |
丁丑 |
617年正月—618年十一月 |
窦建德 |
2年 |
|
五凤 |
618年十一月—621年五月 |
窦建德 |
4年 |
|
永平 |
617年二月—618年 |
李密 |
2年 |
|
天兴 |
617年三月—620年四月 |
刘武周 |
4年 |
|
永隆 |
617年三月—628年四月 |
梁师都 |
12年 |
|
正平 |
617年三月—618年七月 |
郭子和 |
2年 |
或作丑平 |
秦兴 |
617年四月—618年十一月 |
薛举 |
2年 |
误作泰兴 |
鸣凤 |
617年四月—621年十月 |
萧铣 |
5年 |
或作凤鸣 |
通圣 |
617年十二月 |
曹武彻 |
1个月 |
|
唐朝皇帝年号
皇帝 | 年号 | 时长 | 干支 | 起止 | 备注 |
---|---|---|---|---|---|
高祖李渊 | 武德 | 9年 | 戊寅 | 618五月——626 | 九年八月太宗即位沿用 |
太宗李世民 | 贞观 | 23年 | 丁亥 | 627——649 | 二十三年六月高宗即位沿用 |
高宗李治 | 永徽 | 6年 | 庚戌 | 650——655 | |
显庆 | 6年 | 丙辰 | 656——661 | 唐人避中宗讳改称明庆 | |
龙朔 | 3年 | 辛酉 | 661三月——663 | ||
麟德 | 2年 | 甲子 | 664——665 | ||
乾封 | 3年 | 丙寅 | 666——668 | ||
总章 | 3年 | 戊辰 | 668二月——670二月 | ||
咸亨 | 5年 | 庚午 | 670三月——674八月 | ||
上元 | 3年 | 甲戌 | 674八月—676十一月 | ||
仪凤 | 4年 | 丙子 | 676十一月—679六月 | ||
调露 | 2年 | 己卯 | 679六月——680八月 | ||
永隆 | 2年 | 庚辰 | 680八月——681九月 | 唐人避玄宗讳改称永崇 | |
开耀 | 2年 | 辛巳 | 681九月——682二月 | ||
永淳 | 2年 | 壬午 | 682二月—683十二月 | 二年十二月丁巳改元弘道 | |
弘道 | 1年 | 癸未 | 683十二月 | 元年十二月甲子李显即皇帝位 | |
中宗李显 | 嗣圣 | 1年 | 甲申 | 684正月—二月 | |
睿宗李旦 | 文明 | 1年 | 甲申 | 684二月—八月 | |
武则天 | 光宅 | 1年 | 甲申 | 684九月—十二月 | 光宅、垂拱、永昌、载初一般视作武则天年号 |
垂拱 | 4年 | 乙酉 | 685——688 | ||
永昌 | 1年 | 己丑 | 689正月—十一月 | 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 | |
载初 | 2年 | 己丑 | 689十一月—690八月 | 载初元年起用子正 | |
天授 | 3年 | 庚寅 | 690九月——692三月 | 用子正,元年九月改国号为大周 | |
如意 | 1年 | 壬辰 | 692四月—九月 | 用子正 | |
长寿 | 3年 | 壬辰 | 692九月——694五月 | 用子正 | |
延载 | 1年 | 甲午 | 694五月—十二月 | 用子正 | |
证圣 | 1年 | 乙未 | 695正月—九月 | 用子正 | |
天册万岁 | 1年 | 乙未 | 695九月—十一月 | 用子正 | |
万岁登封 | 2年 | 乙未 | 695十二月—696三月 | 用子正 | |
万岁通天 | 2年 | 丙申 | 696三月——697九月 | 用子正 | |
神功 | 1年 | 丁酉 | 697九月—十二月 | 用子正 | |
圣历 | 3年 | 戊戌 | 698正月——700五月 | 用子正 | |
久视 | 2年 | 庚子 | 700五月——701正月 | 元年十月复用寅正 | |
大足 | 1年 | 辛丑 | 701正月—十月 | ||
长安 | 4年 | 辛丑 | 701十月—704十二月 | ||
中宗李显 | 神龙 | 3年 | 乙巳 | 705正月——707九月 | 神龙本为武则天年号,中宗复辟沿用不改 |
景龙 | 4年 | 丁未 | 707九月——710六月 | ||
殇帝李重茂 | 唐隆 | 1年 | 庚戌 | 710六月——710七月 | 六月殇帝即位改元唐隆,不足一月 |
睿宗李旦 | 景云 | 3年 | 庚戌 | 710七月——712正月 | 七月睿宗即位改元景云 |
太极 | 1年 | 壬子 | 712正月—四月 | ||
延和 | 1年 | 壬子 | 712五月—八月 | ||
玄宗李隆基 | 先天 | 2年 | 壬子 | 712八月—713十一月 | |
开元 | 29年 | 癸丑 | 713十二月——741 | ||
天宝 | 15年 | 壬午 | 742——756七月 | 三年正月改“年”为“载” | |
肃宗李亨 | 至德 | 3年 | 丙申 | 756七月——758二月 | |
乾元 | 3年 | 戊戌 | 758二月—760闰四月 | 元年二月复“载”为“年” | |
上元 | 2年 | 壬寅 | 760四月——761九月 | 二年九月二十一去年号称元年,以建子月为岁首 | |
代宗李豫 | 宝应 | 2年 | 壬寅 | 762四月——763六月 | 壬寅年四月十五日复寅正,建元宝应。 |
广德 | 2年 | 癸卯 | 763七月——764 | ||
永泰 | 2年 | 乙巳 | 765——766十一月 | ||
大历 | 14年 | 丙午 | 766十一月——779 | ||
德宗李适 | 建中 | 4年 | 庚申 | 780——783 | |
兴元 | 1年 | 甲子 | 784 | ||
贞元 | 21年 | 乙丑 | 785——805八月 | 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沿用 | |
顺宗李诵 | 永贞 | 1年 | 乙酉 | 805八月—十二月 | 八月顺宗禅位,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 |
宪宗李纯 | 元和 | 15年 | 丙戌 | 806——820 | 十五年闰正月穆宗即位沿用 |
穆宗李恒 | 长庆 | 4年 | 辛丑 | 821——824 | 四年正月敬宗即位沿用 |
敬宗李湛 | 宝历 | 3年 | 乙巳 | 825——827二月 | 二年十二月文宗即位沿用 |
文宗李昂 | 大和 | 9年 | 丁未 | 827二月——835 | 或作太和 |
开成 | 5年 | 丙辰 | 836——840 | 五年正月武宗即位沿用 | |
武宗李炎 | 会昌 | 6年 | 辛酉 | 841——846 | 六年三月宣宗即位沿用 |
宣宗李忱 | 大中 | 14年 | 丁卯 | 847——860十月 | 十三年八月懿宗即位沿用 |
懿宗李漼 | 咸通 | 15年 | 庚辰 | 860十一月—847十一 | 十四年七月僖宗即位沿用 |
僖宗李儇 | 乾符 | 6年 | 甲午 | 874十一月——879 | |
广明 | 2年 | 庚子 | 880——881七月 | ||
中和 | 5年 | 辛丑 | 881七月——885三月 | ||
光启 | 4年 | 乙巳 | 885三月——888正月 | ||
文德 | 1年 | 戊申 | 888二月—十二月 | 元年三月昭宗即位沿用 | |
昭宗李晔 | 龙纪 | 1年 | 己酉 | 889 | |
大顺 | 2年 | 庚戌 | 890——891 | ||
景福 | 2年 | 壬子 | 892——893 | ||
乾宁 | 5年 | 甲寅 | 894——898八月 | ||
光化 | 4年 | 戊午 | 898八月——901三月 | ||
天复 | 4年 | 辛酉 | 901四月—904闰四月 | ||
天祐 | 4年 | 甲子 | 904闰四月—八月 | 元年八月哀帝即位沿用 | |
哀帝李柷 | 天祐 | 甲子 | 904八月——907三月 | 四年三月禅位朱温,唐亡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唐高祖李渊(在位:618年—626年) | |||
武德 | 618年五月—626年 | 9年 | 九年二月唐太宗即位沿用 |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626年—649年) | |||
贞观 | 627年—649年 | 23年 | 一作正观。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 |
唐高宗李治(在位:649年—683年) | |||
永徽 | 650年—655年 | 6年 | 650年,新罗开始使用中国唐朝年号 |
显庆 | 656年—661年二月 | 6年 | 为避讳唐中宗李显的名字,因此唐朝人追称显庆年号多称明庆,又作光庆 |
龙朔 | 661年三月—663年 | 3年 | |
麟德 | 664年—665年 | 2年 | 《旧唐书》、《新唐书》都称是龙朔三年十二月,诏改明年正月一日为麟德元年。但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纪元钞》则记载“龙朔四年六月一日改”,与史书的记载相差半年。 |
乾封 | 666年正月—668年二月 | 3年 | |
总章 | 668年二月—670年二月 | 3年 | 《旧唐书》和新疆出土的《唐纪元钞》作乾封三年二月改元总章元年;《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作乾封三年三月改元 |
咸亨 | 670年三月—674年八月 | 5年 | |
上元 | 674年八月—676年十一月 | 3年 | |
仪凤 | 676年十一月—679年六月 | 4年 | |
调露 | 679年六月—680年八月 | 2年 | |
永隆 | 680年八月—681年九月 | 2年 | 因避讳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唐朝人多称永崇 |
开耀 | 681年九月—682年二月 | 2年 | |
永淳 | 682年二月—683年 | 2年 | |
弘道 | 683年十二月 | 1个月 | |
唐中宗李显(在位:683年—684年) | |||
嗣圣 | 684年正月—二月 | 2个月 | |
唐睿宗李旦(在位:684年—690年,684年九月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 |||
文明 | 684年二月—八月 | 7个月 | |
光宅 | 684年九月—十二月 | 4个月 | |
垂拱 | 685年—688年 | 4年 | |
永昌 | 689年正月—十一月 | 11个月 | |
载初 | 689年十一月—690年八月 | 2年 | 从元年起用子正 |
武周年号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武则天(在位:683年—705年) | |||
天授 | 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 3年 | 用子正。元年九月改国号为周 |
如意 | 692年四月—九月 | 6个月 | 用子正 |
长寿 | 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 3年 | 用子正 |
延载 | 694年五月—十二月 | 8个月 | 用子正 |
证圣 | 695年正月—九月 | 9个月 | 用子正 |
天册万岁 | 695年九月—十一月 | 3个月 | 用子正 |
万岁登封 | 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 | 4个月 | 用子正 |
万岁通天 | 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 2年 | 用子正 |
神功 | 697年九月—十二月 | 4个月 | 用子正 |
圣历 | 698年—700年五月 | 3年 | 用子正 |
久视 | 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 2年 | 元年十月复寅正 |
大足 | 701年正月—十月 | 10个月 | |
长安 | 701年十月—704年 | 4年 | |
神龙 | 705年—707年九月 | 3年 | 元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唐中宗李显(在位:705年—710年)重祚 | |||
景龙 | 707年九月—710年六月 | 4年 | |
李重茂(在位:710年) | |||
唐隆 | 710年六月—七月 | 2个月 | 或作唐元、唐兴、唐安,一般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
唐睿宗李旦(在位:710年—712年) | |||
景云 | 710年七月—712年正月 | 3年 | |
太极 | 712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
延和 | 712年五月—八月 | 4个月 | |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年—756年) | |||
先天 | 712年八月—713年十一月 | 2年 | |
开元 | 713年十二月—741年 | 29年 | |
天宝 | 742年—756年七月 | 15年 | 三年正月朔改“年”为“载” |
唐肃宗李亨(在位:756年—762年) | |||
至德 | 756年七月—758年二月 | 3年 | 称“年”为“载” |
乾元 | 758年二月—760年闰四月 | 3年 | 元年二月复载为年 |
上元 | 760年闰四月—761年九月 | 2年 | 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号,称元年,以建子月为岁首 |
宝应 | 762年四月—763年六月 | 2年 | 元年四月十五日改元,并恢复寅正。四月二十日唐代宗即位沿用 |
唐代宗(在位:762年—779年) | |||
广德 | 763年七月—764年 | 2年 | |
永泰 | 765年—766年十一月 | 2年 | |
大历 | 766年十一月—779年 | 14年 | |
唐德宗(在位:779年— 805年) | |||
建中 | 780年—783年 | 4年 | |
兴元 | 784年 | 1年 | |
贞元 | 785年—805年八月 | 21年 | |
唐顺宗(在位:805年) | |||
永贞 | 805年八月—十二月 | 5个月 | |
唐宪宗(在位:805年—820年) | |||
元和 | 806年—820年 | 15年 | 十五年闰正月唐穆宗即位沿用 |
唐穆宗(在位:820年—824年) | |||
长庆 | 821年—824年 | 4年 | 四年正月唐敬宗即位沿用 |
唐敬宗(在位:824年—826年) | |||
宝历 | 825年—827年二月 | 3年 | 二年十二月唐文宗即位沿用 |
唐文宗(在位:826年—840年) | |||
大和 | 827年二月—835年 | 9年 | 或作太和 |
开成 | 836年—840年 | 5年 | 五年正月唐武宗即位沿用 |
唐武宗(在位:840年— 846年) | |||
会昌 | 841年—846年 | 6年 | 六年三月唐宣宗即位沿用 |
唐宣宗(在位:846年—859年) | |||
大中 | 847年—860年十月 | 14年 | 十三年八月唐懿宗即位沿用 |
唐懿宗(在位:859年—873年) | |||
咸通 | 860年十一月—874年十一月 | 15年 | 十四年七月唐僖宗即位沿用 |
唐僖宗(在位:873年—888年) | |||
乾符 | 874年十一月—879年 | 6年 | |
广明 | 880年—881年七月 | 2年 | |
中和 | 881年七月—885年三月 | 5年 | |
光启 | 885年三月—888年正月 | 4年 | |
文德 | 888年二月—十二月 | 11个月 | 元年三月唐昭宗即位沿用 |
唐昭宗(在位:888年—904年) | |||
龙纪 | 889年 | 1年 | |
大顺 | 890年—891年 | 2年 | |
景福 | 892年—893年 | 2年 | |
乾宁 | 894年—898年八月 | 5年 | |
光化 | 898年八月—901年三月 | 4年 | |
天复 | 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 | 4年 | 南吴太祖杨行密用此年号到904年。前蜀高祖王建在907年九月用此年号(天复七年) |
天祐 | 904年闰四月—907年三月 | 4年 | 元年八月唐哀帝即位沿用。河东、凤翔、淮南仍称天祐年号,碑刻中有用至天祐二十年。前蜀王建、南汉刘隐、南吴、晋李克用、岐李茂贞、吴越钱镠等割据政权仍行唐天祐年号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天寿 | 618年九月—619年二月 | 宇文化及 | 2年 | |
安乐 | 618年十一月—619年五月 | 李轨 | 2年 | |
始兴 | 618年十二月—624年二月 | 高开道 | 7年 | 或作天成 |
法轮 | 618年十二月 | 高昙晟 | 1个月 | |
开明 | 619年四月—621年五月 | 王世充 | 3年 | |
延康 | 619年九月—620年 | 沈法兴 | 2年 | |
明政 | 619年九月—621年十一月 | 李子通 | 3年 | |
天造 | 622年—623年正月 | 刘黑闼 | 2年 | |
天明 | 623年八月—624年三月 | 辅公祏 | 2年 | |
乾德 | ? | 辅公祏 | 2年 | 王应麟《玉海》载有乾德年号。《廿二史考异》引《杨文公谈苑》,江南曾发现有石志,刻有“大宋乾德四年”字,称是辅公祏年号。《中国历代年号考》认为辅公祏起兵到被杀,前后只有8个月,不会有乾德四年,因之认为乾德非辅公祏年号 |
进通 | 623年 | 王摩沙 | 1年 | |
中元克复 | 710年七月—八月 | 李重福 | 2个月 | 或作中宗克复 |
圣武 | 756年—757年正月 | 安禄山 | 2年 | |
载初 | 757年正月—九月 | 安庆绪 | 9个月 | |
天成 | 757年十月—759年三月 | 安庆绪 | 3年 | 或作天和、至成 |
应天 | 759年正月—三月 | 史思明 | 3个月 | |
顺天 | 759年四月—761年三月 | 史思明 | 3年 | |
显圣 | 761年三月—763年正月 | 史朝义 | 3年 | |
黄龙 | 761年三月—五月 | 段子璋 | 3个月 | |
正德 | 761年 | 李珍 | 1年 | |
宝胜 | 762年八月—763年四月 | 袁晁 | 2年 | 或作升国 |
应天 | 783年十月—十二月 | 朱泚 | 3个月 | |
天皇 | 784年正月—六月 | 朱泚 | 6个月 | |
武成 | 784年—786年四月 | 李希烈 | 3年 | |
罗平 | 860年二月—八月 | 裘甫 | 7个月 | |
王霸 | 878年二月—880年十一月 | 黄巢 | 3年 | |
金统 | 880年十二月—884年六月 | 黄巢 | 5年 | |
建贞 | 886年十月—十二月 | 李煴 | 3个月 | 或作永贞 |
顺天 | 895年二月—896年五月 | 董昌 | 2年 | 或作大圣、天册、天圣 |
天寿 | ? | 李□(濮王) | ? | 见于王应麟《玉海》,他书皆无诸代濮王建年号之事,或为误记 |
唐朝所有年号
皇帝庙号+名字 | 年号 | 公元日期 | 干支日期 |
---|---|---|---|
隋恭帝杨侑(李渊篡位,唐朝立国) | 义宁二年 | 公元618年 | 戊寅年 |
唐高祖李渊 | 武德元年 | ||
唐高祖李渊 | 武德二年 | 公元619年 | 己卯年 |
唐高祖李渊 | 武德三年 | 公元620年 | 庚辰年 |
唐高祖李渊 | 武德四年 | 公元621年 | 辛巳年 |
唐高祖李渊 | 武德五年 | 公元622年 | 壬午年 |
唐高祖李渊 | 武德六年 | 公元623年 | 癸未年 |
唐高祖李渊 | 武德七年 | 公元624年 | 甲申年 |
唐高祖李渊 | 武德八年 | 公元625年 | 乙酉年 |
唐高祖李渊 | 武德九年 | 公元626年 | 丙戌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元年 | 公元627年 | 丁亥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二年 | 公元628年 | 戊子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三年 | 公元629年 | 己丑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四年 | 公元630年 | 庚寅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五年 | 公元631年 | 辛卯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六年 | 公元632年 | 壬辰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七年 | 公元633年 | 癸巳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八年 | 公元634年 | 甲午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九年 | 公元635年 | 乙未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十年 | 公元636年 | 丙申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十一年 | 公元637年 | 丁酉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十二年 | 公元638年 | 戊戌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十三年 | 公元639年 | 己亥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十四年 | 公元640年 | 庚子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十五年 | 公元641年 | 辛丑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十六年 | 公元642年 | 壬寅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十七年 | 公元643年 | 癸卯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十八年 | 公元644年 | 甲辰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十九年 | 公元645年 | 乙巳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二十年 | 公元646年 | 丙午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二十一年 | 公元647年 | 丁未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二十二年 | 公元648年 | 戊申年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二十三年 | 公元649年 | 己酉年 |
唐高宗李治 | 永徽元年 | 公元650年 | 庚戌年 |
唐高宗李治 | 永徽二年 | 公元651年 | 辛亥年 |
唐高宗李治 | 永徽三年 | 公元652年 | 壬子年 |
唐高宗李治 | 永徽四年 | 公元653年 | 癸丑年 |
唐高宗李治 | 永徽五年 | 公元654年 | 甲寅年 |
唐高宗李治 | 永徽六年 | 公元655年 | 乙卯年 |
唐高宗李治 | 显庆元年 | 公元656年 | 丙辰年 |
唐高宗李治 | 显庆二年 | 公元657年 | 丁巳年 |
唐高宗李治 | 显庆三年 | 公元658年 | 戊午年 |
唐高宗李治 | 显庆四年 | 公元659年 | 己未年 |
唐高宗李治 | 显庆五年 | 公元660年 | 庚申年 |
唐高宗李治 | 显庆六年、龙朔元年 | 公元661年 | 辛酉年 |
唐高宗李治 | 龙朔二年 | 公元662年 | 壬戌年 |
唐高宗李治 | 龙朔三年 | 公元663年 | 癸亥年 |
唐高宗李治 | 麟德元年 | 公元664年 | 甲子年 |
唐高宗李治 | 麟德二年 | 公元665年 | 乙丑年 |
唐高宗李治 | 乾封元年 | 公元666年 | 丙寅年 |
唐高宗李治 | 乾封二年 | 公元667年 | 丁卯年 |
唐高宗李治 | 乾封三年、总章元年 | 公元668年 | 戊辰年 |
唐高宗李治 | 总章二年 | 公元669年 | 己巳年 |
唐高宗李治 | 总章三年、咸亨元年 | 公元670年 | 庚午年 |
唐高宗李治 | 咸亨二年 | 公元671年 | 辛未年 |
唐高宗李治 | 咸亨三年 | 公元672年 | 壬申年 |
唐高宗李治 | 咸亨四年 | 公元673年 | 癸酉年 |
唐高宗李治 | 上元元年 | 公元674年 | 甲戌年 |
唐高宗李治 | 上元二年 | 公元675年 | 乙亥年 |
唐高宗李治 | 上元三年 | 公元676年 | 丙子年 |
唐高宗李治 | 仪凤二年 | 公元677年 | 丁丑年 |
唐高宗李治 | 仪凤三年 | 公元678年 | 戊寅年 |
唐高宗李治 | 仪凤四年、调露元年 | 公元679年 | 己卯年 |
唐高宗李治 | 调露二年、永隆元年 | 公元680年 | 庚辰年 |
唐高宗李治 | 永隆二年、开耀元年 | 公元681年 | 辛巳年 |
唐高宗李治 | 开耀二年、永淳元年 | 公元682年 | 壬午年 |
唐高宗李治 | 永淳二年、弘道元年 | 公元683年 | 癸未年 |
唐中宗李显 | 嗣圣元年 | 公元684年 | 甲申年 |
唐睿宗李旦 | 文明元年 | ||
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垂帘听政) | 光宅元年 | ||
唐睿宗李旦(武则天) | 垂拱元年 | 公元685年 | 乙酉年 |
唐睿宗李旦(武则天) | 垂拱二年 | 公元686年 | 丙戌年 |
唐睿宗李旦(武则天) | 垂拱三年 | 公元687年 | 丁亥年 |
唐睿宗李旦(武则天) | 垂拱四年 | 公元688年 | 戊子年 |
唐睿宗李旦(武则天) | 永昌元年、载初元年 | 公元689年 | 己丑年 |
唐睿宗李旦(武则天) | 载初二年 | 公元690年 | 庚寅年 |
周武则天 | 天授元年 | ||
周武则天 | 天授二年 | 公元691年 | 辛卯年 |
周武则天 | 如意元年、长寿元年 | 公元692年 | 壬辰年 |
周武则天 | 长寿二年 | 公元693年 | 癸巳年 |
周武则天 | 长寿三年、延载元年 | 公元694年 | 甲午年 |
周武则天 | 证圣元年、天册万岁元年--二年、万岁登封元年 | 公元695年 | 乙未年 |
周武则天 | 万岁登封元年、万岁通天元年 | 公元696年 | 丙申年 |
周武则天 | 万岁通天二年、神功元年 | 公元697年 | 丁酉年 |
周武则天 | 圣历元年 | 公元698年 | 戊戌年 |
周武则天 | 圣历二年 | 公元699年 | 己亥年 |
周武则天 | 圣历三年、久视元年 | 公元700年 | 庚子年 |
周武则天 | 久视二年、大足元年、长安元年 | 公元701年 | 辛丑年 |
周武则天 | 长安二年 | 公元702年 | 壬寅年 |
周武则天 | 长安三年 | 公元703年 | 癸卯年 |
周武则天 | 长安四年 | 公元704年 | 甲辰年 |
周武则天(李显沿用) | 神龙元年 | 公元705年 | 乙巳年 |
唐中宗李显 | 神龙二年 | 公元706年 | 丙午年 |
唐中宗李显 | 神龙三年、景龙元年 | 公元707年 | 丁未年 |
唐中宗李显 | 景龙二年 | 公元708年 | 戊申年 |
唐中宗李显 | 景龙三年 | 公元709年 | 己酉年 |
唐中宗李显 | 景龙四年 | 公元710年 | 庚戌年 |
唐殇帝李重茂 | 唐隆元年 | ||
唐睿宗李旦 | 景云元年 | ||
唐睿宗李旦 | 景云二年 | 公元711年 | 辛亥年 |
唐睿宗李旦 | 太极元年、延和元年 | 公元712年 | 壬子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先天元年 | ||
唐玄宗李隆基 | 先天二年、开元元年 | 公元713年 | 癸丑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年 | 公元714年 | 甲寅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三年 | 公元715年 | 乙卯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四年 | 公元716年 | 丙辰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五年 | 公元717年 | 丁巳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六年 | 公元718年 | 戊午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七年 | 公元719年 | 己未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八年 | 公元720年 | 庚申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九年 | 公元721年, | 辛酉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十年 | 公元722年 | 壬戌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十一年 | 公元723年 | 癸亥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十二年 | 公元724年 | 甲子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十三年 | 公元725年 | 乙丑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十四年 | 公元726年 | 丙寅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十五年 | 公元727年 | 丁卯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十六年 | 公元728年 | 戊辰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十七年 | 公元729年 | 己巳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十八年 | 公元730年 | 庚午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十九年 | 公元731年 | 辛未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十年 | 公元732年 | 壬申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十一年 | 公元733年 | 癸酉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十二年 | 公元734年 | 甲戌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十三年 | 公元735年 | 乙亥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十四年 | 公元736年 | 丙子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十五年 | 公元737年 | 丁丑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十六年 | 公元738年 | 戊寅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十七年 | 公元739年 | 己卯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十八年 | 公元740年 | 庚辰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二十九年 | 公元741年 | 辛巳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元年 | 公元742年 | 壬午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二年 | 公元743年 | 癸未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三年 | 公元744年 | 甲申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四年 | 公元745年 | 乙酉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五年 | 公元746年 | 丙戌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六年 | 公元747年 | 丁亥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七年 | 公元748年 | 戊子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八年 | 公元749年 | 己丑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九年 | 公元750年 | 庚寅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十年 | 公元751年 | 辛卯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十一年 | 公元752年 | 壬辰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十二年 | 公元753年 | 癸巳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十三年 | 公元754年 | 甲午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十四年 | 公元755年 | 乙未年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十五年 | 公元756年 | 丙申年 |
唐肃宗李亨 | 至德元年 | ||
唐肃宗李亨 | 至德二年 | 公元757年 | 丁酉年 |
唐肃宗李亨 | 乾元元年 | 公元758年 | 戊戌年 |
唐肃宗李亨 | 乾元二年 | 公元759年 | 己亥年 |
唐肃宗李亨 | 乾元三年、上元元年 | 公元760年 | 庚子年 |
唐肃宗李亨 | 上元二年、(去除年号)元年 | 公元761年 | 辛丑年 |
唐肃宗李亨 | 宝应元年 | 公元762年 | 壬寅年 |
唐代宗李豫 | 宝应元年 | ||
唐代宗李豫 | 广德元年 | 公元763年 | 癸卯年 |
唐代宗李豫 | 广德二年 | 公元764年 | 甲辰年 |
唐代宗李豫 | 永泰元年 | 公元765年 | 乙巳年 |
唐代宗李豫 | 永泰二年、大历元年 | 公元766年 | 丙午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二年 | 公元767年 | 丁未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三年 | 公元768年 | 戊申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四年 | 公元769年 | 己酉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五年 | 公元770年 | 庚戌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六年 | 公元771年 | 辛亥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七年 | 公元772年 | 壬子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八年 | 公元773年 | 癸丑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九年 | 公元774年 | 甲寅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十年 | 公元775年 | 乙卯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十一年 | 公元776年 | 丙辰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十二年 | 公元777年 | 丁巳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十三年 | 公元778年 | 戊午年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十四年 | 公元779年 | 己未年 |
唐德宗李适 | 建中元年 | 公元780年 | 庚申年 |
唐德宗李适 | 建中二年 | 公元781年 | 辛酉年 |
唐德宗李适 | 建中三年 | 公元782年 | 壬戌年 |
唐德宗李适 | 建中四年 | 公元783年 | 癸亥年 |
唐德宗李适 | 兴元元年 | 公元784年 | 甲子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元年 | 公元785年 | 乙丑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二年 | 公元786年 | 丙寅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三年 | 公元787年 | 丁卯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四年 | 公元788年 | 戊辰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五年 | 公元789年 | 己巳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六年 | 公元790年 | 庚午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七年 | 公元791年 | 辛未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八年 | 公元792年 | 壬申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九年 | 公元793年 | 癸酉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十年 | 公元794年 | 甲戌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十一年 | 公元795年 | 乙亥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十二年 | 公元796年 | 丙子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十三年 | 公元797年 | 丁丑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十四年 | 公元798年 | 戊寅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十五年 | 公元799年 | 己卯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十六年 | 公元800年 | 庚辰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十七年 | 公元801年 | 辛巳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十八年 | 公元802年 | 壬午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十九年 | 公元803年 | 癸未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二十年 | 公元804年 | 甲申年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二十一年 | 公元805年 | 乙酉年 |
唐顺宗李诵 | 贞元二十一年 | ||
唐宪宗李纯 | 永贞元年 |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元年 | 公元806年 | 丙戌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二年 | 公元807年 | 丁亥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三年 | 公元808年 | 戊子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四年 | 公元809年 | 己丑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五年 | 公元810年 | 庚寅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六年 | 公元811年 | 辛卯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七年 | 公元812年 | 壬辰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八年 | 公元813年 | 癸巳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九年 | 公元814年 | 甲午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十年 | 公元815年 | 乙未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十一年 | 公元816年 | 丙申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十二年 | 公元817年 | 丁酉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十三年 | 公元818年 | 戊戌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十四年 | 公元819年 | 己亥年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十五年 | 公元820年 | 庚子年 |
唐穆宗李恒 | 长庆元年 | 公元821年 | 辛丑年 |
唐穆宗李恒 | 长庆二年 | 公元822年 | 壬寅年 |
唐穆宗李恒 | 长庆三年 | 公元823年 | 癸卯年 |
唐穆宗李恒 | 长庆四年 | 公元824年 | 甲辰年 |
唐敬宗李湛 | 宝历元年 | 公元825年 | 乙巳年 |
唐敬宗李湛 | 宝历二年 | 公元826年 | 丙午年 |
唐文宗李昂 | 太和元年 | 公元827年 | 丁未年 |
唐文宗李昂 | 大和二年 | 公元828年 | 戊申年 |
唐文宗李昂 | 大和三年 | 公元829年 | 己酉年 |
唐文宗李昂 | 大和四年 | 公元830年 | 庚戌年 |
唐文宗李昂 | 大和五年 | 公元831年 | 辛亥年 |
唐文宗李昂 | 大和六年 | 公元832年 | 壬子年 |
唐文宗李昂 | 大和七年 | 公元833年 | 癸丑年 |
唐文宗李昂 | 大和八年 | 公元834年 | 甲寅年 |
唐文宗李昂 | 大和九年 | 公元835年 | 乙卯年 |
唐文宗李昂 | 开成元年 | 公元836年 | 丙辰年 |
唐文宗李昂 | 开成二年 | 公元837年 | 丁巳年 |
唐文宗李昂 | 开成三年 | 公元838年 | 戊午年 |
唐文宗李昂 | 开成四年 | 公元839年 | 己未年 |
唐文宗李昂 | 开成五年 | 公元840年 | 庚申年 |
唐武宗李炎 | 会昌元年 | 公元841年 | 辛酉年 |
唐武宗李炎 | 会昌二年 | 公元842年 | 壬戌年 |
唐武宗李炎 | 会昌三年 | 公元843年 | 癸亥年 |
唐武宗李炎 | 会昌四年 | 公元844年 | 甲子年 |
唐武宗李炎 | 会昌五年 | 公元845年 | 乙丑年 |
唐武宗李炎 | 会昌六年 | 公元846年 | 丙寅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元年 | 公元847年 | 丁卯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二年 | 公元848年 | 戊辰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三年 | 公元849年 | 己巳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四年 | 公元850年 | 庚午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五年 | 公元851年 | 辛未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六年 | 公元852年 | 壬申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七年 | 公元853年 | 癸酉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八年 | 公元854年 | 甲戌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九年 | 公元855年 | 乙亥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十年 | 公元856年 | 丙子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十一年 | 公元857年 | 丁丑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十二年 | 公元858年 | 戊寅年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十三年 | 公元859年 | 己卯年 |
唐懿宗李凗 | 大中十四年、咸通元年 | 公元860年 | 庚辰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二年 | 公元861年 | 辛巳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三年 | 公元862年 | 壬午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四年 | 公元863年 | 癸未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五年 | 公元864年 | 甲申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六年 | 公元865年 | 乙酉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七年 | 公元866年 | 丙戌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八年 | 公元867年 | 丁亥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九年 | 公元868年 | 戊子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十年 | 公元869年 | 己丑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十一年 | 公元870年 | 庚寅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十二年 | 公元871年 | 辛卯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十三年 | 公元872年 | 壬辰年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十四年 | 公元873年 | 癸巳年 |
唐僖宗李儇 | 咸通十四年 | ||
唐僖宗李儇 | 咸通十五年、乾符元年 | 公元874年 | 甲午年 |
唐僖宗李儇 | 乾符二年 | 公元875年 | 乙未年 |
唐僖宗李儇 | 乾符三年 | 公元876年 | 丙申年 |
唐僖宗李儇 | 乾符四年 | 公元877年 | 丁酉年 |
唐僖宗李儇 | 乾符五年 | 公元878年 | 戊戌年 |
唐僖宗李儇 | 乾符六年 | 公元879年 | 己亥年 |
唐僖宗李儇 | 广明元年 | 公元880年 | 庚子年 |
唐僖宗李儇 | 广明二年、中和元年 | 公元881年 | 辛丑年 |
唐僖宗李儇 | 中和二年 | 公元882年 | 壬寅年 |
唐僖宗李儇 | 中和三年 | 公元883年 | 癸卯年 |
唐僖宗李儇 | 中和四年 | 公元884年 | 甲辰年 |
唐僖宗李儇 | 中和五年、光启元年 | 公元885年 | 乙巳年 |
唐僖宗李儇 | 光启二年 | 公元886年 | 丙午年 |
唐僖宗李儇 | 光启三年 | 公元887年 | 丁未年 |
唐僖宗李儇 | 光启四年、文德元年 | 公元888年 | 戊申年 |
唐昭宗李晔 | 龙纪元年 | 公元889年 | 己酉年 |
唐昭宗李晔 | 大顺元年 | 公元890年 | 庚戌年 |
唐昭宗李晔 | 大顺二年 | 公元891年 | 辛亥年 |
唐昭宗李晔 | 乾宁元年 | 公元894年 | 甲寅年 |
唐昭宗李晔 | 乾宁二年 | 公元895年 | 乙卯年 |
唐昭宗李晔 | 乾宁三年 | 公元896年 | 丙辰年 |
唐昭宗李晔 | 乾宁四年 | 公元897年 | 丁巳年 |
唐昭宗李晔 | 乾宁五年、光化元年 | 公元898年 | 戊午年 |
唐昭宗李晔 | 光化二年 | 公元899年 | 己未年 |
唐昭宗李晔 | 光化三年 | 公元900年 | 庚申年 |
唐昭宗李晔 | 光化四年、天复元年 | 公元901年 | 辛酉年 |
唐昭宗李晔 | 天复二年 | 公元902年 | 壬戌年 |
唐昭宗李晔 | 天复三年 | 公元903年 | 癸亥年 |
唐昭宗李晔 | 天复四年、天佑元年 | 公元904年 | 甲子年 |
唐哀帝李祝 | 天佑元年 | ||
唐哀帝李祝 | 天佑二年 | 公元905年 | 乙丑年 |
唐哀帝李祝 | 天佑三年 | 公元906年 | 丙寅年 |
唐哀帝李祝 | 天佑四年 | 公元907年 | 丁卯年 |
后梁太祖朱温(朱温篡位,唐亡) | 开平元年 |
注: 1、唐隆(710六月—七月)
唐殇帝李重茂年号,不足一月。唐隆政变后睿宗李旦即位,废唐隆年号改元景云 [4] 。
2、建贞(886十月—十二月)
襄王李煴年号。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李克用进逼长安,僖宗奔兴元(今陕西汉中)。襄王李煴为邠宁节度使朱玫所俘,拥立为监国。十月,朱玫又立之为皇帝,置百官,改年号为建贞。 3、天复 前蜀高祖王建在907年九月用此年号称天复七年。
4、天祐
朱温灭唐后,前蜀王建、南汉刘隐、吴杨行密、晋李克用、岐李茂贞、吴越钱镠等割据政权仍沿用唐天祐年号。其中杨行密、杨渥、杨隆演先后用至天祐十六年(919年),李茂贞沿用至天祐二十年(923年)。
5、证圣元年、天册万岁元年--二年(公元695年);万岁登封元年、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
周历与西历不完全对应,故存在年份交叠情况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朱温(在位:907年—912年) | |||
开平 | 907年四月—911年四月 | 5年 | 闽太祖王审知在开平三年至五年亦用此年号。新罗自907年用后梁年号 |
乾化 | 911年五月—913年正月 | 3年 | 后梁末帝朱友贞复用乾化年号;吴越太祖钱镠和闽太祖王审知亦用此年号 |
朱友圭(在位:912年—913年) | |||
凤历 | 913年正月—二月 | 2个月 | 吴越太祖钱镠在913年正月用该年号 |
朱友贞(在位:913年—923年) | |||
乾化 | 913年二月—915年十月 | 3年 | 复用朱温乾化年号三年至五年 |
贞明 | 915年十一月—921年四月 | 7年 | 吴越太祖钱镠,闽太祖王审知同时用该年号 |
龙德 | 921年五月—923年十月 | 3年 | 吴越太祖钱镠,闽太祖王审知同时用该年号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应天 | 911年八月—913年十一月 | 刘守光 | 13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李存勖(在位:923年—926年) | |||
同光 | 923年四月—926年四月 | 4年 | 闽太祖王审知和荆南武信王高季兴以及新罗亦用此年号 |
李嗣源(在位:926年—933年) | |||
天成 | 926年四月—930年二月 | 5年 | 楚武穆王马殷,闽嗣王王延翰、惠宗王延钧,荆南武信王高季兴、高丽(933年起)用此年号。929年七月荆南文献王高从诲复用此年号 |
长兴 | 930年二月—933年 | 4年 | 马楚衡阳王马希声和文昭王马希范,闽惠宗王延钧,荆南文献王高从诲亦用此年号 |
李从厚(在位:933年—934年) | |||
应顺 | 934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吴越世宗钱元瓘、楚文昭王马希范、荆南文献王高从诲用此年号 |
李从珂(在位:933年—934年) | |||
清泰 | 934年四月—936年闰十一月 | 3年 | 吴越世宗钱元瓘、楚文昭王马希范、荆南文献王高从诲用此年号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石敬瑭(在位:936年—942年) | |||
天福 | 936年十一月—944年六月 | 9年 | 七年六月石重贵即位沿用。后汉刘知远,吴越世宗钱元瓘和成宗钱弘佐,楚文昭王马希范、荆南文献王高从诲也用此年号。947年吴越忠逊王钱弘倧,荆南文献王高从诲、楚废王马希广(四月)再用此年号。高丽自938年用后晋年号 |
石重贵(在位:942年—946年) | |||
开运 | 944年七月—946年 | 3年 | 吴越成宗钱弘佐、楚文昭王马希范、荆南文献王高从诲也用此年号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刘知远(在位:947年—948年) | |||
天福 | 947年二月—十二月 | 1年 | 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十二年)[1]:142 |
乾祐 | 948年—950年 | 3年 | 元年二月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沿用。吴越忠懿王钱俶,荆南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保融,楚废王马希广,高丽[4]:181亦用此年号。北汉世祖刘旻、睿宗刘钧从951年继续沿用此年号到956年(乾祐四年—九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郭威(在位:951年—954年) | |||
广顺 | 951年—953年 | 3年 | 吴越忠懿王钱俶、荆南贞懿王高保融,高丽亦用此年号 |
显德 | 954年—960年正月 | 7年 | 元年正月世宗柴荣即位沿用;六年六月恭帝柴宗训即位沿用。南唐元宗李璟,荆南贞懿王高保融,吴越忠懿王钱俶亦用此年号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杨行密(在位:902年—905年) | |||
天复 | 902年三月—904年 | 3年 | 用唐昭宗年号(二年到四年) |
天祐 | 904年—919年 | 16年 | 用唐昭宗年号。二年十一月南吴烈宗杨渥即位沿用,五年五月南吴高祖杨隆演即位沿用 |
杨隆演(在位:919年—920年) | |||
武义 | 919年四月—921年正月 | 3年 | 或作颁义。二年五月南吴睿帝杨溥即位沿用 |
杨溥(在位:920年—937年) | |||
顺义 | 921年二月—927年十月 | 7年 | |
乾贞 | 927年十一月—929年十月 | 3年 | 荆南武信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用此年号 |
大和 | 929年十一月—935年八月 | 7年 | |
天祚 | 935年九月—937年十月 | 3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李昪(在位:937年—943年) | |||
昇元 | 937年十月—943年二月 | 7年 | 或作升元 |
李璟(在位:943年—961年) | |||
保大 | 943年三月—957年 | 15年 | 楚恭孝王马希萼用此年号(八年至九年) |
中兴 | 958年正月—二月 | 2个月 | |
交泰 | 958年三月—五月 | 3个月 | |
显德 | 958年五月—960年 | 3年 |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五年至七年) |
建隆 | 960年—961年 | 2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元年至二年) |
李煜(在位:961年—975年) | |||
建隆 | 961年七月—963年十一月 | 3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二年至四年) |
乾德 |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 6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
开宝 | 968年十一月—975年十一月 | 8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钱镠(在位:907年—932年) | |||
天祐 | 907年五月 | 1个月 | 用唐昭宗年号(四年) |
天宝 | 908年—912年 | 5年 | |
凤历 | 913年正月 | 1个月 | 用后梁郢王朱友圭年号 |
乾化 | 913年二月—915年十月 | 3年 | 用后梁太祖朱全忠年号(三年至五年) |
贞明 | 915年十一月—921年四月 | 7年 | 用后梁末帝朱友贞年号 |
龙德 | 921年五月—923年 | 3年 | 用后梁末帝朱友贞年号 |
宝大 | 924年—925年 | 2年 | 或作宝太 |
宝正 | 926年—931年 | 6年 | 或作宝贞、保贞 |
广初 | ? | ? | 见于王应麟《玉海》,不详何时 |
正明 | ?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 |
钱元瓘(在位:932年—941年) | |||
长兴 | 932年四月—933年 | 2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三年至四年)[1]:146—147 |
应顺 | 934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用后唐闵帝李从厚年号[1]:147 |
清泰 | 934年四月—936年闰十一月 | 3年 | 用后唐末帝李从珂年号 |
天福 | 936年十一月—941年 | 6年 |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 |
钱弘佐(在位:941年—947年) | |||
天福 | 941年九月—944年六月 | 4年 |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六年至九年) |
开运 | 944年七月—946年 | 3年 | 用后晋出帝石重贵年号 |
钱弘倧(在位:947年) | |||
天福 | 947年 | 1年 |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十二年) |
钱弘俶(在位:948年—978年) | |||
乾祐 | 948年—950年 | 3年 |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 |
广顺 | 951年—953年 | 3年 |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
显德 | 954年—960年正月 | 7年 |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
建隆 | 960年—963年十一月 | 4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
乾德 |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 6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
开宝 | 968年十一月—976年 | 9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
太平兴国 | 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 3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马殷(在位:907年—930年) | |||
天成 | 927年六月—930年 | 4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二年—四年) |
马希声(在位:930年—932年) | |||
长兴 | 930年十一月—932年六月 | 3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
马希范(在位:932年—947年) | |||
长兴 | 932年七月—933年 | 2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三年—四年) |
应顺 | 934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用后唐闵帝李从厚年号 |
清泰 | 934年四月—936年闰十一月 | 3年 | 用后唐末帝李从珂年号 |
天福 | 936年十一月—944年六月 | 9年 |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 |
开运 | 944年七月—946年 | 3年 | 用后晋出帝石重贵年号 |
马希广(在位:947年—950年) | |||
天福 | 947年四月 | 1个月 |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十二年) |
乾祐 | 948年—950年十一月 | 3年 |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 |
马希萼(在位:950年—951年) | |||
保大 | 950年十二月—951年十一月 | 2年 | 用南唐元宗李璟年号(八年至九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王审知(在位:909年—925年) | |||
开平 | 909年四月—911年四月 | 3年 | 用后梁太祖朱全忠年号(三年—五年) |
乾化 | 911年五月—915年七月 | 5年 | 用后梁太祖朱全忠年号 |
贞明 | 915年十一月—921年四月 | 7年 | 用后梁末帝朱友贞年号 |
龙德 | 921年五月—923年三月 | 3年 | 用后梁末帝朱友贞年号 |
同光 | 923年四月—925年 | 3年 | 用后唐李存勖年号 |
王延翰(在位:926年) | |||
天成 | 926年 | 1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
王延钧(在位:926年—935年) | |||
天成 | 926年十二月—930年二月 | 5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
长兴 | 930年二月—932年 | 3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
龙启 | 933年—934年 | 2年 | |
永和 | 935年—936年二月 | 2年 | |
王继鹏(在位:935年—939年) | |||
通文 | 936年三月—939年七月 | 4年 | |
王延曦(在位:939年—944年) | |||
永隆 | 939年闰七月—943年正月 | 5年 | |
王延政(在位:943年—945年) | |||
天德 | 943年二月—945年八月 | 3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刘?(在位:917年—942年) | |||
乾亨 | 917年七月—925年十一月 | 9年 | |
白龙 | 925年十二月—928年二月 | 4年 | |
大有 | 928年三月—942年三月 | 15年 | |
刘玢(在位:942年—943年) | |||
光天 | 942年四月—943年二月 | 2年 | |
刘晟(在位:943年—958年) | |||
应乾 | 943年三月—十月 | 8个月 | |
乾和 | 943年十一月—958年七月 | 16年 | |
刘鋹(在位:958年—971年) | |||
大宝 | 958年八月—971年二月 | 14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永乐 | 942年七月—943年十月 | 张遇贤 | 2年 | 或作长乐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王建(在位:907年—918年) | |||
天复 | 907年九月 | 1个月 | 用唐昭宗年号(七年) |
武成 | 908年—910年 | 3年 | |
通正 | 916年 | 1年 | |
天汉 | 917年 | 1年 | |
光天 | 918年 | 1年 | 或作光大,广大。六月后主王衍即位沿用 |
王衍(在位:918年—925年) | |||
乾德 | 919年—924年 | 6年 | |
咸康 | 925年正月—十一月 | 11个月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孟知祥(在位:874年—934年) | |||
明德 | 934年四月—937年 | 4年 | 元年七月后主孟昶即位沿用 |
孟昶(在位:934年—965年) | |||
广政 | 938年—965年正月 | 28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高季兴(在位:924年—929年) | |||
同光 | 924年三月—926年四月 | 3年 | 用后唐李存勖年号(二年—四年) |
天成 | 926年四月—928年六月 | 3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元年—三年) |
乾贞 | 928年六月—十二月 | 7个月 | 用南吴睿帝杨溥年号(二年) |
高从诲(在位:928年—948年) | |||
乾贞 | 929年正月—六月 | 6个月 | 用南吴睿帝杨溥年号(三年) |
天成 | 929年七月—930年正月 | 2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四年—五年) |
长兴 | 930年二月—933年 | 4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
应顺 | 934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
清泰 | 934年四月—936年十一月 | 3年 | 用后唐末帝李从珂年号 |
天福 | 936年十一月—944年六月 | 9年 |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 |
开运 | 944年七月—946年 | 3年 | 用后晋出帝石重贵年号 |
天福 | 947年 | 1年 |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十二年) |
乾祐 | 948年正月—十月 | 10个月 |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元年) |
高保融(在位:948年—960年) | |||
乾祐 | 948年十一月—950年 | 3年 |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元年—三年) |
广顺 | 951年—953年 | 3年 |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
显德 | 954年—960年七月 | 7年 |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
高保勖(在位:960年—962年) | |||
建隆 | 960年八月—962年十月 | 3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元年—三年) |
高继冲(在位:962年—963年) | |||
建隆 | 962年十一月—963年五月 | 2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三年—四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刘旻(在位:951年—954年) | |||
乾祐 | 951年—954年十月 | 4年 |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四年—七年) |
刘钧(在位:954年—968年) | |||
乾祐 | 954年十一月—956年 | 3年 |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七年—九年) |
天会 | 957年—973年 | 17年 | 十二年七月刘继恩沿用。九月刘继元沿用 |
刘继元(在位:968年—979年) | |||
广运 | 974年—979年五月 | 6年 |
北宋皇帝年号 |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赵匡胤(在位:960年—976年) | |||||||||||||||||||||||||||||||||||||||||||||||||||||
建隆 | 960年—963年十一月 | 4年 | 南唐元宗李璟,李煜;吴越忠懿王钱俶;荆南待中高保勖、高继冲用此年号 | ||||||||||||||||||||||||||||||||||||||||||||||||||
乾德 |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 6年 | 南唐后主李煜、吴越忠懿王钱俶、高丽用此年号 | ||||||||||||||||||||||||||||||||||||||||||||||||||
开宝 | 968年十一月—976年 | 9年 | 九年十月宋太宗即位沿用。南唐后主李煜、吴越忠懿王钱俶用此年号 | ||||||||||||||||||||||||||||||||||||||||||||||||||
宋太宗(在位:976年—997年) | |||||||||||||||||||||||||||||||||||||||||||||||||||||
太平兴国 | 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 | 9年 | 吴越忠懿王钱俶用此年号 | ||||||||||||||||||||||||||||||||||||||||||||||||||
雍熙 | 984年十一月—987年 | 4年 | |||||||||||||||||||||||||||||||||||||||||||||||||||
端拱 | 988年— 989年 | 2年 | |||||||||||||||||||||||||||||||||||||||||||||||||||
淳化 | 990年—994年 | 5年 | |||||||||||||||||||||||||||||||||||||||||||||||||||
至道 | 995年—997年 | 3年 | 三年三月宋真宗即位沿用 | ||||||||||||||||||||||||||||||||||||||||||||||||||
宋真宗(在位:997年—1022年) | |||||||||||||||||||||||||||||||||||||||||||||||||||||
咸平 | 998年—1003年 | 6年 | |||||||||||||||||||||||||||||||||||||||||||||||||||
景德 | 1004年—1007年 | 4年 | |||||||||||||||||||||||||||||||||||||||||||||||||||
大中祥符 | 1008年—1016年 | 9年 | 高丽自1016年起用北宋年号 | ||||||||||||||||||||||||||||||||||||||||||||||||||
天禧 | 1017年—1021年 | 5年 | |||||||||||||||||||||||||||||||||||||||||||||||||||
乾兴 | 1022年 | 1年 | 二月宋仁宗即位沿用 | ||||||||||||||||||||||||||||||||||||||||||||||||||
宋仁宗(在位:1022年—1063年) | |||||||||||||||||||||||||||||||||||||||||||||||||||||
天圣 | 1023年—1032年十一月 | 10年 | |||||||||||||||||||||||||||||||||||||||||||||||||||
明道 | 1032年十一月—1033年 | 2年 | |||||||||||||||||||||||||||||||||||||||||||||||||||
景祐 | 1034年—1038年十一月 | 5年 | |||||||||||||||||||||||||||||||||||||||||||||||||||
宝元 | 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 | 3年 | |||||||||||||||||||||||||||||||||||||||||||||||||||
康定 | 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 | 2年 | |||||||||||||||||||||||||||||||||||||||||||||||||||
庆历 | 1041年十一月—1048年 | 8年 | |||||||||||||||||||||||||||||||||||||||||||||||||||
皇祐 | 1049年—1054年三月 | 6年 | |||||||||||||||||||||||||||||||||||||||||||||||||||
至和 | 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 | 3年 | |||||||||||||||||||||||||||||||||||||||||||||||||||
嘉祐 | 1056年九月—1063年 | 8年 | 八年四月宋英宗即位沿用 | ||||||||||||||||||||||||||||||||||||||||||||||||||
宋英宗(在位:1063年—1067年) | |||||||||||||||||||||||||||||||||||||||||||||||||||||
治平 | 1064年—1067年 | 4年 | 四年正月宋神宗即位沿用 | ||||||||||||||||||||||||||||||||||||||||||||||||||
宋神宗(在位:1067年—1085年) | |||||||||||||||||||||||||||||||||||||||||||||||||||||
熙宁 | 1068年—1077年 | 10年 | |||||||||||||||||||||||||||||||||||||||||||||||||||
元丰 | 1078年—1085年 | 8年 | 八年二月宋哲宗即位沿用 | ||||||||||||||||||||||||||||||||||||||||||||||||||
宋哲宗(在位:1085年—1100年) | |||||||||||||||||||||||||||||||||||||||||||||||||||||
元祐 | 1086年—1094年四月 | 9年 | |||||||||||||||||||||||||||||||||||||||||||||||||||
绍圣 | 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 | 5年 | |||||||||||||||||||||||||||||||||||||||||||||||||||
元符 | 1098年六月—1100年 | 3年 | 三年正月宋徽宗即位沿用 | ||||||||||||||||||||||||||||||||||||||||||||||||||
宋徽宗(在位:1100年—1125年) | |||||||||||||||||||||||||||||||||||||||||||||||||||||
建中靖国 | 1101年 | 1年 | |||||||||||||||||||||||||||||||||||||||||||||||||||
崇宁 | 1102年—1106年 | 5年 | |||||||||||||||||||||||||||||||||||||||||||||||||||
大观 | 1107年—1110年 | 4年 | |||||||||||||||||||||||||||||||||||||||||||||||||||
政和 | 1111年—1118年十月 | 8年 | |||||||||||||||||||||||||||||||||||||||||||||||||||
重和 | 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 | 2年 | |||||||||||||||||||||||||||||||||||||||||||||||||||
宣和 | 1119年二月—1125年 | 7年 | 七年二月宋钦宗即位沿用 | ||||||||||||||||||||||||||||||||||||||||||||||||||
宋钦宗(在位:1126年—1127年) | |||||||||||||||||||||||||||||||||||||||||||||||||||||
靖康 | 1126年—1127年四月 | 2年 |
北宋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势力年号 |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应运 | 994年正月—五月 | 李顺 | 5个月 | |
化顺 | 1000年正月—十月 | 王均 | 10个月 | |
得圣 | 1047年十一月—1048年闰正月 | 王则 | 4个月 | 或作得胜、德胜、得天。以十二月为正月 |
景瑞 | 1049年—1052年四月 | 侬智高 | 4年 | |
启历 | 1052年五月—1053年正月 | 侬智高 | 2年 | |
端懿 | ? | 侬智高 | ? | 见于王应麟《玉海》,不详何时 |
大历 | ? | 侬智高 | ? | 见于《纪元编》,李崇智认为是侬智高国号 |
隆兴 | ? | 赵谂 | ? | 或作龙兴。时间大约在1102—1103年之间 |
永乐 | 1120年十一月—1121年四月 | 方腊 | 2年 |
南宋皇帝年号 |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宋高宗(在位:1127年—1162年) | |||
建炎 | 1127年五月—1130年 | 4年 | |
绍兴 | 1131年—1162年 | 32年 | 三十二年六月宋孝宗即位沿用 |
宋孝宗(在位:1162年—1189年) | |||
隆兴 | 1163年—1164年 | 2年 | |
乾道 | 1165年—1173年 | 9年 | |
淳熙 | 1174年—1189年 | 16年 | 十六年二月宋光宗即位沿用 |
宋光宗(在位:1189年—1194年) | |||
绍熙 | 1190年—1194年 | 5年 | 五年七月宋宁宗即位沿用 |
宋宁宗(在位:1194年—1224年) | |||
庆元 | 1195年—1200年 | 6年 | |
嘉泰 | 1201年—1204年 | 4年 | |
开禧 | 1205年—1207年 | 3年 | |
嘉定 | 1208年—1224年 | 17年 | 十七年八月宋理宗即位沿用 |
宋理宗(在位:1224年—1264年) | |||
宝庆 | 1225年—1227年 | 3年 | |
绍定 | 1228年—1233年 | 6年 | |
端平 | 1234年—1236年 | 3年 | |
嘉熙 | 1237年—1240年 | 4年 | |
淳祐 | 1241年—1252年 | 12年 | |
宝祐 | 1253年—1258年 | 6年 | |
开庆 | 1259年 | 1年 | |
景定 | 1260年—1264年 | 5年 | 五年十月宋度宗即位沿用 |
宋度宗(在位:1264年—1274年) | |||
咸淳 | 1265年—1274年 | 10年 | 十年七月宋恭帝即位沿用 |
宋恭帝(在位:1274年—1276年) | |||
德祐 | 1275年—1276年四月 | 2年 | |
宋端宗(在位:1276年—1278年) | |||
景炎 | 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 | 3年 | |
赵昺(在位:1278年—1279年) | |||
祥兴 | 1278年五月—1279年二月 | 2年 |
南宋统治地区其他势力年号北宋皇帝年号 |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明受 | 1129年三月—四月 | 赵旉 | 2个月 | |
天载 | 1130年二月—三月 | 钟相 | 2个月 | 或作天战 |
正法 | ? | 李合戎、雷进 | ? | 大约在建炎年间 |
人知 | ? | 雷进 | ? | 或作人和。大约在建炎年间 |
太平 | ? | 雷进 | ? | 见于王应麟《玉海》。大约在建炎年间 |
阜昌 | 1131年二月—1137年十一月 | 刘豫 | 7年 | |
大圣天王 | 1133年四月—1135年六月 | 杨幺 | 3年 | 或作大天圣正 |
庚戌 | ? | 杨幺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 |
罗平 | 1141年六月 | 王法恩 | 1个月 | 见于王应麟《玉海》 |
乾贞 | 1176年 | 阿谢 | 1年 | |
罗平 | 1179年六月—十月 | 李接 | 5个月 | 见于王应麟《玉海》 |
转运 | 1207年正月—二月 | 吴曦 | 2个月 | 见于沈德符《正闰考》 |
重德 | 1229年 | 廖森 | 1年 | 见于王应麟《玉海》 |
天战 | ? | 陈万 | ? | 见于王应麟《玉海》,不详何时 |
龙兴 | ? | 李子扬 | ? | 不详何时。李崇智认为或与后赵侯子光龙兴年号混淆 |
天定 | ? | 徐真一 | ? | 不详何时。李崇智认为元末徐寿辉又名徐真一,建元天定,疑为误记。 |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
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
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
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宋太宗赵炅(赵匡义):
公元976年:丙子,太平兴国元年,开宝九年
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
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
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
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
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
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
宋真宗赵恒:
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
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
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
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
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
宋仁宗赵祯:
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
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公元1038年:戊寅,景祐五年,宝元元年
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公元1049年:己丑,皇祐元年
公元1054年: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
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
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
宋英宗赵曙:
公元1064年:甲辰,治平元年
宋神宗赵顼:
公元1068年:戊申,熙宁元年
公元1078年:戊午,元丰元年
宋哲宗赵煦:
公元1086年:丙寅,元祐元年
公元1094年:甲戌,元祐九年,绍圣元年
公元1098年:戊寅,绍圣五年,元符元年
宋徽宗赵佶:
公元1101年:辛巳,建中靖国元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七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元年
公元1102年:壬午,崇宁元年
公元1107年:丁亥,大观元年
公元1111年:辛卯,政和元年
公元1115年:乙未,政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旻收国元年,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树立金国。
公元1117年:丁酉,政和七年,金太祖完颜旻收国三年天辅元年
公元1118年:戊戌,政和八年,重和元年
公元1119年:己亥,重和二年,宣和元年
公元1123年:癸卯,宣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旻天辅七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元年
公元1125年:乙巳,宣和七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三年,天祚帝被金兵俘获,大辽国亡。
宋钦宗赵桓:
公元1126年:丙午,靖康元年
公元1127年:丁未,靖康二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元年,金国消亡北宋,俘虏宋钦宗赵桓和已退位的宋徽宗赵佶。
南宋年号列表及大事记:(公元1127~1279年)
宋高宗赵构:
公元1127年:丁未,建炎元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五年,北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
公元1131年:辛亥,绍兴元年
公元1136年:丙辰,绍兴六年,金熙宗完颜亶天会十四年沿用金太宗完颜晟年号
公元1149年:己巳,绍兴十九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天德元年,金熙宗完颜亶皇统九年
公元1161年:辛巳,绍兴三十一年,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六年
宋孝宗赵昚(音“慎”)
公元1163年:癸未,隆兴元年
公元1165年:乙酉,乾道元年
公元1174年:甲午,淳熙元年
宋光宗赵惇:
公元1190年:庚戌,绍熙元年,金章宗完颜璟明昌元年
宋宁宗赵扩:
公元1195年:乙卯,庆元元年
公元1201年:辛酉,嘉泰元年
公元1205年:乙丑,开禧元年
公元1206年:丙寅,开禧二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元年
公元1208年:戊辰,嘉定元年
公元1209年:己巳,嘉定二年,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元年
公元1213年:癸酉,嘉定六年,金宣宗完颜珣贞佑元年,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崇庆二年至宁元年
公元1224年:甲申,嘉定十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元年
宋理宗赵昀:
公元1225年:乙酉,宝庆元年
公元1227年:丁亥,宝庆三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二十二年,蒙古汗国灭西夏。
公元1228年:戊子,绍定元年,大蒙古国也客那颜汗拖雷元年,持续人窝阔台远征途中,由拖雷监国。
公元1229年:己丑,绍定二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元年
公元1234年:甲午,端平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三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金国消亡。
公元1237年:丁酉,嘉熙元年
公元1241年:辛丑,淳祐元年
公元1242年:壬寅,淳祐二年,大蒙古国乃马真后称制元年
公元1246年:丙午,淳祐六年,大蒙古国乃马真后称制五年,大蒙古国库裕克汗贵由元年
公元1249年:己酉,淳祐九年,大蒙古国海迷失后称制元年
公元1251年:辛亥,淳祐十一年,大蒙古国海迷失后称制三年,大蒙古国蒙哥汗元年
公元1253年:癸丑,宝祐元年
公元1259年:己未,开庆元年,大蒙古国蒙哥汗九年
公元1260年:庚申,景定元年,大蒙古国薛禅汗忽必烈中统元年
公元1264年:甲子,景定五年,大蒙古国薛禅汗忽必烈中统五年至元元年
宋度宗赵禥:
公元1265年:乙丑,咸淳元年
公元1271年:辛未,咸淳七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蒙古汗国正式分裂,元朝树立。
公元1274年:甲戌,咸淳十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
宋恭宗赵?(音“显”):
公元1275年:乙亥,德祐元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
公元1276年:丙子,德祐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
宋端宗赵昰(音“是”)
公元1276年:丙子,景炎元年,德祐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
宋末帝赵昺:
公元1278年:戊寅,祥兴元年,景炎三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
公元1279年:己卯,祥兴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厓山陷落,赵昺被迫投海自杀,南宋消亡。
辽国年号 |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耶律阿保机(在位:916年—926年) | ||||
神册 | 916年十二月—922年正月 | 7年 | ||
天赞 | 922年二月—926年二月 | 5年 | ||
天显 | 926年二月—938年 | 13年 | 元年七月阿保机逝世,皇后摄政。至天显二年十一月辽太宗即位沿用 | |
辽太宗(在位:927年—947年) | ||||
神册 | 938年十一月—947年正月 | 10年 | ||
大同 | 947年二月—九月 | 8个月 | 元年四月辽世宗即位沿用 | |
辽世宗(在位:947年—951年) | ||||
天禄 | 947年九月—951年九月 | 5年 | ||
辽穆宗(在位:951年—969年) | ||||
应历 | 951年九月—969年二月 | 19年 | ||
辽景宗(在位:969年—982年) | ||||
保宁 | 969年二月—979年十一月 | 11年 | ||
乾亨 | 979年十一月—983年六月 | 5年 | 四年九月辽圣宗即位沿用 | |
辽圣宗(在位:982年—1031年) | ||||
统和 | 983年六月—1012年闰十月 | 30年 | 高丽自994年起用此年号 | |
开泰 | 1012年十一月—1021年十一月 | 10年 | ||
太平 | 1021年十一月—1031年六月 | 11年 | 高丽自1022年起用辽年号,该年号用至1037年 | |
辽兴宗(在位:1031年—1055年) | ||||
景福 | 1031年六月—1032年十一月 | 2年 | ||
重熙 | 1032年十一月—1055年八月 | 24年 | 或作重和,崇熙 | |
辽道宗(在位:1055年—1101年) | ||||
清宁 | 1055年八月—1064年 | 10年 | ||
咸雍 | 1065年—1074年 | 10年 | ||
大康 | 1075年—1084年 | 10年 | 或作太康 | |
大安 | 1085年—1094年 | 10年 | ||
寿昌 | 1095年—1101年正月 | 7年 | 或作寿隆、盛昌 | |
辽天祚帝(在位:1101年—1125年) | ||||
乾统 | 1101年二月—1110年 | 10年 | 或作乾通 | |
天庆 | 1111年—1120年 | 10年 | 高丽自1116年起停用辽年号 | |
保大 | 1121年—1125年二月 | 5年 | ||
北辽年号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耶律淳(在位:1122年) | ||||
建福 | 1122年三月—六月 | 4个月 | 或作天福 | |
萧普贤女(在位:1122年) | ||||
德兴 | 1122年六月—十二月 | 7个月 | ||
耶律雅里(在位:1123年) | ||||
神历 | 1123年五月—十月 | 6个月 |
辽国统治地区其他势力年号 |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天庆 | 1029年八月—1030年八月 | 大延琳 | 2年 | |
隆基 | 1116年正月—四月 | 高永昌 | 4个月 | 或作应顺 |
天复 | 1123年正月—八月 | 回离保 | 8个月 | |
天嗣 | 1123年 | 萧干 | 1年 | 或作天兴、天阜 |
西辽年号 |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耶律大石(在位:1132年—1143年) | ||||
延庆 | 1124年二月或1125年[1]:179—1133年 | 10年 | ||
康国 | 1134年—1143年 | 10年 | 也有认为始于1127年 | |
萧塔不烟(在位:1143年—1150年) | ||||
咸清 | 1144年—1150年 | 7年 | 起讫时间也有认为是1136年十一月—1142年十一月 | |
耶律夷列(在位:1150年—1163年) | ||||
绍兴 | 1151年—1163年 | 13年 | 起讫时间也有认为是1142年—1154年 | |
耶律普速完(在位:1163年—1177年) | ||||
崇福 | 1164年—1177年 | 14年 | 起讫时间也有认为是1154年十二月—1168年十一月 | |
皇德 | ?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 | |
重德 | ?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梁玉绳认为耶律大石字重德,重德作为年号是误记 | |
耶律直鲁古(在位:1177年—1211年) | ||||
天禧 | 1178年—1211年 | 34年 | 起讫时间也有认为是1168年—1201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李元昊(在位:1032年—1048年) | |||
显道 | 1032年—1034年六月 | 3年 | 1032年,宋仁宗改元明道,李元昊为避父亲李德明讳而称年号 |
开运 | 1034年七月 | 1个月 | |
广运 | 1034年八月—1036年 | 3年 | |
大庆 | 1036年十二月—1038年九月 | 3年 | |
天授礼法延祚 | 1038年十月—1048年 | 11年 | 或作天授、天授理法延祚 |
广熙 | ?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 |
广民 | ?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 |
李谅祚(在位:1048年—1067年) | |||
延嗣宁国 | 1049年 | 1年 | 或作宁国 |
天祐垂圣 | 1050年—1052年 | 3年 | 或作垂圣 |
福圣承道 | 1053年—1056年 | 4年 | 或作福圣、承道二号 |
奲都 | 1057年—1062年 | 6年 | |
拱化 | 1063年—1067年 | 5年 | |
李秉常(在位:1067年—1086年) | |||
乾道 | 1067年—1068年 | 2年 | |
天赐礼盛国庆 | 1069年—1074年 | 6年 | 或作天赐国庆 |
大安 | 1075年—1085年 | 11年 | |
天安礼定 | 1086年正月—七月 | 7个月 | |
西安 | ?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或为大安年号之误 |
李乾顺(在位:1086年—1139年) | |||
天仪治平 | 1086年七月—1089年 | 4年 | |
天祐民安 | 1090年—1097年 | 8年 | |
永安 | 1098年—1100年 | 3年 | |
贞观 | 1101年—1113年 | 13年 | |
雍宁 | 1114年—1118年 | 5年 | |
元德 | 1119年—1127年三月 | 9年 | 或作天德 |
正德 | 1127年四月—1134年 | 8年 | |
大德 | 1135年—1139年 | 5年 | |
李仁孝(在位:1139年—1193年) | |||
大庆 | 1140年—1143年 | 4年 | |
人庆 | 1144年—1148年 | 5年 | |
天盛 | 1149年—1169年 | 21年 | |
乾祐 | 1170年—1193年 | 24年 | |
李纯祐(在位:1193年—1206年) | |||
天庆 | 1194年—1206年正月 | 13年 | |
李安全(在位:1206年—1211年) | |||
应天 | 1206年正月—1209年 | 4年 | |
皇建 | 1210年—1211年八月 | 2年 | |
李遵顼(在位:1211年—1223年) | |||
光定 | 1211年八月—1223年 | 13年 | |
李德旺(在位:1223年—1226年) | |||
乾定 | 1223年十二月—1226年七月 | 4年 | |
李𪾢(在位:1226年—1227年) | |||
宝义 | 1226年七月—1227年六月 | 2年 | 见于万光泰《纪元韵叙》 |
宝庆 | ? | ? | 见于张鉴春《西夏纪事本末》。李崇智认为是同期宋理宗“宝庆”年号的误记 |
广僖 | ? | ? | 见于王应麟《玉海》,不详何时 |
清平 | ? | ? | 见于王应麟《玉海》,不详何时 |
金朝年号 |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完颜阿骨打(在位:1115年— 1123年) | |||
收国 | 1115年—1116年 | 2年 | |
天辅 | 1117年—1123年九月 | 7年 | |
金太宗(在位:1123年— 1135年) | |||
天会 | 1123年九月—1137年 | 15年 | 十三年正月金熙宗即位沿用 |
金熙宗(在位:1135年—1149年) | |||
天眷 | 1138年—1140年 | 3年 | |
皇统 | 1141年—1149年 | 9年 | |
完颜亮(在位:1150年—1161年) | |||
天德 | 1149年十二月—1153年三月 | 5年 | |
贞元 | 1153年三月—1156年正月 | 4年 | |
正隆 | 1156年二月—1161年十月 | 6年 | |
金世宗(在位:1161年— 1189年) | |||
大定 | 1161年十月—1189年 | 29年 | |
兴庆 | ? | ? | 见于张师颜《南迁录》,钟渊映认为是伪书所载不可信 |
金章宗(在位:1189年— 1208年) | |||
明昌 | 1190年—1196年十一月 | 7年 | |
承安 | 1196年十一月—1200年 | 5年 | |
泰和 | 1201年—1208年 | 8年 | 八年十一月卫绍王完颜允济即位沿用 |
天定 | ? | ? | 见于张师颜《南迁录》,钟渊映认为是伪书所载不可信 |
完颜永济(在位:1208年— 1213年) | |||
大安 | 1209年—1211年 | 3年 | |
崇庆 | 1212年—1213年四月 | 2年 | |
至宁 | 1213年五月—九月 | 5个月 | |
金宣宗(在位:1213年— 1224年) | |||
贞祐 | 1213年九月—1217年九月 | 5年 | |
兴定 | 1217年九月—1222年八月 | 6年 | |
元光 | 1222年八月—1223年 | 2年 | |
金哀宗(在位:1224年— 1234年) | |||
正大 | 1224年—1231年 | 8年 | |
开兴 | 1232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
天兴 | 1232年四月—1234年正月 | 3年 | |
金末帝(在位:1234年) | |||
盛昌 | ? | ? | 李兆洛《纪元编》以此作末帝年号,但没有史料证据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天兴 | 1147年 | 熬罗孛极烈 | 1年 | |
天统 | ? | 完颜允文 | ? | 见于张师颜《南迁录》,钟渊映认为是伪书所载不可信 |
天正 | 1161年十二月 | 移剌窝干 | 1个月 | |
身圣 | 1196年十月 | 耶律德寿 | 1个月 | |
元统 | 1213年三月—1216年 | 耶律留哥 | 4年 | |
天赐 | 1214年 | 刘永昌 | 1年 | |
天顺 | 1214年五月—十二月 | 杨安儿 | 8个月 | |
天泰 | 1215年十月—1223年 | 蒲鲜万奴 | 9年 | |
大同 | 1224年—1233年九月 | 蒲鲜万奴 | 10年 | 大同年号史书无记载。1980年代在东北地区出土的蒲鲜万奴官印中有“大同”年款 |
兴隆 | 1216年—1217年 | 张致 | 2年 | 或作兴龙 |
顺天 | 1216年 | 郝定 | 1年 | |
天威 | 1216年 | 耶律厮不 | 1年 | 或作天成 |
天祐 | ? | 乞奴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 |
天德 | 1216年 | 耶律金山 | 1年 | 或作天会,天成 |
金国统治地区其他势力年号 |
元朝皇帝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忽必烈(在位:1271年—1294年) | |||
中统 |
1260年五月—1264年八月 |
5年 |
|
至元 |
1264年八月—1294年 |
31年 |
|
元成宗(在位:1294年—1307年) | |||
元贞 |
1295年—1297年二月 |
3年 |
|
大德 |
1297年二月—1307年 |
11年 |
十一年五月元武宗即位沿用 |
元武宗(在位:1307年—1311年) | |||
至大 |
1308年—1311年 |
4年 |
四年三月元仁宗即位沿用 |
元仁宗(在位:1311年—1320年) | |||
皇庆 |
1312年—1313年 |
2年 |
|
延祐 |
1314年—1320年 |
7年 |
七年二月元英宗即位沿用 |
元英宗(在位:1320年—1323年) | |||
至治 |
1321年—1323年 |
3年 |
三年八月元泰定帝即位沿用 |
元泰定帝(在位:1323年—1328年) | |||
泰定 |
1324年—1328年二月 |
5年 |
|
致和 |
1328年二月—八月 |
7个月 |
|
元天顺帝(在位:1328年) | |||
天顺 |
1328年九月 |
1个月 |
|
元文宗(在位:1328年—1332年) | |||
天历 |
1328年九月—1330年五月 |
3年 |
元明宗(1329年)复用该年号 |
至顺 |
1330年五月—1333年十月 |
4年 |
三年八月,文宗死,十月元宁宗即位沿用;十二月元惠宗即位沿用 |
元惠宗(在位:1333年—1370年) | |||
元统 |
1333年十月—1335年十一月 |
3年 |
|
至元 |
1335年十一月—1340年 |
6年 |
|
至正 |
1341年—1370年 |
30年 |
|
北元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元昭宗(在位:1370年—1379年) | |||
宣光 |
1371年—1379年六月 |
9年 |
八年四月北元后主脱古斯铁木儿即位沿用 |
北元后主(在位:1378年—1388年) | |||
天元 |
1379年六月—1387年 |
9年 |
|
元朝统治地区其他势力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昌泰 |
1281年八月—十一月 |
陈吊眼 |
4个月 |
|
延康 |
1283年三月 |
林桂方、赵良钤 |
1个月 |
或作建康 |
祥兴 |
1283年—1284年 |
黄华 |
? |
用南宋卫王赵昺年号 |
安定 |
1289年二月—十月 |
杨镇龙 |
9个月 |
|
正治 |
1297年十月 |
陈空崖 |
1个月 |
|
赤符 |
1337年正月—七月 |
朱光卿 |
7个月 |
|
治平 |
1351年十月—1355年 |
徐寿辉 |
5年 |
或作4年,没有治平五年 |
太平 |
1356年—1358年七月 |
徐寿辉 |
3年 |
或云太平元年应为1358年 |
天启 |
1358年八月—1359年三月 |
徐寿辉 |
2年 |
误作治平。郭若愚考订起始时间为1359年十二月;刘孔庆,薛新力则考订为1355年改年号 |
天定 |
1359年四月—1360年闰五月 |
徐寿辉 |
2年 |
一些学者认为天定年号只能代表陈友谅政权。也有人误以为是陈友谅的大定年号 |
正朔 |
? |
赵普胜 |
|
|
天祐 |
1354年四月—1357年八月 |
张士诚 |
4年 |
|
龙凤 |
1355年二月—1366年 |
韩林儿 |
12年 |
|
大义 |
1360年五月—十二月 |
陈友谅 |
8个月 |
|
大定 |
1361年—1363年八月 |
陈友谅 |
2年 |
|
德寿 |
1363年九月—1364年二月 |
陈理 |
2年 |
|
天统 |
1363年—1366年 |
明玉珍 |
4年 |
|
开熙 |
1367年—1371年六月 |
明升 |
5年 |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朱元璋(在位:1368年—1398年) | |||
洪武 | 1368年—1398年 | 31年 | 三十一年闰五月明惠帝即位沿用。朝鲜自1370年起始行明年号 |
明惠帝(在位:1398年—1402年) | |||
建文 | 1399年—1402年六月 | 4年 | 四年六月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 |
明成祖(在位:1402年—1424年) | |||
永乐 | 1403年—1424年 | 22年 | 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
明仁宗(在位:1424年—1425年) | |||
洪熙 | 1425年 | 1年 | 元年六月明宣宗即位沿用 |
明宣宗(在位:1425年—1435年) | |||
宣德 | 1426年—1435年 | 10年 | 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沿用 |
明英宗(在位:1435年—1449年) | |||
正统 | 1436年—1449年 | 14年 | 十四年九月明代宗即位沿用 |
明代宗(在位:1449年—1457年) | |||
景泰 | 1450年—1457年 | 7年 | |
明英宗(在位:1457年—1464年) | |||
天顺 | 1457年—1464年 | 8年 | 八年正月明宪宗即位沿用 |
明宪宗(在位:1464年—1487年) | |||
成化 | 1465年—1487年 | 23年 | 二十三年九月明孝宗即位沿用 |
明孝宗(在位:1487年—1505年) | |||
弘治 | 1488年—1505年 | 18年 | 十八年五月明武宗即位沿用 |
明武宗(在位:1505年—1521年) | |||
正德 | 1506年—1521年 | 16年 | 十六年四月明世宗即位沿用 |
明世宗(在位:1521年—1566年) | |||
嘉靖 | 1522年—1566年 | 45年 | |
明穆宗(在位:1567年—1572年) | |||
隆庆 | 1567年—1572年 | 6年 | 六年六月明神宗即位沿用 |
明神宗(在位:1572年—1620年) | |||
万历 | 1573年—1620年七月 | 48年 | |
明光宗(在位:1620年) | |||
泰昌 | 1620年八月—十二月 | 5个月 | 元年九月明熹宗即位沿用 |
明熹宗(在位:1620年—1627年) | |||
天启 | 1621年—1627年 | 7年 | 七年八月(1627年10月)明思宗即位沿用 |
明思宗(在位:1627年—1644年) | |||
崇祯 | 1628年—1644年三月 | 17年 |
南明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弘光帝(在位:1644年—1645年) | |||
弘光 | 1645年正月—五月 | 5个月 | |
隆武帝(在位:1645年—1646年) | |||
隆武 | 1645年闰六月—1646年八月 | 2年 | |
绍武帝(在位:1646年—1647年) | |||
绍武 | 1646年十一月—十二月 | 2个月 | |
朱以海(在位:1645年—1655年) | |||
庚寅 | ?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 |
定武帝(在位:1646年—1664年) | |||
定武 | 1646年—1663年 | 18年 | |
永历帝(在位:1646年—1662年) | |||
永历 | 1647年—1661年 | 15年 | |
朱常清(在位:1648年—1649年) | |||
东武 | 1648年 | 1年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 |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天定 | 1386年 | 彭玉琳 | 1年 | |
龙凤 | 1397年 | 田九成 | 1年 | |
泰定 | 1448年—1449年 | 陈鉴胡 | 2年 | |
东阳 | 1449年九月—1450年 | 黄萧养 | 2年 | |
玄元 | 1451年十二月 | 朱徽炸 | 1个月 | 又作玄武或𢆯武,清朝为康熙帝玄烨避讳称为元武 |
添元 | 1453年—1457年 | 也先 | 5年 | 见于《明英宗实录》和《明史》。学者推测该年号可能是来自音译,为求回避而故将天元译作添元 |
天顺 | 1456年 | 李珍 | 1年 | 见于叶维庚《纪元通考》 |
天绣 | 1457年—? | 王斌 | ? | |
武烈 | ? | 李添保 | ? | 见于《明史·李震传》 |
德胜 | 1465年三月—1466年闰三月 | 刘通 | 2年 | |
明正 | ? | 曹甫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起讫时间不明,约在正德年间 |
顺德 | 1519年六月—七月 | 朱宸濠 | 2个月 | 见于谈迁《国榷》 |
平定 | ? | 段鋹 | ? | |
大顺 | ? | 段鋹 | ? | 或作大顺平定。李兆洛《纪元编》认为平定是年号,大顺是国号 |
天渊 | 1546年 | 田斌 | 1年 | |
造历 | ? | 张琏 | ? | 见于毛奇龄《后鉴录》。李崇智和李兆洛认为这是指改年号,造历法,不是年号 |
龙飞 | ? | 张琏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毛奇龄的《后鉴录》卷四认为张琏只是铸造了印文“飞龙传国元宝”的国玺。李崇智认为“龙飞”为印文“飞龙”之误,不是年号 |
大宝 | 1565年十二月—1566年正月 | 蔡伯贯 | 2个月 | |
洪武 | 1619年四月 | 李新 | 1个月 | |
真混 | 1619年十二月 | 李文 | 1个月 | 一作天真混 |
瑞应 | 1621年九月 | 奢崇明 | 1个月 | |
玄静 | 1622年 | 万俟德 | 1年 | 清朝为康熙帝玄烨避讳作元静或𢆯静 |
大成兴胜 | 1622年五月—十月 | 徐鸿儒 | 6个月 | 又作大乘兴胜、大成兴盛,兴胜,大乘兴盛 |
永兴 | 1628年 | 张惟元 | 1年 | |
兴武 | 1635年 | 高迎祥 | 1年 | 见于吴世济《太和县御寇始末·复按院张公博访利弊》 |
天运 | 1637年 | 张普薇 | 1年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 |
永昌 | 1644年—1645年五月 | 李自成 | 2年 | 明末擎天王宫文彩奉李自成永昌年号 |
义武 | ? | 张献忠 | ? | 李兆洛《纪元编》作崇祯十六年八月改元。李崇智认为义武是高迎祥年号兴武之误 |
大顺 | 1644年十一月—1646年 | 张献忠 | 3年 | |
圆明大宝 | ? | 马相 | ? | 见于钟渊映《历代建元考》,不详何时 |
宏闰 | ? | 省悟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 |
涌安 | ? | 明本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不详何时 |
明朝帝王年号起讫时间农历公历对照表 | ||
---|---|---|
明太祖朱元璋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洪武 | 1368.01.04—1398.闰05.10 | 1368.01.23--1398.06.24 |
明惠帝朱允炆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洪武 | 1398.闰05.16--1398.12.30 | 1398.06.30-1399.02.05 |
建文 | 1399.01.01—1402.06.14 | 1399.02.06--1402.07.13 |
明成祖朱棣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洪武 | 1402.07.01--1402.12.30 | 1402.07.30--1403.01.22 |
永乐 | 1403.01.01—1424.07.18 | 1403.01.23--1424.08.12 |
明仁宗朱高炽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永乐 | 1424.08.15--1424.12.30 | 1424.09.07--1425.01.19 |
洪熙 | 1425.01.01--1425.05.12 | 1425.01.20--1425.05.29 |
明宣宗朱瞻基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洪熙 | 1425.06.12--1425.12.30 | 1425.06.27--1426.02.07 |
宣德 | 1426.01.01—1435.01.03 | 1426.02.08--1435.01.31 |
明英宗朱祁镇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宣德 | 1435.01.10--1435.12.30 | 1435.07.07--1436.01.17 |
正统 | 1436.01.01—1449.09.06 | 1436.01.18--1449.09.22 |
天顺 | 1457.01.21--1464.01.17 | 1457.02.15--1464.02.23 |
明代宗朱祁钰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正统 | 1449.09.06--1449.12.30 | 1449.09.22--1450.02.11 |
景泰 | 1450.01.01—1457.01.21 | 1450.02.12--1457.02.15 |
明宪宗朱见深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天顺 | 1464.01.22--1464.12.30 | 1464.02.28--1465.01.26 |
成化 | 1465.01.01—1487.07.22 | 1465.01.27--1487.08.10 |
明孝宗朱祐樘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成化 | 1487.09.06--1487.12.30 | 1487.09.22--1488.02.12 |
弘治 | 1488.01.01—1505.05.07 | 1488.02.13--1505.06.08 |
明武宗朱厚照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弘治 | 1505.05.18--1505.12.30 | 1505.06.19--1506.01.23 |
正德 | 1506.01.01—1521.03.14 | 1506.01.24--1521.04.20 |
明世宗朱厚熜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正德 | 1521.04.22--1521.12.30 | 1521.05.27--1522.01.27 |
嘉靖 | 1522.01.01—1566.12.14 | 1522.01.28--1567.01.23 |
明穆宗朱载坖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嘉靖 | 1566.12.26--1566.12.30 | 1567.02.04--1567.02.08 |
隆庆 | 1567.01.01—1572.05.26 | 1567.02.09--1572.07.05 |
明神宗朱翊钧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隆庆 | 1572.06.10--1572.12.30 | 1572.07.19--1573.02.01 |
万历 | 1573.01.01—1620.07.21 | 1573.02.02--1620.08.18 |
明光宗朱常洛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万历 | 1620.08.01--1620.09.01 | 1620.08.28--1620.09.26 |
明熹宗朱由校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泰昌 | 1620.09.05--1620.12.30 | 1620.09.30--1624.01.21 |
天启 | 1621.01.01—1627.08.21 | 1624.01.22--1627.09.29 |
明思宗朱由检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天启 | 1627.08.24--1627.12.30 | 1627.10.02--1628.02.04 |
崇祯 | 1628.01.01—1644.03.19 | 1628.02.05--1644.04.25 |
南明帝王年号起讫时间农历公历对照表 | ||
明安宗朱由崧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弘光 | 1644.05.23—1645.04.29 | 1644.06.19—1645.05.23 |
明绍宗朱聿键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隆武 | 1645.06.28--1646.08.28 | 1645.08.18-1646.10.06 |
明文宗朱聿鐭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绍武 | 1646.11.02--1646.12.15 | 1646.12.08--1647.01.20 |
明昭宗朱由榔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永历 | 1646.11.08--1662.04.15 | 1646.12.24—1662.06.01 |
延平武王朱(郑)成功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永历 | 1661.12.20--1662.04.15 | 1662.02.08-1662.06.23 |
延平王郑克塽 | ||
年号 | 农 历 | 公 历 |
永历 | 1662.04.15--1683.08.13 | 1662.06.23--1683.10.03 |
后金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努尔哈赤(在位:1616年—1626年) | |||
天命 |
1616年—1626年 |
11年 |
有学者认为后金只使用汗号纪年,实际并无年号。《清实录》用“建元天命”,是编者附会汉制所做 |
皇太极(在位:1626年—1643年) | |||
天聪 |
1627年—1636年三月 |
10年 |
有学者认为后金只使用汗号纪年,实际并无年号。《清实录》用“建元天聪”,是编者附会汉制所做 |
清朝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皇太极(在位:1626年—1643年) | |||
崇德 |
1636年四月—1643年 |
8年 |
八年八月清世祖即位沿用 |
顺治帝(在位:1643年—1661年) | |||
顺治 |
1644年—1661年 |
18年 |
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朝鲜始行清年号 |
康熙帝(在位:1661年—1722年) | |||
康熙 |
1662年—1722年 |
61年 |
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
雍正帝(在位:1722年—1735年) | |||
雍正 |
1723年—1735年 |
13年 |
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
乾隆帝(在位:1735年—1796年) | |||
乾隆 |
1736年—1795年 |
60年 |
|
嘉庆帝(在位:1795年—1820年) | |||
嘉庆 |
1796年—1820年 |
25年 |
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
道光帝(在位:1820年—1850年) | |||
道光 |
1821年—1850年 |
30年 |
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
咸丰帝(在位:1850年—1861年) | |||
咸丰 |
1851年—1861年七月 |
11年 |
|
同治帝(在位:1861年—1875年) | |||
祺祥 |
1861年七月—十二月 |
6个月 |
|
同治 |
1862年—1874年 |
13年 |
|
光绪帝(在位:1874年—1908年) | |||
光绪 |
1875年—1908年 |
34年 |
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沿用 |
溥仪(在位:1909年—1911年) | |||
宣统 |
1909年—1911年 |
3年 |
1917年张勋复辟时,称宣统九年 |
清朝统治地区其他势力年号
年号 | 起讫时间 | 君主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重兴 |
1644年 |
秦尚行 |
1年 |
|
天定 |
1644年九月 |
刘守分 |
1个月 |
|
永昌 |
1644年—1645年 |
宫文彩 |
2年 |
奉李自成永昌年号 |
清光 |
1645年六月 |
胡守龙 |
1个月 |
《东华录》作1645年六月,《清史稿》作顺治三年(1646年) |
中兴 |
1647年 |
蒋尔恂 |
1年 |
|
永历 |
1647年 |
王光代 |
1年 |
用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年号 |
隆武 |
1647年九月 |
张华山 |
1个月 |
用南明绍宗朱聿键隆武年号 |
兴朝 |
? |
孙可望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引《明史》文。但是《明史》与《清史列传》、《清史稿》都只称铸钱兴朝通宝,以干支纪年,未言建年号。李崇智据此认为兴朝是钱号而非年号 |
天正 |
1648年 |
不可考 |
? |
|
天顺 |
1661年 |
萧惟堂 |
1年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 |
大庆 |
1665年四月 |
王耀祖 |
1个月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 |
广德 |
1673年—1680年 |
杨起隆 |
8年 |
|
昭武 |
1678年三月—八月 |
吴三桂 |
6个月 |
|
利用 |
? |
吴三桂 |
? |
李崇智据《清史列传》,认为是钱号不是年号 |
洪化 |
1678年八月—1681年十月 |
吴世璠 |
4年 |
|
裕民 |
? |
耿精忠 |
? |
见于李兆洛《纪元编》和叶维庚《纪元通考》,李崇智据《清史稿》认为是耿精忠私铸钱裕民通宝的钱号,不是年号 |
文兴 |
1704年 |
魏枝叶 |
1年 |
|
元兴 |
? |
朱六非、李天极 |
? |
见于谢国桢《南明史略》,所据不详。因朱六非和李天极与魏枝叶为同伙,故李崇智认为元兴为文兴之误 |
永兴 |
1708年 |
钱宝通 |
1年 |
|
天德 |
1708年 |
张念一 |
1年 |
|
永和 |
1721年五月—六月 |
朱一贵 |
2个月 |
|
天运 |
1786年十一月 |
林爽文 |
1个月 |
|
顺天 |
1787年—1788年正月 |
林爽文 |
2年 |
|
天运 |
1795年三月 |
陈周全 |
1个月 |
|
万利 |
1797年 |
黎树 |
1年 |
一作大庆 |
晏朝 |
1814年 |
朱毛俚 |
1年 |
|
太平天国 |
1851年—1864年 |
洪秀全 |
14年 |
以国号为年号,“国”写作“国”。干支纪年,“丑”改为“好”,“卯”改为“荣”;“亥”改为“开”。结束时间也有认为应当延续至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八日(1868年8月16日)捻军在山东失败为止 |
天德 |
1851年 |
林万青 |
1年 |
|
洪顺 |
1853年五月 |
李明先 |
1个月 |
见于翦伯赞《中外历史年表》,所据不详 |
天德 |
1853年 |
黄威 |
1年 |
小刀会其他支派也有用此年号者 |
天运 |
1853年八月—1855年正月 |
刘丽川 |
3年 |
或作大明 |
洪德 |
1855年—1864年 |
陈开 |
10年 |
|
顺天 |
1860年—1864年 |
李永和 |
5年 |
|
嗣统 |
1864年—? |
朱明月 |
? |
|
华汉 |
? |
朱明月 |
? |
见于《贵州通志》 |
江汉 |
? |
朱明月 |
? |
贵州博物馆有文物提款“大明江汉八年”,用杨龙喜年号 |
永清 |
1895年五月 |
唐景嵩 |
1个月 |
|
大明国 |
1902年 |
洪全福 |
1年 |
或作大明顺天国 |
汉德 |
1906年—? |
龚春台 |
? |
|
共戴 |
1911年十二月—1915年六月、1921年二月—1924年十一月 |
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
9年 |
汉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汉〕(西汉)│ 建元 │ 前140 │ 前135 │ ├───────┼──────┼──────┼──────┤ │ │ 元光 │ 前134 │ 前129 │ ├───────┼──────┼──────┼──────┤ │ │ 元朔 │ 前128 │ 前123 │ ├───────┼──────┼──────┼──────┤ │ │ 元狩 │ 前122 │ 前117 │ ├───────┼──────┼──────┼──────┤ │ │ 元鼎 │ 前116 │ 前111 │ ├───────┼──────┼──────┼──────┤ │ │ 元封 │ 前110 │ 前105 │ ├───────┼──────┼──────┼──────┤ │ │ 太初 │ 前104 │ 前101 │ ├───────┼──────┼──────┼──────┤ │ │ 天汉 │ 前100 │ 前97 │ ├───────┼──────┼──────┼──────┤ │ │ 太始 │ 前96 │ 前93 │ ├───────┼──────┼──────┼──────┤ │ │ 征和 │ 前92 │ 前89 │ ├───────┼──────┼──────┼──────┤ │ │ 后元 │ 前88 │ 前87 │ ├───────┼──────┼──────┼──────┤ │ │ 始元 │ 前86 │ 前81 │ ├───────┼──────┼──────┼──────┤ │ │ 元凤 │ 前80 │ 前75 │ ├───────┼──────┼──────┼──────┤ │ │ 元平 │ 前74 │ 前74 │ ├───────┼──────┼──────┼──────┤ │ │ 本始 │ 前73 │ 前70 │ ├───────┼──────┼──────┼──────┤ │ │ 地节 │ 前69 │ 前66 │ ├───────┼──────┼──────┼──────┤ │ │ 元康 │ 前65 │ 前62 │ ├───────┼──────┼──────┼──────┤ │ │ 神爵 │ 前61 │ 前58 │ ├───────┼──────┼──────┼──────┤ │ │ 五凤 │ 前57 │ 前54 │ ├───────┼──────┼──────┼──────┤ │ │ 甘露 │ 前53 │ 前50 │ ├───────┼──────┼──────┼──────┤ │ │ 黄龙 │ 前49 │ 前49 │ ├───────┼──────┼──────┼──────┤ │ │ 初元 │ 前48 │ 前44 │ ├───────┼──────┼──────┼──────┤ │ │ 永光 │ 前43 │ 前39 │ ├───────┼──────┼──────┼──────┤ │ │ 建昭 │ 前38 │ 前34 │ ├───────┼──────┼──────┼──────┤ │ │ 竟宁 │ 前33 │ 前33 │ ├───────┼──────┼──────┼──────┤ │ │ 建始 │ 前32 │ 前29 │ ├───────┼──────┼──────┼──────┤ │ │ 河平 │ 前28 │ 前25 │ ├───────┼──────┼──────┼──────┤ │ │ 阳朔 │ 前24 │ 前21 │ ├───────┼──────┼──────┼──────┤ │ │ 鸿嘉 │ 前20 │ 前17 │ ├───────┼──────┼──────┼──────┤ │ │ 永始 │ 前16 │ 前13 │ ├───────┼──────┼──────┼──────┤ │ │ 元延 │ 前12 │ 前9 │ ├───────┼──────┼──────┼──────┤ │ │ 绥和 │ 前8 │ 前7 │ ├───────┼──────┼──────┼──────┤ │ │ 建平 │ 前6 │ 前3 │ ├───────┼──────┼──────┼──────┤ │ │ 元寿 │ 前2 │ 前1 │ ├───────┼──────┼──────┼──────┤ │ │ 元始 │ 1 │ 5 │ ├───────┼──────┼──────┼──────┤ │ │ 居摄 │ 6 │ 8 │ ├───────┼──────┼──────┼──────┤ │ │ 初始 │ 8 │ 8 │ ├───────┼──────┼──────┼──────┤ │ (新) │ 始建国 │ 9 │ 13 │ ├───────┼──────┼──────┼──────┤ │ │ 天凤 │ 14 │ 19 │ ├───────┼──────┼──────┼──────┤ │ │ 地皇 │ 20 │ 23 │ ├───────┼──────┼──────┼──────┤ │ (西汉)│ 更始 │ 23 │ 25 │ ├───────┼──────┼──────┼──────┤ │ (东汉)│ 建武 │ 25 │ 56 │ ├───────┼──────┼──────┼──────┤ │ │ 中元 │ 56 │ 57 │ ├───────┼──────┼──────┼──────┤ │ │ 永平 │ 58 │ 75 │ ├───────┼──────┼──────┼──────┤ │ │ 建初 │ 76 │ 84 │ ├───────┼──────┼──────┼──────┤ │ │ 元和 │ 84 │ 87 │ ├───────┼──────┼──────┼──────┤ │ │ 章和 │ 87 │ 88 │ ├───────┼──────┼──────┼──────┤ │ │ 永元 │ 89 │ 105 │ ├───────┼──────┼──────┼──────┤ │ │ 元兴 │ 105 │ 105 │ ├───────┼──────┼──────┼──────┤ │ │ 延平 │ 106 │ 106 │ ├───────┼──────┼──────┼──────┤ │ │ 永初 │ 107 │ 113 │ ├───────┼──────┼──────┼──────┤ │ │ 元初 │ 114 │ 119 │ ├───────┼──────┼──────┼──────┤ │ │ 永宁 │ 120 │ 121 │ ├───────┼──────┼──────┼──────┤ │ │ 建光 │ 121 │ 122 │ ├───────┼──────┼──────┼──────┤ │ │ 延光 │ 122 │ 125 │ ├───────┼──────┼──────┼──────┤ │ │ 永建 │ 126 │ 132 │ ├───────┼──────┼──────┼──────┤ │ │ 阳嘉 │ 132 │ 135 │ ├───────┼──────┼──────┼──────┤ │ │ 永和 │ 136 │ 141 │ ├───────┼──────┼──────┼──────┤ │ │ 汉安 │ 142 │ 144 │ ├───────┼──────┼──────┼──────┤ │ │ 建康 │ 144 │ 144 │ ├───────┼──────┼──────┼──────┤ │ │ 永嘉 │ 145 │ 145 │ ├───────┼──────┼──────┼──────┤ │ │ 本初 │ 146 │ 146 │ ├───────┼──────┼──────┼──────┤ │ │ 建和 │ 147 │ 149 │ ├───────┼──────┼──────┼──────┤ │ │ 和平 │ 150 │ 150 │ ├───────┼──────┼──────┼──────┤ │ │ 元嘉 │ 151 │ 152 │ ├───────┼──────┼──────┼──────┤ │ │ 永兴 │ 153 │ 154 │ ├───────┼──────┼──────┼──────┤ │ │ 永寿 │ 155 │ 158 │ ├───────┼──────┼──────┼──────┤ │ │ 延熹 │ 158 │ 167 │ ├───────┼──────┼──────┼──────┤ │ │ 永康 │ 167 │ 167 │ ├───────┼──────┼──────┼──────┤ │ │ 建宁 │ 168 │ 172 │ ├───────┼──────┼──────┼──────┤ │ │ 熹平 │ 172 │ 178 │ ├───────┼──────┼──────┼──────┤ │ │ 光和 │ 178 │ 184 │ ├───────┼──────┼──────┼──────┤ │ │ 中平 │ 184 │ 189 │ ├───────┼──────┼──────┼──────┤ │ │ 光熹 │ 189 │ 189 │ ├───────┼──────┼──────┼──────┤ │ │ 昭宁 │ 189 │ 189 │ ├───────┼──────┼──────┼──────┤ │ │ 永汉 │ 189 │ 189 │ ├───────┼──────┼──────┼──────┤ │ │ 中平 │ 189 │ 189 │ ├───────┼──────┼──────┼──────┤ │ │ 初平 │ 190 │ 193 │ ├───────┼──────┼──────┼──────┤ │ │ 兴平 │ 194 │ 195 │ ├───────┼──────┼──────┼──────┤ │ │ 建安 │ 196 │ 220 │ ├───────┼──────┼──────┼──────┤ │ │ 延康 │ 220 │ 220 │ └───────┴──────┴──────┴──────┘ 三国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三国 〔魏〕 │ 黄初 │ 220 │ 226 │ ├───────┼──────┼──────┼──────┤ │ │ 太和 │ 227 │ 233 │ ├───────┼──────┼──────┼──────┤ │ │ 青龙 │ 233 │ 237 │ ├───────┼──────┼──────┼──────┤ │ │ 景初 │ 237 │ 239 │ ├───────┼──────┼──────┼──────┤ │ │ 正始 │ 240 │ 249 │ ├───────┼──────┼──────┼──────┤ │ │ 嘉平 │ 249 │ 254 │ ├───────┼──────┼──────┼──────┤ │ │ 正元 │ 254 │ 256 │ ├───────┼──────┼──────┼──────┤ │ │ 甘露 │ 256 │ 259 │ ├───────┼──────┼──────┼──────┤ │ │ 景元 │ 260 │ 264 │ ├───────┼──────┼──────┼──────┤ │ │ 咸熙 │ 264 │ 265 │ ├───────┼──────┼──────┼──────┤ │ 〔蜀〕 │ 章武 │ 221 │ 223 │ ├───────┼──────┼──────┼──────┤ │ │ 建兴 │ 223 │ 237 │ ├───────┼──────┼──────┼──────┤ │ │ 延熙 │ 238 │ 257 │ ├───────┼──────┼──────┼──────┤ │ │ 景耀 │ 258 │ 263 │ ├───────┼──────┼──────┼──────┤ │ │ 炎兴 │ 263 │ 263 │ ├───────┼──────┼──────┼──────┤ │ 〔吴〕 │ 黄武 │ 222 │ 229 │ ├───────┼──────┼──────┼──────┤ │ │ 黄龙 │ 229 │ 231 │ ├───────┼──────┼──────┼──────┤ │ │ 嘉禾 │ 232 │ 238 │ ├───────┼──────┼──────┼──────┤ │ │ 赤乌 │ 238 │ 251 │ ├───────┼──────┼──────┼──────┤ │ │ 太元 │ 251 │ 252 │ ├───────┼──────┼──────┼──────┤ │ │ 神凤 │ 252 │ 252 │ ├───────┼──────┼──────┼──────┤ │ │ 建兴 │ 252 │ 253 │ ├───────┼──────┼──────┼──────┤ │ │ 五凤 │ 254 │ 256 │ ├───────┼──────┼──────┼──────┤ │ │ 太平 │ 256 │ 258 │ ├───────┼──────┼──────┼──────┤ │ │ 永安 │ 258 │ 264 │ ├───────┼──────┼──────┼──────┤ │ │ 元兴 │ 264 │ 265 │ ├───────┼──────┼──────┼──────┤ │ │ 甘露 │ 265 │ 266 │ ├───────┼──────┼──────┼──────┤ │ │ 宝鼎 │ 266 │ 269 │ ├───────┼──────┼──────┼──────┤ │ │ 建衡 │ 269 │ 271 │ ├───────┼──────┼──────┼──────┤ │ │ 凤凰 │ 272 │ 274 │ ├───────┼──────┼──────┼──────┤ │ │ 天 │ 275 │ 276 │ ├───────┼──────┼──────┼──────┤ │ │ 天玺 │ 276 │ 276 │ ├───────┼──────┼──────┼──────┤ │ │ 天纪 │ 277 │ 280 │ └───────┴──────┴──────┴──────┘ 晋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晋〕(西晋)│ 泰始 │ 265 │ 274 │ ├───────┼──────┼──────┼──────┤ │ │ 咸宁 │ 275 │ 280 │ ├───────┼──────┼──────┼──────┤ │ │ 太康 │ 280 │ 289 │ ├───────┼──────┼──────┼──────┤ │ │ 太熙 │ 290 │ 290 │ ├───────┼──────┼──────┼──────┤ │ │ 永熙 │ 290 │ 291 │ ├───────┼──────┼──────┼──────┤ │ │ 永平 │ 291 │ 291 │ ├───────┼──────┼──────┼──────┤ │ │ 元康 │ 291 │ 299 │ ├───────┼──────┼──────┼──────┤ │ │ 永康 │ 300 │ 301 │ ├───────┼──────┼──────┼──────┤ │ │ 永宁 │ 301 │ 302 │ ├───────┼──────┼──────┼──────┤ │ │ 太安 │ 302 │ 303 │ ├───────┼──────┼──────┼──────┤ │ │ 永安 │ 304 │ 304 │ ├───────┼──────┼──────┼──────┤ │ │ 建武 │ 304 │ 304 │ ├───────┼──────┼──────┼──────┤ │ │ 永安 │ 304 │ 304 │ ├───────┼──────┼──────┼──────┤ │ │ 永兴 │ 304 │ 306 │ ├───────┼──────┼──────┼──────┤ │ │ 光熙 │ 306 │ 306 │ ├───────┼──────┼──────┼──────┤ │ │ 永嘉 │ 307 │ 313 │ ├───────┼──────┼──────┼──────┤ │ │ 建兴 │ 313 │ 316 │ ├───────┼──────┼──────┼──────┤ │ (东晋)│ 建武 │ 317 │ 317 │ ├───────┼──────┼──────┼──────┤ │ │ 太兴 │ 318 │ 321 │ ├───────┼──────┼──────┼──────┤ │ │ 永昌 │ 322 │ 323 │ ├───────┼──────┼──────┼──────┤ │ │ 太宁 │ 323 │ 326 │ ├───────┼──────┼──────┼──────┤ │ │ 咸和 │ 326 │ 334 │ ├───────┼──────┼──────┼──────┤ │ │ 咸康 │ 335 │ 342 │ ├───────┼──────┼──────┼──────┤ │ │ 建元 │ 343 │ 344 │ ├───────┼──────┼──────┼──────┤ │ │ 永和 │ 345 │ 356 │ ├───────┼──────┼──────┼──────┤ │ │ 升平 │ 357 │ 361 │ ├───────┼──────┼──────┼──────┤ │ │ 隆和 │ 362 │ 363 │ ├───────┼──────┼──────┼──────┤ │ │ 兴宁 │ 363 │ 365 │ ├───────┼──────┼──────┼──────┤ │ │ 太和 │ 366 │ 371 │ ├───────┼──────┼──────┼──────┤ │ │ 咸安 │ 371 │ 372 │ ├───────┼──────┼──────┼──────┤ │ │ 宁康 │ 373 │ 375 │ ├───────┼──────┼──────┼──────┤ │ │ 太元 │ 376 │ 396 │ ├───────┼──────┼──────┼──────┤ │ │ 隆安 │ 397 │ 401 │ ├───────┼──────┼──────┼──────┤ │ │ 元兴 │ 402 │ 404 │ ├───────┼──────┼──────┼──────┤ │ │ 义熙 │ 405 │ 418 │ ├───────┼──────┼──────┼──────┤ │ │ 元熙 │ 419 │ 420 │ └───────┴──────┴──────┴──────┘ 南北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南北朝〔宋〕 │ 永初 │ 420 │ 422 │ ├───────┼──────┼──────┼──────┤ │ │ 景平 │ 423 │ 424 │ ├───────┼──────┼──────┼──────┤ │ │ 元嘉 │ 424 │ 453 │ ├───────┼──────┼──────┼──────┤ │ │ 孝建 │ 454 │ 456 │ ├───────┼──────┼──────┼──────┤ │ │ 大明 │ 457 │ 464 │ ├───────┼──────┼──────┼──────┤ │ │ 永光 │ 465 │ 465 │ ├───────┼──────┼──────┼──────┤ │ │ 景和 │ 465 │ 465 │ ├───────┼──────┼──────┼──────┤ │ │ 泰始 │ 465 │ 471 │ ├───────┼──────┼──────┼──────┤ │ │ 泰豫 │ 472 │ 472 │ ├───────┼──────┼──────┼──────┤ │ │ 元徽 │ 473 │ 477 │ ├───────┼──────┼──────┼──────┤ │ │ 升明 │ 477 │ 479 │ ├───────┼──────┼──────┼──────┤ │ 〔齐〕 │ 建元 │ 479 │ 482 │ ├───────┼──────┼──────┼──────┤ │ │ 永明 │ 483 │ 493 │ ├───────┼──────┼──────┼──────┤ │ │ 隆昌 │ 494 │ 494 │ ├───────┼──────┼──────┼──────┤ │ │ 延兴 │ 494 │ 494 │ ├───────┼──────┼──────┼──────┤ │ │ 建武 │ 494 │ 498 │ ├───────┼──────┼──────┼──────┤ │ │ 永泰 │ 498 │ 498 │ ├───────┼──────┼──────┼──────┤ │ │ 永元 │ 499 │ 501 │ ├───────┼──────┼──────┼──────┤ │ │ 中兴 │ 501 │ 502 │ ├───────┼──────┼──────┼──────┤ │ 〔梁〕 │ 天监 │ 502 │ 519 │ ├───────┼──────┼──────┼──────┤ │ │ 普通 │ 520 │ 527 │ ├───────┼──────┼──────┼──────┤ │ │ 大通 │ 527 │ 529 │ ├───────┼──────┼──────┼──────┤ │ │ 中大通 │ 529 │ 534 │ ├───────┼──────┼──────┼──────┤ │ │ 大同 │ 535 │ 546 │ ├───────┼──────┼──────┼──────┤ │ │ 中大同 │ 546 │ 547 │ ├───────┼──────┼──────┼──────┤ │ │ 太清 │ 547 │ 549 │ ├───────┼──────┼──────┼──────┤ │ │ 大宝 │ 550 │ 551 │ ├───────┼──────┼──────┼──────┤ │ │ 天正 │ 551 │ 552 │ ├───────┼──────┼──────┼──────┤ │ │ 承圣 │ 552 │ 555 │ ├───────┼──────┼──────┼──────┤ │ │ 天成 │ 555 │ 555 │ ├───────┼──────┼──────┼──────┤ │ │ 绍泰 │ 555 │ 556 │ ├───────┼──────┼──────┼──────┤ │ │ 太平 │ 556 │ 557 │ ├───────┼──────┼──────┼──────┤ │ 〔陈〕 │ 永定 │ 557 │ 559 │ ├───────┼──────┼──────┼──────┤ │ │ 天嘉 │ 560 │ 566 │ ├───────┼──────┼──────┼──────┤ │ │ 天康 │ 566 │ 566 │ ├───────┼──────┼──────┼──────┤ │ │ 光大 │ 567 │ 568 │ ├───────┼──────┼──────┼──────┤ │ │ 太建 │ 569 │ 582 │ ├───────┼──────┼──────┼──────┤ │ │ 至德 │ 583 │ 587 │ ├───────┼──────┼──────┼──────┤ │ │ 祯明 │ 587 │ 589 │ ├───────┼──────┼──────┼──────┤ │ 〔北魏〕│ 登国 │ 386 │ 395 │ ├───────┼──────┼──────┼──────┤ │ │ 皇始 │ 396 │ 397 │ ├───────┼──────┼──────┼──────┤ │ │ 天兴 │ 398 │ 403 │ ├───────┼──────┼──────┼──────┤ │ │ 天赐 │ 404 │ 408 │ ├───────┼──────┼──────┼──────┤ │ │ 永兴 │ 409 │ 413 │ ├───────┼──────┼──────┼──────┤ │ │ 神瑞 │ 414 │ 415 │ ├───────┼──────┼──────┼──────┤ │ │ 泰常 │ 416 │ 423 │ ├───────┼──────┼──────┼──────┤ │ │ 始光 │ 424 │ 427 │ ├───────┼──────┼──────┼──────┤ │ │ 神 │ 428 │ 431 │ ├───────┼──────┼──────┼──────┤ │ │ 延和 │ 432 │ 434 │ ├───────┼──────┼──────┼──────┤ │ │ 太延 │ 435 │ 439 │ ├───────┼──────┼──────┼──────┤ │ │ 太平真君 │ 440 │ 451 │ ├───────┼──────┼──────┼──────┤ │ │ 正平 │ 451 │ 452 │ ├───────┼──────┼──────┼──────┤ │ │ 承平 │ 452 │ 452 │ ├───────┼──────┼──────┼──────┤ │ │ 兴安 │ 452 │ 453 │ ├───────┼──────┼──────┼──────┤ │ │ 兴光 │ 454 │ 454 │ ├───────┼──────┼──────┼──────┤ │ │ 太安 │ 455 │ 459 │ ├───────┼──────┼──────┼──────┤ │ │ 和平 │ 460 │ 465 │ ├───────┼──────┼──────┼──────┤ │ │ 天安 │ 466 │ 467 │ ├───────┼──────┼──────┼──────┤ │ │ 皇兴 │ 467 │ 471 │ ├───────┼──────┼──────┼──────┤ │ │ 延兴 │ 471 │ 476 │ ├───────┼──────┼──────┼──────┤ │ │ 承明 │ 476 │ 476 │ ├───────┼──────┼──────┼──────┤ │ │ 太和 │ 477 │ 499 │ ├───────┼──────┼──────┼──────┤ │ │ 景明 │ 500 │ 503 │ ├───────┼──────┼──────┼──────┤ │ │ 正始 │ 504 │ 508 │ ├───────┼──────┼──────┼──────┤ │ │ 永平 │ 508 │ 512 │ ├───────┼──────┼──────┼──────┤ │ │ 延昌 │ 512 │ 515 │ ├───────┼──────┼──────┼──────┤ │ │ 熙平 │ 516 │ 518 │ ├───────┼──────┼──────┼──────┤ │ │ 神龟 │ 518 │ 520 │ ├───────┼──────┼──────┼──────┤ │ │ 正光 │ 520 │ 525 │ ├───────┼──────┼──────┼──────┤ │ │ 孝昌 │ 525 │ 527 │ ├───────┼──────┼──────┼──────┤ │ │ 武泰 │ 528 │ 528 │ ├───────┼──────┼──────┼──────┤ │ │ 建义 │ 528 │ 528 │ ├───────┼──────┼──────┼──────┤ │ │ 永安 │ 528 │ 530 │ ├───────┼──────┼──────┼──────┤ │ │ 建明 │ 530 │ 531 │ ├───────┼──────┼──────┼──────┤ │ │ 普泰 │ 531 │ 531 │ ├───────┼──────┼──────┼──────┤ │ │ 中兴 │ 531 │ 532 │ ├───────┼──────┼──────┼──────┤ │ │ 太昌 │ 532 │ 532 │ ├───────┼──────┼──────┼──────┤ │ │ 永兴 │ 532 │ 532 │ ├───────┼──────┼──────┼──────┤ │ │ 永熙 │ 532 │ 534 │ ├───────┼──────┼──────┼──────┤ │ 〔东魏〕│ 天平 │ 534 │ 537 │ ├───────┼──────┼──────┼──────┤ │ │ 元象 │ 538 │ 539 │ ├───────┼──────┼──────┼──────┤ │ │ 兴和 │ 539 │ 542 │ ├───────┼──────┼──────┼──────┤ │ │ 武定 │ 543 │ 550 │ ├───────┼──────┼──────┼──────┤ │ 〔西魏〕│ 大统 │ 535 │ 551 │ ├───────┼──────┼──────┼──────┤ │ 〔北周〕│ 武成 │ 559 │ 560 │ ├───────┼──────┼──────┼──────┤ │ │ 保定 │ 561 │ 565 │ ├───────┼──────┼──────┼──────┤ │ │ 天和 │ 566 │ 572 │ ├───────┼──────┼──────┼──────┤ │ │ 建德 │ 572 │ 578 │ ├───────┼──────┼──────┼──────┤ │ │ 宣政 │ 578 │ 578 │ ├───────┼──────┼──────┼──────┤ │ │ 大成 │ 579 │ 579 │ ├───────┼──────┼──────┼──────┤ │ │ 大象 │ 579 │ 581 │ ├───────┼──────┼──────┼──────┤ │ 〔北齐〕│ 天保 │ 550 │ 559 │ ├───────┼──────┼──────┼──────┤ │ │ 干明 │ 560 │ 560 │ ├───────┼──────┼──────┼──────┤ │ │ 皇建 │ 560 │ 561 │ ├───────┼──────┼──────┼──────┤ │ │ 太宁 │ 561 │ 561 │ ├───────┼──────┼──────┼──────┤ │ │ 河清 │ 562 │ 565 │ ├───────┼──────┼──────┼──────┤ │ │ 天统 │ 565 │ 569 │ ├───────┼──────┼──────┼──────┤ │ │ 武平 │ 570 │ 576 │ ├───────┼──────┼──────┼──────┤ │ │ 隆化 │ 576 │ 577 │ ├───────┼──────┼──────┼──────┤ │ │ 承光 │ 577 │ 577 │ └───────┴──────┴──────┴──────┘ 隋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 〔隋〕 │ 开皇 │ 581 │ 600 │ ├───────┼──────┼──────┼──────┤ │ │ 仁寿 │ 601 │ 604 │ ├───────┼──────┼──────┼──────┤ │ │ 大业 │ 605 │ 617 │ ├───────┼──────┼──────┼──────┤ │ │ 义宁 │ 617 │ 618 │ └───────┴──────┴──────┴──────┘ 唐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 〔唐〕 │ 武德 │ 618 │ 626 │ ├───────┼──────┼──────┼──────┤ │ │ 贞观 │ 627 │ 649 │ ├───────┼──────┼──────┼──────┤ │ │ 永徽 │ 650 │ 656 │ ├───────┼──────┼──────┼──────┤ │ │ 显庆 │ 656 │ 661 │ ├───────┼──────┼──────┼──────┤ │ │ 龙朔 │ 661 │ 663 │ ├───────┼──────┼──────┼──────┤ │ │ 麟德 │ 664 │ 666 │ ├───────┼──────┼──────┼──────┤ │ │ 干封 │ 666 │ 668 │ ├───────┼──────┼──────┼──────┤ │ │ 总章 │ 668 │ 670 │ ├───────┼──────┼──────┼──────┤ │ │ 咸亨 │ 670 │ 674 │ ├───────┼──────┼──────┼──────┤ │ │ 上元 │ 674 │ 676 │ ├───────┼──────┼──────┼──────┤ │ │ 仪凤 │ 676 │ 679 │ ├───────┼──────┼──────┼──────┤ │ │ 调露 │ 679 │ 680 │ ├───────┼──────┼──────┼──────┤ │ │ 永隆 │ 680 │ 681 │ ├───────┼──────┼──────┼──────┤ │ │ 开耀 │ 681 │ 682 │ ├───────┼──────┼──────┼──────┤ │ │ 永淳 │ 682 │ 683 │ ├───────┼──────┼──────┼──────┤ │ │ 弘道 │ 683 │ 684 │ ├───────┼──────┼──────┼──────┤ │ │ 嗣圣 │ 684 │ 704 │ ├───────┼──────┼──────┼──────┤ │ (周) │ 文明 │ 684 │ 684 │ ├───────┼──────┼──────┼──────┤ │ (周) │ 光宅 │ 684 │ 684 │ ├───────┼──────┼──────┼──────┤ │ (周) │ 垂拱 │ 685 │ 688 │ ├───────┼──────┼──────┼──────┤ │ (周) │ 永昌 │ 689 │ 690 │ ├───────┼──────┼──────┼──────┤ │ (周) │ 载初 │ 690 │ 690 │ ├───────┼──────┼──────┼──────┤ │ (周) │ 天授 │ 690 │ 692 │ ├───────┼──────┼──────┼──────┤ │ (周) │ 如意 │ 692 │ 692 │ ├───────┼──────┼──────┼──────┤ │ (周) │ 长寿 │ 692 │ 694 │ ├───────┼──────┼──────┼──────┤ │ (周) │ 延载 │ 694 │ 694 │ ├───────┼──────┼──────┼──────┤ │ (周) │ 证圣 │ 695 │ 695 │ ├───────┼──────┼──────┼──────┤ │ (周) │ 天万岁 │ 695 │ 695 │ ├───────┼──────┼──────┼──────┤ │ (周) │ 万岁登封 │ 696 │ 696 │ ├───────┼──────┼──────┼──────┤ │ (周) │ 万岁通天 │ 696 │ 697 │ ├───────┼──────┼──────┼──────┤ │ (周) │ 神功 │ 697 │ 697 │ ├───────┼──────┼──────┼──────┤ │ (周) │ 圣历 │ 698 │ 700 │ ├───────┼──────┼──────┼──────┤ │ (周) │ 久视 │ 700 │ 700 │ ├───────┼──────┼──────┼──────┤ │ (周) │ 大足 │ 701 │ 701 │ ├───────┼──────┼──────┼──────┤ │ (周) │ 长安 │ 701 │ 705 │ ├───────┼──────┼──────┼──────┤ │ │ 神龙 │ 705 │ 707 │ ├───────┼──────┼──────┼──────┤ │ │ 景龙 │ 707 │ 710 │ ├───────┼──────┼──────┼──────┤ │ │ 唐隆 │ 710 │ 710 │ ├───────┼──────┼──────┼──────┤ │ │ 景云 │ 710 │ 711 │ ├───────┼──────┼──────┼──────┤ │ │ 太极 │ 712 │ 712 │ ├───────┼──────┼──────┼──────┤ │ │ 延和 │ 712 │ 712 │ ├───────┼──────┼──────┼──────┤ │ │ 先天 │ 712 │ 713 │ ├───────┼──────┼──────┼──────┤ │ │ 开元 │ 713 │ 741 │ ├───────┼──────┼──────┼──────┤ │ │ 天宝 │ 742 │ 756 │ ├───────┼──────┼──────┼──────┤ │ │ 至德 │ 756 │ 758 │ ├───────┼──────┼──────┼──────┤ │ │ 干元 │ 758 │ 760 │ ├───────┼──────┼──────┼──────┤ │ │ 上元 │ 760 │ 762 │ ├───────┼──────┼──────┼──────┤ │ │ 宝应 │ 762 │ 763 │ ├───────┼──────┼──────┼──────┤ │ │ 广德 │ 763 │ 764 │ ├───────┼──────┼──────┼──────┤ │ │ 永泰 │ 765 │ 766 │ ├───────┼──────┼──────┼──────┤ │ │ 大历 │ 766 │ 779 │ ├───────┼──────┼──────┼──────┤ │ │ 建中 │ 780 │ 783 │ ├───────┼──────┼──────┼──────┤ │ │ 兴元 │ 784 │ 784 │ ├───────┼──────┼──────┼──────┤ │ │ 贞元 │ 785 │ 805 │ ├───────┼──────┼──────┼──────┤ │ │ 永贞 │ 805 │ 805 │ ├───────┼──────┼──────┼──────┤ │ │ 元和 │ 806 │ 820 │ ├───────┼──────┼──────┼──────┤ │ │ 长庆 │ 821 │ 824 │ ├───────┼──────┼──────┼──────┤ │ │ 宝历 │ 825 │ 827 │ ├───────┼──────┼──────┼──────┤ │ │ 太和 │ 827 │ 835 │ ├───────┼──────┼──────┼──────┤ │ │ 开成 │ 836 │ 840 │ ├───────┼──────┼──────┼──────┤ │ │ 会昌 │ 841 │ 846 │ ├───────┼──────┼──────┼──────┤ │ │ 大中 │ 847 │ 860 │ ├───────┼──────┼──────┼──────┤ │ │ 咸通 │ 860 │ 874 │ ├───────┼──────┼──────┼──────┤ │ │ 干符 │ 874 │ 879 │ ├───────┼──────┼──────┼──────┤ │ │ 广明 │ 880 │ 881 │ ├───────┼──────┼──────┼──────┤ │ │ 中和 │ 881 │ 885 │ ├───────┼──────┼──────┼──────┤ │ │ 光 │ 885 │ 888 │ ├───────┼──────┼──────┼──────┤ │ │ 文德 │ 888 │ 888 │ ├───────┼──────┼──────┼──────┤ │ │ 龙纪 │ 889 │ 889 │ ├───────┼──────┼──────┼──────┤ │ │ 大顺 │ 890 │ 891 │ ├───────┼──────┼──────┼──────┤ │ │ 景福 │ 892 │ 893 │ ├───────┼──────┼──────┼──────┤ │ │ 干宁 │ 894 │ 898 │ ├───────┼──────┼──────┼──────┤ │ │ 光化 │ 898 │ 901 │ ├───────┼──────┼──────┼──────┤ │ │ 天复 │ 901 │ 904 │ ├───────┼──────┼──────┼──────┤ │ │ 天佑 │ 904 │ 907 │ └───────┴──────┴──────┴──────┘ 五代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五代 〔后梁〕│ 开平 │ 907 │ 911 │ ├───────┼──────┼──────┼──────┤ │ │ 乾化 │ 911 │ 915 │ ├───────┼──────┼──────┼──────┤ │ │ 贞明 │ 915 │ 921 │ ├───────┼──────┼──────┼──────┤ │ │ 龙德 │ 921 │ 923 │ ├───────┼──────┼──────┼──────┤ │ 〔后唐〕│ 同光 │ 923 │ 926 │ ├───────┼──────┼──────┼──────┤ │ │ 天成 │ 926 │ 930 │ ├───────┼──────┼──────┼──────┤ │ │ 长兴 │ 930 │ 933 │ ├───────┼──────┼──────┼──────┤ │ │ 应顺 │ 934 │ 934 │ ├───────┼──────┼──────┼──────┤ │ │ 清泰 │ 934 │ 936 │ ├───────┼──────┼──────┼──────┤ │ 〔后晋〕│ 天福 │ 936 │ 944 │ ├───────┼──────┼──────┼──────┤ │ │ 开运 │ 944 │ 946 │ ├───────┼──────┼──────┼──────┤ │ 〔后汉〕│ 天福 │ 947 │ 947 │ ├───────┼──────┼──────┼──────┤ │ │ 干佑 │ 948 │ 950 │ ├───────┼──────┼──────┼──────┤ │ 〔后周〕│ 广顺 │ 951 │ 954 │ ├───────┼──────┼──────┼──────┤ │ │ 显德 │ 954 │ 959 │ └───────┴──────┴──────┴──────┘ 宋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宋〕(北宋)│ 建隆 │ 960 │ 963 │ ├───────┼──────┼──────┼──────┤ │ │ 干德 │ 963 │ 968 │ ├───────┼──────┼──────┼──────┤ │ │ 开宝 │ 968 │ 976 │ ├───────┼──────┼──────┼──────┤ │ │ 太平兴国 │ 976 │ 984 │ ├───────┼──────┼──────┼──────┤ │ │ 雍熙 │ 984 │ 987 │ ├───────┼──────┼──────┼──────┤ │ │ 端拱 │ 988 │ 989 │ ├───────┼──────┼──────┼──────┤ │ │ 淳化 │ 990 │ 994 │ ├───────┼──────┼──────┼──────┤ │ │ 至道 │ 995 │ 997 │ ├───────┼──────┼──────┼──────┤ │ │ 咸平 │ 998 │ 1003 │ ├───────┼──────┼──────┼──────┤ │ │ 景德 │ 1004 │ 1007 │ ├───────┼──────┼──────┼──────┤ │ │ 大中祥符 │ 1008 │ 1016 │ ├───────┼──────┼──────┼──────┤ │ │ 元禧 │ 1017 │ 1021 │ ├───────┼──────┼──────┼──────┤ │ │ 干兴 │ 1022 │ 1022 │ ├───────┼──────┼──────┼──────┤ │ │ 天圣 │ 1023 │ 1032 │ ├───────┼──────┼──────┼──────┤ │ │ 明道 │ 1032 │ 1033 │ ├───────┼──────┼──────┼──────┤ │ │ 景佑 │ 1034 │ 1038 │ ├───────┼──────┼──────┼──────┤ │ │ 宝元 │ 1038 │ 1040 │ ├───────┼──────┼──────┼──────┤ │ │ 康定 │ 1040 │ 1041 │ ├───────┼──────┼──────┼──────┤ │ │ 庆历 │ 1041 │ 1048 │ ├───────┼──────┼──────┼──────┤ │ │ 皇佑 │ 1049 │ 1054 │ ├───────┼──────┼──────┼──────┤ │ │ 至和 │ 1054 │ 1056 │ ├───────┼──────┼──────┼──────┤ │ │ 嘉佑 │ 1056 │ 1063 │ ├───────┼──────┼──────┼──────┤ │ │ 治平 │ 1064 │ 1067 │ ├───────┼──────┼──────┼──────┤ │ │ 熙宁 │ 1068 │ 1077 │ ├───────┼──────┼──────┼──────┤ │ │ 元丰 │ 1078 │ 1085 │ ├───────┼──────┼──────┼──────┤ │ │ 元佑 │ 1086 │ 1094 │ ├───────┼──────┼──────┼──────┤ │ │ 绍圣 │ 1094 │ 1098 │ ├───────┼──────┼──────┼──────┤ │ │ 元符 │ 1098 │ 1100 │ ├───────┼──────┼──────┼──────┤ │ │ 建中靖国 │ 1101 │ 1101 │ ├───────┼──────┼──────┼──────┤ │ │ 崇宁 │ 1102 │ 1106 │ ├───────┼──────┼──────┼──────┤ │ │ 大观 │ 1107 │ 1110 │ ├───────┼──────┼──────┼──────┤ │ │ 政和 │ 1111 │ 1118 │ ├───────┼──────┼──────┼──────┤ │ │ 重和 │ 1118 │ 1119 │ ├───────┼──────┼──────┼──────┤ │ │ 宣和 │ 1119 │ 1125 │ ├───────┼──────┼──────┼──────┤ │ │ 靖康 │ 1126 │ 1127 │ ├───────┼──────┼──────┼──────┤ │ (南宋)│ 建炎 │ 1127 │ 1130 │ ├───────┼──────┼──────┼──────┤ │ │ 绍兴 │ 1131 │ 1162 │ ├───────┼──────┼──────┼──────┤ │ │ 隆兴 │ 1163 │ 1164 │ ├───────┼──────┼──────┼──────┤ │ │ 干道 │ 1165 │ 1173 │ ├───────┼──────┼──────┼──────┤ │ │ 淳熙 │ 1174 │ 1189 │ ├───────┼──────┼──────┼──────┤ │ │ 绍熙 │ 1190 │ 1194 │ ├───────┼──────┼──────┼──────┤ │ │ 庆元 │ 1195 │ 1200 │ ├───────┼──────┼──────┼──────┤ │ │ 嘉泰 │ 1201 │ 1204 │ ├───────┼──────┼──────┼──────┤ │ │ 开禧 │ 1205 │ 1207 │ ├───────┼──────┼──────┼──────┤ │ │ 嘉定 │ 1208 │ 1224 │ ├───────┼──────┼──────┼──────┤ │ │ 宝庆 │ 1225 │ 1227 │ ├───────┼──────┼──────┼──────┤ │ │ 绍定 │ 1228 │ 1233 │ ├───────┼──────┼──────┼──────┤ │ │ 端平 │ 1234 │ 1236 │ ├───────┼──────┼──────┼──────┤ │ │ 嘉熙 │ 1237 │ 1240 │ ├───────┼──────┼──────┼──────┤ │ │ 淳佑 │ 1241 │ 1252 │ ├───────┼──────┼──────┼──────┤ │ │ 宝佑 │ 1253 │ 1258 │ ├───────┼──────┼──────┼──────┤ │ │ 开庆 │ 1259 │ 1259 │ ├───────┼──────┼──────┼──────┤ │ │ 景定 │ 1260 │ 1264 │ ├───────┼──────┼──────┼──────┤ │ │ 咸淳 │ 1265 │ 1274 │ ├───────┼──────┼──────┼──────┤ │ │ 德佑 │ 1275 │ 1276 │ ├───────┼──────┼──────┼──────┤ │ │ 景炎 │ 1276 │ 1277 │ ├───────┼──────┼──────┼──────┤ │ │ 祥兴 │ 1278 │ 1279 │ └───────┴──────┴──────┴──────┘ 辽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 〔辽〕 │ 神册 │ 916 │ 921 │ ├───────┼──────┼──────┼──────┤ │ │ 天赞 │ 922 │ 926 │ ├───────┼──────┼──────┼──────┤ │ │ 天显 │ 926 │ 938 │ ├───────┼──────┼──────┼──────┤ │ │ 会同 │ 938 │ 947 │ ├───────┼──────┼──────┼──────┤ │ │ 大同 │ 947 │ 947 │ ├───────┼──────┼──────┼──────┤ │ │ 天禄 │ 947 │ 951 │ ├───────┼──────┼──────┼──────┤ │ │ 应历 │ 951 │ 969 │ ├───────┼──────┼──────┼──────┤ │ │ 保宁 │ 969 │ 979 │ ├───────┼──────┼──────┼──────┤ │ │ 干亨 │ 979 │ 982 │ ├───────┼──────┼──────┼──────┤ │ │ 统和 │ 983 │ 1012 │ ├───────┼──────┼──────┼──────┤ │ │ 开泰 │ 1012 │ 1021 │ ├───────┼──────┼──────┼──────┤ │ │ 太平 │ 1021 │ 1030 │ ├───────┼──────┼──────┼──────┤ │ │ 景福 │ 1031 │ 1031 │ ├───────┼──────┼──────┼──────┤ │ │ 重熙 │ 1032 │ 1055 │ ├───────┼──────┼──────┼──────┤ │ │ 清宁 │ 1055 │ 1064 │ ├───────┼──────┼──────┼──────┤ │ │ 咸雍 │ 1065 │ 1074 │ ├───────┼──────┼──────┼──────┤ │ │ 太康 │ 1075 │ 1084 │ ├───────┼──────┼──────┼──────┤ │ │ 太安 │ 1085 │ 1094 │ ├───────┼──────┼──────┼──────┤ │ │ 寿昌 │ 1095 │ 1100 │ ├───────┼──────┼──────┼──────┤ │ │ 干统 │ 1101 │ 1110 │ ├───────┼──────┼──────┼──────┤ │ │ 天庆 │ 1111 │ 1120 │ ├───────┼──────┼──────┼──────┤ │ │ 保大 │ 1121 │ 1125 │ └───────┴──────┴──────┴──────┘ 金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 〔金〕 │ 收国 │ 1115 │ 1116 │ ├───────┼──────┼──────┼──────┤ │ │ 天辅 │ 1117 │ 1122 │ ├───────┼──────┼──────┼──────┤ │ │ 天会 │ 1123 │ 1137 │ ├───────┼──────┼──────┼──────┤ │ │ 天眷 │ 1138 │ 1140 │ ├───────┼──────┼──────┼──────┤ │ │ 皇统 │ 1141 │ 1149 │ ├───────┼──────┼──────┼──────┤ │ │ 天德 │ 1149 │ 1153 │ ├───────┼──────┼──────┼──────┤ │ │ 贞元 │ 1153 │ 1155 │ ├───────┼──────┼──────┼──────┤ │ │ 正隆 │ 1156 │ 1161 │ ├───────┼──────┼──────┼──────┤ │ │ 大定 │ 1161 │ 1189 │ ├───────┼──────┼──────┼──────┤ │ │ 明昌 │ 1190 │ 1196 │ ├───────┼──────┼──────┼──────┤ │ │ 承安 │ 1196 │ 1200 │ ├───────┼──────┼──────┼──────┤ │ │ 泰和 │ 1201 │ 1208 │ ├───────┼──────┼──────┼──────┤ │ │ 大安 │ 1209 │ 1211 │ ├───────┼──────┼──────┼──────┤ │ │ 崇庆 │ 1212 │ 1212 │ ├───────┼──────┼──────┼──────┤ │ │ 至宁 │ 1213 │ 1213 │ ├───────┼──────┼──────┼──────┤ │ │ 贞佑 │ 1213 │ 1217 │ ├───────┼──────┼──────┼──────┤ │ │ 兴定 │ 1217 │ 1222 │ ├───────┼──────┼──────┼──────┤ │ │ 元光 │ 1222 │ 1223 │ ├───────┼──────┼──────┼──────┤ │ │ 正大 │ 1224 │ 1231 │ ├───────┼──────┼──────┼──────┤ │ │ 开兴 │ 1232 │ 1232 │ ├───────┼──────┼──────┼──────┤ │ │ 天兴 │ 1232 │ 1234 │ └───────┴──────┴──────┴──────┘ 元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 〔元〕 │ 中统 │ 1260 │ 1263 │ ├───────┼──────┼──────┼──────┤ │ │ 至元 │ 1264 │ 1294 │ ├───────┼──────┼──────┼──────┤ │ │ 元贞 │ 1295 │ 1297 │ ├───────┼──────┼──────┼──────┤ │ │ 大德 │ 1297 │ 1307 │ ├───────┼──────┼──────┼──────┤ │ │ 至大 │ 1308 │ 1311 │ ├───────┼──────┼──────┼──────┤ │ │ 皇庆 │ 1312 │ 1313 │ ├───────┼──────┼──────┼──────┤ │ │ 延佑 │ 1314 │ 1320 │ ├───────┼──────┼──────┼──────┤ │ │ 至治 │ 1321 │ 1323 │ ├───────┼──────┼──────┼──────┤ │ │ 泰定 │ 1324 │ 1328 │ ├───────┼──────┼──────┼──────┤ │ │ 致和 │ 1328 │ 1328 │ ├───────┼──────┼──────┼──────┤ │ │ 天历 │ 1328 │ 1330 │ ├───────┼──────┼──────┼──────┤ │ │ 至顺 │ 1330 │ 1333 │ ├───────┼──────┼──────┼──────┤ │ │ 元统 │ 1333 │ 1334 │ ├───────┼──────┼──────┼──────┤ │ │ 至元 │ 1335 │ 1340 │ ├───────┼──────┼──────┼──────┤ │ │ 至正 │ 1341 │ 1367 │ └───────┴──────┴──────┴──────┘ 西夏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 〔西夏〕 │ 显道 │ 1032 │ 1033 │ ├───────┼──────┼──────┼──────┤ │ │ 开运 │ 1034 │ 1034 │ ├───────┼──────┼──────┼──────┤ │ │ 广运 │ 1034 │ 1035 │ ├───────┼──────┼──────┼──────┤ │ │ 大庆 │ 1036 │ 1037 │ ├───────┼──────┼──────┼──────┤ │ │天授礼法延祚│ 1038 │ 1048 │ ├───────┼──────┼──────┼──────┤ │ │ 延嗣宁国 │ 1049 │ 1049 │ ├───────┼──────┼──────┼──────┤ │ │ 天佑垂圣 │ 1050 │ 1052 │ ├───────┼──────┼──────┼──────┤ │ │ 福圣承道 │ 1053 │ 1056 │ ├───────┼──────┼──────┼──────┤ │ │ 奲都 │ 1057 │ 1062 │ ├───────┼──────┼──────┼──────┤ │ │ 拱化 │ 1063 │ 1068 │ ├───────┼──────┼──────┼──────┤ │ │ 干道 │ 1069 │ 1070 │ ├───────┼──────┼──────┼──────┤ │ │天赐礼盛国庆│ 1071 │ 1075 │ ├───────┼──────┼──────┼──────┤ │ │ 大安 │ 1076 │ 1085 │ ├───────┼──────┼──────┼──────┤ │ │ 天安礼定 │ 1086 │ 1086 │ ├───────┼──────┼──────┼──────┤ │ │ 天仪治平 │ 1087 │ 1089 │ ├───────┼──────┼──────┼──────┤ │ │ 天佑民安 │ 1090 │ 1098 │ ├───────┼──────┼──────┼──────┤ │ │ 永安 │ 1099 │ 1101 │ ├───────┼──────┼──────┼──────┤ │ │ 贞观 │ 1102 │ 1114 │ ├───────┼──────┼──────┼──────┤ │ │ 雍宁 │ 1115 │ 1119 │ ├───────┼──────┼──────┼──────┤ │ │ 元德 │ 1120 │ 1126 │ ├───────┼──────┼──────┼──────┤ │ │ 正德 │ 1127 │ 1134 │ ├───────┼──────┼──────┼──────┤ │ │ 大德 │ 1135 │ 1138 │ ├───────┼──────┼──────┼──────┤ │ │ 大庆 │ 1139 │ 1143 │ ├───────┼──────┼──────┼──────┤ │ │ 人庆 │ 1144 │ 1148 │ ├───────┼──────┼──────┼──────┤ │ │ 天盛 │ 1149 │ 1170 │ ├───────┼──────┼──────┼──────┤ │ │ 干佑 │ 1171 │ 1193 │ ├───────┼──────┼──────┼──────┤ │ │ 天庆 │ 1194 │ 1205 │ ├───────┼──────┼──────┼──────┤ │ │ 应天 │ 1206 │ 1209 │ ├───────┼──────┼──────┼──────┤ │ │ 皇建 │ 1210 │ 1210 │ ├───────┼──────┼──────┼──────┤ │ │ 光定 │ 1211 │ 1222 │ ├───────┼──────┼──────┼──────┤ │ │ 干定 │ 1223 │ 1225 │ ├───────┼──────┼──────┼──────┤ │ │ 宝庆 │ 1226 │ 1227 │ └───────┴──────┴──────┴──────┘ 明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 〔明〕 │ 洪武 │ 1368 │ 1398 │ ├───────┼──────┼──────┼──────┤ │ │ 建文 │ 1399 │ 1402 │ ├───────┼──────┼──────┼──────┤ │ │ 永乐 │ 1403 │ 1424 │ ├───────┼──────┼──────┼──────┤ │ │ 洪熙 │ 1425 │ 1425 │ ├───────┼──────┼──────┼──────┤ │ │ 宣德 │ 1426 │ 1435 │ ├───────┼──────┼──────┼──────┤ │ │ 正统 │ 1436 │ 1449 │ ├───────┼──────┼──────┼──────┤ │ │ 景泰 │ 1450 │ 1457 │ ├───────┼──────┼──────┼──────┤ │ │ 天顺 │ 1457 │ 1464 │ ├───────┼──────┼──────┼──────┤ │ │ 成化 │ 1465 │ 1487 │ ├───────┼──────┼──────┼──────┤ │ │ 弘治 │ 1488 │ 1505 │ ├───────┼──────┼──────┼──────┤ │ │ 正德 │ 1506 │ 1521 │ ├───────┼──────┼──────┼──────┤ │ │ 嘉靖 │ 1522 │ 1566 │ ├───────┼──────┼──────┼──────┤ │ │ 隆庆 │ 1567 │ 1572 │ ├───────┼──────┼──────┼──────┤ │ │ 万历 │ 1573 │ 1620 │ ├───────┼──────┼──────┼──────┤ │ │ 泰昌 │ 1620 │ 1620 │ ├───────┼──────┼──────┼──────┤ │ │ 天启 │ 1621 │ 1627 │ ├───────┼──────┼──────┼──────┤ │ │ 崇祯 │ 1628 │ 1644 │ └───────┴──────┴──────┴──────┘ 清朝年号表 ┌───────┬──────┬──────┬──────┐ │ 朝 代 │ 年 号 │ 元 年 │ 末 年 │ ├───────┼──────┼──────┼──────┤ │ 〔清〕 │ 天命 │ 1616 │ 1626 │ ├───────┼──────┼──────┼──────┤ │ │ 天聪 │ 1627 │ 1635 │ ├───────┼──────┼──────┼──────┤ │ │ 崇德 │ 1636 │ 1643 │ ├───────┼──────┼──────┼──────┤ │ │ 顺治 │ 1644 │ 1661 │ ├───────┼──────┼──────┼──────┤ │ │ 康熙 │ 1662 │ 1722 │ ├───────┼──────┼──────┼──────┤ │ │ 雍正 │ 1723 │ 1735 │ ├───────┼──────┼──────┼──────┤ │ │ 干隆 │ 1736 │ 1795 │ ├───────┼──────┼──────┼──────┤ │ │ 嘉庆 │ 1796 │ 1820 │ ├───────┼──────┼──────┼──────┤ │ │ 道光 │ 1821 │ 1850 │ ├───────┼──────┼──────┼──────┤ │ │ 咸丰 │ 1851 │ 1861 │ ├───────┼──────┼──────┼──────┤ │ │ 同治 │ 1862 │ 1874 │ ├───────┼──────┼──────┼──────┤ │ │ 光绪 │ 1875 │ 1908 │ ├───────┼──────┼──────┼──────┤ │ │ 宣统 │ 1909 │ 1911 │ └───────┴──────┴──────┴──────┘
只要按照拼音首字母的顺序查找年号
皇帝 | 年号 | 元年 | 末年 |
---|---|---|---|
大理宣宗段智兴 | 安定 | 1195 | 1200 |
东吴孙皓 | 宝鼎 | 266 | 269 |
唐敬宗李湛 | 宝历 | 825 | 827 |
西夏末皇帝李睍 | 宝庆 | 1226 | 1227 |
宋理宗赵昀 | 宝庆 | 1225 | 1227 |
唐肃宗李亨 | 宝应 | 762 | 763 |
宋理宗赵昀 | 宝祐 | 1253 | 1258 |
宋仁宗赵祯 | 宝元 | 1038 | 1040 |
大理兴宗段思廉 | 保安 | 1045 | 1052 |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 保大 | 1121 | 1125 |
大理兴宗段思廉 | 保德 | 1064 | 1074 |
大理段正明 | 保定 | 1082 | ? |
北周武帝宇文邕 | 保定 | 561 | 565 |
辽景宗耶律贤 | 保宁 | 969 | 979 |
大理宪宗段誉 | 保天 | 1129 | ? |
汉质帝刘缵 | 本初 | 146 | |
汉宣帝刘询 | 本始 | BC73 | BC70 |
西夏毅宗李谅祚 | 奲都 | 1057 | 1062 |
明孝宗朱祐樘 | 成化 | 1488 | 1505 |
金章宗完颜璟 | 承安 | 1196 | 1200 |
北齐末帝高恒 | 承光 | 576 | 577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承明 | 476 | 476 |
北魏拓跋余 | 承平 | 452 | 452 |
梁元帝萧绎 | 承圣 | 552 | 555 |
孙吴太祖孙权 | 赤乌 | 238 | 251 |
清太宗皇太极 | 崇德 | 1636 | 1643 |
宋徽宗赵佶 | 崇宁 | 1102 | 1106 |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 | 崇庆 | 1212 | 1213 |
明思宗朱由检 | 崇祯 | 1628 | 1644 |
汉献帝刘协 | 初平 | 190 | 193 |
汉孺帝刘婴 | 初始 | 8 | |
汉元帝刘奭 | 初元 | BC48 | BC44 |
唐则天皇后 | 垂拱 | 685 | 689 |
宋太宗赵光义 | 淳化 | 990 | 994 |
宋孝宗赵昚 | 淳熙 | 1174 | 1189 |
宋理宗赵昀 | 淳祐 | 1241 | 1252 |
西夏惠宗李秉常 | 大安 | 1075 | 1085 |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 | 大安 | 1209 | 1211 |
梁简文帝萧纲 | 大宝 | 550 | 551 |
大理景宗段正兴 | 大宝 | 1149 | 1155 |
北周宣帝宇文赟 | 大成 | 579 | 579 |
西夏崇宗李乾顺 | 大德 | 1135 | 1138 |
元成宗铁穆耳 | 大德 | 1297 | 1307 |
北周静帝宇文衍 | 大定 | 581 | 581 |
金世宗完颜雍 | 大定 | 1161 | 1189 |
宋徽宗赵佶 | 大观 | 1107 | 1110 |
晋安帝司马德宗 | 大亨 | 402 | |
唐代宗李豫 | 大历 | 766 | 779 |
宋孝武帝刘骏 | 大明 | 457 | 464 |
西夏景宗李元昊 | 大庆 | 1036 | 1037 |
西夏仁宗李仁孝 | 大庆 | 1139 | 1143 |
唐昭宗李晔 | 大顺 | 890 | 891 |
梁武帝萧衍 | 大通 | 527 | 529 |
梁武帝萧衍 | 大同 | 535 | 546 |
辽太宗耶律德光 | 大同 | 947 | 947 |
西魏文帝元宝炬 | 大统 | 535 | 551 |
北周静帝宇文衍 | 大象 | 579 | 580 |
隋炀帝杨广 | 大业 | 605 | 618 |
唐宣宗李忱 | 大中 | 847 | 860 |
宋真宗赵恒 | 大中祥符 | 1008 | 1016 |
武周则天皇帝 | 大足 | 701 | 701 |
清宣宗旻宁 | 道光 | 1821 | 1850 |
大理段祥兴 | 道隆 | 1239 | 1251 |
北齐元成高延宗 | 德昌 | 576 | 576 |
宋恭帝赵显 | 德祐 | 1275 | 1276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 登国 | 386 | 396 |
新王莽 | 地皇 | 20 | 25 |
汉宣帝刘询 | 地节 | BC69 | BC66 |
宋太宗赵光义 | 端拱 | 988 | 989 |
宋理宗赵昀 | 端平 | 1234 | 1236 |
东吴孙皓 | 凤凰 | 272 | 274 |
后梁朱友珪 | 凤历 | 913 | 913 |
大理英宗段智廉 | 凤历 | 1201 | ? |
西夏毅宗李谅祚 | 福圣承道 | 1053 | 1056 |
汉宣帝刘询 | 甘露 | BC53 | BC50 |
魏曹髦 | 甘露 | 256 | 259 |
东吴孙皓 | 甘露 | 265 | 266 |
唐高宗李治 | 干封 | 666 | 668 |
西夏仁宗李仁孝 | 干佑 | 1171 | 1193 |
西夏毅宗李谅祚 | 拱化 | 1063 | 1067 |
陈废帝陈伯宗 | 光大 | 567 | 568 |
西夏神宗李遵顼 | 光定 | 1211 | 1222 |
汉灵帝刘宏 | 光和 | 178 | 184 |
唐昭宗李晔 | 光化 | 898 | 901 |
唐僖宗李儇 | 光启 | 885 | 888 |
晋惠帝司马衷 | 光熙 | 306 | 306 |
汉少帝刘辩 | 光熹 | 189 | 五个月 |
清德宗载湉 | 光绪 | 1875 | 1908 |
唐则天皇后 | 光宅 | 684 | 684 |
大理段廉义 | 广安 | 1077 | 1080 |
大理段思聪 | 广德 | 954 | 968 |
唐代宗李豫 | 广德 | 763 | 764 |
唐僖宗李儇 | 广明 | 880 | 881 |
大理段素英 | 广明 | 986 | 1004 |
后周太祖郭威 | 广顺 | 951 | 953 |
西夏景宗李元昊 | 广运 | 1034 | 1035 |
大理宪宗段誉 | 广运 | ? | 1147 |
汉顺帝刘保 | 汉安 | 142 | 144 |
汉桓帝刘志 | 和平 | 150 | |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 和平 | 460 | 465 |
汉成帝刘骜 | 河平 | BC28 | BC25 |
北齐武成帝高湛 | 河清 | 562 | 565 |
唐高宗李治 | 弘道 | 683 | 683 |
明宪宗朱见深 | 弘治 | 1465 | 1487 |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 | 1368 | 1398 |
明仁宗朱高煦 | 洪熙 | 1425 | 1425 |
汉成帝刘骜 | 鸿嘉 | BC20 | BC17 |
汉武帝刘彻 | 后元 | BC88 | BC87 |
北齐孝昭帝高演 | 皇建 | 560 | 561 |
西夏襄宗李安全 | 皇建 | 1210 | 1210 |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 皇庆 | 1312 | 1313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 皇始 | 396 | 398 |
隋皇泰主杨侗 | 皇泰 | 618 | 619 |
金熙宗完颜亶 | 皇统 | 1141 | 1149 |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 皇兴 | 467 | 471 |
宋仁宗赵祯 | 皇祐 | 1049 | 1054 |
魏文帝曹丕 | 黄初 | 220 | 226 |
汉宣帝刘询 | 黄龙 | BC49 | BC49 |
孙吴太祖孙权 | 黄龙 | 229 | 231 |
孙吴太祖孙权 | 黄武 | 222 | 229 |
唐武宗李炎 | 会昌 | 841 | 846 |
辽太宗耶律德光 | 会同 | 938 | 947 |
宋宁宗赵扩 | 嘉定 | 1208 | 1224 |
孙吴太祖孙权 | 嘉禾 | 232 | 238 |
大理宣宗段智兴 | 嘉会 | 1181 | 1184 |
明世宗朱厚熜 | 嘉靖 | 1522 | 1566 |
魏曹芳 | 嘉平 | 249 | 254 |
清仁宗颙琰 | 嘉庆 | 1796 | 1820 |
宋宁宗赵扩 | 嘉泰 | 1201 | 1204 |
宋理宗赵昀 | 嘉熙 | 1237 | 1240 |
宋仁宗赵祯 | 嘉祐 | 1056 | 1063 |
汉献帝刘协 | 建安 | 196 | 220 |
大理段正明 | 建安 | ? | ? |
汉章帝刘炟 | 建初 | 76 | 84 |
北周武帝宇文邕 | 建德 | 572 | 578 |
大理景宗段正兴 | 建德 | 1163 | 1171 |
汉安帝刘祜 | 建光 | 121 | 122 |
汉桓帝刘志 | 建和 | 147 | 149 |
东吴孙皓 | 建衡 | 269 | 271 |
汉顺帝刘保 | 建康 | 144 | |
宋太祖赵匡胤 | 建隆 | 960 | 963 |
北魏惠哀帝元晔 | 建明 | 530 | 531 |
汉灵帝刘宏 | 建宁 | 168 | 172 |
汉哀帝刘欣 | 建平 | BC6 | BC3 |
汉成帝刘骜 | 建始 | BC32 | BC29 |
明惠帝朱允炆 | 建文 | 1399 | 1402 |
汉光武帝刘秀 | 建武 | 25 | 56 |
晋惠帝司马衷 | 建武 | 304 | 304 |
晋元帝司马睿 | 建武 | 317 | 317 |
南齐明帝萧鸾 | 建武 | 494 | 498 |
蜀汉后主刘禅 | 建兴 | 223 | 237 |
东吴孙亮 | 建兴 | 252 | 254 |
晋愍帝司马邺 | 建兴 | 313 | 316 |
宋高宗赵构 | 建炎 | 1127 | 1130 |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 建义 | 528 | 528 |
汉武帝刘彻 | 建元 | BC140 | BC135 |
晋康帝司马岳 | 建元 | 343 | 344 |
南齐高帝萧道成 | 建元 | 479 | 482 |
汉元帝刘奭 | 建昭 | BC38 | BC34 |
唐德宗李适 | 建中 | 780 | 783 |
宋徽宗赵佶 | 建中靖国 | 1101 | 1101 |
魏明帝曹叡 | 景初 | 237 | 239 |
宋真宗赵恒 | 景德 | 1004 | 1007 |
宋理宗赵昀 | 景定 | 1260 | 1264 |
唐昭宗李晔 | 景福 | 892 | 893 |
辽兴宗耶律宗真 | 景福 | 1031 | 1032 |
宋前废帝刘子业 | 景和 | 465 | 465 |
唐中宗李显 | 景龙 | 707 | 710 |
北魏宣武帝元恪 | 景明 | 500 | 504 |
宋少帝刘义符 | 景平 | 423 | 424 |
明代宗朱祁钰 | 景泰 | 1450 | 1457 |
宋端宗赵昰 | 景炎 | 1276 | 1278 |
蜀汉后主刘禅 | 景耀 | 258 | 263 |
宋仁宗赵祯 | 景祐 | 1034 | 1038 |
魏曹奂 | 景元 | 260 | 264 |
唐睿宗李旦 | 景云 | 710 | 712 |
汉元帝刘奭 | 竟宁 | BC33 | BC33 |
宋钦宗赵桓 | 靖康 | 1126 | 1127 |
武周则天皇帝 | 久视 | 700 | 701 |
汉孺帝刘婴 | 居摄 | 6 | 8 |
宋太祖赵匡胤 | 开宝 | 968 | 976 |
唐文宗李昂 | 开成 | 836 | 840 |
隋文帝杨坚 | 开皇 | 581 | 600 |
大理中宗段正淳 | 开明 | 1097 | 1102 |
后梁太祖朱温 | 开平 | 907 | 911 |
宋理宗赵昀 | 开庆 | 1259 | 1259 |
辽圣宗耶律隆绪 | 开泰 | 1012 | 1021 |
宋宁宗赵扩 | 开禧 | 1205 | 1207 |
金哀宗完颜守绪 | 开兴 | 1232 | 1232 |
唐高宗李治 | 开耀 | 681 | 682 |
唐玄宗李隆基 | 开元 | 712 | 741 |
后晋石重贵 | 开运 | 944 | 946 |
西夏景宗李元昊 | 开运 | 1034 | 1034 |
宋仁宗赵祯 | 康定 | 1040 | 1041 |
清圣祖玄烨 | 康熙 | 1662 | 1772 |
大理宣宗段智兴 | 利贞 | 1172 | 1175 |
大理段兴智 | 利正 | 1252 | 1252 |
唐高宗李治 | 麟德 | 664 | 666 |
后梁朱友贞 | 龙德 | 921 | 923 |
唐昭宗李晔 | 龙纪 | 889 | 889 |
唐高宗李治 | 龙朔 | 661 | 663 |
大理景宗段正兴 | 龙兴 | 1155 | 1161 |
晋安帝司马德宗 | 隆安 | 397 | 401 |
南齐萧昭业 | 隆昌 | 494 | 494 |
晋哀帝司马丕 | 隆和 | 362 | 363 |
北齐惠烈帝高纬 | 隆化 | 576 | 576 |
明穆宗朱载垕 | 隆庆 | 1567 | 1572 |
宋孝宗赵昚 | 隆兴 | 1163 | 1164 |
金章宗完颜璟 | 明昌 | 1190 | 1196 |
宋仁宗赵祯 | 明道 | 1032 | 1033 |
大理段思聪 | 明德 | 952 | 953 |
大理兴宗段思廉 | 明侯 | 1075 | 1075 |
大理段素廉 | 明启 | 1010 | 1022 |
段素英 | 明圣 | 1007? | |
段素隆 | 明通 | 1023 | 1026 |
段素英 | 明统 | 1006? | |
段素英 | 明应 | 1005 | 1006 |
段素顺 | 明政 | 969 | 985 |
段素英 | 明治 | 1008? | 1009 |
晋孝武帝司马曜 | 宁康 | 373 | 375 |
北魏节闵帝元恭 | 普泰 | 531 | 531 |
梁武帝萧衍 | 普通 | 520 | 527 |
西夏惠宗李秉常 | 乾道 | 1067 | 1069 |
宋孝宗赵昚 | 乾道 | 1165 | 1173 |
宋太祖赵匡胤 | 乾德 | 963 | 968 |
西夏献宗李德旺 | 乾定 | 1223 | 1225 |
唐僖宗李儇 | 乾符 | 874 | 879 |
辽景宗耶律贤 | 乾亨 | 979 | 983 |
后梁太祖朱温 | 乾化 | 911 | 913 |
后梁朱友贞 | 乾化 | 913 | 915 |
清高宗弘历 | 乾隆 | 1736 | 1795 |
北齐闵悼帝高殷 | 乾明 | 560 | 560 |
唐昭宗李晔 | 乾宁 | 894 | 898 |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 乾统 | 1101 | 1110 |
宋真宗赵恒 | 乾兴 | 1022 | 1022 |
后汉高祖刘知远 | 乾祐 | 948 | 950 |
唐肃宗李亨 | 乾元 | 758 | 760 |
魏明帝曹叡 | 青龙 | 233 | 237 |
辽道宗耶律洪基 | 清宁 | 1055 | 1064 |
后唐李从珂 | 清泰 | 934 | 936 |
宋仁宗赵祯 | 庆历 | 1041 | 1048 |
宋宁宗赵扩 | 庆元 | 1195 | 1200 |
西夏仁宗李仁孝 | 人庆 | 1144 | 1148 |
隋文帝杨坚 | 仁寿 | 601 | 604 |
大理神宗段智祥 | 仁寿 | 1230 | 1238 |
大理宪宗段誉 | 日新 | 1108 | 1109 |
武周则天皇帝 | 如意 | 692 | 692 |
大理段廉义 | 上德 | 1075 | 1076 |
大理段寿辉 | 上明 | 1081 | 1081 |
唐高宗李治 | 上元 | 674 | 676 |
唐肃宗李亨 | 上元 | 760 | 761 |
宋理宗赵昀 | 绍定 | 1228 | 1233 |
宋哲宗赵煦 | 绍圣 | 1094 | 1098 |
梁敬帝萧方智 | 绍泰 | 555 | 556 |
宋光宗赵惇 | 绍熙 | 1190 | 1194 |
宋高宗赵构 | 绍兴 | 1131 | 1162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 神册 | 916 | 922 |
孙吴太祖孙权 | 神凤 | 252 | 252 |
武周则天皇帝 | 神功 | 697 | 697 |
北魏孝明帝元诩 | 神龟 | 518 | 520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 神? | 428 | 431 |
汉宣帝刘询 | 神爵 | BC61 | BC58 |
武周则天皇帝 | 神龙 | 705 | 705 |
唐中宗李显 | 神龙 | 705 | 707 |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 神瑞 | 414 | 416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神武 | 941 | 944 |
宋顺帝刘准 | 升明 | 477 | 479 |
晋穆帝司马聃 | 升平 | 357 | 361 |
武周则天皇帝 | 圣历 | 698 | 700 |
大理段素兴 | 圣明 | 1041 | 1044 |
安燕安禄山 | 圣武 | 756 | 757 |
金末帝完颜承麟 | 盛昌 | 在位一个时辰 | |
大理宣宗段智兴 | 盛德 | 1176 | 1180 |
大理景宗段正兴 | 盛明 | 1162 | 1162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 始光 | 424 | 428 |
新王莽 | 始建国 | 9 | 13 |
汉昭帝刘弗陵 | 始元 | BC86 | BC81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收国 | 1115 | 1116 |
辽道宗耶律洪基 | 寿昌 | 1095 | 1101 |
大理段思聪 | 顺德 | 968 | 968 |
安燕史思明 | 顺天 | 759 | 761 |
清世祖福临 | 顺治 | 1644 | 1661 |
唐中宗李显 | 嗣圣 | 684 | 684 |
汉成帝刘骜 | 绥和 | BC8 | BC7 |
晋惠帝司马衷 | 太安 | 302 | 303 |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 太安 | 455 | 459 |
辽道宗耶律洪基 | 太安 | 1085 | 1094 |
北魏元修 | 太昌 | 532 | 532 |
汉武帝刘彻 | 太初 | BC104 | BC101 |
汉哀帝刘欣 | 太初元将 | BC5 | 1 |
魏明帝曹叡 | 太和 | 227 | 233 |
晋废帝司马奕 | 太和 | 366 | 371 |
唐文宗李昂 | 太和 | 827 | 835 |
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 太和 | 477 | 499 |
唐睿宗李旦 | 太极 | 712 | 712 |
陈孝宣帝陈顼 | 太建 | 569 | 582 |
晋武帝司马炎 | 太康 | 280 | 289 |
辽道宗耶律洪基 | 太康 | 1075 | 1084 |
晋明帝司马绍 | 太宁 | 323 | 326 |
北齐武成帝高湛 | 太宁 | 561 | 561 |
梁敬帝萧方智 | 太平 | 556 | 557 |
辽圣宗耶律隆绪 | 太平 | 1021 | 1031 |
东吴孙亮 | 太平 | 256 | 258 |
宋太宗赵光义 | 太平兴国 | 976 | 984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 太平真君 | 440 | 451 |
梁武帝萧衍 | 太清 | 547 | 549 |
汉武帝刘彻 | 太始 | BC96 | BC93 |
晋武帝司马炎 | 太熙 | 290 | 290 |
晋元帝司马睿 | 太兴 | 318 | 321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 太延 | 435 | 440 |
孙吴太祖孙权 | 太元 | 251 | 252 |
晋孝武帝司马曜 | 太元 | 376 | 396 |
明光宗朱常洛 | 泰昌 | 1620 | 1620 |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 泰常 | 416 | 423 |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 泰定 | 1324 | 1328 |
金章宗完颜璟 | 泰和 | 1201 | 1208 |
晋武帝司马炎 | 泰始 | 265 | 274 |
宋明帝刘彧 | 泰始 | 465 | 471 |
宋明帝刘彧 | 泰豫 | 472 | 472 |
唐殇帝李重茂 | 唐隆 | 710 | 710 |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 天安 | 466 | 467 |
西夏惠宗李秉常 | 天安礼定 | 1086 | 1086 |
唐玄宗李隆基 | 天宝 | 742 | 756 |
北齐文宣帝高洋 | 天保 | 550 | 559 |
东吴孙皓 | 天册 | 275 | 276 |
武周则天皇帝 | 天册万岁 | 695 | 695 |
梁元帝萧渊明 | 天成 | 555 | 555 |
后唐明宗李嗣源 | 天成 | 926 | 930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 天赐 | 404 | 408 |
西夏惠宗李秉常 | 天赐礼盛国庆 | 1070 | 1074 |
清太宗皇太极 | 天聪 | 1627 | 1636 |
金海陵王完颜亮 | 天德 | 1149 | 1153 |
大理段兴智 | 天定 | 1252 | 1254 |
新王莽 | 天凤 | 14 | 19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天福 | 936 | 944 |
后汉高祖刘知远 | 天福 | 947 | 947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天辅 | 1117 | 1122 |
大理神宗段智祥 | 天辅 | 1226 | 1229 |
唐昭宗李晔 | 天复 | 901 | 904 |
汉武帝刘彻 | 天汉 | BC100 | BC97 |
北周武帝宇文邕 | 天和 | 566 | 572 |
金太宗完颜晟 | 天会 | 1123 | 1137 |
东吴孙皓 | 天纪 | 277 | 280 |
陈文帝陈蒨 | 天嘉 | 560 | 566 |
梁武帝萧衍 | 天监 | 502 | 519 |
金熙宗完颜亶 | 天眷 | 1138 | 1140 |
大理神宗段智祥 | 天开 | 1205 | 1225 |
陈文帝陈蒨 | 天康 | 566 | 566 |
元文宗图帖睦尔 | 天历 | 1328 | 1330 |
辽世宗耶律阮 | 天禄 | 947 | 951 |
大理段素兴 | 天明 | 1044 | 1044 |
清太祖努尔哈赤 | 天命 | 1616 | 1626 |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 天平 | 534 | 537 |
明熹宗朱由校 | 天启 | 1621 | 1627 |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 天庆 | 1111 | 1120 |
西夏桓宗李纯祐 | 天庆 | 1194 | 1205 |
宋仁宗赵祯 | 天圣 | 1023 | 1032 |
西夏仁宗李仁孝 | 天盛 | 1149 | 1170 |
武周则天皇帝 | 天授 | 690 | 692 |
大理中宗段正淳 | 天授 | 1096 | 1096 |
西夏景宗李元昊 | 天授礼法延祚 | 1038 | 1048 |
元天顺帝阿速吉八 | 天顺 | 1328 | 1328 |
明英宗朱祁镇 | 天顺 | 1458 | 1464 |
北齐惠烈帝高纬 | 天统 | 565 | 569 |
东吴孙皓 | 天玺 | 276 | 276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 天显 | 926 | 938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 天兴 | 398 | 404 |
金哀宗完颜守绪 | 天兴 | 1232 | 1234 |
西夏崇宗李乾顺 | 天仪治平 | 1087 | 1089 |
大理段正明 | 天佑 | ? | 1094 |
西夏崇宗李乾顺 | 天佑民安 | 1090 | 1098 |
唐昭宗李晔 | 天祐 | 904 | 907 |
唐哀帝李柷 | 天祐 | ||
西夏毅宗李谅祚 | 天祐垂圣 | 1050 | 1052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 天赞 | 922 | 926 |
南梁萧栋 | 天正 | 551 | 552 |
大理中宗段正淳 | 天政 | 1103 | 1104 |
唐高宗李治 | 调露 | 679 | 680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同光 | 923 | 926 |
清穆宗载淳 | 同治 | 1862 | 1874 |
辽圣宗耶律隆绪 | 统和 | 983 | 1012 |
明神宗朱翊钧 | 万历 | 1573 | 1620 |
武周则天皇帝 | 万岁登封 | 695 | 696 |
武周则天皇帝 | 万岁通天 | 696 | 697 |
大理中宗段正淳 | 文安 | 1105 | 1108 |
唐僖宗李儇 | 文德 | 888 | 888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文德 | 938 | 941 |
大理文经帝段思英 | 文经 | 945 | 945 |
唐睿宗李旦 | 文明 | 684 | 684 |
大理宪宗段誉 | 文治 | 1110 | ? |
更始帝刘玄 | 无年号 | 23 | 25 |
西魏废帝元钦 | 无年号 | 551 | 552 |
西魏恭帝元廓 | 无年号 | 554 | 556 |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 无年号 | 552 | 557 |
后周柴宗训 | 无年号 | 959 | 960 |
汉宣帝刘询 | 五凤 | BC57 | BC54 |
东吴孙亮 | 五凤 | 254 | 256 |
北周明帝宇文毓 | 武成 | 559 | 560 |
唐高祖李渊 | 武德 | 618 | 626 |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 武定 | 543 | 550 |
北齐惠烈帝高纬 | 武平 | 570 | 575 |
北魏孝明帝元诩 | 武泰 | 528 | 528 |
宋神宗赵顼 | 熙宁 | 1068 | 1077 |
北魏孝明帝元诩 | 熙平 | 516 | 518 |
汉灵帝刘宏 | 熹平 | 172 | 178 |
唐玄宗李隆基 | 先天 | 712 | 713 |
晋简文帝司马昱 | 咸安 | 371 | 372 |
宋度宗赵禥 | 咸淳 | 1265 | 1274 |
清文宗奕詝 | 咸丰 | 1851 | 1861 |
晋成帝司马衍 | 咸和 | 326 | 334 |
唐高宗李治 | 咸亨 | 670 | 674 |
晋成帝司马衍 | 咸康 | 335 | 342 |
晋武帝司马炎 | 咸宁 | 275 | 280 |
宋真宗赵恒 | 咸平 | 998 | 1003 |
唐懿宗李漼 | 咸通 | 860 | 874 |
魏曹奂 | 咸熙 | 264 | 265 |
辽道宗耶律洪基 | 咸雍 | 1065 | 1074 |
西夏景宗李元昊 | 显道 | 1032 | 1033 |
后周太祖郭威 | 显德 | 954 | 954 |
后周世宗柴荣 | 显德 | 954 | 959 |
唐高宗李治 | 显庆 | 656 | 661 |
安燕史朝义 | 显圣 | 761 | 764 |
宋怀宗赵昺 | 祥兴 | 1278 | 1279 |
北魏孝明帝元诩 | 孝昌 | 525 | 527 |
宋孝武帝刘骏 | 孝建 | 454 | 456 |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 兴安 | 452 | 454 |
金宣宗完颜珣 | 兴定 | 1217 | 1222 |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 兴光 | 454 | 455 |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 兴和 | 539 | 542 |
晋哀帝司马丕 | 兴宁 | 363 | 365 |
汉献帝刘协 | 兴平 | 194 | 195 |
唐德宗李适 | 兴元 | 784 | 784 |
大理段兴智 | 兴正 | 1252 | 1252 |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 | 1426 | 1435 |
宋徽宗赵佶 | 宣和 | 1119 | 1125 |
清废帝溥仪 | 宣统 | 1909 | 1911 |
北周武帝宇文邕 | 宣政 | 578 | 578 |
北魏宣武帝元恪 | 延昌 | 512 | 515 |
汉安帝刘祜 | 延光 | 122 | 125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 延和 | 432 | 435 |
唐睿宗李旦 | 延和 | 712 | 712 |
汉献帝刘协 | 延康 | 220 | |
汉殇帝刘隆 | 延平 | 106 | |
西夏毅宗李谅祚 | 延嗣宁国 | 1049 | 1049 |
蜀汉后主刘禅 | 延熙 | 238 | 257 |
汉桓帝刘志 | 延熹 | 158 | 167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延兴 | 471 | 476 |
南齐萧昭文 | 延兴 | 494 | 494 |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 延祐 | 1314 | 1320 |
武周则天皇帝 | 延载 | 694 | 694 |
蜀汉后主刘禅 | 炎兴 | 263 | 263 |
汉顺帝刘保 | 阳嘉 | 132 | 135 |
汉成帝刘骜 | 阳朔 | BC24 | BC21 |
唐高宗李治 | 仪凤 | 676 | 679 |
隋恭帝杨侑 | 义宁 | 617 | 618 |
晋安帝司马德宗 | 义熙 | 405 | 418 |
辽穆宗耶律璟 | 应历 | 951 | 969 |
后唐李从厚 | 应顺 | 934 | 934 |
西夏襄宗李安全 | 应天 | 1206 | 1209 |
西夏崇宗李乾顺 | 雍宁 | 1115 | 1119 |
宋太宗赵光义 | 雍熙 | 984 | 987 |
清世宗胤禛 | 雍正 | 1723 | 1735 |
东吴孙休 | 永安 | 258 | 264 |
晋惠帝司马衷 | 永安 | 303 | 304 |
晋惠帝司马衷 | 永安 | 304 | 304 |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 永安 | 528 | 530 |
西夏崇宗李乾顺 | 永安 | 1099 | 1101 |
晋元帝司马睿 | 永昌 | 322 | 323 |
唐则天皇后 | 永昌 | 689 | 689 |
汉安帝刘祜 | 永初 | 107 | 113 |
宋武帝刘裕 | 永初 | 420 | 422 |
唐高宗李治 | 永淳 | 682 | 683 |
陈武帝陈霸先 | 永定 | 557 | 559 |
汉元帝刘奭 | 永光 | BC43 | BC39 |
宋前废帝刘子业 | 永光 | 465 | 465 |
汉献帝刘协 | 永汉 | 189 | |
汉顺帝刘保 | 永和 | 136 | 141 |
晋穆帝司马聃 | 永和 | 345 | 356 |
唐高宗李治 | 永徽 | 650 | 655 |
汉冲帝刘炳 | 永嘉 | 145 | |
晋怀帝司马炽 | 永嘉 | 307 | 313 |
大理宪宗段誉 | 永嘉 | ? | 1128 |
汉顺帝刘保 | 永建 | 126 | 132 |
汉桓帝刘志 | 永康 | 167 | |
晋惠帝司马衷 | 永康 | 300 | 301 |
明成祖朱棣 | 永乐 | 1403 | 1424 |
唐高宗李治 | 永隆 | 680 | 681 |
南齐武帝萧赜 | 永明 | 483 | 493 |
汉安帝刘祜 | 永宁 | 120 | 121 |
晋惠帝司马衷 | 永宁 | 301 | 302 |
汉明帝刘庄 | 永平 | 58 | 75 |
晋惠帝司马衷 | 永平 | 291 | 291 |
北魏宣武帝元恪 | 永平 | 508 | 512 |
汉成帝刘骜 | 永始 | BC16 | BC13 |
汉桓帝刘志 | 永寿 | 155 | 158 |
南齐明帝萧鸾 | 永泰 | 498 | 498 |
唐代宗李豫 | 永泰 | 765 | 766 |
晋惠帝司马衷 | 永熙 | 290 | 291 |
北魏元修 | 永熙 | 532 | 534 |
汉桓帝刘志 | 永兴 | 153 | 154 |
晋惠帝司马衷 | 永兴 | 304 | 306 |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 永兴 | 409 | 413 |
北魏元修 | 永兴 | 532 | 532 |
汉和帝刘肇 | 永元 | 89 | 105 |
齐东昏侯萧宝卷 | 永元 | 499 | 501 |
唐顺宗李诵 | 永贞 | 805 | 805 |
大理景宗段正兴 | 永贞 | 1147 | 1148 |
汉安帝刘祜 | 元初 | 114 | 120 |
西夏崇宗李乾顺 | 元德 | 1120 | 1126 |
汉武帝刘彻 | 元鼎 | BC116 | BC111 |
宋神宗赵顼 | 元丰 | 1078 | 1085 |
汉武帝刘彻 | 元封 | BC110 | BC105 |
汉昭帝刘弗陵 | 元凤 | BC80 | BC75 |
宋哲宗赵煦 | 元符 | 1098 | 1100 |
汉武帝刘彻 | 元光 | BC134 | BC129 |
金宣宗完颜珣 | 元光 | 1222 | 1223 |
汉章帝刘炟 | 元和 | 85 | 87 |
唐宪宗李纯 | 元和 | 806 | 820 |
大理宣宗段智兴 | 元亨 | 1185 | 1195 |
宋后废帝刘昱 | 元徽 | 473 | 477 |
汉桓帝刘志 | 元嘉 | 151 | 153 |
宋文帝刘义隆 | 元嘉 | 424 | 453 |
汉宣帝刘询 | 元康 | BC65 | BC62 |
晋惠帝司马衷 | 元康 | 291 | 299 |
汉昭帝刘弗陵 | 元平 | BC74 | BC74 |
汉平帝刘衎 | 元始 | 1 | 5 |
汉哀帝刘欣 | 元寿 | BC2 | BC1 |
大理英宗段智廉 | 元寿 | ? | 1204 |
汉武帝刘彻 | 元狩 | BC122 | BC117 |
汉武帝刘彻 | 元朔 | BC129 | BC123 |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 元统 | 1333 | 1335 |
晋恭帝司马德文 | 元熙 | 419 | 420 |
宋真宗赵恒 | 元禧 | 1017 | 1021 |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 元象 | 538 | 539 |
汉和帝刘肇 | 元兴 | 105 | |
晋安帝司马德宗 | 元兴 | 402 | 404 |
东吴孙皓 | 元兴 | 264 | 265 |
汉成帝刘骜 | 元延 | BC12 | BC9 |
宋哲宗赵煦 | 元祐 | 1086 | 1094 |
元成宗铁穆耳 | 元贞 | 1295 | 1297 |
唐则天皇后 | 载初 | 689 | 690 |
安燕安庆绪 | 载初 | 757 | 759 |
汉章帝刘炟 | 章和 | 87 | 88 |
蜀汉昭烈帝刘备 | 章武 | 221 | 223 |
武周则天皇帝 | 长安 | 701 | 704 |
唐穆宗李恒 | 长庆 | 821 | 824 |
武周则天皇帝 | 长寿 | 692 | 694 |
后唐明宗李嗣源 | 长兴 | 930 | 933 |
汉少帝刘辩 | 昭宁 | 189 | |
唐太宗李世民 | 贞观 | 627 | 649 |
西夏崇宗李乾顺 | 贞观 | 1102 | 1114 |
后梁朱友贞 | 贞明 | 915 | 921 |
金宣宗完颜珣 | 贞祐 | 1213 | 1217 |
唐德宗李适 | 贞元 | 785 | 805 |
金海陵王完颜亮 | 贞元 | 1153 | 1156 |
陈后主陈叔宝 | 祯明 | 587 | 589 |
汉武帝刘彻 | 征和 | BC92 | BC89 |
大理兴宗段思廉 | 正安 | 1053 | 1059 |
金哀宗完颜守绪 | 正大 | 1224 | 1231 |
西夏崇宗李乾顺 | 正德 | 1127 | 1134 |
大理兴宗段思廉 | 正德 | 1059 | 1064 |
明武宗朱厚照 | 正德 | 1506 | 1521 |
北魏孝明帝元诩 | 正光 | 520 | 525 |
金海陵王完颜亮 | 正隆 | 1156 | 1161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 正平 | 451 | 452 |
魏曹芳 | 正始 | 240 | 249 |
北魏宣武帝元恪 | 正始 | 504 | 508 |
明英宗朱祁镇 | 正统 | 1436 | 1449 |
魏曹髦 | 正元 | 254 | 256 |
大理段素真 | 正治 | 1027 | 1041 |
武周则天皇帝 | 证圣 | 695 | 695 |
宋徽宗赵佶 | 政和 | 1111 | 1118 |
元武宗海山 | 至大 | 1308 | 1311 |
宋太宗赵光义 | 至道 | 995 | 997 |
陈后主陈叔宝 | 至德 | 583 | 586 |
唐肃宗李亨 | 至德 | 756 | 758 |
宋仁宗赵祯 | 至和 | 1054 | 1056 |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 | 至宁 | 1213 | 5个月 |
元文宗图帖睦尔 | 至顺 | 1330 | 1333 |
元世祖忽必烈 | 至元 | 1264 | 1294 |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 至元 | 1335 | 1340 |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 至正 | 1341 | 1370 |
大理太宗段思良 | 至治 | 946 | 951 |
元英宗硕德八剌 | 至治 | 1321 | 1323 |
宋英宗赵曙 | 治平 | 1064 | 1067 |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 致和 | 1328 | 1328 |
梁武帝萧衍 | 中大通 | 529 | 534 |
梁武帝萧衍 | 中大同 | 546 | 547 |
唐僖宗李儇 | 中和 | 881 | 885 |
汉灵帝刘宏 | 中平 | 184 | 189 |
汉献帝刘协 | 中平 | 189 | |
元世祖忽必烈 | 中统 | 1260 | 1264 |
北魏元朗 | 中兴 | 531 | 532 |
齐和帝萧宝融 | 中兴 | 501 | 502 |
汉光武帝刘秀 | 中元 | 56 | 57 |
宋徽宗赵佶 | 重和 | 1118 | 1119 |
辽兴宗耶律宗真 | 重熙 | 1032 | 1055 |
唐高宗李治 | 总章 | 668 | 670 |
汉朝和新朝
西汉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后元:前88年—前87年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凤: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前74年—前74年
本始:前73年—前70年
地节:前69年—前66年
元康:前65年—前62年
神爵:前61年—前58年
五凤:前57年—前54年
甘露:前53年—前50年
黄龙:前49年—前49年
初元:前48年—前44年
永光:前43年—前39年
建昭:前38年—前34年
竟宁:前33年—前33年
建始:前32年—前29年
河平:前28年—前25年
阳朔:前24年—前21年
鸿嘉:前20年—前17年
永始:前16年—前13年
元延:前12年—前9年
绥和:前8年—前7年
建平:前6年—前3年
太初元将:前5年
元寿:前2年—前1年
元始:1年—5年
居摄:6年—8年
初始:8年—8年
新朝
始建国:9年—13年
天凤:14年—19年
地皇:20年—23年
更始时代
更始:23年—25年
东汉
建武:25年—56年
建武中元:56年—57年
永平:58年—75年
建初:76年—84年
元和:84年—87年
章和:87年—88年
永元:89年—105年
元兴:105年—105年
延平:106年—106年
永初:107年—113年
元初:114年—119年
永宁:120年—121年
建光:121年—122年
延光:122年—125年
永建:126年—132年
阳嘉:132年—135年
永和:136年—141年
汉安:142年—144年
建康:144年—144年
永憙:145年—145年
本初:146年—146年
建和:147年—149年
和平:150年—150年
元嘉:151年—152年
永兴:153年—154年
永寿:155年—158年
延熹:158年—167年
永康:167年—167年
建宁:168年—172年
熹平:172年—178年
光和:178年—184年
中平:184年—189年
光熹:189年—189年
昭宁:189年—189年
永汉:189年—189年
中平:189年—189年
初平:190年—193年
兴平:194年—195年
建安:196年—220年
延康:220年—220年
三国
魏
黄初:220年—226年
太和:227年—233年
青龙:233年—237年
景初:237年—239年
正始:240年—249年
嘉平:249年—254年
正元:254年—256年
甘露:256年—259年
景元:260年—264年
咸熙:264年—265年
蜀汉
章武:221年—223年
建兴:223年—237年
延熙:238年—257年
景耀:258年—263年
炎兴:263年—263年
吴
黄武:222年—229年
黄龙:229年—231年
嘉禾:232年—238年
赤乌:238年—251年
太元:251年—252年
神凤:252年—252年
建兴:252年—253年
五凤:254年—256年
太平:256年—258年
永安:258年—264年
元兴:264年—265年
甘露:265年—266年
宝鼎:266年—269年
建衡:269年—271年
凤凰:272年—274年
天册:275年—276年
天玺:276年—276年
天纪:277年—280年
晋朝
西晋
泰始:265年—274年
咸宁:275年—280年
太康:280年—289年
太熙:290年—290年
永熙:290年—291年
永平:291年—291年
元康:291年—299年
永康:300年—301年
永宁:301年—302年
太安:302年—303年
永安:304年—304年
建武:304年—304年
永兴:304年—306年
光熙:306年—306年
永嘉:307年—313年
建兴:313年—316年
东晋
建武:317年—317年
太兴:318年—321年
永昌:322年—323年
太宁:323年—326年
咸和:326年—334年
咸康:335年—342年
建元:343年—344年
永和:345年—356年
升平:357年—361年
隆和:362年—363年
兴宁:363年—365年
太和:366年—371年
咸安:371年—372年
宁康:373年—375年
太元:376年—396年
隆安:397年—401年
元兴:402年—404年
义熙:405年—418年
元熙:419年—420年
桓楚
永始:403年—404年
十六国时期
汉赵
元熙:304年—307年
永凤:308年
河瑞:309年
光兴:310年
嘉平:311年—314年
建元:315年
麟嘉:316年—317年
汉昌:318年
光初:318年—329年
成汉
建初:303年—304年
建兴:304年—305年
晏平:306年—310年
玉衡:311年—334年
玉恒:335年—337年
汉兴:338年—343年
太和:344年—345年
嘉宁:346年—347年
前凉
永元:320年—323年
太元:324年—345年
永乐:346年—353年
和平:354年
太始:355年—360年
升平:361年—362年
太清:363年—376年
后赵
太和:328年—329年
建平:330年—333年
延熙:334年
建武:335年—348年
太宁:349年
青龙:350年
永宁:350年—351年
代
建国:338年—376年
冉魏
永兴:350年—352年
前燕
元玺:352年—356年
光寿:357年—359年
建熙:360年—370年
前秦
皇始:351年—354年
寿光:355年—356年
永兴:357年—358年
甘露:359年—364年
建元:365年—384年
太安:385年
太初:386年—393年
延初:394年
后燕
燕元:384年—386年
建兴:386年—395年
永康:396年—398年
建始:397年
延平:397年
青龙:398年
建平:398年
长乐:399年—400年
光始:401年—406年
建始:407年
后秦
白雀:384年—385年
建初:368年—393年
皇初:394年—398年
弘始:399年—415年
永和:416年—417年
西燕
燕兴:384年
更始:385年
昌平:386年
建明:386年
建平:386年
建武:386年
中兴:386年—394年
西秦
建义:385年—387年
太初:388年—400年
更始:409年—411年
永康:412年—419年
建弘:420年—427年
永弘:428年—431年
后凉
太安:386年—388年
麟嘉:389年—395年
龙飞:396年—398年
咸宁:399年—400年
神鼎:401年—403年
翟魏
建光:388年-391年
定鼎:391年-392年
南凉
太初:397年—399年
建和:400年—401年
弘昌:402年—407年
嘉平:408年—414年
北凉
神玺:397年—400年
永安:401年—411年
玄始:412年—427年
承玄:428年—431年
义和:431年—433年
永和:433年—439年
南燕
燕平:398年—399年
建平:400年—404年
太上:405年—410年
西凉
庚子:400年—404年
建初:405年—416年
嘉兴:417年—419年
永建:420年—421年
夏
龙升:407年—412年
凤翔:413年—417年
昌武:418年
真兴:419年—424年
承光:425年—427年
胜光:428年—431年
北燕
正始:407年—408年
太平:409年—430年
太兴:431年—438年
南北朝
宋
永初:420年—422年
景平:423年—424年
元嘉:424年—453年
永光:454年—454年
孝建:454年—456年
大明:457年—464年
永光:465年—465年
景和:465年—465年
泰始:465年—471年
泰豫:472年—472年
元徽:473年—477年
升明:477年—479年
齐
建元:479年—482年
永明:483年—493年
隆昌:494年—494年
延兴:494年—494年
建武:494年—498年
永泰:498年—498年
永元:499年—501年
中兴:501年—502年
梁
天监:502年—519年
普通:520年—527年
大通:527年—529年
中大通:529年—534年
大同:535年—546年
中大同:546年—547年
太清:547年—549年
大宝:550年—551年
天正:551年—551年
天正:552年—553年
承圣:552年—555年
天成:555年—555年
绍泰:555年—556年
太平:556年—557年
西梁
大定:555年正月—562年正月
天保:562年二月—585年十二月
广运:586年正月—587年九月
陈
永定:557年—559年
天嘉:560年—566年
天康:566年—566年
光大:567年—568年
太建:569年—582年
至德:583年—587年
祯明:587年—589年
北魏
登国:386年—395年
皇始:396年—397年
天兴:398年—403年
天赐:404年—408年
永兴:409年—413年
神瑞:414年—415年
泰常:416年—423年
始光:424年—427年
神麚:428年—431年
延和:432年—434年
太延:435年—439年
太平真君:440年—451年
正平:451年—452年
承平:452年—452年
兴安:452年—453年
兴光:454年—454年
太安:455年—459年
和平:460年—465年
天安:466年—467年
皇兴:467年—471年
延兴:471年—476年
承明:476年—476年
太和:477年—499年
景明:500年—503年
正始:504年—508年
永平:508年—512年
延昌:512年—515年
熙平:516年—518年
神龟:518年—520年
正光:520年—525年
孝昌:525年—527年
武泰:528年—528年
建义:528年—528年
永安:528年—530年
建明:530年—531年
普泰:531年—531年
中兴:531年—532年
太昌:532年—532年
永兴:532年—532年
永熙:532年—534年
东魏
天平:534年—537年
元象:538年—539年
兴和:539年—542年
武定:543年—550年
西魏
大统:535年—551年
北齐
天保:550年—559年
乾明:560年—560年
皇建:560年—561年
太宁:561年—561年
河清:562年—565年
天统:565年—569年
武平:570年—576年
隆化:576年—577年
承光:577年—577年
北周
武成:559年—560年
保定:561年—565年
天和:566年—572年
建德:572年—578年
宣政:578年—578年
大成:579年—579年
大象:579年—580年
大定:581年
隋朝
开皇:581年—600年
仁寿:601年—604年
大业:605年—617年
义宁:617年—618年
皇泰:618年—619年
柔然
永康:464年—484年
太平:485年—491年
太安:492年—505年
始平:506年—507年
建昌:508年—520年
高昌
建初:489年—491年
承平:502年—510年
义熙:510年—525年
甘露:525年—530年
章和:531年—548年
永平:549年—550年
和平:551年—554年
建昌:555年—560年
延昌:561年—601年
延和:602年—613年
义和:614年—619年
重光:620年—623年
延寿:624年—640年
唐朝
唐
武德:618年—626年
贞观:627年—649年
永徽:650年—656年
显庆:656年—661年
龙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6年
乾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开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684年
嗣圣:684年—684年
文明:684年—684年
光宅:684年—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690年
载初:690年—690年
(武)周
天授:690年—692年
如意:692年—692年
长寿:692年—694年
延载:694年—694年
证圣:695年—695年
天册万岁:695年—695年
万岁登封:696年—696年
万岁通天:696年—697年
神功:697年—697年
圣历:698年—700年
久视:700年—700年
大足:701年—701年
长安:701年—705年
唐
神龙:705年—707年
景龙:707年—710年
唐隆:710年—710年
景云:710年—711年
太极:712年—712年
延和:712年—712年
先天:712年—713年
开元:713年—741年
天宝:742年—756年
至德:756年—758年
乾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2年
宝应:762年—763年
广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历:766年—779年
建中:780年—783年
兴元:784年—784年
贞元:785年—805年
永贞:805年—805年
元和:806年—820年
长庆:821年—824年
宝历:825年—827年
太和:827年—835年
开成:836年—840年
会昌:841年—846年
大中:847年—860年
咸通:860年—874年
乾符:874年—879年
广明:880年—881年
中和:881年—885年
光启:885年—888年
文德:888年—888年
龙纪:889年—889年
大顺:890年—891年
景福:892年—893年
乾宁:894年—898年
光化:898年—901年
天复:901年—904年
天祐:904年—907年
渤海国
仁安:720年—737年
大兴:738年—794年
中兴:794年
正历:795年—809年
永德:810年—812年
朱雀:813年—817年
太始:818年
建兴:819年—830年
咸和:831年—857年
东丹国
甘露:926年—936年
定安国
元兴:976年—?
吐蕃
彝泰:815年—838年
于阗
同庆:912年—966年
天尊:967年—977年
中兴:978年—985年
天兴:986年—999年
天寿:999年—1001年(1005年?)
东丹国
甘露:926年—936年
定安国
元兴:976年—?
南诏
赞普钟:752年—768年
长寿:769年—779年
见龙:780年—783年
上元:784年—?
元封:?—808年
应道:809年
龙兴:810年—816年
全义:816年—819年
大丰:820年—823年
保和:824年—839年
天启:840年—859年
建极:860年—?
法尧:?—877年
贞明:878年—?
承智:?
大同:?—888年
嵯耶:889年—897年
中兴:897年—902年
安国:903年—909年
始元:910年—?
天瑞景星:?
安和:?
贞祐:?
初历:?
孝治:?—926年
天应:927年
尊圣:928年—929年
兴圣:930年
大明:931年—?
鼎新:?
光圣:?—937年
大理国
文德:938年—?
神武:?—944年
文经:945年
至治:946年—951年
明德:952年—?
广德:?—967年
顺德:968年
明政:969年—985年
广明:986年—?
明应:?
明统:?
明圣:?
明德:?
明治:?
明法:?
广德:?
明运:?—1010年
明启:1010年—1022年
乾兴:1022年
明通:1023年—1026年
正治:1027年—1041年
圣明:1042年—?
天明:?—1044年
保安:1045年—1052年
正安:1053年—?
正德:?
保德:?—1074年
太安:?
明侯:?
上德:1076年
广安:1077年—1080年
上明:1081年
保立:1082年—?
建安:?
天祐:?—1094年
上治:1095年
天授:1096年
开明:1097年—1102年
天政:1103年—1104年
文安:1105年—1108年
日新:1109年
文治:1110年—?
永嘉:?—1128年
保天:1129年—?
广运:?—1147年
永贞:1148年
大宝:1149年—1155年
龙兴:1155年—?
建德:?—1171年
利贞:1172年—1175年
盛德:1176年—1180年
嘉会:1181年—1184年
元亨:1185年—?
安定:?—1200年
凤历:1201年—?
元寿:?—1204年
天开:1205年—1225年
天辅:1226年—?
仁寿:?—1238年
道隆:1239年—1251年
天定:1252年—1254年
五代
后梁
开平:907年—911年
乾化:911年—915年
凤历:913年
贞明:915年—921年
龙德:921年—923年
后唐
同光:923年—926年
天成:926年—930年
长兴:930年—933年
应顺:934年—934年
清泰:934年—936年
后晋
天福:936年—944年
开运:944年—946年
后汉
天福:947年—947年
乾祐:948年—950年
后周
广顺:951年—954年
显德:954年—959年
十国
吴
武义:919年—920年
顺义:921年—926年
乾贞:927年—928年
大和:929年—934年
天祚:935年—937年
南唐
升元:937年—942年
保大:943年—957年
中兴:958年
交泰:958年
无年号:958年-975年
吴越
天宝:908年—912年
宝大:924年—925年
宝正:926年—931年
楚
无年号
南汉
乾亨:917年—924年
白龙:925年—927年
大有:928年—941年
光天:942年
应乾:943年
乾和:943年—957年
大宝:958年—971年
闽
龙启:933年—934年
永和:935年
通文:936年—938年
永隆:939年—942年
天德:943年—945年
前蜀
武成:908年—910年
永平:911年—915年
通正:916年
天汉:917年
光大:918年
乾德:919年—924年
咸康:925年
后蜀
明德:934年—937年
广政:938年—965年
南平
无年号
北汉
天会:957年—973年
广运:974年—979年
宋朝
北宋
建隆:960年—963年
乾德:963年—968年
开宝:968年—976年
太平兴国:976年—984年
雍熙:984年—987年
端拱:988年—989年
淳化:990年—994年
至道:995年—997年
咸平:998年—1003年
景德: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
天禧:1017年—1021年
乾兴:1022年—1022年
天圣:1023年—1032年
明道:1032年—1033年
景祐:1034年—1038年
宝元:1038年—1040年
康定:1040年—1041年
庆历:1041年—1048年
皇祐:1049年—1054年
至和:1054年—1056年
嘉祐:1056年—1063年
治平:1064年—1067年
熙宁:1068年—1077年
元丰:1078年—1085年
元祐:1086年—1094年
绍圣:1094年—1098年
元符:1098年—1100年
建中靖国:1101年—1101年
崇宁:1102年—1106年
大观:1107年—1110年
政和:1111年—1118年
重和:1118年—1119年
宣和:1119年—1125年
靖康:1126年—1127年
南宋
建炎:1127年—1130年
绍兴:1131年—1162年
隆兴:1163年—1164年
乾道:1165年—1173年
淳熙:1174年—1189年
绍熙:1190年—1194年
庆元:1195年—1200年
嘉泰:1201年—1204年
开禧:1205年—1207年
嘉定:1208年—1224年
宝庆:1225年—1227年
绍定:1228年—1233年
端平:1234年—1236年
嘉熙:1237年—1240年
淳祐:1241年—1252年
宝祐:1253年—1258年
开庆:1259年—1259年
景定:1260年—1264年
咸淳:1265年—1274年
德祐:1275年—1276年
景炎:1276年—1277年
祥兴:1278年—1279年
西夏
显道:1032年—1033年
开运:1034年—1034年
广运:1034年—1036年
大庆:1036年—1037年
天授礼法延祚:1038年—1048年
延嗣宁国:1049年—1049年
天祐垂圣:1050年—1052年
福圣承道:1053年—1056年
奲都:1057年—1062年
拱化:1063年—1067年
乾道:1067年—1068年
天赐礼盛国庆:1069年—1074年
大安:1075年—1085年
天安礼定:1086年—1086年
天仪治平:1086年—1089年
天祐民安:1090年—1097年
永安:1098年—1100年
贞观:1101年—1113年
雍宁:1114年—1118年
元德:1119年—1127年
正德:1127年—1134年
大德:1135年—1139年
大庆:1140年—1143年
人庆:1144年—1148年
天盛:1149年—1169年
乾祐:1170年—1193年
天庆:1194年—1206年
应天:1206年—1209年
皇建:1210年—1211年
光定:1211年—1223年
乾定:1223年—1226年
宝义:1226年—1227年
辽
神册:916年—921年
天赞:922年—926年
天显:926年—938年
会同:938年—947年
大同:947年—947年
天禄:947年—951年
应历:951年—969年
保宁:969年—979年
乾亨:979年—982年
统和:983年—1012年
开泰:1012年—1021年
太平:1021年—1030年
景福:1031年—1031年
重熙:1032年—1055年
清宁:1055年—1064年
咸雍:1065年—1074年
太康:1075年—1084年
太安:1085年—1094年
寿昌:1095年—1100年
乾统:1101年—1110年
天庆:1111年—1120年
保大:1121年—1125年
北辽
建福:1122年
德兴:1122年
神历:1123年
西辽
延庆:1132年-1134年
康国:1134年-1143年
咸清:1144年-1150年
绍兴:1150年-1163年
崇福:1164年-1178年
天禧:1178年-1218年
金
收国:1115年—1116年
天辅:1117年—1122年
天会:1123年—1135年
天会:1136年—1137年
天眷:1138年—1140年
皇统:1141年—1149年
天德:1149年—1153年
贞元:1153年—1155年
正隆:1156年—1161年
大定:1161年—1189年
明昌:1190年—1196年
承安:1196年—1200年
泰和:1201年—1208年
大安:1209年—1211年
崇庆:1212年—1212年
至宁:1213年—1213年
贞祐:1213年—1217年
兴定:1217年—1222年
元光:1222年—1223年
正大:1224年—1231年
开兴:1232年—1232年
天兴:1232年—1234年
盛昌:1234年
元
中统:1260年—1263年
至元:1264年—1294年
元贞:1295年—1297年
大德:1297年—1307年
至大:1308年—1311年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祐:1314年—1320年
至治:1321年—1323年
泰定:1324年—1328年
致和:1328年—1328年
天历:1328年—1330年
至顺:1330年—1333年
元统:1333年—1334年
至元:1335年—1340年
至正:1341年—1370年
北元
宣光:1371年—1379年
天元:1379年—1387年
明
洪武:1368年—1398年
建文:1399年—1402年
永乐:1403年—1424年
洪熙:1425年
宣德:1426年—1435年
正统:1436年—1449年
景泰:1450年—1457年
天顺:1457年—1464年
成化:1465年—1487年
弘治:1488年—1505年
正德:1506年—1521年
嘉靖:1522年—1566年
隆庆:1567年—1572年
万历:1573年—1620年7月
泰昌:1620年8月-12月
天启:1620年—1627年
崇祯:1628年—1644年
南明
弘光:1645年—1645年朱由嵩安宗简帝
隆武:1645年—1646年朱聿键绍宗襄帝
监国:1646年—1651年朱以海监国鲁王
永历:1647年—1661年朱由榔匡宗出帝
后金、清
天命:1616年—1626年
天聪:1627年—1635年
清朝
崇德:1636年—1643年
顺治:1644年—1661年
康熙:1662年—1722年
雍正:1723年—1735年
乾隆:1736年—1795年
嘉庆:1796年—1820年
道光:1821年—1850年
咸丰:1851年—1861年
祺祥(未及行):1861年
同治:1862年—1874年
光绪:1875年—1899年、1899年—1908年
保庆:1899年4月
宣统:1909年—1911年、1917年7月1日至7月12日
其他
中华帝国(袁世凯称帝)
洪宪:1916年,为期83天。
伪满洲国、伪满洲帝国
大同:1932年—1934年
康德:1934年—1945年
其他
洪宪:1916年,为期83天。
伪满洲国、伪满洲帝国
大同:1932年—1934年
康德:1934年—1945年
地方割据政权
汉复:隗嚣年号,23年七月—34年十月
龙兴:公孙述年号:25年四月—36年十一月
建世:刘盆子年号,25年六月—27年闰正月
绍汉:公孙渊年号,237年七月—238年八月
太平:赵廞的年号,300年十二月—301年正月
建始:司马伦的年号,301年正月—四月
神凤:张昌的年号,303年五月—八月
建康:司马保的年号,319年四月—320年五月
平赵:句渠知的年号,320年六月
龙兴:侯子光的年号,337年七月
建昌:张琚的年号,352年正月—五月
凤凰:李金银、李弘的年号,370年八月—九月
黑龙:张育、杨光的年号,374年六月—九月
凤凰:张大豫的年号,386年二月—十一月
元光:窦冲的年号,393年六月—394年七月
太平:王始的年号,403年四月
建平:白亚栗斯、刘虎的年号,415年三月—416年九月
承平:沮渠无讳、沮渠安周的年号,443年—460年
太初:刘劭的年号,453年二月—453年五月
泰始:赵广、程道养的年号,432年正月—437年四月
建义:杨难当的年号,436年三月—442年闰五月
建平:鲁爽的年号,454年二月—六月
永光:刘浑的年号,454年七月
义嘉:刘子勋的年号,466年正月—八月
兴平:唐寓之的年号,486年
建义:雍道晞的年号,500年二月—三月
上愿:鲜于琛的年号,535年
永汉:刘敬躬的年号,542年正月—二月
天德:李贲的年号,544年—548年
太始:侯景的年号,551年十一月—552年三月
正平:萧正德的年号,548年十一月—549年六月
天启:萧庄的年号,558年三月—560年二月
圣?:司马小君年号,471年
建明:王法智(或作王智)、吕苟儿的年号,506年正月—七月
圣明:陈瞻的年号,506年正月—七月
建平:元愉的年号,508年八月—九月
真王:破六韩拔陵的年号,523年三月—525年六月
天启:元法僧的年号,525年正月—三月
始建:陈双炽年号,约526年六月
天建:莫折念生年号,524年六月—527年九月
真王:杜洛周年号,525年八月—528年二月
鲁兴:鲜于修礼年号,526年正月—八月
广安:葛荣年号,526年九月—528年九月
天授:刘获、郑辩年号,527年七月
隆绪:萧宝夤年号,527年十月—528年正月
天统:邢杲年号,528年六月—529年四月
神兽:万俟丑奴的年号,528年七月—530年四月
皇武:刘举的年号,528年七月
孝基:元颢年号,529年四月—五月
建武:元颢年号,529年五月—闰六月
更兴:元悦年号,530年六月—532年十二月
神嘉:刘蠡升的年号,525年十二月—535年三月
石平:刘没铎的年号,577年十一月
平都:王迢触、曹贰龙的年号,536年九月
德昌:高延宗的年号,576年十二月
白鸟:向海明的年号,613年十二月
大世:刘迦论的年号,614年五月
昌达:朱粲的年号,615年十二月—619年闰二月
始兴:操师乞的年号,616年十二月
太平:林士弘的年号,616年十二月—622年十月
丁丑:窦建德的年号,617年正月—618年十一月
五凤:窦建德的年号,618年十一月—621年五月
天造:刘黑闼的年号,622年正月—623年正月
永平:李密的年号,617年二月—618年十二月
天兴:刘武周的年号,617年三月—620年四月
永隆:梁师都的年号,617年三月—628年四月
正平:郭子和的年号,617年三月—618年七月
秦兴:薛举的年号,617年四月—618年十一月
鸣凤:萧铣的年号,617年十月—621年十月
通圣:曹武彻的年号,617年十二月
天寿:宇文化及的年号,618年九月—619年二月
安乐:李轨的年号,618年十一月—619年五月
始兴:高开道的年号,618年十二月—624年二月
法轮:高昙晟的年号,618年十二月
开明:王世充的年号,619年四月—621年五月
延康:沈法兴的年号,619年九月—620年十二月
明政:李子通的年号,619年九月—621年十一月
天明:辅公祏的年号,623年八月—624年三月
进通:王摩沙的年号,623年
中元克复:李重福之年号,710年七月—八月
圣武:安禄山的年号,756年—757年正月
载初:安庆绪的年号,757年正月—九月
天成:安庆绪的年号,757年十月—759年三月
应天:史思明的年号,759年正月—三月
顺天:史思明的年号,759年四月—761年三月
显圣:史朝义的年号,761年三月—763年正月
正德:李珍的年号,761年
黄龙:段子璋的年号,761年三月—五月
宝胜:袁晁的年号,762年八月—763年四月
应天:朱泚的年号,783年十月—十二月
天皇:朱泚的年号,784年正月—六月
武成:李希烈的年号,784年—786年四月
罗平:裘甫的年号,860年二月—八月
王霸:黄巢的年号,878年二月—880年十一月
金统:黄巢的年号,880年十二月—884年六月
建贞:李煴的年号,886年十月—十二月
顺天:董昌的年号,895年二月—896年五月
应天:刘守光的年号,911年八月—913年十一月
永乐:张遇贤的年号,942年七月—943年十月
应运:李顺的年号,994年正月—五月
化顺:王均的年号,1000年正月—十月
得圣:王则的年号,1047年十一月—1048年闰正月
景瑞:侬智高的年号,1049年—1052年四月
启历:侬智高的年号,1052年五月—1053年正月
龙兴:赵谂的年号,1103年
永乐:方腊的年号,1120年十一月—1121年四月
明受:赵旉的年号,1129年三月—四月
天载:钟相的年号,1130年二月—三月
大圣天王:杨幺的年号,1133年四月—1135年六月
阜昌:刘豫的年号,1131年二月—1137年十一月
正法:李合戎、雷进的年号,1127年
人知:雷进的年号,1130年
太平:李婆备的年号,1130年
罗平:王法恩的年号,1141年六月
罗平:李接的年号,1179年六月
转运:吴曦的年号,1207年正月—二月
祥兴:黄华的年号,1283年—1284年
天庆:大延琳的年号,1029年八月—1030年八月
隆基:高永昌的年号,1116年正月—四月
天复:回离保的年号,1123年正月—八月
天嗣:萧干的年号,1123年
天兴:熬罗孛极烈的年号,1147年
天正:移剌窝干的年号,1161年十二月
身圣:耶律德寿、陁锁的年号,1196年十月
元统:耶律留哥的年号,1213年三月—1216年十二月
天赐:刘永昌的年号,1214年
天顺:杨安儿的年号,1214年五月—十二月
兴隆:张致的年号,1216年正月—1217年十二月
顺天:郝定的年号,1216年
天威:耶律厮不的年号,1216年
天德:耶律金山的年号,1216年
天泰:蒲鲜万奴的年号,1215年十月—1223年十二月
大同:蒲鲜万奴的年号,1224年正月—1233年九月
万乘:杜可用的年号,1280年四月
昌泰:陈吊眼的年号,1281年
延康:林桂方、赵良钤的年号,1283年三月
安定:杨振龙的年号,1289年二月—十月
正治:陈空崖的年号,1297年
赤符:朱光卿的年号,1337年正月—七月
治平:徐寿辉的年号,1351年十月—1355年十二月
太平:徐寿辉的年号,1356年正月—1358年七月
天启:徐寿辉的年号,1358年八月—1359年三月
天定:徐寿辉的年号,1359年四月—1360年闰五月
天祐:张士诚的年号,1354年正月—1357年八月
龙凤:韩林儿的年号,1355年二月—1366年十二月
大义:陈友谅的年号,1360年五月—十二月
大定:陈友谅的年号,1361年正月—1363年八月
德寿:陈理的年号,1363年九月—1364年二月
天统:明玉珍的年号,1363年正月—1366年十二月
开熙:明升的年号,1367年正月—1371年六月
天定:彭玉琳的年号,1386年
龙凤:黄金刚奴的年号,1386年
泰定:叶宗留的年号,1448年—1449年
东阳:黄萧养的年号,1449年九月—1450年
元武:朱征炸的年号,1451年
添元:瓦剌也先的年号,1453年—1457年
天顺:李珍的年号,1456年
天绣:王斌的年号,1457年
武烈:李添保的年号,1460年
德胜:刘通的年号,1465年—1466年
明正:曹甫的年号,1511年
大顺平定:段长的年号,1520年
顺德:朱宸濠的年号,1519年
天渊:天斌的年号,1546年
造历:张琏的年号,1559年—1562年
大宝:蔡伯贯的年号,1565年
洪武:李新的年号,1619年
天真混:李文的年号,1619年
瑞应:奢崇明的年号,1621年—1629年
大成兴盛:徐鸿儒的年号,1622年
元静:万俟德的年号,1622年
永兴:张惟元的年号,1628年
天运:张普徽的年号,1637年
天定:刘守分的年号,1644年
重兴:秦尚行的年号,1644年
兴武:高迎祥的年号,1635年—1636年
永昌:李自成的年号,1644年—1645年
义武:张献忠的年号,1643年—1644年
大顺:张献忠的年号,1644年—1646年
兴朝:孙可望的年号,1646年—1647年
定武:南明朱本铉(朱亶塉)的年号,1646年—1664年 南明定武帝是否真的存在?
绍武:南明绍武帝的年号,1646年
东武:南明朱常清的年号,1648年
清光:胡守龙的年号,1645年
中兴:蒋尔恂的年号,1647年
天正:东明张近堂的年号,1648年
天顺:萧惟堂的年号,1661年
大庆:王耀祖的年号,1665年
广德:杨起隆的年号,1673年
浴民:耿精忠的年号,1674年—1676年
昭武:吴三桂的年号,1678年
洪化:吴世璠的年号,1678年—1681年
元兴:李天极的年号,1704年
文兴:魏枝叶的年号,1707年
永兴:朱文非的年号,1708年
永兴:钱宝通的年号,1708年
天德:张念一的年号,1708年
永和:朱一贵的年号,1721年
顺天:林爽文的年号,1786年
天运:陈周全的年号,1795年
大庆:王大叔的年号,1797年
大庆:黎树的年号,1797年
光明:蔡牵的年号,1805年—1809年
后明晏朝:朱毛俚的年号,1814年
天运:张丙的年号,1832年
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的年号,1851年—1864年
天德:林恭的年号,1853年
洪顺:李明先的年号,1853年
天德:黄威的年号,1853年
天运:刘丽川的年号,1853年
洪德:大成国的年号,1855年—1864年
顺天:李永和的年号,1859年—1862年
嗣统:朱明月的年号,1859年—1868年
天纵:宋继鹏的年号,1860年—1863年
永清:台湾民主国的年号,1895年
大明国:洪全福的年号,1902年
汉德:龚春台的年号,1906年
共戴:八世哲布尊丹巴的年号,1911年—1915年,1921年—1924年
通志:察都的年号,1915年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汉武帝刘彻 | 前141年—前87年 | 建元 | 前140年—前135年 | 6年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 |
元光 | 前134年—前129年 | 6年 | |||
元朔 | 前128年—前123年 | 6年 | |||
元狩 | 前122年—前117年 | 6年 | |||
元鼎 | 前116年—前111年 | 6年 | |||
元封 | 前110年—前105年 | 6年 | |||
太初 | 前104年—前101年 | 4年 | |||
天汉 | 前100年—前97年 | 4年 | |||
太始 | 前96年—前93年 | 4年 | |||
征和 | 前92年—前89年 | 4年 | 又作延和 | ||
后元 | 前88年—前87年 | 2年 | 此年号有争议,有人认为可能不是年号 | ||
汉昭帝刘弗陵 | 前87年—前74年 | 始元 | 前86年—前80年 | 7年 | |
元凤 | 前80年—前75年 | 6年 | |||
元平 | 前74年 | 1年 | 汉宣帝即位沿用 | ||
汉宣帝刘询 | 前74年—前49年 | 本始 | 前73年—前70年 | 4年 | |
地节 | 前69年—前66年 | 4年 | |||
元康 | 前65年—前61年 | 5年 | |||
神爵 | 前61年—前58年 | 4年 | |||
五凤 | 前57年—前54年 | 4年 | |||
甘露 | 前53年—前50年 | 4年 | |||
黄龙 | 前49年 | 1年 | |||
汉元帝刘奭 | 前48年—前33年 | 初元 | 前48年—前44年 | 5年 | |
永光 | 前43年—前39年 | 5年 | |||
建昭 | 前38年—前34年 | 5年 | |||
竟宁 | 前33年 | 1年 | 汉成帝即位沿用 | ||
汉成帝刘骜 | 前33年—前7年 | 建始 | 前32年—前28年 | 5年 | |
河平 | 前28年—前25年 | 4年 | |||
阳朔 | 前24年—前21年 | 4年 | |||
鸿嘉 | 前20年—前17年 | 4年 | |||
永始 | 前16年—前13年 | 4年 | |||
元延 | 前12年—前9年 | 4年 | |||
绥和 | 前8年—前7年 | 2年 | 汉哀帝即位沿用 | ||
汉哀帝刘欣 | 前7年—前1年 | 建平 | 前6年—前3年 | 4年 | 改元太初元将,同年又改回建平二年 |
太初元将 | 前5年 | 1年 | 又作太初 | ||
元寿 | 前2年—前1年 | 2年 | 汉平帝即位沿用 | ||
汉平帝刘衎 | 前1年—5年 | 元始 | 1年—5年 | 5年 | 居延汉简中这个年号被用至元始二十六年 |
汉孺子刘婴 | 6年—8年 | 居摄 | 6年—8年 | 3年 | 这时王莽摄政,代行皇帝,可能不是年号 |
初始 | 8年 | 1年 | 或作始初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建兴帝王莽 | 8年—23年 | 始建国 | 8年—13年 | 6年 | 或作建国,有人认为不是年号,仅表示建国的含义 |
天凤 | 14年—19年 | 6年 | 也作始建国天凤上戊、始建国天凤 | ||
地皇 | 20年—23年 | 4年 | 也作始建国地皇上戊、始建国地皇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汉更始帝刘玄 | 23年—25年 | 更始 | 23年—25年 | 3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汉光武帝刘秀 | 25年—57年 | 建武 | 25年—56年 | 32年 | |
建武中元 | 56年—57年 | 2年 | 汉明帝即位沿用 | ||
汉明帝 | 57年—75年 | 永平 | 58年—75年 | 18年 | 汉章帝即位沿用 |
汉章帝 | 75年—88年 | 建初 | 76年—84年 | 9年 | |
元和 | 84年—87年 | 4年 | |||
章和 | 87年—88年 | 2年 | 汉和帝即位沿用 | ||
汉和帝 | 88年—105年 | 永元 | 89年—105年 | 17年 | |
元兴 | 105年 | 1年 | |||
汉殇帝 | 106年 | 延平 | 106年 | 1年 | 汉安帝即位沿用 |
汉安帝 | 106年—125年 | 永初 | 107年—113年 | 7年 | |
元初 | 114年—120年 | 7年 | |||
永宁 | 120年—121年 | 2年 | |||
建光 | 121年—122年 | 2年 | |||
延光 | 122年—125年 | 4年 | 汉顺帝即位沿用 | ||
汉顺帝 | 125年—144年 | 永建 | 126年—132年 | 7年 | |
阳嘉 | 132年—135年 | 4年 | |||
永和 | 136年—141年 | 6年 | |||
汉安 | 142年—144年 | 3年 | |||
建康 | 144年 | 1年 | 汉冲帝即位沿用 | ||
汉冲帝 | 144年—145年 | 永憙 | 145年 | 1年 | 汉质帝即位沿用 |
汉质帝 | 145年—146年 | 本初 | 146年 | 1年 | 汉桓帝即位沿用 |
汉桓帝 | 147年—167年 | 建和 | 147年—149年 | 3年 | |
和平 | 150年 | 1年 | |||
元嘉 | 151年—153年 | 3年 | |||
永兴 | 153年—154年 | 2年 | |||
永寿 | 155年—158年 | 4年 | |||
延熹 | 158年—167年 | 10年 | |||
永康 | 167年 | 1年 | |||
汉灵帝 | 168年—189年 | 建宁 | 168年—172年 | 5年 | |
熹平 | 172年—178年 | 7年 | |||
光和 | 178年—184年 | 7年 | |||
中平 | 184年—189年 | 6年 | 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复称中平六年 | ||
汉少帝 | 189年—189年 | 光熹 | 189年 | 1年 | |
昭宁 | 189年 | 1年 | |||
汉献帝 | 189年—220年 | 永汉 | 189年 | 1年 | |
初平 | 190年—193年 | 4年 | |||
兴平 | 194年—195年 | 2年 | |||
建安 | 196年—220年 | 25年 | |||
延康 | 220年 | 1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曹丕 | 220年—226年 | 黄初 | 220年—226年 | 7年 | 魏明帝即位沿用 |
曹睿 | 226年—239年 | 太和 | 227年—233年 | 7年 | |
青龙 | 233年—237年 | 5年 | |||
景初 | 237年—239年 | 3年 | 齐王即位沿用 | ||
曹芳 | 239年—254年 | 正始 | 240年—249年 | 10年 | |
嘉平 | 249年—254年 | 6年 | |||
曹髦 | 254年—260年 | 正元 | 254年—256年 | 3年 | |
甘露 | 256年—260年 | 5年 | |||
曹奂 | 260年—265年 | 景元 | 260年—264年 | 5年 | |
咸熙 | 264年—265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刘备 | 221年—223年 | 章武 | 221年—223年 | 3年 | |
刘禅 | 223年—263年 | 建兴 | 223年—237年 | 15年 | |
延熙 | 238年—257年 | 20年 | |||
景耀 | 258年—263年 | 6年 | |||
炎兴 | 263年 | 1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孙权 | 229年—252年 | 黄武 | 222年—229年 | 8年 | |
黄龙 | 229年—231年 | 3年 | |||
嘉禾 | 232年—238年 | 7年 | |||
赤乌 | 238年—251年 | 14年 | |||
太元 | 251年—252年 | 2年 | |||
神凤 | 252年 | 1年 | |||
孙亮 | 252年—258年 | 建兴 | 252年—253年 | 2年 | |
五凤 | 254年—256年 | 3年 | |||
太平 | 256年—258年 | 3年 | |||
孙休 | 258年—264年 | 永安 | 258年—264年 | 7年 | |
元兴 | 264年—265年 | 2年 | |||
甘露 | 265年—266年 | 2年 | |||
宝鼎 | 266年—269年 | 4年 | |||
建衡 | 269年—271年 | 3年 | |||
凤凰 | 272年—274年 | 3年 | |||
天册 | 275年—276年 | 2年 | |||
天玺 | 276年 | 1年 | |||
天纪 | 277年—280年 | 4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晋武帝 | 266年—290年 | 泰始 | 265年—274年 | 10年 | |
咸宁 | 275年—280年 | 6年 | |||
太康 | 280年—289年 | 10年 | |||
太熙 | 290年 | 1年 | |||
晋惠帝 | 290年—306年 | 永熙 | 290年 | 1年 | |
永平 | 291年 | 1年 | |||
元康 | 291年—299年 | 9年 | |||
永康 | 300年—301年 | 2年 | |||
永宁 | 301年—302年 | 2年 | |||
太安 | 302年—303年 | 2年 | 或作大安 | ||
永安 | 304年 | 1年 | 建武元年,同年复称永安 | ||
建武 | 304年 | 1年 | 同上 | ||
永兴 | 304年—306年 | 3年 | |||
光熙 | 306年 | 1年 | 晋怀帝即位沿用 | ||
晋怀帝 | 306年—313年 | 永嘉 | 307年—313年 | 7年 | |
晋愍帝 | 313年—316年 | 建兴 | 313年—317年 | 5年 | 也有只记到晋愍帝投降前赵时的建兴四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晋元帝 | 318年—322年 | 建武 | 317年—318年 | 2年 | |
大兴 | 318年—321年 | 4年 | 或作太兴 | ||
永昌 | 322年—323年 | 2年 | 晋明帝即位沿用 | ||
晋明帝 | 322年—325年 | 太宁 | 323年—326年 | 4年 | 晋成帝即位沿用 |
晋成帝 | 325年—342年 | 咸和 | 326年—334年 | 9年 | |
咸康 | 335年—342年 | 8年 | 晋康帝即位沿用 | ||
晋康帝 | 342年—344年 | 建元 | 343年—344年 | 2年 | 晋穆帝即位沿用 |
晋穆帝 | 344年—361年 | 永和 | 345年—356年 | 12年 | |
升平 | 357年—361年 | 5年 | 晋哀帝即位沿用。前凉沿用该年号 | ||
晋哀帝 | 361年—365年 | 隆和 | 362年—363年 | 2年 | 或作崇和 |
兴宁 | 363年—365年 | 3年 | 晋废帝即位沿用 | ||
晋废帝 | 365年—371年 | 太和 | 366年—371年 | 6年 | |
晋简文帝 | 371年—372年 | 咸安 | 371年—372年 | 2年 | 晋孝武帝即位沿用 |
晋孝武帝 | 372年—396年 | 宁康 | 373年—375年 | 3年 | 《魏书》错写作康宁 |
太元 | 376年—396年 | 21年 | 晋安帝即位沿用 | ||
晋安帝 | 397年—418年 | 隆安 | 397年—401年 | 5年 | 或作崇安 |
元兴 | 402年—404年 | 3年 |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元年三月,元显败 | ||
大亨 | 402年 | 1年 | 同上 | ||
义熙 | 405年—418年 | 14年 | 403年—404年桓玄篡位 | ||
元熙 | 419年—420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刘渊 | 304年—310年 | 元熙 | 304年—308年 | 5年 | |
永凤 | 308年—309年 | 2年 | |||
河瑞 | 309年—310年 | 2年 | |||
刘聪 | 310年—318年 | 光兴 | 310年—311年 | 2年 | |
嘉平 | 311年—315年 | 5年 | |||
建元 | 315年—316年 | 2年 | |||
麟嘉 | 316年—318年 | 3年 | |||
刘粲 | 318年 | 汉昌 | 318年 | 1年 | |
刘曜 | 318年—328年 | 光初 | 318年—329年 | 12年 | 或作佐初 |
太和 | ? | ? | 见于《魏书》,一般认为是石勒的太和年号之误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李特 | 303年 | 建初 | 303年—304年 | 2年 | 李流即位沿用 |
李雄 | 304年—334年 | 建兴 | 304年—306年 | 3年 | |
晏平 | 306年六月—310年 | 5年 | 或作宣平 | ||
玉衡 | 311年—334年 | 24年 | 李班即位沿用,李期即位沿用 | ||
李期 | 334年—338年 | 玉恒 | 335年—338年 | 4年 | 钟渊映认为《华阳国志》没有玉衡,只有玉恒,可能是玉衡是李期所改,李雄并没有改元玉衡,而记载错误,误以为是李雄年号;也有可能是李期没有改元,而是沿用李雄年号。但是这两个年号无从考质 |
李寿 | 338年—343年 | 汉兴 | 338年—343年 | 6年 | 李势即位沿用 |
李势 | 343年—347年 | 太和 | 344年—346年 | 3年 | |
嘉宁 | 346年—347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张寔 | 314年—320年 | 建兴 | 317年—320年 | 4年 |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五年到八年。一作永安 |
张茂 | 320年—324年 | 建兴 | 320年—324年 | 5年 |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八年到十二年。一作永元 |
张骏 | 324年—346年 | 建兴 | 324年—346年 | 23年 |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十二年到三十四年。一作太元 |
张重华 | 346年—353年 | 建兴 | 346年—353年 | 8年 |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三十四年到四十一年。一作永乐 |
张祚 | 353年—355年 | 和平 | 354年—355年 | 2年 | |
张玄靓 | 355年—363年 | 建兴 | 355年—361年 | 6年 | 晋愍帝年号 |
升平 | 361年—363年 | 3年 | 晋穆帝年号 | ||
张天锡 | 363年—376年 | 升平 | 363年—376年 | 14年 | 晋穆帝年号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石勒 | 319年—333年 | 太和 | 328年—330年 | 3年 | |
建平 | 330年—333年 | 4年 | 石弘即位沿用 | ||
石弘 | 333年—334年 | 延熙 | 334年 | 1年 | 石虎即位沿用 |
石虎 | 334年—349年 | 建武 | 335年—348年 | 14年 | |
太宁 | 349年 | 1年 | 石世即位沿用。 | ||
石鉴 | 349年—350年 | 青龙 | 350年 | 1年 | |
石祗 | 350年—351年 | 永宁 | 350年—351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慕容俊 | 348年—359年 | 元玺 | 352年—357年 | 6年 | |
光寿 | 357年—359年 | 3年 | |||
慕容暐 | 360年—370年 | 建熙 | 360年—370年 | 11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慕容垂 | 384年—396年 | 燕元 | 384年—386年 | 3年 | |
建兴 | 386年—396年 | 11年 | |||
慕容宝 | 396年—398年 | 永康 | 396年—398年 | 3年 | |
慕容盛 | 398年—401年 | 建平 | 398年 | 1年 | |
长乐 | 399年—401年 | 3年 | |||
慕容熙 | 401年—407年 | 光始 | 401年—406年 | 6年 | |
建始 | 407年 | 1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苻洪 | 350年—350年 | ? | 350年 | 1年 | |
苻健 | 351年—355年 | 皇始 | 351年—355年 | 5年 | |
苻生 | 355年—357年 | 寿光 | 355年—357年 | 3年 | |
苻坚 | 357年—385年 | 永兴 | 357年—359年 | 3年 | |
甘露 | 359年—364年 | 6年 | |||
建元 | 365年—385年 | 21年 | |||
苻丕 | 385年—386年 | 太安 | 385年—386年 | 2年 | |
苻登 | 386年—394年 | 太初 | 386年—394年 | 9年 | |
苻崇 | 394年 | 延初 | 394年 | 1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姚苌 | 384年—394年 | 白雀 | 384年—386年 | 3年 | |
建初 | 386年—394年 | 9年 | |||
姚兴 | 394年—416年 | 皇初 | 394年—399年 | 6年 | |
弘始 | 399年—416年 | 18年 | |||
姚泓 | 416年—417年 | 永和 | 416年—417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乞伏国仁 | 385年—388年 | 建义 | 385年—388年 | 4年 | |
乞伏乾归 | 388年—400年; 409年—412年 | 太初 | 388年—400年 | 13年 | |
更始 | 409年—412年 | 4年 | 降于南凉,又降于后秦,409年复国 | ||
乞伏炽磐 | 412年—428年 | 永康 | 412年—419年 | 8年 | |
乞伏暮末 | 428年—431年 | 建弘 | 420年—428年 | 9年 | |
永弘 | 428年—431年 | 4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吕光 | 386年—399年 | 太安 | 386年—389年 | 4年 | 或作大安 |
麟嘉 | 389年—396年 | 8年 | |||
龙飞 | 396年—399年 | 4年 | |||
吕纂 | 399年—401年 | 咸宁 | 399年—401年正 | 3年 | |
吕隆 | 401年—403年 | 神鼎 | 401年—403年 | 3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秃发乌孤 | 397年—399年 | 太初 | 397年—399年 | 3年 | |
秃发利鹿孤 | 399年—402年 | 建和 | 400年—402年 | 3年 | |
秃发傉檀 | 402年—414年 | 弘昌 | 402年—404年 | 3年 | 或作宏昌 |
嘉平 | 408年—414年 | 7年 | 404年去年号。408年复称凉王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慕容德 | 398年—405年 | 燕平 | 398年—399年 | 2年 | 诸书未言燕平年号之事,所据不详 |
建平 | 400年—405年 | 6年 | |||
慕容超 | 405年—410年 | 太上 | 405年—410年 | 6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李暠 | 400年—417年 | 庚子 | 400年—404年 | 5年 | |
建初 | 405年—417年 | 13年 | |||
李歆 | 417年—420年 | 嘉兴 | 417年—420年 | 4年 | |
李恂 | 420年—421年 | 永建 | 420年—421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赫连勃勃 | 407年—425年 | 龙升 | 407年—413年 | 7年 | |
凤翔 | 413年—418年 | 6年 | |||
昌武 | 418年—419年 | 2年 | |||
真兴 | 419年—425年 | 7年 | |||
赫连昌 | 425年—428年 | 承光 | 425年—428年 | 4年 | 或作承阳、永光 |
赫连定 | 428年—431年 | 胜光 | 428年—431年 | 4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慕容云 | 407年—409年 | 正始 | 407年—409年 | 3年 | |
冯跋 | 409年—430年 | 太平 | 409年—430年 | 22年 | 冯弘沿用 |
冯弘 | 430年—436年 | 太兴 | 431年—436年 | 6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段业 | 397年—399年 | 神玺 | 397年—399年 | 3年 | |
天玺 | 399年—401年 | 3年 | 或作六玺 | ||
沮渠蒙逊 | 401年—433年 | 永安 | 401年—412年 | 12年 | |
玄始 | 412年—428年 | 17年 | 或作元始 | ||
承玄 | 428年—431年 | 4年 | 甘肃出土的造经塔残石有与史书记载不同的“承玄二年岁在戊辰”字样 | ||
义和 | 431年—433年 | 3年 | |||
沮渠牧犍 | 433年—439年 | 承和 | 433年—439年 | 7年 | 或作永和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慕容泓 | 384年 | 燕兴 | 384年 | 1年 | |
慕容冲 | 385年—386年 | 更始 | 385年—386年 | 2年 | |
段随 | 386年 | 昌平 | 386年 | 1年 | |
慕容顗 | 386年 | 建明 | 386年 | 1年 | |
慕容瑶 | 386年 | 建平 | 386年 | 1年 | |
慕容忠 | 386年 | 建平 | 386年 | 1年 | |
慕容永 | 386年—394年 | 中兴 | 386年—394年 | 9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刘裕 | 420年—422年 | 永初 | 420年—422年 | 3年 | 刘义符即位沿用 |
刘义符 | 422年—424年 | 景平 | 423年—424年 | 2年 | |
刘义隆 | 424年—453年 | 元嘉 | 424年—453年 | 30年 | 刘骏即位沿用 |
刘骏 | 453年—464年 | 孝建 | 454年—456年 | 3年 | |
大明 | 457年—464年 | 8年 | 刘子业即位沿用 | ||
刘子业 | 464年—465年 | 永光 | 465年 | 1年 | |
景和 | 465年 | 1年 | |||
刘彧 | 465年—472年 | 泰始 | 465年—471年 | 7年 | |
泰豫 | 472年 | 1年 | 刘昱即位沿用 | ||
刘昱 | 472年—477年 | 元徽 | 473年—477年 | 5年 | |
刘准 | 477年—479年 | 升明 | 477年—479年 | 3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萧道成 | 479年—482年 | 建元 | 479年—482年 | 4年 | 萧赜即位沿用 |
萧赜 | 482年—493年 | 永明 | 483年—493年 | 11年 | 萧昭业即位沿用 |
萧昭业 | 493年—494年 | 隆昌 | 494年 | 1年 | |
萧昭文 | 494年 | 延兴 | 494年 | 1年 | |
萧鸾 | 494年—498年 | 建武 | 494年—498年 | 5年 | |
永泰 | 498年 | 1年 | 萧宝卷即位沿用 | ||
萧宝卷 | 498年—501年 | 永元 | 499年—501年 | 3年 | |
萧宝融 | 501年—502年 | 中兴 | 501年—502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萧衍 | 502年—549年 | 天监 | 502年—519年 | 18年 | |
普通 | 520年—527年 | 8年 | |||
大通 | 527年—529年 | 3年 | |||
中大通 | 529年—534年 | 6年 | |||
大同 | 535年—546年 | 12年 | |||
中大同 | 546年—547年 | 2年 | |||
太清 | 547年—549年 | 3年 | 萧纲即位沿用 | ||
萧纲 | 549年—551年 | 大宝 | 550年—551年 | 2年 | |
萧栋 | 551年 | 天正 | 551年 | 1年 | |
萧绎 | 552年—554年 | 承圣 | 552年—555年 | 4年 | |
萧渊明 | 555年 | 天成 | 555年 | 1年 | |
萧方智 | 555年—557年 | 绍泰 | 555年—556年 | 2年 | |
太平 | 556年—557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陈霸先 | 557年—559年 | 永定 | 557年—559年 | 3年 | 陈蒨即位沿用 |
陈蒨 | 559年—566年 | 天嘉 | 560年—566年 | 7年 | |
天康 | 566年 | 1年 | 陈伯宗即位沿用 | ||
陈伯宗 | 566年—568年 | 光大 | 567年—568年 | 2年 | |
陈顼 | 568年—582年 | 太建 | 569年—582年 | 14年 | 陈叔宝即位沿用 |
陈叔宝 | 582年—589年 | 至德 | 583年—586年 | 4年 | |
祯明 | 587年—589年正月 | 3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拓跋圭 | 386年—409年 | 登国 | 386年—396年 | 11年 | |
皇始 | 396年—398年 | 3年 | |||
天兴 | 398年—404年 | 7年 | |||
天赐 | 404年—409年 | 6年 | |||
拓跋嗣 | 409年—423年 | 永兴 | 409年—413年 | 5年 | |
神瑞 | 414年—416年 | 3年 | |||
泰常 | 416年—423年 | 8年 | 拓跋焘即位沿用 | ||
拓跋焘 | 423年— 452年 | 始光 | 424年—428年 | 5年 | |
神? | 428年—431年 | 4年 | |||
延和 | 432年—435年 | 4年 | |||
太延 | 435年—440年 | 6年 | |||
太平真君 | 440年—451年 | 12年 | |||
正平 | 451年—452年 | 2年 | |||
拓跋余 | 452年 | 承平 | 452年 | 1年 | 或误作永平 |
拓跋濬 | 452年—465年 | 兴安 | 452年—454年 | 3年 | |
兴光 | 454年—455年 | 2年 | |||
太安 | 455年—459年 | 5年 | |||
和平 | 460年—465年 | 6年 | 拓跋弘即位沿用 | ||
拓跋弘 | 465年—471年 | 天安 | 466年—467年 | 2年 | |
皇兴 | 467年—471年 | 6年 | |||
元宏 | 471年—499年 | 延兴 | 471年—476年 | 6年 | |
承明 | 476年 | 1年 | |||
太和 | 477年—499年 | 23年 | 元恪即位沿用 | ||
元恪 | 499年—515年 | 景明 | 500年—504年 | 5年 | |
正始 | 504年—508年 | 5年 | |||
永平 | 508年—512年 | 5年 | |||
延昌 | 512年—515年 | 4年 | 元诩即位沿用 | ||
元诩 | 515年—528年 | 熙平 | 516年—518年 | 3年 | |
神龟 | 518年—520年 | 3年 | |||
正光 | 520年—525年 | 6年 | |||
孝昌 | 525年—528年 | 4年 | |||
武泰 | 528年 | 1年 | |||
元子攸 | 528年—530年 | 建义 | 528年 | 1年 | |
永安 | 528年—530年 | 3年 | |||
元晔 | 530年—531年 | 建明 | 530年—531年 | 2年 | |
元恭 | 531年 | 普泰 | 531年 | 1年 | 一作普嘉 |
元朗 | 531年—532年 | 中兴 | 531年—532年 | 2年 | |
元修 | 532年—534年 | 太昌 | 532年 | 1年 | |
永兴 | 532年 | 1年 | |||
永熙 | 532年—534年 | 3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元善见 | 534年—550年 | 天平 | 534年—537年 | 4年 | |
元象 | 538年—539年 | 2年 | |||
兴和 | 539年—542年 | 4年 | |||
武定 | 543年—550年 | 8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元宝炬 | 535年—551年 | 大统 | 535年—551年 | 17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高洋 | 550年—559年 | 天保 | 550年—559年 | 10年 | 高殷即位沿用 |
高殷 | 559年—560年 | 乾明 | 560年 | 1年 | |
高演 | 560年—561年 | 皇建 | 560年—561年 | 2年 | |
高湛 | 561年—565年 | 太宁 | 561年—562年 | 2年 | 或作大宁、泰宁 |
河清 | 562年—565年 | 4年 | |||
高纬 | 565年—577年 | 天统 | 565年—569年 | 5年 | |
武平 | 570年—576年 | 7年 | |||
隆化 | 576年 | 1年 | |||
高延宗 | 576年 | 德昌 | 576年 | 1年 | |
高恒 | 577年 | 承光 | 577年 | 1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宇文毓 | 557年—560年 | 武成 | 559年—560年 | 2年 | 宇文邕即位沿用 |
宇文邕 | 560年—578年 | 保定 | 561年—565年 | 5年 | |
天和 | 566年—572年 | 7年 | |||
建德 | 572年—578年 | 7年 | |||
宣政 | 578年 | 1年 | 宇文赟即位沿用 | ||
宇文赟 | 578年—579年 | 大成 | 579年 | 1年 | |
宇文衍 | 579年—581年 | 大象 | 579年—580年 | 2年 | |
大定 | 581年 | 1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杨坚 | 581年—604年 | 开皇 | 581年—600年 | 20年 | |
仁寿 | 601年—604年 | 4年 | 隋炀帝即位沿用 | ||
杨广 | 604年— 618年 | 大业 | 605年—618年 | 14年 | 《隋书》、《北史》等只记载到大业十三年,而《资治通鉴》则只记载到十二年。赵翼则考证李渊虽然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但是隋炀帝仍在,大业年号并没有废 |
杨侑 | 617年—618年 | 义宁 | 617年—618年 | 2年 | |
杨侗 | 618年—619年 | 皇泰 | 618年—619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李渊 | 618年—626年 | 武德 | 618年—626年 | 9年 | 唐太宗即位沿用 |
唐太宗 | 626年—649年 | 贞观 | 627年—649年 | 23年 | 唐高宗即位沿用 |
唐高宗 | 649年—683年 | 永徽 | 650年—655年 | 6年 | 新罗开始使用中国唐朝年号 |
显庆 | 656年—661年 | 6年 | 为避讳唐中宗李显的名字,因此唐朝人追称显庆年号多称明庆,又作光庆 | ||
龙朔 | 661年—663年 | 3年 | |||
麟德 | 664年—665年 | 2年 | 《旧唐书》、《新唐书》都称是龙朔三年十二月,诏改明年正月一日为麟德元年。但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纪元钞》则记载“龙朔四年六月一日改”,与史书的记载相差半年。 | ||
乾封 | 666年—668年 | 3年 | |||
总章 | 668年—670年 | 3年 | 《旧唐书》和新疆出土的《唐纪元钞》作乾封三年二月改元总章元年;《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作乾封三年三月改元。 | ||
咸亨 | 670年—674年 | 5年 | |||
上元 | 674年—676年 | 3年 | |||
仪凤 | 676年—679年 | 4年 | |||
调露 | 679年—680年 | 2年 | |||
永隆 | 680年—681年 | 2年 | 因避讳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唐朝人多称永崇 | ||
开耀 | 681年—682年 | 2年 | |||
永淳 | 682年—683年 | 2年 | |||
弘道 | 683年 | 1年 | |||
唐中宗 | 683年—684年 | 嗣圣 | 684年正月—二月 | 2个月 | |
唐睿宗 | 684年—690年, 684年九月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 文明 | 684年二月—八月 | 7个月 | |
光宅 | 684年九月—十二月 | 4个月 | |||
垂拱 | 685年—688年 | 4年 | |||
永昌 | 689年正月—十一月 | 11个月 | |||
载初 | 689年十一月—690年八月 | 2年 | 从元年起用子正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则天皇帝 | 690年—705年 | 天授 | 690年—692年 | 3年 | 元年改国号为周 |
如意 | 692年 | 1年 | 用子正 | ||
长寿 | 692年—694年 | 3年 | 用子正 | ||
延载 | 694年 | 1年 | 用子正 | ||
证圣 | 695年 | 1年 | 用子正 | ||
天册万岁 | 695年 | 2月 | 用子正 | ||
万岁登封 | 695年—696年 | 1年 | 用子正 | ||
万岁通天 | 696年—697年 | 2年 | 用子正 | ||
神功 | 697年 | 1年 | 用子正 | ||
圣历 | 698年—700年 | 3年 | 用子正 | ||
久视 | 700年—701年 | 2年 | 元年复寅正 | ||
大足 | 701年 | 1年 | |||
长安 | 701年—704年 | 4年 | |||
神龙 | 705年—705 | 1月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唐中宗 | 705年—710年 | 神龙 | 705年—707年 | 3年 | |
景龙 | 707年—710年 | 4年 | |||
李重茂 | 710年 | 唐隆 | 710年 | 1年 | 或作唐元、唐兴、唐安 |
唐睿宗 | 710年—712年 | 景云 | 710年—712年 | 3年 | |
太极 | 712年 | 1年 | |||
延和 | 712年 | 1年 | |||
唐玄宗 | 712年—756年 | 先天 | 712年—713年 | 2年 | |
开元 | 713年—741年 | 29年 | |||
天宝 | 742年—756年 | 15年 | 三年正月朔改“年”为“载” | ||
唐肃宗 | 756年—762年 | 至德 | 756年—758年 | 3年 | 称“年”为“载” |
乾元 | 758年—760年 | 3年 | 元年复载为年 | ||
上元 | 760年—761年 | 2年 | 去年号,称元年,以建子月为岁首 | ||
宝应 | 762年—763年 | 2年 | 唐代宗即位沿用 | ||
唐代宗 | 762年—779年 | 广德 | 763年—764年 | 2年 | |
永泰 | 765年—766年 | 2年 | |||
大历 | 766年—779年 | 14年 | |||
唐德宗 | 779年— 805年 | 建中 | 780年—783年 | 4年 | |
兴元 | 784年 | 1年 | |||
贞元 | 785年—805年 | 21年 | |||
唐顺宗 | 805年 | 永贞 | 805年 | 1年 | |
唐宪宗 | 805年—820年 | 元和 | 806年—820年 | 15年 | 唐穆宗即位沿用 |
唐穆宗 | 820年—824年 | 长庆 | 821年—824年 | 4年 | 唐敬宗即位沿用 |
唐敬宗 | 824年—826年 | 宝历 | 825年—827年 | 3年 | 唐文宗即位沿用 |
唐文宗 | 826年—840年 | 大和 | 827年—835年 | 9年 | 或作太和 |
开成 | 836年—840年 | 5年 | 唐武宗即位沿用 | ||
唐武宗 | 840年— 846年 | 会昌 | 841年—846年 | 6年 | 六年三月唐宣宗即位沿用 |
唐宣宗 | 846年—859年 | 大中 | 847年—860年 | 14年 | 唐懿宗即位沿用 |
唐懿宗 | 859年—873年 | 咸通 | 860年—874年 | 15年 | 唐僖宗即位沿用 |
唐僖宗 | 873年—888年 | 乾符 | 874年—879年 | 6年 | |
广明 | 880年—881年 | 2年 | |||
中和 | 881年—885年 | 5年 | |||
光启 | 885年—888年 | 4年 | |||
文德 | 888年 | 1年 | 唐昭宗即位沿用 | ||
唐昭宗 | 888年—904年 | 龙纪 | 889年 | 1年 | |
大顺 | 890年—891年 | 2年 | |||
景福 | 892年—893年 | 2年 | |||
乾宁 | 894年—898年 | 5年 | |||
光化 | 898年—901年 | 4年 | |||
天复 | 901年—904年 | 4年 | 南吴太祖杨行密用此年号到904年。前蜀高祖王建在907年九月用此年号(天复七年) | ||
天祐 | 904年—907年 | 4年 | 元年八月唐哀帝即位沿用。河东、凤翔、淮南仍称天祐年号,碑刻中有用至天祐二十年。前蜀王建、南汉刘隐、南吴、晋李克用、岐李茂贞、吴越钱镠等割据政权仍行唐天祐年号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朱温 | 907年—912年 | 开平 | 907年—911年 | 5年 | 闽太祖王审知在开平三年至五年亦用此年号。新罗自907年用后梁年号 |
乾化 | 911年—913年 | 3年 | 后梁末帝朱友贞复用乾化年号;吴越太祖钱镠和闽太祖王审知亦用此年号 | ||
朱友圭 | 912年—913年 | 凤历 | 913年 | 1年 | 吴越太祖钱镠在913年用该年号 |
朱友贞 | 913年—923年 | 乾化 | 913年—915年 | 3年 | 复用朱温乾化年号三年至五年 |
贞明 | 915年—921年 | 7年 | 吴越太祖钱镠,闽太祖王审知同时用该年号 | ||
龙德 | 921年—923年 | 3年 | 吴越太祖钱镠,闽太祖王审知同时用该年号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李存勖 | 923年—926年 | 同光 | 923年—926年 | 4年 | 闽太祖王审知和荆南武信王高季兴以及新罗亦用 |
李嗣源 | 926年—933年 | 天成 | 926年—930年 | 5年 | 楚武穆王马殷,闽嗣王王延翰、惠宗王延钧,荆南武信王高季兴、高丽(933年起)用此年号。929年七月荆南文献王高从诲复用此年号[2] |
长兴 | 930年—933年 | 4年 | 马楚衡阳王马希声和文昭王马希范,闽惠宗王延钧,荆南文献王高从诲亦用此年号 | ||
李从厚 | 933年—934年 | 应顺 | 934年 | 1年 | 吴越世宗钱元瓘、楚文昭王马希范、荆南文献王高从诲用此年号 |
李从珂 | 934年—937年 | 清泰 | 934年—936年 | 3年 | 吴越世宗钱元瓘、楚文昭王马希范、荆南文献王高从诲用此年号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石敬瑭 | 936年—942年 | 天福 | 936年—944年 | 9年 | 七年六月石重贵即位沿用。后汉刘知远,吴越世宗钱元瓘和成宗钱弘佐,楚文昭王马希范、荆南文献王高从诲也用此年号。947年吴越忠逊王钱弘倧,荆南文献王高从诲、楚废王马希广(四月)再用此年号。高丽自938年用后晋年号 |
石重贵 | 942年—946年 | 开运 | 944年—946年 | 3年 | 吴越成宗钱弘佐、楚文昭王马希范、荆南文献王高从诲也用此年号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刘知远 | 947年—948年 | 天福 | 947年 | 1年 | 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十二年) |
乾祐 | 948年—950年 | 3年 | 元年二月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沿用。吴越忠懿王钱俶,荆南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保融,楚废王马希广,高丽亦用此年号。北汉世祖刘旻、睿宗刘钧从951年继续沿用此年号到956年(乾祐四年—九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郭威 | 951年—954年 | 广顺 | 951年—953年 | 3年 | 吴越忠懿王钱俶、荆南贞懿王高保融,高丽亦用此年号 |
显德 | 954年—960年 | 7年 | 元年正月世宗柴荣即位沿用;六年六月恭帝柴宗训即位沿用。南唐元宗李璟,荆南贞懿王高保融,吴越忠懿王钱俶亦用此年号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赵匡胤 | 960年—976年 | 建隆 | 960年—963年 | 4年 | 南唐元宗李璟,李煜;吴越忠懿王钱俶;荆南待中高保勖、高继冲用此年号 |
乾德 | 963年—968年 | 6年 | 南唐后主李煜、吴越忠懿王钱俶、高丽用此年号 | ||
开宝 | 968年—976年 | 9年 | 九年十月宋太宗即位沿用。南唐后主李煜、吴越忠懿王钱俶用此年号 | ||
宋太宗 | 976年—997年 | 太平兴国 | 976年—984年 | 9年 | 吴越忠懿王钱俶用此年号 |
雍熙 | 984年—987年 | 4年 | |||
端拱 | 988年— 989年 | 2年 | |||
淳化 | 990年—994年 | 5年 | |||
至道 | 995年—997年 | 3年 | 宋真宗即位沿用 | ||
宋真宗 | 997年—1022年 | 咸平 | 998年—1003年 | 6年 | |
景德 | 1004年—1007年 | 4年 | |||
大中祥符 | 1008年—1016年 | 9年 | 高丽自1016年起用北宋年号 | ||
天禧 | 1017年—1021年 | 5年 | |||
乾兴 | 1022年 | 1年 | 宋仁宗即位沿用 | ||
宋仁宗 | 1022年—1063年 | 天圣 | 1023年—1032年 | 10年 | |
明道 | 1032年—1033年 | 2年 | |||
景祐 | 1034年—1038年 | 5年 | |||
宝元 | 1038年—1040年 | 3年 | |||
康定 | 1040年—1041年 | 2年 | |||
庆历 | 1041年—1048年 | 8年 | |||
皇祐 | 1049年—1054年 | 6年 | |||
至和 | 1054年—1056年 | 3年 | |||
嘉祐 | 1056年—1063年 | 8年 | 宋英宗即位沿用 | ||
宋英宗 | 1063年—1067年 | 治平 | 1064年—1067年 | 4年 | 宋神宗即位沿用 |
宋神宗 | 1067年—1085年 | 熙宁 | 1068年—1077年 | 10年 | |
元丰 | 1078年—1085年 | 8年 | 宋哲宗即位沿用 | ||
宋哲宗 | 1085年—1100年 | 元祐 | 1086年—1094年 | 9年 | |
绍圣 | 1094年—1098年 | 5年 | |||
元符 | 1098年—1100年 | 3年 | 宋徽宗即位沿用 | ||
宋徽宗 | 1100年—1125年 | 建中靖国 | 1101年 | 1年 | |
崇宁 | 1102年—1106年 | 5年 | |||
大观 | 1107年—1110年 | 4年 | |||
政和 | 1111年—1118年 | 8年 | |||
重和 | 1118年—1119年 | 2年 | |||
宣和 | 1119年—1125年 | 7年 | 宋钦宗即位沿用 | ||
宋钦宗 | 1126年—1127年 | 靖康 | 1126年—1127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宋高宗 | 1127年—1162年 | 建炎 | 1127年—1130年 | 4年 | |
眀受 | 1129年 | 1年 | 元懿太子因苗刘兵变即位到退位一共26天 | ||
绍兴 | 1131年—1162年 | 32年 | 宋孝宗即位沿用 | ||
宋孝宗 | 1162年—1189年 | 隆兴 | 1163年—1164年 | 2年 | |
乾道 | 1165年—1173年 | 9年 | |||
淳熙 | 1174年—1189年 | 16年 | 宋光宗即位沿用 | ||
宋光宗 | 1189年—1194年 | 绍熙 | 1190年—1194年 | 5年 | 宋宁宗即位沿用 |
宋宁宗 | 1194年—1224年 | 庆元 | 1195年—1200年 | 6年 | |
嘉泰 | 1201年—1204年 | 4年 | |||
开禧 | 1205年—1207年 | 3年 | |||
嘉定 | 1208年—1224年 | 17年 | 宋理宗即位沿用 | ||
宋理宗 | 1224年—1264年 | 宝庆 | 1225年—1227年 | 3年 | |
绍定 | 1228年—1233年 | 6年 | |||
端平 | 1234年—1236年 | 3年 | |||
嘉熙 | 1237年—1240年 | 4年 | |||
淳祐 | 1241年—1252年 | 12年 | |||
宝祐 | 1253年—1258年 | 6年 | |||
开庆 | 1259年 | 1年 | |||
景定 | 1260年—1264年 | 5年 | 宋度宗即位沿用 | ||
宋度宗 | 1264年—1274年 | 咸淳 | 1265年—1274年 | 10年 | 宋恭帝即位沿用 |
宋恭帝 | 1274年—1276年 | 德祐 | 1275年—1276年 | 2年 | |
宋端宗 | 1276年—1278年 | 景炎 | 1276年—1278年 | 3年 | |
赵昺 | 1278年—1279年 | 祥兴 | 1278年—1279年 | 2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辽太祖 | 916年—926年 | 神册 | 916年—922年 | 7年 | |
天赞 | 922年—926年 | 5年 | |||
天显 | 926年—938年 | 13年 | 元年七月阿保机逝世,皇后摄政。至天显二年十一月辽太宗即位沿用 | ||
辽太宗 | 927年—947年 | 会同 | 938年—947年 | 10年 | |
大同 | 947年 | 1年 | 辽世宗即位沿用 | ||
辽世宗 | 947年—951年 | 天禄 | 947年—951年 | 5年 | |
辽穆宗 | 951年—969年 | 应历 | 951年—969年 | 19年 | |
辽景宗 | 969年—982年 | 保宁 | 969年—979年 | 11年 | |
乾亨 | 979年—983年 | 5年 | 辽圣宗即位沿用 | ||
辽圣宗 | 982年—1031年 | 统和 | 983年—1012年 | 30年 | 高丽自994年起用此年号 |
开泰 | 1012年—1021年 | 10年 | |||
太平 | 1021年—1031年 | 11年 | 高丽自1022年起用辽年号,该年号用至1037年 | ||
辽兴宗 | 1031年—1055年 | 景福 | 1031年—1032年 | 2年 | |
重熙 | 1032年—1055年 | 24年 | 或作重和,崇熙 | ||
辽道宗 | 1055年—1101年 | 清宁 | 1055年—1064年 | 10年 | |
咸雍 | 1065年—1074年 | 10年 | |||
大康 | 1075年—1084年 | 10年 | 或作太康 | ||
大安 | 1085年—1094年 | 10年 | |||
寿昌 | 1095年—1101年 | 7年 | 或作寿隆、盛昌 | ||
辽天祚帝 | 1101年—1125年 | 乾统 | 1101年—1110年 | 10年 | 或作乾通 |
天庆 | 1111年—1120年 | 10年 | 高丽自1116年起停用辽朝年号 | ||
保大 | 1121年—1125年 | 5年 | |||
辽德宗 | 1131年—1144年 | 延庆 | 1131年—1134年 | 3年 | 耶律大石于1131年称帝,年号延庆 |
康国 | 1134年—1144年 | 10年 | 延庆三年,改元康国,迁都虎思斡耳朵 | ||
感天太后 | 1144年—1152年 | 咸清 | 1144年—1152年 | 7年 | 康国十年耶律大石病逝,子幼。遗诏命妻萧塔不烟权国。塔不烟改元咸清 |
辽仁宗 | 1152年—1165年 | 绍兴 | 1152年—1166年 | 13年 | 咸清七年,塔不烟还政子耶律夷列,夷列即位,改元绍兴 |
承天太后 | 1165年—1178年 | 崇福 | 1166年—1178年 | 14年 | 夷列于绍兴十三年病逝,子幼。遗诏命其妹耶律普速完权国,普速完改元崇福 |
辽襄宗 | 1178年—1211年 | 天禧 | 1178年—1218年 | 42年 | 崇福政变后,夷列次子耶律直鲁古即位,改元天禧。天禧三十四年,乃蛮王屈出律篡位,在位八年。天禧年号前后共四十二年。屈出律被杀,辽亡。 |
屈出律 | 1211年—1218年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金太祖 | 1117年—1123年 | 天辅 | 1117年—1123年 | 7年 | |
金太宗 | 1123年— 1135年 | 天会 | 1123年—1137年 | 15年 | 金熙宗即位沿用 |
金熙宗 | 1135年—1149年 | 天眷 | 1138年—1140年 | 3年 | |
皇统 | 1141年—1149年 | 9年 | |||
金海陵王 | 1150年—1161年 | 天德 | 1149年—1153年 | 5年 | |
贞元 | 1153年—1156年 | 4年 | |||
正隆 | 1156年—1161年 | 6年 | |||
金世宗 | 1161年— 1189年 | 大定 | 1161年—1189年 | 29年 | |
金章宗 | 1189年— 1208年 | 明昌 | 1190年—1196年 | 7年 | |
承安 | 1196年—1200年 | 5年 | |||
泰和 | 1201年—1208年 | 8年 | 八年十一月卫绍王完颜允济即位沿用 | ||
完颜永济 | 1208年— 1213年 | 大安 | 1209年—1211年 | 3年 | |
崇庆 | 1212年—1213年 | 2年 | |||
至宁 | 1213年 | 5个月 | |||
金宣宗 | 1213年— 1224年 | 贞祐 | 1213年—1217年 | 5年 | |
兴定 | 1217年—1222年 | 6年 | |||
元光 | 1222年—1223年 | 2年 | |||
金哀宗 | 1224年— 1234年 | 正大 | 1224年—1231年 | 8年 | |
开兴 | 1232年 | 1年 | |||
天兴 | 1232年—1234年 | 3年 | |||
金末帝 | 1234年 | 盛昌 | ? | ? | 李兆洛《纪元编》以此作末帝年号,但没有史料证据 |
皇帝谥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元世祖忽必烈 | 1260年—1294年 | 中统 | 1260年—1264年 | 5年 | |
至元 | 1264年—1294年 | 31年 | |||
元成宗 | 1294年—1307年 | 元贞 | 1295年—1297年 | 3年 | |
大德 | 1297年—1307年 | 11年 | 元武宗即位沿用 | ||
元武宗 | 1307年—1311年 | 至大 | 1308年—1311年 | 4年 | 元仁宗即位沿用 |
元仁宗 | 1311年—1320年 | 皇庆 | 1312年—1313年 | 2年 | |
延祐 | 1314年—1320年 | 7年 | 元英宗即位沿用 | ||
元英宗 | 1320年—1323年 | 至治 | 1321年—1323年 | 3年 | 元泰定帝即位沿用 |
元泰定帝 | 1323年—1328年 | 泰定 | 1324年—1328年 | 5年 | |
致和 | 1328年 | 1年 | 泰定帝五年二月改元致和。 | ||
元天顺帝 | 1328年 | 天顺 | 1328年 | 1年 | 泰定帝五年七月死,九月天顺帝即位于上都,改元为天顺,但是未及推行、正式使用。 |
元文宗 | 1328年—1332年 | 天历 | 1328年—1330年 | 3年 | 泰定帝五年九月元文宗即位于大都,元明宗(1329年)即位后以及元文宗复位后继续沿用该年号 |
至顺 | 1330年—1333年 | 4年 | 三年八月,文宗死,十月元宁宗即位沿用;至顺三年十一月,元宁宗死,至顺四年六月元惠宗(即元顺帝)即位后沿用。 | ||
元惠宗 | 1333年—1370年 | 元统 | 1333年—1335年 | 3年 | 至顺四年六月元惠宗(即元顺帝)即位后沿用至顺年号,十月下诏将至顺四年改为元统元年。 |
至元 | 1335年—1340年 | 6年 | |||
至正 | 1341年—1370年 | 30年 |
皇帝庙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明太祖朱元璋 | 1368年—1398年 | 洪武 | 1368年—1398年 | 31年 | 三十一年闰五月明惠帝即位沿用。朝鲜自1370年起始行明年号 |
明惠宗朱允炆 | 1398年—1402年 | 建文 | 1399年—1402年 | 4年 | 四年六月明成祖废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 |
明成祖朱棣 | 1402年—1424年 | 永乐 | 1403年—1424年 | 22年 | 明成祖即位沿用 |
明仁宗朱高炽 | 1424年—1425年 | 洪熙 | 1425年 | 1年 | 明仁宗即位沿用 |
明宣宗朱瞻基 | 1425年—1435年 | 宣德 | 1426年—1435年 | 10年 | 明宣宗即位沿用 |
明英宗朱祁镇 | 1435年—1449年 | 正统 | 1436年—1449年 | 14年 | 明英宗即位沿用 |
明代宗朱祁钰 | 1449年—1457年 | 景泰 | 1450年—1457年 | 7年 | 明代宗即位沿用 |
明英宗朱祁镇 | 1457年—1464年 | 天顺 | 1457年—1464年 | 8年 | 明英宗复位沿用 |
明宪宗朱见深 | 1464年—1487年 | 成化 | 1465年—1487年 | 23年 | 明宪宗即位沿用 |
明孝宗朱祐樘 | 1487年—1505年 | 弘治 | 1488年—1505年 | 18年 | 明孝宗即位沿用 |
明武宗朱厚照 | 1505年—1521年 | 正德 | 1506年—1521年 | 16年 | 明武宗即位沿用 |
明世宗朱厚熜 | 1521年—1566年 | 嘉靖 | 1522年—1566年 | 45年 | 明世宗即位沿用 |
明穆宗朱载坖 | 1567年—1572年 | 隆庆 | 1567年—1572年 | 6年 | 明穆宗即位沿用 |
明神宗朱翊钧 | 1572年—1620年 | 万历 | 1573年—1620年 | 48年 | 明神宗即位沿用 |
明光宗朱常洛 | 1620年 | 泰昌 | 1620年 | 1年 | 明光宗即位沿用 |
明熹宗朱由校 | 1620年—1627年 | 天启 | 1621年—1627年 | 7年 | 明熹宗即位沿用 |
明思宗朱由检 | 1627年—1644年 | 崇祯 | 1628年—1644年 | 17年 | 明思宗即位沿用 |
明安宗朱由崧 | 1644年—1645年 | 弘光 | 1607年-1646年 | 1年 | |
明绍宗朱聿键 | 1645年—1646年 | 隆武 | 1602年-1646年 | 1年 | 永历元年(1647年)淮安起事者张华山用此年号起事。 |
明文宗朱聿鐭 | 1646年—1647年 | 绍武 | 1646年-1647年 | 40天 | 清军攻入广州兵败被杀(一说自杀) |
明昭宗朱由榔 | 1646年—1662年 | 永历 | 1623年-1662年 | 16年 | 死后台湾一直延用至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郑克塽降清止 |
皇帝庙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清太祖 努尔哈赤 | 1616年—1626年 | 天命 | 1616年—1626年 | 11年 | 有学者认为后金只使用汗号纪年,实际并无年号。《清实录》用“建元天命”,是编者附会汉制所做 |
清太宗 皇太极 | 1626年—1643年 | 天聪 | 1627年—1636年 | 10年 | 有学者认为后金只使用汗号纪年,实际并无年号。《清实录》用“建元天命”,是编者附会汉制所做 |
皇帝庙号及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清太宗皇太极 | 1626年—1643年 | 崇德 | 1636年—1643年 | 8年 | 清世祖即位沿用 |
清世祖福临 | 1643年—1661年 | 顺治 | 1644年—1661年 | 18年 | 清圣祖即位沿用。朝鲜始行清年号 |
清圣祖玄烨 | 1661年—1722年 | 康熙 | 1662年—1722年 | 61年 | 清世宗即位沿用 |
清世宗胤禛 | 1722年—1735年 | 雍正 | 1723年—1735年 | 13年 | 清高宗即位沿用 |
清高宗弘历 | 1735年—1796年 | 乾隆 | 1736年—1795年 | 60年 | 清仁宗即位沿用 |
清仁宗颙琰 | 1795年—1820年 | 嘉庆 | 1796年—1820年 | 25年 | 清宣宗即位沿用 |
清宣宗旻宁 | 1820年—1850年 | 道光 | 1821年—1850年 | 30年 | 清文宗即位沿用 |
清文宗奕詝 | 1850年—1861年 | 咸丰 | 1851年—1861年 | 11年 | 清穆宗即位沿用 |
清穆宗载淳 | 1861年—1875年 | 同治 | 1862年—1874年 | 13年 | 清德宗即位沿用 |
清德宗载湉 | 1874年—1908年 | 光绪 | 1875年—1908年 | 34年 | 溥仪即位沿用 |
清末帝溥仪 | 1909年—1912年 | 宣统 | 1909年—1912年 | 3年 | 1912年01月01日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年号纪年,实行民国纪年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废年号纪年,改用“民国”纪年,台澎金马“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