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 | 手机访问guanfu.net.cn,共同富裕,苟富贵勿相忘。
三国(魏蜀吴)历史_三国皇帝列表_魏国历史_蜀国历史_吴国历史

三国(魏蜀吴)历史_三国皇帝列表_魏国历史_蜀国历史_吴国历史

三国(魏蜀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分裂历史时期。赤壁之战时,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1年,刘备称帝重建汉室,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曹魏、蜀汉、东吴)。280年,晋灭东吴,一统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三国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分裂历史时期,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分别建立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之乱,为了平息叛乱、安定地方,各地刺史、州牧被授权总揽地方军政大权,成就了军阀割据的基础。189年汉灵帝死后,朝廷因宦官与大将军何进冲突引发内乱而被军阀董卓控制。董卓实施暴政,废立皇帝,各地诸侯军阀借此举兵反抗董卓。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篡汉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曹魏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享国46年。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为延续汉朝,以及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季汉、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曹魏邓艾,享国43年。

建兴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为“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另有190年或208年起始说。

历史上的三国有多可怕,多么惨烈

在小说家的笔下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群雄并起,天下纷争,无数的军师和猛将涌现而出,建国立业。然而战争年代没有美好的事情。

156年,桓帝和张昭,孙权三人进行了人口普查,根据史料记载,当时三国一共有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在东汉年间,这是人口最多的时候了。而到了公元三世纪,群雄并起,三国鼎立,纷争不断。

董卓之乱,诸侯混战,黄巾起义这些事情都让汉朝经历了灾难,一次又一次灾难,让汉朝濒临灭亡,当时最为繁华的洛阳和长安城已经接近毁灭,更不用说其他的地方了,就连汉献帝都差一点被饿死在路上。曹操的《蒿里行》里有诗词是这样描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当时蜀国手中有94万人口,魏国手中有440万人口,东吴手中也有这220万人口,而在赤壁之战过后,只剩下了140万人,50年之内,全国的人口数量又下降了80%。但就算这样,在那个时期,所有人口加起来也就是800万。

东汉5000万人口,到了三国只剩下800万,5000万人死了七分之六,瘟疫,天灾,战乱才是三国的真实写照。

来源:三国历史http://cn.luhui.net/chaodai/sanguo/

三国疆域

三国曹魏、蜀汉、东吴的对峙图,疆域图

曹魏的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的疆域

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的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魏蜀吴三国行政区

州名 范围
豫州 治所谯(qiáo,安徽亳州),所辖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兖州 治所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所辖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
徐州 治所郯(tán,郯城县西南,后迁下邳),所辖今鲁东南部,江苏北部及皖东北角
凉州 治所陇(甘肃清水县北),所辖今甘东东部
雍州 原为光武帝刘秀所置,后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凉州分为凉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将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冀州 治所鄗(hào)(河北柏乡县北,后迁邺城),所辖今冀西南部,后被曹操以冀、青、并、幽四州合为冀州
扬州
治所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所辖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
荆州 治所汉寿(湘常德市东,后迁襄阳),所辖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益州 治所雒(luò,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所辖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来源:三国疆域http://cn.luhui.net/chaodai/sanguo/

三国战役

三国战役
战争名称 时间/年 双方统帅 结果
黄巾起义 184-186 何进、张角 何进依靠众多地方军阀击败张角
讨伐董卓 189-191 董卓、袁绍 董卓迁都长安,盟军决裂,形成军阀割据局面
江夏之战 190 刘表、孙坚 刘表杀孙坚,孙策接任
兖州之战 192 曹操、青州黄巾军 曹操击败黄巾军,取得兖州
宛城之战 197-199 曹操、张绣 第一次战斗曹操损失爱子曹昂与爱将典韦,第二次战斗取胜
易京之战 199 袁绍、公孙瓒 袁绍消灭公孙瓒
官渡之战 200-201 袁绍、曹操 曹操连连用计,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平阳之战 202 钟繇&马超、呼厨泉&高干 匈奴呼厨泉联合高干攻略河东,钟繇联合马超大败高干等。
南皮之战 205 曹操、袁谭 曹操在华北平原的控制再无人能撼动,袁氏余部则在追击下北逃
赤壁之战 208 曹操、孙权&刘备 孙刘联军利用风向火攻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雏形
合肥之战 209 曹操、孙权 双方各有胜负
潼关之战 211 曹操、韩遂&马超 曹操利用反间计打败马超
汉巴之战 211-214 刘备、张鲁&刘璋 刘备击败敌军,收马超,取得益州
汉中之战 219 刘备、夏侯渊 黄忠力斩夏侯渊,取得汉中
荆州之战 219 孙权&曹操、关羽 孙权与曹操联手击杀关羽,孙权取得荆州大部
夷陵之战 221-222 刘备、陆逊 陆逊用火计击败刘备,刘备不久病死
曹丕伐吴 222-223 曹丕、孙权 三次入侵皆未果,吴和魏脱离臣属关系
南中平定战 225 诸葛亮、孟获 诸葛亮采取攻心,使南蛮心服口服
诸葛亮北伐 227-234 诸葛亮、曹真&司马懿 共5次,互有胜负,诸葛亮病逝。
石亭之战 228 陆逊、曹休 大败曹休
魏灭燕之战 238 司马懿、公孙渊 辽东地区归于魏国统治
兴势之战 244 曹爽、费祎 攻克汉中失败
姜维北伐 249-263 姜维、钟会&邓艾&诸葛绪 互有胜负
淮南三叛 251-258 王凌&毌丘俭&诸葛诞、司马氏 后两次有吴军参与,司马氏彻底铲除魏帝势力
东兴之战 252 诸葛恪、司马昭 魏军战败,诸葛恪声望达到顶峰
魏灭蜀之战 263 钟会&邓艾、刘禅 邓艾钟会灭蜀
交州之战 270 陶璜、董元 吴军收复交趾地区,打破西晋三面包围之势
西陵之战 272-274 陆抗、羊祜 陆抗以3万士兵击溃晋国8万士兵
晋灭吴之战 279-280 司马炎、孙皓 西晋统一中国

 

来源:三国战役http://cn.luhui.net/chaodai/sanguo/

三国为何那么出名?

因为三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三国时期的人才的数量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相比的,后再加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加了很多的虚构内容,把三国神话了。依照我们现在来看三国,整个历史过程就是一部兵书,三个国家的相对立的激战情况用到了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计谋。

1、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政治计谋。提出此计的有荀彧、沮授,成功的是荀彧。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苦难生活。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于这点,荀彧看得很清楚,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举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2、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官渡之战,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军粮草用尽,曹操意欲退兵。荀彧闻之,献此计。先挑明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胜则消灭袁绍、一统北方,乃天下之机。又举楚汉相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画地而守、扼喉待变,一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官渡失败,不仅很难统一北方,而且曹操统一大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此计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及最后统一北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仗义招才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操。对于刘备去留,曹操内部意见不一。荀彧、程昱认为刘备乃英雄,不杀终为后患。而郭嘉却认为杀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谁肯共谋天下呢。曹操也觉得杀刘备不利于招揽人才,故不杀,并表刘备领豫州牧。观曹操此举乃真英雄也!是故英雄对决,不应施以小人招数,而应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相反,纵然杀掉刘备,势必会招来更多的敌人,况且刘备当时并没有显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着刘备未尝不是好事,后来无数智谋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证明郭嘉有相当远见。 

4、借刀杀人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辽东。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他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隐藏条件,即是让袁氏与公孙康火并,而曹操能坐收渔翁之利。此时郭嘉尽管已留易州养病,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劝曹操不可出兵追击。若出兵,二者必并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使公孙康、袁氏相拼,其势然也。曹操从其计,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杀死。可以说曹操能最终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与此计有着重要的关联。 

5、声东击西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6、离间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然而双方实力毕竟悬殊,韩遂很快支撑不住,于是想与曹操讲和。怎样才能毫不费力、一食二鸟呢?既然韩遂有讲和之意,贾诩马上想到了离间计。先让曹操次日与韩遂交谈良久,使马超心疑。然后让曹操亲作一信与韩遂,故意将信中关键处涂抹不清,让韩遂、马超互相猜疑,进而发生火并,使其两败俱伤。事情果然不出贾诩所料。 

7、翁中捉鳖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孙刘,只是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荀攸献计,要曹操用汉献帝名义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其讨伐孙权,诱其入京师,然后除掉他。此计为计中计,是远攻近交计中的子计。 

8、以逸待劳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蜀军攻打定军山不下,法正及时提出此计。他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定军山以西有座宝剑峰,比定军山还高。就劝黄忠抢先夺此山,这样定军山之虚实一目了然,将给魏军带来很大威胁。然后根据当时的敌情我情,让黄忠守在半山,自己居山顶。待夏侯渊兵至,举白旗,黄忠按兵不动;待到敌人倦怠无备,举红旗,黄忠立刻下山击之,必当全胜。后来形势果然如法正所料,黄忠不仅夺了定军山,还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此计为蜀国的全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9、趁火打劫计,属于政治计谋。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斗,引起宫廷内乱。这时,远在西凉的董卓收到何进命其进京救驾的密令,犹豫不决。谋士李儒对当时的局面看得很明白,于是力劝董卓以“奉诏救驾”为名,趁机进京夺取政权。董卓听从李儒的计谋,率领西凉大军迅速进入京城,在李儒、吕布的帮助下,先铲除了丁原等异己,接着废少帝立献帝,从而把持了朝政大权。 

10、顺手牵羊计,属于军事计谋。关羽死后,蜀吴之间的矛盾达到白热化,按理说魏国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曹丕完全可以联合蜀国灭掉吴国。可是刚刚称帝的曹丕只顾铲除异己巩固政权,却失去了这样的好机会。当时,谋士刘晔曾提出此计:蜀吴交兵,天亡也。若遣一上将提兵数万,渡江袭之,魏蜀联合,吴国不出半月可亡矣!或者让蜀吴争斗,魏国也可坐收渔翁之利。当然曹丕并没有听从,等到吴国大胜蜀国后,他却错误地出师伐吴,结果一战败北。 

11、调虎离山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打败张绣后,矛头指向徐州吕布。如果正面与吕布交手即使取胜也会损失惨重。这时早已投降曹操的陈登成功运用此计,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一是诱吕布将妻小与钱粮移屯下祁,从而为后来占领徐州清除障碍。二是骗吕布说泰山孙观等谋反,结果让吕布与陈宫夜间厮杀起来,杀到天明,方知中计。吕布急忙赶回徐州,陈登父亲早已占领此城。三是伪传将令,对高顺、张辽说吕布被围,让高、张率兵营救。在陈登策应下,曹操很快拿下小沛。此计使得吕布短时间内丢了大部分领地,只剩下下祁一块不大的地方了。 

12、攻心计,属于政治计谋。三国后期,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及时献此计。大意是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后来诸葛亮成功的运用了此计,七擒孟获,使得南蛮纳入蜀国版图,也为后来的伐魏解除了后患。 

13、笑里藏刀计,属于政治计谋。讨伐董卓失败后,袁绍回到渤海,军中缺粮,冀州韩馥遣人送粮。谋士逢纪献计。先与公孙瓒相约夹攻冀州,事后平分其地。同时派人密报韩馥,韩馥必然请袁绍共同御敌。然后从中取利。果然韩馥请袁绍营救冀州,并让出冀州给袁绍。等到袁绍夺了冀州,马上与公孙瓒撕破面皮,自己独占冀州,为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矗 

14、美人计,属于政治计谋。董卓把持朝政以后,弄得上下怨声载道,各地盗贼猖獗。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吕布皆是好色之徒,于是巧使美人计,让貂蝉离间董卓吕布,从而让其父子两人火并。最后王允、吕布联手杀死董卓,使汉朝天下得以暂时的安宁。 

15、苦肉计,属于军事计谋。蒋干到东吴说周瑜,被周瑜将计就计,使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水军两都督,为自己除去了后患,但曹操水军实力乃就很强大。周瑜于是与老将黄盖演出一场苦肉计来。这事几乎瞒了东吴所有人(包括孙权都以为周瑜是真的想杀黄盖),只有黄盖的老友阚泽与孔明清楚。结果曹操中了计,苦肉计的成功为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 

16、连环计,属于军事计谋。赤壁之战的胜利与诸多计谋密切相关。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连环计、离间计、苦肉计、火攻等等。其中连环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计。当时蒋干在东吴遇上庞统,并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献此计。看上去,联环能让船上的曹兵如屡平地,很管用。其实一旦联环,与到紧急事情(如火攻等)后就变成大患了。曹操及其谋士都没有想到这点,因此遭到火攻是必然的。

一.随机应变——曹操应急佯献刀 

二.金蝉脱壳——孙坚换帻脱险境 

三.乘火打劫——袁绍诈取冀州城 

四.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 

五.欲擒故纵——刘备三让徐州城 

六.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 

七.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 

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九.借刀杀人——曹操借刀杀祢衡 

十.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 

十一.隔岸观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十二.无中生有——程昱用计诳徐庶 

十三.上楼抽梯——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十五.激将法——诸葛亮计激周瑜 

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十七.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十八.苦肉计——周瑜导演苦肉计 

十九.美人计——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十.利而诱之——丁斐牛马救曹操 

二一.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二二.混水摸鱼——庞德设计下长安 

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设伏擒张任 

二四.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二五.以逸待劳——黄忠疲敌定军山 

二六.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二七.攻心为上——吕蒙攻心胜关羽 

二八.将计就计——曹操盛葬关羽头 

二九.火战计——陆逊火烧蜀连营 

三十.各个击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三一.先发制人——司马懿出兵破孟达 

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三三.诱敌深入——木门道张郃中计 

三四.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三五.缓兵之计——司马懿缓战破辽东 

三六.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三七.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 

三八.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三九.暗渡陈仓——邓艾奇兵度阴 

四十.一箭双雕——司马昭一石三鸟 

四一.以柔克刚——羊祜怀柔服陆抗

为什么三国时代是被改编成游戏最多的题材?

首先动乱而庞大的历史背景就很适合作为一个游戏的主体,毕竟现在大部分游戏都是以战斗为主的,再加上三国丰富有趣的故事,能给游戏制作放很多的创作灵感。在各个历史时期,大众恐怕是对三国是最为熟知的,即便是跟三国很类似的历史时期,如春秋战国、五代十国等,也都没有三国出名,这与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有关。

三国演义》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存在,即便没读过三国演义,或多或少也知道其中的某些英雄人物。这么出名的历史,其中又不乏人物间的斗智斗勇,非常适合用于游戏题材。三国的英雄人物,都极富特色,各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例如,诸葛亮,刘备身边第一智囊,手持羽扇,典型军师形象;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脚跨赤兔宝马,诛文丑,斩颜良,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武力值爆棚;曹操,奸雄……

三国时期的英雄,各具特色,又有很高的知名度,将之运用到游戏中来,可以灵活多样,所以游戏商当然更愿意选择这些英雄人物作为题材。三国时期本身的特殊性,一对一,有正有邪,这是非常经典的游戏架构,但这样的玩法显得很单调。三国不一样,三方间的联合、对立很自由,玩法也显得非常多样,三个国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游戏商而言,正是现成的游戏题材,放着这么好的题材不用,岂不是很可惜?

来源:三国为何那么出名?http://cn.luhui.net/chaodai/sanguo/

《三国演义》中的假历史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罗贯中借叙历史故事,对当时的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但《三国演义》终究是小说,七分实三分虚,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假历史被人误以为是真实历史。而《三国志》是正史,那么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你误以为是真的假历史呢?演义中,有哪些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但是却没有真实的发生。三国演义和历史上的三国区别到底有多大?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书中多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上了岁数的人读了,更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其实,作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除了有战法谋略、阴谋算计之外,还有一些刻意描绘的细节,让人细思恐极,很多人仍有阴影。

何止三国 那时还有一个燕国

《三国志》只讲魏、蜀、吴三分天下。实际上,在辽东,有一个与魏、蜀、吴三国性质相同的国家──燕国,燕从190年初成规模,到238年被灭,立国48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6年。燕国鲜为人知的开国之主公孙度,也是一个堪比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乱世枭雄。

公孙度任辽东太守,把辽东郡分为辽西、中辽两郡,各置太守,他还按照皇家规制设坛于襄平城郊,行郊礼天地之礼,无论车驾、仪仗、服饰都同大汉天子一般无二。燕国周旋于曹魏和东吴之间,直到238年被曹魏太尉司马懿所灭。

曹操没给董卓献七星刀

压根没有,曹操看不惯董卓的做法,直接就跑路了,然后回到陈留,举兵讨董。

历史上没有十八镇诸侯

只有十三镇诸侯,而且发起者也压根不是曹操,而是东郡太守桥瑁。

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总共只有十三家。因为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温酒斩华雄斩的是孙坚

历史上的华雄,是在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

给关羽刮骨疗伤的人不是华佗

因为当时的时间段,华佗已经死了两年。

没桃园三结义

刘备三人“恩如兄弟”,但是并没有结义。况且年龄上,关羽最大,刘备次之,张飞最小。

所谓五虎将

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这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

青龙偃月刀是假的

那时候没有这玩意,都是用大刀或者戟。

名马频繁易主,赤兔马是老死的

三国中主要有赤兔、的卢、爪黄飞电、绝影等四大名马,这些马频繁易主,而且下场不怎么好。以赤兔马为例,赤兔马原是吕布的坐骑,后来跟随关羽,关羽死后,赤兔转手马忠,不久绝食而亡了。赤兔与其说是明志而死,不如说是老死的。按演义说法,赤兔马出场时应该在5岁以上,此后又活跃了30多年,死时应该在36岁以上,类比人类,赤兔马死时应该有120多岁了。

三英战吕布不存在的

要说三国演义中最为出名的打斗场景,三英战吕布肯定是最为精彩的战斗之一。不过正史中只记载有孙坚击退吕布。因为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就未曾参加,那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诸葛亮的传奇大多为假~

三顾茅庐原来半真半假

三顾茅庐毫无疑问是真实的历史,因为在《出师表》也提到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然而正是因为三顾茅庐可以和真实历史对上,所以许多人对刘备三访诸葛亮这一段深信不疑。但真实历史记载却有差别,刘备确实三顾茅庐过,可并非请诸葛亮出山,而是在诸葛亮家试了三次诸葛亮,最后才决定录用栽培。

草船借箭不是诸葛孔明所为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里最知名的场景和成语,同时也是最能衬托诸葛亮神机妙算,机智过人的典故。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这件事的真假,但实际上草船借箭根本就不是诸葛亮所为。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亲自坐船到曹军水寨口叫阵,曹操随即下令射箭。当箭射满船身一侧的时候,由于挂箭吃重,孙权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之后满载曹军弓箭回营。

诸葛亮舌战群儒

仅是诸葛亮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无史实依据。

诸葛亮骂死王朗

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身为司徒,他主要的功绩体现在政治上,而不是军事上。

诸葛亮策划赤壁之战

火烧赤壁是周瑜的计谋,硬要加上诸葛亮的话,也只是和鲁肃辅之。

孔明伐魏

并无七次实则五次,且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六出祁山

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火烧博望坡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己”是《后出师表》中的名句。然目前相当一部分史学家认为,此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诸葛亮空城计

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

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四大美人中貂蝉原来是虚构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据闻董卓和吕布皆被其玩弄于鼓掌之间。不管是情商还是智商还有美貌都堪称极致。所以当说起貂蝉这个名字的时候,基本不会有人怀疑其真假。然而在真实历史中,董卓身边确有一婢女与吕布有染,导致了吕布和董卓分裂。而罗贯中则顺势而为,以这个婢女为原型,创造出了貂蝉这个人物形象。

落凤坡落凤

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护嫂

史实上,关羽降曹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夫人在小沛被俘,而关羽降曹是在下邳。而所谓的过五关,此五关在地理位置上却相距甚远。

关羽单刀会

按照《三国志 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斩颜良确有其事,按史书中的描述,关羽斩颜良不是因为武功高,而是因为颜良没有防备外加赤兔马快。而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关羽华容道释放曹操

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水淹七军

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这在《三国志》的蜀书·先主传有记载。督邮是由太守派出去到各地方县镇等督察地方官的官员。

关兴、关平、张苞

关兴,一介文官,且死的早。关平,史书上只知道有此人。张苞,早夭。

貂蝉及连环计

此事存问,史书上,王允的确有个导致吕布与董卓反目的婢女,没有名字,也没说连环计。

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盖井

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

孙夫人投江

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史实是孙夫人去荆州,而不是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要她为刘备而殉情自尽应是不可能的。还有关于孙尚香其人,并且历史上没并有记载她的名,只知姓孙。

周瑜智算蒋干

在历史上,蒋干确实有劝降周瑜的经历,只不过不是自告奋勇,而是曹操委派的,并且不是在赤壁之战的前期。在东吴待了几天后,蒋干回去以后直言周瑜是没法劝降的,虽然是无功而返,但也绝没做过盗书这等蠢事。

诸葛三气周瑜

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之死

周瑜死于巴丘操劳过度。周瑜向孙权提议出兵益州,夺取川蜀,但是出征前身染重疾,年仅三十六岁就去世了。后来孙权称帝之后还对别人提起周瑜:“若无公瑾,孤岂能为帝?”

孙策之死

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建安五年(200年)4月,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计借荆州

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有借无还”的俗谈。实乃鲁肃之计以刘抵曹

英雄人物天生异相或异能

刘备相貌奇特,书中说“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如此看来,刘备具有佛祖耳朵、长臂猿的特点,也算是异于常人吧。张飞燕颔虎须,豹头环眼,这是英雄人物的长相。然而,张飞最大的特点是“声若巨雷”,嗓门大得很,长坂坡一战“曹军闻之,尽皆股栗”,就声音而言,张飞算是异能之人。江东之主孙权的容貌也是非同凡响,他长着一副紫色的胡子,这在三国应该绝无仅有吧。三国中,天生异象(异能)的人物还有很多,如关羽“面如重枣”、司马懿“鹰视狼步”、诸葛瑾“面长似驴”,等等。这些人物聚在一起,是不是要吓倒众人?纯属演义。

来源:《三国演义》中的假历史http://cn.luhui.net/chaodai/sanguo/

刘备建立的政权叫“汉”,不叫“蜀”

刘备能够被称为蜀国的开国皇帝么?这个问题实在让人一言难尽啊。

这是误会,刘备的国号是“汉”,不是“蜀”,蜀是习惯上的地区称谓——刘备的汉政权位于蜀地(今四川)。如果你问刘备这个问题,我估计刘备会砍死你。

刘备:特喵的蜀国是个什么鬼?我的大汉呢?我特喵的怎么就开国了?我只是一个复兴者二号啊。所以他是汉帝国的皇帝,不能再做蜀国的皇帝了。

当然,从历史角度来说,刘备是季汉的开国皇帝。只是“蜀国”这两个字,让蜀地人民很尴尬啊,这岂不是成了割据政权,不正统了?我们可以汉朝啊,至少是汉朝的延续啊。虽然皇帝汉献帝被“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协又被刘备“殉葬”没死就上了谥号“汉孝愍皇帝”了。

这涉及几个关键词:“蜀国”、“汉” 、 “蜀汉政权”、“季汉”

先说“”,通常人称为“蜀国”,如果你问这个蜀国,很坦白说刘备不是开国皇帝。 因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蜀国的存在,后来到了战国时期,更被被秦惠文王派大将司马错所灭。所以说“蜀”的开国皇帝在很早很早之前。三国时期,却是会有人称刘备为蜀国皇帝,这是对刘备所建立的政权的鄙视,但是多来自敌国魏和吴来称呼。魏国文武大臣甚至说过“蜀小国尔,名将唯(关)羽”。

再说“”,刘备称帝时就为“汉”,自认延续了“汉”政权。死后谥号汉昭烈帝,庙号汉烈祖,诸葛亮也称自己为大汉丞相,绝对不会叫自己为“蜀”,汉骠骑将军马超。刘备称帝是为了继承“汉”的正统,为继承前朝,不同于魏的襌让和吴的神怪之说。所以“汉的开国皇帝”为刘邦,非刘备也。但从后世人的角度看,“蜀汉”又是独立的政权,因此又可以称刘备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但不能说是“蜀国”的开国皇帝。春秋战国就有蜀国,巴蜀之丰腴助始皇帝成帝业,而蜀国只是古代一个小国而已不能称为皇帝,后来被秦惠文王派大将司马错灭了。五代十国也有蜀国。明末四川的张献忠有大西政权。只有季汉,因为在蜀地区,被称为蜀汉。刘备自认是努力复兴汉室,在蜀地再造中兴的皇帝。但是将刘备的蜀汉与原来的汉朝分割,刘备就失去了其国家的合法性。刘备死后谥号为汉昭烈帝,庙号汉烈祖。其实可以看作与刘秀(汉世祖)一样都能被称为开国皇帝,是汉政权的皇帝,而不是蜀国的皇帝

最后说“蜀汉政权”,又多人称为季汉。的确刘备在三国混乱的时代开创了益州的一个政权,后在曹丕篡汉之后,称帝。可为蜀汉或者季汉的开国皇帝。当然,这只是后人认为,你问刘备他的政权的开创者,他仍然会说是刘邦,他只是像刘秀一样“中兴”或者“复兴汉室”。直接叫汉又与刘邦、刘秀所建立的大汉不好区分,所以就在保留原有习惯叫法的基础上,同时对刘备延续汉朝的作法表示尊重,又能很好的与西汉、东汉进行区分,因而就称刘备的国家为“蜀汉”。综合考量下,蜀汉的叫法比较准确,接受度也比较高。所以刘备不能够被称为“蜀国”的开国皇帝

季汉——最为官方,最为准确的叫法。刘备成立的是第四个汉朝——国号为汉”(刘备自称是汉室的延续),按照伯、仲、叔、季,所以是季汉。一般认为这个“季”是古汉语中排序常用的伯、仲、叔、季中的“季”,是末尾的意思,曹魏官方曲目中有一首歌叫作“汉之季”,意思就是汉末,所以“季汉”就是“末汉”?应该不是。

蜀汉有个叫杨戏的,写了一本《季汉辅臣赞》,是专门夸蜀汉文武大臣的,而杨戏在蜀汉灭亡之前就去世了的,那么他在蜀汉灭亡之前公然写书预言蜀汉就是汉的末代,那真的就是在找死。况且刘禅在祭奠诸葛亮的祭文中也称自己的国家为季汉——《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刘禅追封诸葛亮为忠武侯的诏书: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身为皇帝公开诅咒自己的国家快完了?那更不可能。大臣吕凯夸赞诸葛亮时说了一句“翊赞季兴”,这里的季兴是中兴、复兴的意思,这么看来意思就很明显了,所谓“季汉”其实就是要中兴大汉。所以“季汉”的叫法是蜀汉大臣一方面要与前朝的东、西汉进行区分,另一方面则是寄托了蜀汉上下要中兴大汉的美好愿望。因而季汉的叫法是最为官方,也是最为准确的叫法。

来源:刘备建立的政权叫“汉”,不叫“蜀”http://cn.luhui.net/chaodai/sanguo/

手机版请访问三国(魏蜀吴)
扫码手机上继续看

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可以保存收藏,也扫码后可以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