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另有作为儿童读物的同名图书。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原来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是中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但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南宋学者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尝详考之,以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据王明清考证《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百家姓》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你的姓氏藏在最美的诗词里:100种姓氏100句诗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欧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跋夹谷 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百家姓中国心QQ头像
百家姓全文带拼音
1 | 赵(zhào) | 钱(qián) | 孙(sūn) | 李(lǐ) |
2 | 周(zhōu) | 吴(wú) | 郑(zhèng) | 王(wáng) |
3 | 冯(féng) | 陈(chén) | 褚(chǔ) | 卫(wèi) |
4 | 蒋(jiǎng) | 沈(shěn) | 韩(hán) | 杨(yáng) |
5 | 朱(zhū) | 秦(qín) | 尤(yóu) | 许(xǔ) |
6 | 何(hé) | 吕(lǚ) | 施(shī) | 张(zhāng) |
7 | 孔(kǒng) | 曹(cáo) | 严(yán) | 华(huà) |
8 | 金(jīn) | 魏(wèi) | 陶(táo) | 姜(jiāng) |
9 | 戚(qī) | 谢(xiè) | 邹(zōu) | 喻(yù) |
10 | 柏(bǎi) | 水(shuǐ) | 窦(dòu) | 章(zhāng) |
11 | 云(yún) | 苏(sū) | 潘(pān) | 葛(gě) |
12 | 奚(xī) | 范(fàn) | 彭(péng) | 郎(láng) |
13 | 鲁(lǔ) | 韦(wéi) | 昌(chāng) | 马(mǎ) |
14 | 苗(miáo) | 凤(fèng) | 花(huā) | 方(fāng) |
15 | 俞(yú) | 任(rèn) | 袁(yuán) | 柳(liǔ) |
16 | 酆(fēng) | 鲍(bào) | 史(shǐ) | 唐(táng) |
17 | 费(fèi) | 廉(lián) | 岑(cén) | 薛(xuē) |
18 | 雷(léi) | 贺(hè) | 倪(ní) | 汤(tāng) |
19 | 滕(téng) | 殷(yīn) | 罗(luó) | 毕(bì) |
20 | 郝(hǎo) | 邬(wū) | 安(ān) | 常(cháng) |
21 | 乐(yuè) | 于(yú) | 时(shí) | 傅(fù) |
22 | 皮(pí) | 卞(biàn) | 齐(qí) | 康(kāng) |
23 | 伍(wǔ) | 余(yú) | 元(yuán) | 卜(bǔ) |
24 | 顾(gù) | 孟(mèng) | 平(píng) | 黄(huáng) |
25 | 和(hé) | 穆(mù) | 萧(xiāo) | 尹(yǐn) |
26 | 姚(yáo) | 邵(shào) | 湛(zhàn) | 汪(wāng) |
27 | 祁(qí) | 毛(máo) | 禹(yǔ) | 狄(dí) |
28 | 米(mǐ) | 贝(bèi) | 明(míng) | 臧(zāng) |
29 | 计(jì) | 伏(fú) | 成(chéng) | 戴(dài) |
30 | 谈(tán) | 宋(sòng) | 茅(máo) | 庞(páng) |
31 | 熊(xióng) | 纪(jì) | 舒(shū) | 屈(qū) |
32 | 项(xiàng) | 祝(zhù) | 董(dǒng) | 梁(liáng) |
33 | 杜(dù) | 阮(ruǎn) | 蓝(lán) | 闵(mǐn) |
34 | 席(xí) | 季(jì) | 麻(má) | 强(qiáng) |
35 | 贾(jiǎ) | 路(lù) | 娄(lóu) | 危(wēi) |
36 | 江(jiāng) | 童(tóng) | 颜(yán) | 郭(guō) |
37 | 梅(méi) | 盛(shèng) | 林(lín) | 刁(diāo) |
38 | 钟(zhōng) | 徐(xú) | 邱(qiū) | 骆(luò) |
39 | 高(gāo) | 夏(xià) | 蔡(cài) | 田(tián) |
40 | 樊(fán) | 胡(hú) | 凌(líng) | 霍(huò) |
41 | 虞(yú) | 万(wàn) | 支(zhī) | 柯(kē) |
42 | 昝(zǎn) | 管(guǎn) | 卢(lú) | 莫(mò) |
43 | 经(jīng) | 房(fáng) | 裘(qiú) | 缪(miào) |
44 | 干(gān) | 解(xiè) | 应(yīng) | 宗(zōng) |
45 | 丁(dīng) | 宣(xuān) | 贲(bēn) | 邓(dèng) |
46 | 郁(yù) | 单(shàn) | 杭(háng) | 洪(hóng) |
47 | 包(bāo) | 诸(zhū) | 左(zuǒ) | 石(shí) |
48 | 崔(cuī) | 吉(jí) | 钮(niǔ) | 龚(gōng) |
49 | 程(chéng) | 嵇(jī) | 邢(xíng) | 滑(huá) |
50 | 裴(péi) | 陆(lù) | 荣(róng) | 翁(wēng) |
51 | 荀(xún) | 羊(yáng) | 於(yū) | 惠(huì) |
52 | 甄(zhēn) | 曲(qū) | 家(jiā) | 封(fēng) |
53 | 芮(ruì) | 羿(yì) | 储(chǔ) | 靳(jìn) |
54 | 汲(jí) | 邴(bǐng) | 糜(mí) | 松(sōng) |
55 | 井(jǐng) | 段(duàn) | 富(fù) | 巫(wū) |
56 | 乌(wū) | 焦(jiāo) | 巴(bā) | 弓(gōng) |
57 | 牧(mù) | 隗(kuí) | 山(shān) | 谷(gǔ) |
58 | 车(chē) | 侯(hóu) | 宓(mì) | 蓬(péng) |
59 | 全(quán) | 郗(xī) | 班(bān) | 仰(yǎng) |
60 | 秋(qiū) | 仲(zhòng) | 伊(yī) | 宫(gōng) |
61 | 宁(nìng) | 仇(qiú) | 栾(luán) | 暴(bào) |
62 | 甘(gān) | 钭(tǒu) | 厉(lì) | 戎(róng) |
63 | 祖(zǔ) | 武(wǔ) | 符(fú) | 刘(liú) |
64 | 景(jǐng) | 詹(zhān) | 束(shù) | 龙(lóng) |
65 | 叶(yè) | 幸(xìng) | 司(sī) | 韶(sháo) |
66 | 郜(gào) | 黎(lí) | 蓟(jì) | 薄(bó) |
67 | 印(yìn) | 宿(sù) | 白(bái) | 怀(huái) |
68 | 蒲(pú) | 邰(tái) | 从(cóng) | 鄂(è) |
69 | 索(suǒ) | 咸(xián) | 籍(jí) | 赖(lài) |
卓(zhuó) | 蔺(lìn) | 屠(tú) | 蒙(méng) | |
池(chí) | 乔(qiáo) | 阴(yīn) | 鬱(yù) | |
胥(xū) | 能(nài) | 苍(cāng) | 双(shuāng) | |
闻(wén) | 莘(shēn) | 党(dǎng) | 翟(zhái) | |
谭(tán) | 贡(gòng) | 劳(láo) | 逄(páng) | |
姬(jī) | 申(shēn) | 扶(fú) | 堵(dǔ) | |
冉(rǎn) | 宰(zǎi) | 郦(lì) | 雍(yōng) | |
郤(xì)) | 璩(qú) | 桑(sāng | 桂(guì) | |
濮(pú) | 牛(niú) | 寿(shòu) | 通(tōng) | |
边(biān) | 扈(hù) | 燕(yān) | 冀(jì) | |
郏(jiá) | 浦(pǔ) | 尚(shàng) | 农(nóng) | |
温(wēn) | 别(bié) | 庄(zhuāng) | 晏(yàn) | |
柴(chái) | 瞿(qú) | 阎(yán) | 充(chōng) | |
慕(mù) | 连(lián) | 茹(rú) | 习(xí) | |
宦(huàn) | 艾(ài) | 鱼(yú) | 容(róng) | |
向(xiàng) | 古(gǔ) | 易(yì) | 慎(shèn) | |
戈(gē) | 廖(liào) | 庾(yǔ) | 终(zhōng) | |
暨(jì) | 居(jū) | 衡(héng) | 步(bù) | |
都(dū) | 耿(gěng) | 满(mǎn) | 弘(hóng) | |
匡(kuāng) | 国(guó) | 文(wén) | 寇(kòu) | |
广(guǎng) | 禄(lù) | 阙(quē) | 东(dōng) | |
欧(ōu) | 殳(shū) | 沃(wò) | 利(lì) | |
蔚(wèi) | 越(yuè) | 夔(kuí) | 隆(lóng) | |
师(shī) | 巩(gǒng) | 厍(shè) | 聂(niè) | |
晁(cháo) | 勾(gōu) | 敖(áo) | 融(róng) | |
冷(lěng) | 訾(zǐ) | 辛(xīn) | 阚(kàn) | |
那(nā) | 简(jiǎn) | 饶(ráo) | 空(kōng) | |
曾(zēng) | 母(mǔ) | 沙(shā) | 乜(niè) | |
养(yǎng) | 鞠(jū) | 须(xū) | 丰(fēng) | |
巢(cháo) | 关(guān) | 蒯(kuǎi) | 相(xiàng) | |
查(zhā) | 后(hòu) | 荆(jīng) | 红(hóng) | |
游(yóu) | 竺(zhú) | 权(quán) | 逯(lù) | |
盖(gài) | 益(yì) | 桓(huán) | 公(gōng) | |
万俟(mò qí) | 司马(sī mǎ) | 上官(shàng guān) | 欧阳(ōu yáng) | |
夏侯(xià hóu) | 诸葛(zhū gě) | 闻人(wén rén) | 东方(dōng fāng) | |
赫连(hè lián) | 皇甫(huáng pǔ) | 尉迟(yù chí) | 公羊(gōng yáng) | |
澹台(tán tái) | 公冶(gōng yě) | 宗政(zōng zhèng) | 濮阳(pú yáng) | |
淳于(chún yú) | 单于(chán yú) | 太叔(tài shū) | 申屠(shēn tú) | |
公孙(gōng sūn) | 仲孙(zhòng sūn) | 轩辕(xuān yuán) | 令狐(lìng hú ) | |
钟离(zhōng lí) | 宇文(yǔ wén) | 长孙(zhǎng sūn) | 慕容(mù róng) | |
鲜于(xiān yú) | 闾丘(lǘ qiū) | 司徒(sī tú) | 司空(sī kōng) | |
亓官(qí guān) | 司寇(sī kòu) | 仉督(zhǎng dū) | 子车(zǐ jū) | |
颛孙(zhuān sūn) | 端木(duān mù) | 巫马(wū mǎ) | 公西(gōng xī) | |
漆雕(qī diāo) | 乐正(yuè zhèng) | 壤驷(rǎng sì) | 公良(gōng liáng) | |
拓跋(tuò bá) | 夹谷(jiá gǔ) | 宰父(zǎi fǔ) | 榖梁(gǔ liáng) | |
晋(jìn) 楚(chǔ) | 闫(yán) 法(fǎ) | 汝(rǔ) 鄢(yān) | 涂(tú) 钦(qīn) | |
段干(duàn gān) | 百里(bǎi lǐ) | 东郭(dōng guō) | 南门(nán mén) | |
呼延(hū yán) | 归(guī) 海 (hǎi) | 羊舌(yáng shé) | 微(wēi) 生(shēng) | |
岳(yuè) 帅(shuài) | 缑(gōu) 亢(kàng) | 况(kuàng) 后(hòu) | 有(yǒu) 琴(qín) | |
梁丘(liáng qiū) | 左丘(zuǒ qiū) | 东门(dōng mén) | 西门(xī mén) | |
商(shāng) 牟(móu) | 佘(shé) 佴(nài) | 伯(bó) 赏(shǎng) | 南宫(nán gōng) | |
墨(mò) 哈(hǎ) | 谯(qiáo) 笪(dá) | 年(nián) 爱(ài) | 阳(yáng) 佟(tóng) | |
第五(dì wǔ) | 言(yán) 福(fú) | 百家姓终 |
作为姓氏读音不同的字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些常用字作为姓氏时,读法又大不同,常见的有:①朴,读piáo,不读pǔ。②仇,读qiú,不读chóu。③单,读shàn,不读dān。④解,读xiè,不读jiě。⑤令狐,读líng hú,不读lìng hú。⑥尉迟,读yù chí,不读wèi chí …
哪些汉字在作为姓氏时读音不同?
句:作姓氏时读gōu;
黑:作姓氏时读hè;
区:作姓氏时读ōu;
朴:作姓氏时读piáo;
仇:作姓氏时读qiú;
查:作姓氏时读zhā;
繁:作姓氏时读pó;
员:作姓氏时读yùn;
蕃:作姓氏时读pí;
尉迟:作姓氏时读yùchí;
纪:作姓氏时读jǐ;
佟,作姓氏时读tóng
芮,作姓氏时读ruì
任,作姓氏时读rén
解,作姓氏时读xiè
种,作姓氏时读chóng
盖,作姓氏时读gě
单,作姓氏时读shàn
斗,读dòu豆,不读dǒu抖。
种,读chóng虫,不读zhòng众、zhǒng肿。
盖,读gài(概),又读gě(葛),是两个姓。
华,读huà(话),不读huá(滑)。如华罗庚、华君武。
缪,读miào(妙),不读miù(谬)、móu(谋),如缪云台缪贤。
区,读ōu(欧),不读qū驱。
朴,读piáo瓢,不读bǔ普、pò破。朴姓朝鲜族多见。
便,读pián骈,不读biàn变。
乐,读yuè阅,不读lè勒。如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
覃,本是谭姓,因避难改姓覃,读tán谈,qín琴都对。
仇,读qiú球,不读chóu愁。如明代画家仇英。
任,读rén人,不读rèn认。如革命家任弼时。
单,读shàn善,不读dān耽。如《说唐》中的单雄信。
折,读shé蛇,不读zhé哲,如北宋名将折可存。佘太君本姓折。
参,读shēn深,不读cān餐。
解,读xiè谢,不读jiě姐。如《水浒》中的解珍、解宝兄弟。
燕,读yān烟,不读yàn艳。
牟,读móu谋,不读mù木。
不,读fǒu否,不读bù布。
当,读dàng荡,不读dāng裆。
员,读yùn运,不读yuán元。如唐朝名臣员千秋。
查,读zhā渣,不读chá茶。如金庸原名查良镛。
曾,读zēng增,不读céng层。如孔子的学生曾参,宋代散文家曾巩。
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衍生出来的,比如姚姓,据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便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称为姚氏。舜在当帝之前,有搬到妫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是一家亲。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
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这些姓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几乎都有一番来历,都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归纳起来,分门别类,大致有以下十几种来源:
一、以国名为姓氏。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大小诸侯国遍布神州,有许多国的王族以国名作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卫、许、陈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二、以邑、亭、乡名为姓氏。邑指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乡、亭都是古代行政区划,秦汉时,大体上十里一亭。每乡约12500户,十亭为一乡。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三、以居住地为姓氏。一般是无封土之人采用这种方式,其中复姓较多,大都表示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再比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等。 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四、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五、以祖上谥号为姓氏。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根据其生平行为褒贬善恶所加的称号叫谥号。比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六、以爵位为姓氏。爵位是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比如:王、公、侯、伯、子、男。上古周朝时,鲁国郡主鲁定公,将他哥哥的两个儿子,一个叫衍,一个叫为,都封为公爵,时人称之为公衍、公为。公衍、公为的后代就以祖上爵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公。得姓始祖:公衍、公为。
七、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比如:伯、仲、叔、季等。
八、以官职为姓氏。比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史、理、钱、宗、帅、凌等是以官职为姓的。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九、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十、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晋国赵衰跟随公子重耳颠沛流离十九年,最后辅佐他回国登基。赵衰不仅对公子重耳,而且对一般人也是像冬天里的的太阳一样温暖,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冬日”为姓氏 。汉代的淮南王英布,年轻时犯罪,被处以脸上刺字的刑法,这在当时叫做黥刑。他的后代不仅不忌讳这一点,反而以“黥”为姓氏。
十一、因赐姓、避讳而改姓。赐姓即天子、皇帝赐给臣民的姓。比如唐朝大规模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据《路史》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避讳,是指凡遇到皇帝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史上因古代避讳而曾被改名的城市与人物)。后晋避讳儿皇帝石敬瑭,姓敬的要改姓文、姓苟。但后汉时基本上都恢复原姓了。到宋朝为避讳翼祖赵敬(赵匡胤祖父),姓敬的又纷纷改姓苟、姓文。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在撰写的《通志·氏族略》中曾列举出不少:“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庄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师氏避晋景帝讳,改为帅氏……”此外,还有因避汉宣帝刘询的名讳,姓荀的改姓孙;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姓恒的改姓常;避汉哀帝刘欣的名讳,姓欣的改姓喜;避汉哀帝父亲刘庆的名讳,姓庆的改姓贺。
十二、因避仇、避祸而改姓。比如:司马迁遭到迫害,后裔改姓同、冯。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成为“冯”字。两千年来他们遵奉“冯同一家”,“冯同不分”,“冯同不婚” 的遗训。再比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十三、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带来的姓及其改姓。古代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羌、氏、羯等少数民族原有的复姓原有的复姓、三字姓、四字姓,经过多次民族融合,有的已改成单姓,和汉族的姓氏融合为一体。比如:慕容、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司马改姓司,欧阳改姓欧。比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十四、其他。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姓,与原始的姓并非同一概念,而是包含了古代的姓与氏两方面的内容。 中华民族的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血缘关系,往往以此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微号,这就是图腾。“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中摘要》中明确指出:“图腾一辞表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有些图腾,后来转化为人的姓。由于那时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姓”的造字属于会意,古形体是由“人”和“生”组成,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用“女”与“生”组合成姓字,最早见于秦国该石《诅楚文》,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生而有姓。因此,中国早期的许多姓,如姬、姒、姜、赢等,都带有“女”字。 氏是姓衍生的分支,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解释为木本,即植物之根;后来转注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头、木之根本的意思。 《左传·隐公八年》记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这是说,帝王立有德之人为诸侯,根据他的出生血统赐给姓,分封给他土地并且根据封地命名氏。由此可见,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社会职能上说,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姓是决定是否能够通婚的依据,氏则是用来区别贵贱的,正如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序》所说:“氏所以别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回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能”。
战国时期,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姓氏成为表明个人及所生家庭的符号,亦即郑樵所云:“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见于文字记载正式将姓氏混用的,是西汉时的司马迁,他在《史书》中写秦始皇曰“姓刘氏”。此后,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都是一个意思,即实际是专指姓。尽管如此,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仍然有贵与贱之分,其区分依据就是看有无“地望”,即“以地望明贵贱”。地望,就是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庭,意思是世居某郡,以当地所仰望。 随着姓氏的产生,姓氏之学逐渐兴起。《汉书·艺文志》所裁《世本》15篇,据说系战国时史官所撰,是中国最早系统记裁姓氏来源的典籍。 此后,姓我著作层出不穷,例如:西汉有史游的《急就章》;东汉有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应劭的《风俗通义·姓氏篇》;南朝宋有何承天的《姓苑》,齐有王俭的《姓谱》,梁有王僧孺的《百家谱》、徐勉的《百家谱》;北齐有魏收的《魏书·官氏志》;唐代有官修的《氏族志》,柳冲的《大唐姓系录》,韦述的《开元谱》,柳芳的《永秦谱》,张九龄的《姓源韵谱》,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有无名氏的《百家姓》,邵思的《姓解》,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郑樵的《通志·氏就篇》;明代有吴沈等的《千家姓》,凌迪知的《古今万姓统谱》;清代有熊峻运的《新纂氏族笺释》,任若海的《太平图话姓氏综》,张澍的《姓氏寻源》,等等。这些姓氏书,尽管由于受时代的=阶段的制约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为今天的姓氏研究提供许多有用的资料。 那么,从古至今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呢?据《半月谈》报道,“中华民族的姓氏多达11939个”。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有区别,姓是不变的,而氏则不断变 化。春秋时晋国叔向说,“胖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同是姬姓的贵族,却存许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宗”的十一个氏族之一。姓和氏的产生和区别是由氏族制和宗法制决定的。 姓与氏来源于原始时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称。那队每 一个氏族都有一个用图腾物作标志的名称。图腾物既是氏族感生神灵,又是族名。当氏族经过发展,逐渐 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构成的胞族集团,每一个新氏族都为自己想了新的名称,原先的氏族名称就成为胞族的名称了,胞族继续发展,分成若干胞族,构成部落,原先的胞族名称(即更早先的 氏族名称)又转化为部落的名称。部落中的每一个氏旅既有自己的氏称,又有据以联系血缘远近的胞族称(旧氏)和部落称 [更早的氏)。这种不同层次的氏称,大体相当于先秦时代姓与氏 的关系。如《左传》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两个胞族八个氏族,叫 伯奋氏、仲堪氏、叔献氏、季仲氏(此四氏为一个胞族),伯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 而八个氏又都属于高辛氏。
周代的姓氏制度是继承原始社会的氏族名称制度产生的,但 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旧氏(指嫡系)不仅—升为“家”(相当于脑族或宗族)或“园”(相当于部落)的名称,而且始终仍作 为氏族名称。如吝秋营目的“季孙氏”不仅是以征公子季友为姑祖的宗族的名趴而且是这个宗族的嫡系氏族的名称。这是出周 代宗法制决定的。拄周代的宗氏氏族分菜之后,原氏族的爵位型地财产连同氏族名称都由嫡族继承,旁支五世而迁,嫡系百灶 不定,所以,氏族名称将出嫡系氏族世世代代沿用下去。
由于周代贵族是技姓氏采区分血缘关系之辽近的,所以姓氏成为统帅同宗同族成员的旗帜。周王所在的氏族是绝对的大宗乐族,因此天于的姓也成为整个民族〔用族)的旗帜。于是产生了 顾炎武总结的“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的局面。如因周人是姬地所以周公旦长于伯离封于各鲁囤公 室从所有公族也都是姬蜘不可能变处。但新的氏则冬断产郧氏、柳氏出自鲁孝公,费氏、郎氏出自纪公,施氏出自桌公,孟氏、叔孙氏、享孙氏出自桓公,为氏出自咽公,鲁氏 副出白宫国灭亡后的公室遗民等等。
姓与氏的区别,由“姓”“氏”本身的意义也能看出来。《说文》:“众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因生以为烃”。“感天而生”招始祖所感生助图腾物,西周以后被附会为“天”。“因生以为烃”实指因图路称号作为姓。 可见“姓”本义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于熊迹, “拟”得名于蔻队 “子”得名于燕卵等(参阅本书《图房》)。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文族,指分菜的各族。从语音看, “氏”与“支”古音同。氏既是文族名执当然每当分氏都要产生新的氏了。 春秋时代,贵族通常以祖父的名号(如名、字、谨、封邑 等)为氏。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抵那时并非人人都有氏称,只 有代表氏族的族长才被称为某氏。而这个氏名,又是氏族始祖的 名号。假设那时王常寿命为三代同堂,而氏族又是冈一始祖的五代以内子孙所构成,不难算出,任何人在世时都不可能成为氏族 始祖并且以他的名号作氏族名,只有当她的第五代孙出现以后,他的后代才成为独立的氏族而以他的名号作氏称。由于族长是在世的最高辈,在正常情况下正好是始祖的嫡长孙作族长。
《左传·隐公五年》把台串公儿子公子躯追称为“威信伯”。 孔颖达《琉》云,“诸侯之子称公执公孙之于 不得袒诸民乃以王父(祖父)字为氏。计艘伯之孙乃得以减为氏。”就是说,当公子呕(字子咸)成为氏族始祖吮他的孙子做族搔才开始以“威”为氏。这时使脱离公室嫡族了。上文巳说别任何一个氏族,它本身都有一个嫡系往下南嫡系的每一代族长都保持该氏作称号而不变。所以,氏一方面不断变化而产生新民,另一方面又将一直流传下去。到两汉以后,随着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中解体,先素本有区别的姓与氏开始合流,合称为拄氏。从此姓氏不再分大小宗,而由所有的后裔共同继承。不过,由于皇族、官僚地主和农村中宗法制度一直还存色于是 秦汉以后又产生丁“房”的概念,其性质与先素的“氏”相似。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从而推算出当时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宋朝、元朝及明朝首一百个姓的次序如下:
宋朝百家姓排序(960年─1279年)
王,李,张,赵,刘,陈,杨,吴,黄,朱,
孙,郭,胡,吕,高,宋,徐,程,林,郑,
范,何,韩,曹,马,许,田,冯,杜,周,
曾,汪,苏,董,方,蔡,梁,石,谢,贾,
薛,彭,崔,唐,潘,邓,任,史,钱,侯,
魏,罗,叶,沈,孟,姚,傅,丁,章,萧,
蒋,卢,陆,袁,江,晁,谭,邵,欧阳,孔,
俞,尹,廖,阎,洪,夏,雷,葛,文,柳,
陶,毛,丘,龚,康,蒲,邢,郝,庞,安,
裴,折,施,游,金,邹,汤,虞,严,钟。
元朝百家姓排序(1271年─1368年)
王,张,李,刘,陈,赵,吴,杨,黄,周,
徐,朱,郑,胡,高,郭,林,程,马,释,
汪,罗,孙,邓,曾,萧,何,方,唐,谢,
冯,吕,许,韩,董,叶,宋,夏,余,曹,
范,潘,田,姚,金,袁,蔡,戴,史,孔,
薛,杜,倪,熊,文,彭,蒋,梁,俞,沈,
傅,丁,谭,段,耶律,苏,汤,卢,顾,易,
毛,洪,魏,陆,侯,廖,贾,孟,虞,严,
姜,钱,雷,江,完颜,丘,黎,于,邵,葛,
章,龚,颜,邹,崔,石,秦,游,欧阳,郝。
明朝百家姓排序(1368年─1644年)
王,张,李,陈,刘,杨,吴,黄,周,徐,
朱,赵,胡,孙,郑,何,郭,沈,高,林,
谢,马,叶,罗,冯,许,萧,汪,韩,曹,
潘,吕,姚,程,余,袁,宋,钱,陆,卢,
唐,彭,蒋,曾,邓,蔡,顾,魏,方,傅,
金,范,梁,夏,董,章,俞,丁,江,杜,
邹,钟,苏,严,戴,崔,田,毛,石,任,
龚,陶,邵,薛,丘,熊,侯,谭,姜,贾,
施,秦,史,廖,于,孔,尹,黎,孟,段,
汤,白,詹,聂,易,洪,盛,倪,康,文
我们现在所说的百家姓排名,更加关心的是不同姓氏的人口数排名,而排名依据的是什么呢?是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也就是说在新的人口普查进行之前,我们不会知道新的百家姓排名,现有的百家姓排行榜依据的都是老的数据。网络盛传“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全国总人口数达十三亿七千万” NO!纯属谣言!
您想知道您的姓氏今年在百家姓中的排名?要想知道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从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整理出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下面的数据引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2020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中国百家姓最新排名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排前十。
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百家姓排名100名姓氏:前十名总人口约为5.5亿人。
李王张刘陈——中国五大姓氏
001、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者共计58人 创百家姓中之最),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中国历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的姓氏是李姓”吗?
002、王姓
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广,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王姓在先秦、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地区为主要的活动地区,发展十分迅猛。隋朝时期,王姓各支派向各地迁播之外,最重要的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是福建王姓的总开山祖,史称开闽王氏。明朝永乐年间,这支王姓开始进入台湾地区。
003、张姓
张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6.83%。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王朝。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张氏家族也是最重要的姓氏之一,昔时就是起源于河北地区清河,听说是轩辕黄帝的姬姓改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是以可以断定,张姓的开山祖师就是来历于此。张姓的始祖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的孙子张挥。以致于在宋朝时代,已经演变成为了第3大姓氏。这些都不算什么,还在元代时代,被列为第二大姓氏。
为何五大姓的“张”没有当过皇帝?
“五大姓”有:张王李赵刘说到张姓,有人就这个姓氏提出了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这个姓氏在数千年来没有出过皇帝?
民间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比较迷信的,他们认为玉帝老儿原本姓王,可是后来他修道成功,升上天去,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受世间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所以为了体现对他的尊重,姓张的人就不能当皇帝。当然,这是个不太有说服力的回答。
说起来毕竟中国的君主制度建立了有好几千年了,一个朝代覆灭,另一个朝代又崛起,比较出名,为人所知的强大王朝就只有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这数得过来的几个了。即使张姓是大姓,但也不是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张家的道理。
但要说张姓的皇帝也不是没有的,而是这些人当皇帝的时候并没有对历史产生多大的影响,也不是什么著名人物,或者是这些皇帝实在是太不负责、让人仇恨,所以人们关注点也不在这,这些皇帝也就容易被人忽略了。 其中就比如说有被“真皇帝”赵构赐死、自缢身亡的假皇帝张邦昌,还有混世魔王张献忠。只不外是人家在执政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被历史所忘记。
现在中国人口最多的20个姓氏排名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显然张仍是占据重要职位,除了张姓外,也不是说其他姓氏就很厉害了一样。虽说张姓出皇帝少,但是一说起姓张的历史名人,倒也不少,比如说有秦朝纵横家张仪、发明家张衡、医药学家张仲景、还有洋务运动人物张之洞、民国军阀张作霖等等,张家也还是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004、刘姓
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
从刘邦开始到这之后的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九个正统朝代是刘姓皇帝建立的。分别是西汉、玄汉、东汉、蜀汉、汉赵、刘宋、后汉、南汉、北汉,他们的建立者分别是刘邦、刘玄、刘秀,刘备,刘渊、刘裕、刘知远、刘龑、刘崇,而且这里还可以看出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这些刘姓的皇帝们,从刘邦之后除了刘裕(刘裕自称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刘交后裔刘强东:富贵还乡,衣锦昼行,天下闻名)之外,刘姓只要建国都喜欢用汉作为国号,似乎就对刘姓皇帝第一人刘邦跟他的大汉朝推崇备至。
005、陈姓
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又有“陈林半天下”之称。
整体来看,2020中国百家姓排行榜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其中“王”“李”“张”“刘”“陈”依旧位列中国五大姓氏,五大姓氏人口总数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0.8%。
姓氏人口总数多的结果便是这些新生儿姓氏同样名列前茅,2020年中国共计有1003.5万新生儿进行户籍登记,其中有72.6万新生儿登记姓氏为“李”,其余“王”“张”“刘”等大姓新生儿数量同样超过50万人。最少的是“顾”姓,仅1.7万人。
而在2020年1003.5万新生儿名字中,“梓”“子”“宇”“辰”“一”等50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奕辰”成为男性新生儿父母起名的首选,数量达到1.4万人,“一诺”成为女性新生儿父母起名的首选,数量达到2.4万人。
2020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大姓
1 | 王 | 2 | 李 | 3 | 张 | 4 | 刘 | 5 | 陈 | 6 | 杨 | 7 | 黄 | 8 | 赵 | 9 | 吴 | 10 | 周 |
11 | 徐 | 12 | 孙 | 13 | 马 | 14 | 朱 | 15 | 胡 | 16 | 郭 | 17 | 何 | 18 | 林 | 19 | 高 | 20 | 罗 |
21 | 郑 | 22 | 梁 | 23 | 谢 | 24 | 宋 | 25 | 唐 | 26 | 许 | 27 | 韩 | 28 | 邓 | 29 | 冯 | 30 | 曹 |
31 | 彭 | 32 | 曾 | 33 | 肖 | 34 | 田 | 35 | 董 | 36 | 潘 | 37 | 袁 | 38 | 蔡 | 39 | 蒋 | 40 | 余 |
41 | 于 | 42 | 杜 | 43 | 叶 | 44 | 程 | 45 | 魏 | 46 | 苏 | 47 | 吕 | 48 | 丁 | 49 | 任 | 50 | 卢 |
51 | 姚 | 52 | 沈 | 53 | 钟 | 54 | 姜 | 55 | 崔 | 56 | 谭 | 57 | 陆 | 58 | 范 | 59 | 汪 | 60 | 廖 |
61 | 石 | 62 | 金 | 63 | 韦 | 64 | 贾 | 65 | 夏 | 66 | 付 | 67 | 方 | 68 | 邹 | 69 | 熊 | 70 | 白 |
71 | 孟 | 72 | 秦 | 73 | 邱 | 74 | 侯 | 75 | 江 | 76 | 尹 | 77 | 薛 | 78 | 闫 | 79 | 段 | 80 | 雷 |
81 | 龙 | 82 | 黎 | 83 | 史 | 84 | 陶 | 85 | 贺 | 86 | 毛 | 87 | 郝 | 88 | 顾 | 89 | 龚 | 90 | 邵 |
91 | 万 | 92 | 覃 | 93 | 武 | 94 | 钱 | 95 | 戴 | 96 | 严 | 97 | 莫 | 98 | 孔 | 99 | 向 | 100 | 常 |
2020新生儿姓氏排行前十位
排行 | 姓氏 | 人数 | 男孩 | 女孩 |
1 | 李 | 725972 | 381291 | 344681 |
2 | 王 | 707524 | 370637 | 336887 |
3 | 张 | 670291 | 351552 | 318739 |
4 | 刘 | 505749 | 266401 | 239348 |
5 | 陈 | 464557 | 246381 | 218176 |
6 | 杨 | 339075 | 178539 | 160536 |
7 | 黄 | 253963 | 135753 | 118210 |
8 | 吴 | 201063 | 106823 | 94240 |
9 | 赵 | 199046 | 104137 | 94909 |
10 | 周 | 184753 | 97623 | 87130 |
2020新生儿姓氏排行后十位
排行 | 姓氏 | 人数 | 男孩 | 女孩 |
1 | 武 | 19296 | 9171 | 10125 |
2 | 邵 | 19186 | 8984 | 10202 |
3 | 万 | 19004 | 9898 | 9106 |
4 | 戴 | 18205 | 9703 | 8502 |
5 | 严 | 18168 | 9526 | 8642 |
6 | 孔 | 17430 | 8956 | 8474 |
7 | 向 | 16682 | 8813 | 7869 |
8 | 钱 | 16608 | 8644 | 7964 |
9 | 常 | 16540 | 8602 | 7938 |
10 | 顾 | 16539 | 7817 | 8722 |
2020新生儿名字使用最多的50个字
1 | 梓 | 2 | 子 | 3 | 宇 | 4 | 辰 | 5 | 一 |
6 | 宸 | 7 | 泽 | 8 | 嘉 | 9 | 欣 | 10 | 佳 |
11 | 奕 | 12 | 轩 | 13 | 晨 | 14 | 涵 | 15 | 思 |
16 | 诺 | 17 | 雨 | 18 | 语 | 19 | 睿 | 20 | 文 |
21 | 妍 | 22 | 安 | 23 | 博 | 24 | 怡 | 25 | 依 |
26 | 浩 | 27 | 沐 | 28 | 铭 | 29 | 诗 | 30 | 玥 |
31 | 俊 | 32 | 然 | 33 | 彤 | 34 | 乐 | 35 | 皓 |
36 | 琪 | 37 | 瑶 | 38 | 悦 | 39 | 艺 | 40 | 桐 |
41 | 熙 | 42 | 煜 | 43 | 阳 | 44 | 锦 | 46 | 伊 |
46 | 昕 | 47 | 恩 | 48 | 可 | 49 | 若 | 50 | 萱 |
2020男姓新生儿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排行 | 名字 | 人数 |
1 | 奕辰 | 14620 |
2 | 宇轩 | 14479 |
3 | 浩宇 | 14104 |
4 | 亦辰 | 14034 |
5 | 宇辰 | 13234 |
6 | 子墨 | 12534 |
7 | 宇航 | 11609 |
8 | 浩然 | 11557 |
9 | 梓豪 | 10895 |
10 | 亦宸 | 10844 |
2020女性新生儿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排行 | 名字 | 人数 |
1 | 一诺 | 24820 |
2 | 依诺 | 19426 |
3 | 欣怡 | 17623 |
4 | 梓涵 | 14626 |
5 | 语桐 | 12444 |
6 | 欣妍 | 12096 |
7 | 可欣 | 12022 |
8 | 语汐 | 11969 |
9 | 雨桐 | 11637 |
10 | 梦瑶 | 11128 |
2010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至200大姓
1:李 | 2:王 | 3:张 | 4:刘 | 5:陈 |
6:杨 | 7:赵 | 8:黄 | 9:周 | 10:吴 |
11:徐 | 12:孙 | 13:胡 | 14:朱 | 15:高 |
16:林 | 17:何 | 18:郭 | 19:马 | 20:罗 |
21:梁 | 22:宋 | 23:郑 | 24:谢 | 25:韩 |
26:唐 | 27:冯 | 28:于 | 29:董 | 30:萧 |
31:程 | 32:曹 | 33:袁 | 34:邓 | 35:许 |
36:傅 | 37:沈 | 38:曾 | 39:彭 | 40:吕 |
41:苏 | 42:卢 | 43:蒋 | 44:蔡 | 45:贾 |
46:丁 | 47:魏 | 48:薛 | 49:叶 | 50:阎 |
51:余 | 52:潘 | 53:杜 | 54:戴 | 55:夏 |
56:钟 | 57:汪 | 58:田 | 59:任 | 60:姜 |
61:范 | 62:方 | 63:石 | 64:姚 | 65:谭 |
66:廖 | 67:邹 | 68:熊 | 69:金 | 70:陆 |
71:郝 | 72:孔 | 73:白 | 74:崔 | 75:康 |
76:毛 | 77:邱 | 78:秦 | 79:江 | 80:史 |
81:顾 | 82:侯 | 83:邵 | 84:孟 | 85:龙 |
86:万 | 87:段 | 88:漕 | 89:钱 | 90:汤 |
91:尹 | 92:黎 | 93:易 | 94:常 | 95:武 |
96:乔 | 97:贺 | 98:赖 | 99:龚 | 100:文 |
2010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至200大姓
101:庞 | 102:樊 | 103:兰 | 104:殷 | 105:施 |
106:陶 | 107:洪 | 108:翟 | 109:安 | 110:颜 |
111:倪 | 112:严 | 113:牛 | 114:温 | 115:芦 |
116:季 | 117:俞 | 118:章 | 119:鲁 | 120:葛 |
121:伍 | 122:韦 | 123:申 | 124:尤 | 125:毕 |
126:聂 | 127:丛 | 128:焦 | 129:向 | 130:柳 |
131:邢 | 132:路 | 133:岳 | 134:齐 | 135:沿 |
136:梅 | 137:莫 | 138:庄 | 139:辛 | 140:管 |
141:祝 | 142:左 | 143:涂 | 144:谷 | 145:祁 |
146:时 | 147:舒 | 148:耿 | 149:牟 | 150:卜 |
151:路 | 152:詹 | 153:关 | 154:苗 | 155:凌 |
156:费 | 157:纪 | 158:靳 | 159:盛 | 160:童 |
161:欧 | 162:甄 | 163:项 | 164:曲 | 165:成 |
166:游 | 167:阳 | 168:裴 | 169:席 | 170:卫 |
171:查 | 172:屈 | 173:鲍 | 174:位 | 175:覃 |
176:霍 | 177:翁 | 178:隋 | 179:植 | 180:甘 |
181:景 | 182:薄 | 183:单 | 184:包 | 185:司 |
186:柏 | 187:宁 | 188:柯 | 189:阮 | 190:桂 |
191:闵 | 192:欧阳 | 193:解 | 194:强 | 195:柴 |
196:华 | 197:车 | 198:冉 | 199:房 | 200:边 |
2010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200至300大姓
数据来源:鲁虺文化网百家姓 http://cn.luhui.net/baijiaxing/ | ||||
201:辜 | 202:吉 | 203:饶 | 204:刁 | 205:瞿 |
206:戚 | 207:丘 | 208:古 | 209:米 | 210:池 |
211:滕 | 212:晋 | 213:苑 | 214:邬 | 215:臧 |
216:畅 | 217:宫 | 218:来 | 219:嵺 | 220:苟 |
221:全 | 222:褚 | 223:廉 | 224:简 | 225:娄 |
226:盖 | 227:符 | 228:奚 | 229:木 | 230:穆 |
231:党 | 232:燕 | 233:郎 | 234:邸 | 235:冀 |
236:谈 | 237:姬 | 238:屠 | 239:连 | 240:郜 |
241:晏 | 242:栾 | 243:郁 | 244:商 | 245:蒙 |
246:计 | 247:喻 | 248:揭 | 249:窦 | 250:迟 |
251:宇 | 252:敖 | 253:糜 | 254:鄢 | 255:冷 |
256:卓 | 257:花 | 258:仇 | 259:艾 | 260:蓝 |
261:都 | 262:巩 | 263:稽 | 264:井 | 265:练 |
266:仲 | 267:乐 | 268:虞 | 269:卞 | 270:封 |
271:竺 | 272:冼 | 273:原 | 274:官 | 275:衣 |
276:楚 | 277:佟 | 278:栗 | 279:匡 | 280:宗 |
281:应 | 282:台 | 283:巫 | 284:鞠 | 285:僧 |
286:桑 | 287:荆 | 288:谌 | 289:银 | 290:扬 |
291:明 | 292:沙 | 293:薄 | 294:伏 | 295:岑 |
296:习 | 297:胥 | 298:保 | 299:和 | 300:蔺 |
2010年中国各省市的十大姓氏
(一)广东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李、黄、张、梁、林、刘、吴、罗、杨。 |
(二)海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王、李、吴、符、林、黄、张、周、郑。 |
(三)重庆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陈、刘、王、杨、周、黄、罗、唐。 |
(四)山东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孙、赵、杨、陈、徐、马。 |
(五)福建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
(六)浙江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王、林、张、李、叶、郑、吴、徐、刘。 |
(七)江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 |
(八)内蒙古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杨、郭、孙、高、陈。 |
(九)湖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刘、陈、张、王、周、黄、杨、唐、罗。 |
(十)河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赵、陈、郭、孙、马。 |
(十一)北京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杨、陈、孙、高、马。 |
(十二)江苏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陈、李、徐、周、朱、刘、吴、杨。 |
(十三)山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 |
(十四)湖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刘、张、陈、杨、胡、黄、王、徐、周。 |
(十五)天津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赵、陈、孙、高、马。 |
(十六)宁夏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陈、赵、吴、马、孙。 |
(十七)辽宁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
(十八)上海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 |
(十九)河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张、王、李、刘、赵、杨、高、陈、马、郭。 |
(二十)安徽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陈、刘、杨、吴、周、徐、孙。 |
(二十一)新疆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徐、吴、朱、郭、黄。 |
(二十二)黑龙江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孙、杨、陈、于、徐。 |
(二十三)四川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王、刘、陈、杨、周、黄、罗、吴。 |
(二十四)广西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黄、李、梁、韦、陈、陆、杨、刘、卢、张。 壮族十大姓:黄、莫、韦、覃、农、蒙、蓝、赵、罗、梁。 |
(二十五)云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杨、王、陈、刘、赵、马、周、朱。 |
(二十六)贵州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陈、张、杨、刘、周、罗、吴、黄。 |
(二十七)陕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张、王、李、赵、刘、马、杨、陈、吴、郭。 |
(二十八)甘肃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马、陈、赵、魏、周。 |
(二十九)青海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王、刘、赵、杨、陈、马、郭、吴。 |
(三十)吉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
(三十一)台湾省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 |
姓氏与人口的关系
中国现存大约22000个姓氏,大约20个少数民族基本上不使用姓氏,仅以人名出现;其次,大陆和台湾对复姓的户籍登记都存在问题,复姓的形式和数目存在不确定性;第三,有的稀有姓氏在目前通用计算机字库中没有,造成统计缺失;第四,由于人工计算机输入时的原始错误,县级以上的汇总中出现了人口只有几人或一人的假姓,这类假姓大约有几千种之多。
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姓氏有2400种,占总人口97.93%
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姓氏有1421种,占总人口97.90%
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姓氏有717种,占总人口97.71%
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姓氏有374种,占总人口96.80%
人数在100万人以上的姓氏有153种,占总人口90.67%
人数在1000万人以上的姓氏有23种,占总人口56.61%
超过1%人口的十九个大姓
001、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002、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003、张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004、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005、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006、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007、赵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
008、黄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黄姓在要集中于江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009、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010、吴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011、徐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73%。尤以河南、山东、浙江最多!
012、孙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湖南最多!
013、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014、朱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安徽、江苏、山东最多。
015、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016、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017、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
018、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万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019、马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
排列前五十名还有:
020、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六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的70%。
021、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4%。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省人口4.7%,全国汉族梁姓人口35%在广东。
022、宋姓:
023、郑姓:
024、谢姓:
025、韩姓:
026、唐姓:
027、冯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64%。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
028、于姓:
029、董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1%。尤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30、萧姓:
031、程姓:总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东等省,这五个省的程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的60%。
032、曹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
033、袁姓:
034、邓姓:
035、许姓:
036、傅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1%。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
037、沈姓: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50%,历代多以江南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
038、曾姓:
039、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
040、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
041、苏姓:
042、卢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
043、蒋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在我国历史上蒋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
044、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多此姓,四省蔡姓约占全国汉族蔡姓人口的44%。
045、贾姓: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42%。尤以山西、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多此姓。
046、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
047、魏姓:
048、薛姓:
049、叶姓:
050、阎姓
2020年中国百家姓之中国重名最多的名字排行榜
排名 | 名字 | 数量(个) | 排名 | 名字 | 数量(个) |
1 | 张伟 | 299025 | 101 | 王斌 | 124327 |
2 | 王伟 | 290619 | 102 | 李鹏 | 124243 |
3 | 王芳 | 277293 | 103 | 张平 | 122993 |
4 | 李伟 | 269453 | 104 | 张莉 | 121695 |
5 | 李娜 | 258581 | 105 | 张辉 | 121111 |
6 | 张敏 | 245553 | 106 | 张宇 | 120902 |
7 | 李静 | 243644 | 107 | 刘娟 | 120412 |
8 | 王静 | 243339 | 108 | 李斌 | 120296 |
9 | 刘伟 | 241621 | 109 | 王浩 | 118216 |
10 | 王秀英 | 241189 | 110 | 陈杰 | 118148 |
11 | 张丽 | 241075 | 111 | 王凯 | 117695 |
12 | 李秀英 | 240742 | 112 | 陈丽 | 117040 |
13 | 王丽 | 236097 | 113 | 陈敏 | 116838 |
14 | 张静 | 232060 | 114 | 王秀珍 | 116735 |
15 | 张秀英 | 231114 | 115 | 李玉兰 | 116184 |
16 | 李强 | 230717 | 116 | 刘秀英 | 115846 |
17 | 王敏 | 223592 | 117 | 王萍 | 115207 |
18 | 李敏 | 223469 | 118 | 王萍 | 115207 |
19 | 王磊 | 219127 | 119 | 张波 | 115154 |
20 | 刘洋 | 214420 | 120 | 刘桂英 | 114512 |
21 | 王艳 | 206119 | 121 | 杨秀英 | 114136 |
22 | 王勇 | 204173 | 122 | 张英 | 113588 |
23 | 李军 | 204023 | 123 | 杨丽 | 113258 |
24 | 张勇 | 203077 | 124 | 张健 | 113192 |
25 | 李杰 | 202421 | 125 | 李俊 | 112544 |
26 | 张杰 | 199789 | 126 | 李莉 | 112468 |
27 | 张磊 | 198962 | 127 | 王波 | 112443 |
28 | 王强 | 195956 | 128 | 张红 | 111746 |
29 | 李娟 | 195589 | 129 | 刘丹 | 111655 |
30 | 王军 | 193723 | 130 | 李鑫 | 110962 |
31 | 张艳 | 191285 | 131 | 王莉 | 110381 |
32 | 张涛 | 189994 | 132 | 杨静 | 110053 |
33 | 王涛 | 189306 | 133 | 刘超 | 109527 |
34 | 李艳 | 186355 | 134 | 张娟 | 109261 |
35 | 王超 | 182177 | 135 | 杨帆 | 108762 |
36 | 李明 | 181766 | 136 | 刘燕 | 108644 |
37 | 李勇 | 179517 | 137 | 刘英 | 108453 |
38 | 王娟 | 179066 | 138 | 李雪 | 108205 |
39 | 刘杰 | 173929 | 139 | 李秀珍 | 107992 |
40 | 刘敏 | 171588 | 140 | 张鑫 | 107732 |
41 | 李霞 | 170530 | 141 | 王健 | 107704 |
42 | 李丽 | 168449 | 142 | 刘玉兰 | 107631 |
43 | 张军 | 165861 | 143 | 刘辉 | 107455 |
44 | 王杰 | 165340 | 144 | 刘波 | 107449 |
45 | 张强 | 164702 | 145 | 张浩 | 107374 |
46 | 王秀兰 | 163712 | 146 | 张明 | 107256 |
47 | 王刚 | 159252 | 147 | 陈燕 | 107216 |
48 | 王平 | 157977 | 148 | 张霞 | 106861 |
49 | 刘芳 | 157853 | 149 | 陈艳 | 106819 |
50 | 张燕 | 156485 | 150 | 杨杰 | 106101 |
51 | 刘艳 | 156017 | 151 | 王帅 | 105071 |
52 | 刘军 | 155131 | 152 | 李慧 | 103740 |
53 | 李平 | 154297 | 153 | 王雪 | 103724 |
54 | 王辉 | 152741 | 154 | 杨军 | 103320 |
55 | 王燕 | 152648 | 155 | 张旭 | 103041 |
56 | 陈静 | 151251 | 156 | 刘刚 | 102370 |
57 | 刘勇 | 151215 | 157 | 王华 | 101171 |
58 | 李玲 | 151068 | 158 | 杨敏 | 100971 |
59 | 李桂英 | 150978 | 159 | 王宁 | 100589 |
60 | 王丹 | 150747 | 160 | 李宁 | 100137 |
61 | 李刚 | 149594 | 161 | 王俊 | 100021 |
62 | 李丹 | 148848 | 162 | 刘桂兰 | 99840 |
63 | 李萍 | 148275 | 163 | 刘斌 | 99492 |
64 | 王鹏 | 148229 | 164 | 张萍 | 99033 |
65 | 刘涛 | 148207 | 165 | 王婷 | 98814 |
66 | 陈伟 | 148051 | 166 | 陈涛 | 98615 |
67 | 张华 | 148019 | 167 | 王玉梅 | 98299 |
68 | 刘静 | 147728 | 168 | 王娜 | 98216 |
69 | 李涛 | 147355 | 169 | 张斌 | 98156 |
70 | 王桂英 | 146354 | 170 | 陈龙 | 98122 |
71 | 张秀兰 | 146279 | 171 | 李林 | 98105 |
72 | 李红 | 144601 | 172 | 王玉珍 | 98065 |
73 | 李超 | 144127 | 173 | 张凤英 | 97223 |
74 | 刘丽 | 142900 | 174 | 王红 | 96964 |
75 | 张桂英 | 142832 | 175 | 李凤英 | 96873 |
76 | 王玉兰 | 142066 | 176 | 杨洋 | 96576 |
77 | 李燕 | 141459 | 177 | 李婷 | 96390 |
78 | 张鹏 | 141117 | 178 | 张俊 | 96055 |
79 | 李秀兰 | 140833 | 179 | 王林 | 95966 |
80 | 张超 | 140100 | 180 | 陈英 | 95899 |
81 | 王玲 | 138984 | 181 | 陈军 | 95842 |
82 | 张玲 | 138091 | 182 | 刘霞 | 94948 |
83 | 李华 | 137942 | 183 | 陈浩 | 94863 |
84 | 王飞 | 136507 | 184 | 张凯 | 94859 |
85 | 张玉兰 | 135296 | 185 | 王晶 | 94760 |
86 | 王桂兰 | 134275 | 186 | 陈芳 | 94740 |
87 | 王英 | 132456 | 187 | 张婷 | 94720 |
88 | 刘强 | 132144 | 188 | 杨涛 | 94637 |
89 | 陈秀英 | 131958 | 189 | 杨波 | 94196 |
90 | 李英 | 130583 | 190 | 陈红 | 94006 |
91 | 李辉 | 129879 | 191 | 刘欢 | 93863 |
92 | 李梅 | 129766 | 192 | 王玉英 | 93799 |
93 | 陈勇 | 129146 | 193 | 陈娟 | 93744 |
94 | 王鑫 | 128418 | 194 | 陈刚 | 93522 |
95 | 李芳 | 128329 | 195 | 王慧 | 93405 |
96 | 张桂兰 | 127187 | 196 | 张颖 | 93140 |
97 | 李波 | 126381 | 197 | 张林 | 93106 |
98 | 杨勇 | 125993 | 198 | 张娜 | 92949 |
99 | 王霞 | 124921 | 199 | 张玉梅 | 92586 |
100 | 李桂兰 | 124888 | 200 | 王凤英 | 92505 |
2020年中国百家姓之中国重名最多的名
排名 | 名 | 重复数量(个) |
1 | 英 | 41000153 |
2 | 华 | 35266889 |
3 | 玉 | 34243152 |
4 | 秀 | 32120854 |
5 | 文 | 29623154 |
6 | 明 | 28531253 |
7 | 兰 | 25703851 |
8 | 金 | 22224840 |
9 | 国 | 22112399 |
10 | 春 | 22103501 |
11 | 红 | 21763316 |
12 | 丽 | 21685739 |
13 | 小 | 21221614 |
14 | 梅 | 20540086 |
15 | 云 | 19931270 |
16 | 芳 | 19813046 |
17 | 平 | 19778348 |
18 | 海 | 19563097 |
19 | 珍 | 19420570 |
20 | 荣 | 19352187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民族。故汉民族的姓氏渊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渊源。
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在今天的社会里,它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姓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答案:《百家姓》通行本四字一句,共一百四十二句,五百六十八个字,是“三百千”里最短的一部了。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何止504个,就是仅仅汉族姓也不止这个数。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老实说,我看是说不清楚的了。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共收单姓、复姓3625个。1978年,有关部门通过户籍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所得的姓氏总数是2587个。其中,北京市2250个,上海市1640个,沈阳市1270个,武汉市1574个,重庆市1245个,成都市1631个,广州市1802个。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汇编》(阎福卿等编)共收集单姓、复姓5730个。而台湾学者王素存著的《中华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汉字姓氏却多达7720个。但这还不是确切的数字。根据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袁义达、杜若甫编著),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何况,现代中国人使用的汉字姓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调查发现,尤其是那些还保持着汉唐古音的交通闭塞地区,以及由于文字障碍的数民族地区,肯定还有很多姓氏埋没在民间。比如“死”、“毒”、“蹦”就都是姓。
二,常见的中华姓氏大多是一个字的,复姓基本是两个字的,《百家姓》记载的也是如此。那么,是不是就是这样了?还有没有更长的呢?
答案:有,有的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姓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的都有,最长竟然是九个字!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袁义达、杜若甫编著),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其中单字姓氏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字姓氏3136个。
三字姓:树洛干、树若干、独孤浑、奚什卢、奚斗卢、破六韩、破多兰、破落那、莫多娄、宿六斤、扈地干、斛瑟罗、莫胡卢、莫那娄、嗢石兰、壹斗春、普六茹、普陋茹、渴烛浑
四字姓: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胡古口引
五字姓 :忽神忙兀歹
九字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
上述复姓都不是汉族姓,这些姓中有些随着民族融合已经改称一个字的汉姓了。实际上,汉族主要是靠文化来认同的,血缘实在复杂。恐怕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汉姓,以它为姓的人都是汉族,而没有兄弟民族的血缘。中华民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民族大熔炉。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山、水、花、叶等。但可惜这只是一些推测。由于年代久远,史前无据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于图腾崇拜,已不得而知。因为当今的‘熊”“马”“牛”、“龙”、“花”、等姓氏,于史书收及传说中均可查出源出,但并不与图腾有什么联系。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曾率领“熊、黑、貅、貔、虎”等。这些“ 熊、罴、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图腾氏族的名号。但这些氏族的名号究竟有哪些传递下来,成为其后裔的姓氏,也已难寻蛛丝。
有案可查的《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炎帝(神农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得姓姜。
黄帝(轩辕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姬水之滨,而得姓姬。
又姜(彻吧)和羌(Qiang)虽同韵而不同声,但音特别相近。且两字都有 “羊”字头。一个从羊从女,一个从羊从人。从“羌”字的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时代晚期,羌族居住在中国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图腾可能是羊。而姜族则是羌族的一支,或许因为语音的误差而化“羌”为“姜”,或许是母系氏族的母权影响,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原居于陕、甘、青一带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东进中原的过程中,与东夷等部族融合,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
《国语·晋语》云:“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后多认为黄帝的后裔,后来陆续分支成为不计其数的其他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年:春秋时,周灵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应是其名,“王子”则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孙”)年夫的后人以其名中的“年”字为姓氏。
熊:上古五帝之一有颛项(闹旭氏,姬姓),其后人重黎在帝誉时担任火官,被帝答赐为“祝融氏”。共工氏作乱时,祝融奉命平叛。叛乱虽被平息,但祝融并未将共工氏成员全部消灭,况融以此获罪,被帝誉杀掉。祝融死后,其弟吴回担任火官,依旧称祝融氏。吴回有子陆终,娶鬼方氏首领之妹女聩氏为妻,生八子,其中第六于叫季连。
牛:西周宋征子之后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牛文之后以其中的字“牛”为姓氏。
鱼:系出于姓。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为“司马子鱼”(司马是官职,子鱼为其字)。其后人以其宇中的“鱼”为姓氏。
井:春秋时,虞国有大夫井伯。井伯之后以其字“井”为姓氏。晋灭虞国之后,井伯的后代井奚逃入泰国。秦穆公以井奚为大夫,封邑于“百吸”,井奚便号“百里奚”。百里买的支子依旧以“井”为姓氏。
牧:上古时代,黄帝以“力牧”为相。力牧的后人以其字:“牧”为姓氏。
终:上古时祝融弟吴回(后也称祝融氏)的儿子为“陆终”。陆终后代支系中,有的以其先祖名的“终”字为姓氏。
常:上古时,黄帝曾以 “常先”为相。常先的后人以其字“常”为姓氏。
孔:出于子姓。周武王封商微子于宋,微于死后由其弟仲衍继承封地。仲衍之后有弗父何,弗父何,的玄孙名嘉,字孔父。孔父的儿子木金父以父字中的“孔”为姓氏,在鲁国定居。
廉:颛项的曾孙名廉,其后人以祖字中的“廉”为姓氏。
乐:出于子姓。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衍字乐父,其后人以祖上“乐父”中的“乐”字为姓氏。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后人以其祖上名字中的“皮”字为姓氏。
高:出于姜姓。齐文公有子公子高。其后人以“公子高”中的“高”字为姓氏。
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
宋: 出自子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乱之后, 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于宋国, 建都商丘(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原国名"宋"为氏。
赵:伯益后裔造父,拉驯马驾车。周穆王常乘坐造父所驾的马车游巡各地,朝中有事,造父就以熟练的驾车技术及时将车马赶回。造父因驾车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于赵(山西洪洞县北赵诚),其后人便以“赵”为姓氏。
吴:出于姬姓。周武王封钟雍的曾孙于吴(江苏苏州一带),建立吴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
郑:出于姬姓。周历三封少于友于郑(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的后代以“郑”为姓氏。
陈:周武王灭商之后,追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河南淮阳)。据胙土命氏的之规定,称陈氏,遂名陈满,字少汤。
陈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为陈氏的得氏始祖。
卫:出于姬姓。周文王其于摩叔于卫,建卫国康叔于孙以名为姓氏。
蒋:出于姬姓。周公且的儿干伯龄被封于蒋(河南固始县东北蒋集),建蒋国,其后以国名为姓。
沈:出于姬姓。周文王的儿子贿受封于深(河南平舆县北),建沈国,其后以国名为姓。
韩:出于姬姓。周武王的小儿子受封于韩(山西河津县东北),后被晋国灭掉。桓叔的儿子万受封于韩。万的后代以韩为姓氏。
秦:出于嬴姓。伯益之后有嬴非子。非于擅育良马,周。孝王以其育马之功封非于于秦谷(甘肃天水西南),为附庸国。用非子的孙子秦仲因功被升为诸侯。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灭亡之后,其子孙以秦为姓氏。
许:出于姜姓,神农氏后裔。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建许国。其后 以国名为姓氏。
吕:出于姜姓,神农氏后裔。怕夷在尧时任掌礼官,又辅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戚:卫国大夫孙林父的封地戚城(今河南濮阳市戚城遗址)。孙林父的孙以邑名为姓。
谢:周宣王封舅氏申侯于谢(河南唐县南),申侯子孙中有一支 以其封地为姓氏。
邹:周代有曹挟封地于邾,战国对改国号为邹。其子孙中有一支 以国号为姓氏。
柏:出于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为炎帝的师傅,又有相同为帝喾的师傅。其子孙受封于柏(河南舞阳县东南),其后以封地)姓氏。
章:出于姜姓。齐太公封其庶子子郭(山东省东平县东)。受封于鄣的齐大公庶子的后代,去邑为章姓氏。
苏:颛顼后裔终的最小的儿子樊受封于昆吾,樊的庶子后代受封于苏(河南温县)。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潘: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名高,受封于毕,称为毕,称为毕公高。华公高有庶于受封于潘,其后以封地为姓氏。
葛:出于嬴性。颛顼之后,封于葛(河南宁陵县东北)。其后以封地为姓氏。
范:周宣王时有大夫杜伯,其子杜限到晋国,被任命为士师,其于以官名为姓。
彭:颛顼后裔陆终的第三个儿子钱铿受封于彭(江苏人徐州),为大彭氏,后人以彭为姓氏。
鲁:出于姬姓。周公旦的儿干伯禽受封于鲁(山东曲阜一带),建鲁国。怕食的子孙以国名为姓。
韦:出于累韦氏。豖韦氏在夏代居于豖韦(河南滑县东南),为一路诸侯,建豖韦国,又称韦国。韦君后人以国为姓氏。
苗:楚令尹斗之于贲皇亡命晋国。受封苗邑(河南省济源市西南)。贲皇又名苗贲皇,其后人以苗为姓氏。
任:出于有熊氏。黄帝的儿子禺阳受封于任,禺阳以任建国,其后国名为姓氏。
柳:鲁孝公有儿公于展,公子展的孙子无骇以祖父名为氏,称展无骇。展无骇的儿子叫展商。展禽的封邑为柳下。他死后号为惠。所以双叫柳下惠,其后代取封地“柳下”第一个字为姓氏。
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
司徒:上古时代官名,传说尧、舜时已设,一直延续到秦汉。有以此官职为姓的,便是复姓“司徒。”
司空:据说为上古时所设官职,专管天下水利上的工程建设。帝尧时大禹的官职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孙中,有人以此为姓氏。
司马:上古代所设官职,为军事长官。曾为官司马的人的后代,有的以此官为姓氏。
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
乔:出于有熊氏。黄帝死后,葬于桥山。黄帝的子孙中有守陵的入,就以陵山之名:“桥”为姓氏,后人去木为“乔”。
姜:出于神农氏。炎帝神农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因此以河名为姓。春秋时代的齐、申、吕、许等封国都是姜姓。
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
东郭:出于姜姓。郭,为古代时的人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东郭,为外城的东墙附近。齐桓公的后裔中有住在临淄城东外一带的,被称为东郭大夫,后人便以东为姓氏。
东门:出于姬姓。鲁庄公有于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东门旁,人称东门襄仲。其后以东门为姓氏。
西门:春秋时,齐国和郑国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门附近,人称西门氏,有的后人便以西门为姓氏。
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
呼延:东晋时,匈奴呼延部进入中原;后来,其汉化后裔以原部落名称再加以“汉化”的“呼延”为姓氏。
慕容: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族人迁居辽西,后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县境内)。建国,莫护跋以“慕容”为自己部落的名称。后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为姓氏。
宇文:鲜卑族呼天为“宇”,宇文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为鲜卑部落。东晋时,字文部落进据中原便以宇文为姓氏。
尉迟:尉迟部也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尉迟部的人后来以部落名为姓氏。
万俟:万俟本为鲜卑族部落名。东晋时,万俟部落进入中原,后以部落名为姓氏。
第八种: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
武:周乎王之子出生时掌纹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赐其姓为武。
第九种:以谥号为姓氏。
所谓“说”为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第十种: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
桂:出于炅氏。汉代炅横有四个儿子。家中有难,四子逃避,其中一于避居到幽州。改姓为桂。
田:一儿子伪姓。春秋时,陈厉公子陈完避祸外逃,不愿意以国名为氏,改姓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讨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而改姓田。
同:出于司马氏。汉时司马迁因言获罪,二子为避祸出逃。长子取“马”加两点为“冯”,次子取“司”加一竖为“同”。
第十一种:帝王赐姓氏。
金:被尊为西方大帝的少昊,因五行说中的西方属金而,称金天氏,其后人有以金为姓的。汉武帝时,匈奴休盾王之于归顺汉朝,汉武帝赐其姓金,取名金日掸。
刘:出于陶庸氏。尧之后有刘累,到了周代成为唐杜氏。社隰在晋做官:为士师,又称士氏,后来又从上氏改为刘氏。由于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为中国的大姓。汉高祖因项伯有昔日相助之功,便赐项伯改姓为“刘”。
郑:出于姬姓。周厉王的小儿子友封于郑,其后人有的以国名为姓。明代太监马三宝有功,被永乐帝赐姓为郑,马三宝因此改姓换名为“郑和”。
第十二种:以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
万山子姬姓。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有后叫毕万,毕万后代中有人以其祖先的名字中的“万”字为姓氏。
丙:又写作邴。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受封于邴(河南成武县东);其后以邴(丙)为姓氏。
第十三种:少数民族汉改姓氏。
元:春秋时,卫国大夫元亘之后以元为姓。另北魏孝文帝推行鲜卑族的汉化,令鲜卑族改穿汉眼,改说汉话,并改换“拓跋氏”为“元氏。”
少数民族以汉姓的人物中,还有著名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李克用系沙陀族首领朱耶赤心之子,曾率沙陀闻助唐击败黄巢长安,任河东节度使,又进封为晋王。唐末,李存勖“李”姓起兵,建后唐王朝。
特别研究:百家姓之“李”的历史来源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第十四种:汉族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
辽、夏、金、元时代,汉族人改换为少数民族性的为数也不少。
第十五种: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
满族有穆昆组织,产生于姓氏社会,是构成满族社会的基层血缘组织。穆昆由一个或数个家庭组成。同一个穆昆中,只有一个姓氏;同宗的几个穆昆,则冠以几个汉姓。如乌雅氏的五个穆昆,分别以吴、穆、包、黄、邵为姓氏;宁古塔氏的四个穆昆,以刘、宁为姓;喜塔喇氏的一支穆昆(居今新宾县永陵镇)以图为姓,居盛京的穆昆以祝为姓。
壮族经父系计算世系,子女随父姓。女儿出像后,须加双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后。如:其夫姓莫,其父姓罗,她便称为“莫罗氏”。此称,与汉族旧习俗(张王氏、李扬氏等相同。
容易读错的姓氏
由于汉字有许多多音字及古音有变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读错。如万俟.音为Moqi(莫其),常有人误读为“万寿”。
区: 音为ōu(欧)常有人读为“区”(qū)。
黑: 音为hè(贺), 常有人误读为“黑”(hēi)。
盖: 音为gě(葛),常有人读为“盖”(gài)。
查: 本是检查、考查的意思,念chá,但作为姓氏要念zhā,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本名便是查良镛。
教 指传授、教授之意时念jiāo,但作为姓氏时要念jiào。
任 本是信任、担任、任何之意,念rèn。作为姓氏时念rén,代表人物有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同志。
曾 指曾经、未曾之意时念céng,但作为姓氏时要念zēng。古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清代名臣曾国藩,今有香港特首曾荫权。
缪 本是修缮的意思,如用在“未雨绸缪”时念móu,但作为姓氏时念miào,代表人物有清末著名宫廷女画家缪素筠。
晟 本是光明之意,念shèng,但作为姓氏时念chéng。
单 本是不复杂、独一的意思,念dān,但是作为姓氏时念shàn,三国时期著名谋士徐庶化名就为单福。
乐 是一个多音字,念lè或者yuè,作为姓氏时念yuè,代表人物有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乐毅。
员 又写成“贠”,本意是成员,读yuán,但作为姓氏时念yùn。
仇 作姓氏时应读作qíu
华 作姓氏时应读作huà
尉迟 其中的尉应读作yù
万俟 作姓氏时应读作mò qí
有趣的十七个姓氏组合
“东南西北本姓张”
东:东姓有五种来源。一种相传是舜的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一种相传是伏羲的后裔东蒙氏之后;另外高句丽姓氏也有东姓,后代迁到中原后仍姓东;也有些东姓是由土族的“什东加”这个姓改过来的;在台湾土著、满族、蒙古族等民族中也有东这个姓。
东姓目前在中国分布较广,在江苏海门、天津静海、黑龙江、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均有分布,但人数不多。
西:西姓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以国为姓,相传古代有个西国,也有说是西陵古国,后来人们就把西当做姓。第二种说法,是说战国魏国时邺县有个县令叫西门豹,他的后代把“西门”这个复姓改成了“西”姓。第三种是由满族姓氏改过来的,清朝满族八旗中锡克特哩氏后来改成了西姓。
外关于西姓的来源,在河北、山东交界一带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孝宗孝康张皇后为人机智贤明,曾辅佐孝、武两帝成政事。而其两兄弟张延龄、张鹤岭却仗皇亲横行乡里。张皇后死后,在位的明世宗将其全家抄斩,部分子孙四散逃跑,为便于以后相认,他们按逃跑的方向由张姓分成了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所以也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
目前,西姓在山东广饶、邹平、潍坊和安徽等地都有分布,但人数也不是很多。
南:南姓的来源较为复杂,据《史记》记载,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的;第二种来源,是说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宣王时为大夫,他的后代就以南为姓;第三种说法认为,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后代就把南当成姓;第四种来源,也是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高士隐于南乡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改姓南。
南姓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南南姓尤其多,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的75%。
北:北姓的来源有三种。一种是以地名为姓,据记载,在远古有个叫北的地方,相传黄帝把蚩尤部落的一些人迁到了这里,其后人就以“北”为姓;也有记载说,北还是高句丽的一个姓氏,高句丽姓氏中不但有北姓,还有东姓,由此推断,应该是以方位为姓;还有一些北姓是由北门、北宫、北郭、北人、北野这些复姓改过来的。
目前,河北曲阳、山西汾阳、四川德昌,内蒙古的包头都有北姓。
“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系自江姓。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7%,尤以山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名人有柴武,汉高祖时将军,斩韩王信于参合;柴荣,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军事统帅。
米:源自芈姓,北宋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本性芈,后改为同音字米。另外,隋唐时,西域有一个米国,当时常有米国人来中原定居,他们以国名为姓氏,后来形成米氏。分布较广,约占汉族人口0.037%,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
油:起源不详,但唐代已有人以油为姓。今山西、山东、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名人有油风,明时陵川人。
盐:源自春秋时齐毋盐大夫之后。一说,或掌盐池者之子孙以为氏。今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名人有盐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盐翼,明代鸿儒。
酱:源出不详。据了解中国大陆已经没有姓酱的人了,不过台湾还有。
醋:源出不详。今陕西、四川等地有分布。茶:源出多头:一、炎帝葬于茶陵,因氏;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系彝族。今云南、浙江、台湾等地有分布。名人有茶话,汉时人,见《江都易王传》;茶昱,明时武平人,洪武中洛川县训导。
“一拾百千万兆”
一:一姓自古有之,有的属一那娄氏之后,有的由乙姓等演化而来。今天安徽淮南仍有此姓存在。
拾:最早可见于《姓苑》。江苏、台湾等地均有此姓。“拾”姓可能被简写为“十”姓。不过,十姓源出不详,据统计资料称安徽青阳有。
百: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一属黄帝之后,名人如《说文》中的百儵;其二,由百里氏之后省略“里”而来。百姓发迹之处为河南南阳,现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河南、四川和重庆等地。千:千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国,百顷王杨千里入蜀,而后有千氏。现在四川、台湾、山西、北京和河南等地均有少量千姓分布。
万:万姓追宗可上溯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之后,以名为氏始姓万;芮国国君伯万之后,以字为氏而姓万……如此不一一枚举。此万姓古时即“萬”姓。比较复杂的是古代也有“万”(wan)姓,如东汉著有《南州异物志》的万霞;以及从“万俟”(moqi)省略“俟”而姓“万”(mo)者———此两者均不能写成“萬”。
兆:可见于《姓苑》和《广韵》,清代驻防杭州的满洲八旗中也有兆姓,一些蒙古族、彝族改汉姓时也常选“兆”。现江西兴国、辽宁沈阳、安徽利辛等地均有兆姓。
最好听的10个姓氏
1、钱: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自然是这个“钱”字最最好听了。
2、官:一听就觉得是应该当官的。
3、龙:何止会腾云驾雾啊,天子的赶脚。
4、郝:因为跟“好”同音,你的名字很好听,再套上个姓氏“好”,就好上加好了。
5、甄:因为跟“真”同音,你的名字很好听,再套上个姓氏"真",假的都变成真的了。
6、郑:因为跟“正”同音,不管你当什么官,处长、局长、科长什么的,本来是副的,一套上这个姓氏“正”,就变成正的了。
7、金:和钱一样,多金的人最受欢迎啊。
8、高:无论如何,高高在上的感觉还真是不错的。
9、丁:最大的好处,就是一碰到“按姓氏笔划排序”的场合,老兄你就不得不高居榜首也,“丁一”以三划成为中国最简单的名字。
10、孔:一碰到姓孔的,就觉得孔夫子的后人,应该都是书堆里熬出来的;或者是“孔方兄”指钱,谁不会喜欢呢?
八大奇葩姓氏 无论取什么名字都让人极度崩溃
中国姓氏数量众多,历史源远流长,其中见诸于文献的就有5662个,若将元清两代移居中原的蒙、满两族译改的汉字姓,及其他边疆少数名族译成汉字的姓包括在内,则中国姓氏数量应该不下万余。在这众多的姓氏当中,不乏奇葩到令人崩溃的姓,无论取什么名字,都会让对方无比尴尬。
1.操:操(读一声)姓的起源大概有二,一是源于官位,由殷王盘庚所赐;一是源于姬姓,为周武王姬发之后。操姓在今日的南方广有分布,其中安徽省的芜湖、安庆两地是操姓分布较集中的地区。
操姓名人在史书中的首次“亮相”,始见于隋末农民军首领操师乞。操师乞与同乡林士弘同起兵,曾攻陷今日的南昌(时名豫章),势头一度发展很猛,但最终还是遭遇隋军剿杀,操师乞中流矢而死。操姓在近当代的名人还有著名教育家操震球、《时尚芭莎》时装总监操婧、青年山水画家操声国、湖北浠水县国税局局长操高潮等人。
2.干:干(读一声)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73,其起源主要有三,一说缘于春秋时期的姬姓邗国,国亡后,遗民以国为姓但去掉“邑”字旁;一说缘于商末忠臣比干之后,子孙为避祸,遂以干为姓;一说为春秋时宋国大夫干犨之后。干姓郡望在颍川(今河南长葛、许昌)、荥阳一代,后南迁者亦不在少数。
从古至今,干姓名人层出不穷,名声最著者有春秋时著名铸剑师干将、《搜神记》作者干宝、明朝督御史干桂、近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干祖望等人。
3.苟:苟姓起源较多,一说为黄帝或舜帝之后,一说为春秋时晋国强族荀氏之后(为避难而改),一说由北魏若干氏改姓而来,一说是石敬瑭赐反对者狗姓演化,一说为避宋高宗赵构讳而来。据2006年的人口统计,全国苟姓人口约有33万,其中约72%分布在川、陕、甘、鄂四省,尤以四川人数最多,约占全国苟姓人口的29%。
苟姓名人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尤为著名者有战国时卫国名将苟变、西晋名将苟晞等人,当代名人则有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苟仲文。苟姓因读音通“狗”,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闹出不少的笑话,即使再亲昵的称呼“老苟”、“大苟”、“小苟”等,也总会让人产生无比的尴尬。
4.宰:宰姓的起源说法很多,最流行的说法是缘于商周时期的官职太宰。太宰为百官之首,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主要辅佐天子处理国政,管理朝廷官员的升迁等事宜。由于太宰当时又被尊称为宰父,所以后世子孙便以宰父为姓,其中有一部分渐渐地简化为单姓宰。宰姓在今日已成为生僻小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河南、湖北、山东等地。
按照今天的词义来看,无论是复姓宰父,还是单姓的宰,总给人一种杀气,令人不寒而栗。宰姓名人见于正史者,有周朝大夫宰孔、孔子高足宰我(本名宰予,因字子我,故又名宰我)、汉朝西部都尉宰晁和明朝著名孝子宰应文等。
5.屎:据《中华姓氏大词典》记载,在湖南省祁东、汉寿两县有屎姓的居民分布。按照1985年的统计,其中祁东屎姓居民为16人,汉寿为2人。那么,这个令人极度崩溃的姓,起源是什么呢?
其实屎姓的起源已不可考,据传其得姓始祖为明朝瑶族人士牛嘉军,某日因不知受何刺激(大概是受族中大家长的欺压),竟然气呼呼的宣称宁愿姓屎姓尿也不姓牛,最终竟真的改姓为屎,其后人遂相袭以以屎为姓。
6.死:死姓出自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其后部分族人因嫌其姓氏用字不雅,遂改为谐音的思氏、肆氏,但部分死姓依旧沿袭至今。依据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死姓分布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开封两市及宁夏的吴忠市,人口总数在千人左右。从古至今,死都是一个令人极度忌讳的字眼,如果用于姓氏,其在人际交往中给他人带来的尴尬和震撼感,可想而知。
7.毒:毒字用于姓氏,其读音通“烙”,其得姓始祖为初唐宰相窦怀贞。窦怀贞先后依附于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仕途不断升迁,最终竟做到宰相的高位。唐玄宗即位后不久,窦怀贞伙同太平公主谋逆,最终事败自杀,死后被赐姓为“毒”(窦的谐音)。后世子孙以本音不雅,遂改音为“烙”。
毒姓人口主要居住在台湾的高雄市和南投县,在大陆尚未发现使用此姓的人口。即使毒姓的读音已变,但字面意思让人畏惧,就算使用者再古道热肠,恐怕也会令人感到不快。
8.鸡:鸡姓的起源说法不一,较普遍的说法是本姓奚,部分奚姓人因避祸更姓为鸡,还有一种说法为得姓于周朝官名鸡人(据《周礼》记载,鸡人掌供办鸡牲之职,凡举行大典,则报时以警夜)。
鸡姓在中国极为罕见,主要分布于粤台两省,明代有陕西苑马寺监正鸡鸣时。独特的姓氏给鸡姓人带来许多生活上的不便,尤其是女青年经常遭遇言语上的嘲笑和侮辱,所以大部分鸡姓人为避免尴尬,已经陆续改回原姓奚。
最不好听的姓氏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而众多姓氏中有五个姓既非常罕见,又令人“望而生畏”。
死 说是倒数第二“小姓”。“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避讳这种事情,不愿意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可是,以此为姓,就没办法了,无非令人产生不吉利的印象。
难 人统计过,这是中国倒数第一姓。这个“难”,读去声。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姓“难”。这让外界联想到灾难、困难等不愉快的事情。据说“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几经辗转,难姓鲜卑族才涉足朝鲜半岛。
黑 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往往有不祥的预感。而这个字作为姓氏,却读作“贺”。只是落到纸上,较为尴尬。
老 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不愿意也得这么叫,“老”字跟你一辈子。比如“老宝宝”、“老小姐”。这个姓,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萨克达”这个满族姓更改汉姓而来,“萨克达”的满语就有“苍老”的意思。一说是广东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
毒 这个姓,叫起来、听起来都非常吓人。谁愿意和“毒先生”、“毒太太”打交道?哪怕这些姓氏的人,再古道热肠,也让陌生人滋生几分畏惧。据说,台湾嘉义县太保市过沟里就有一户毒姓人家,其祖先是清朝的翻译官。几代单传后,如今,已繁衍出了男丁六人。
容易被恶搞的姓氏
因为谐音的关系,有些姓不好取名字,容易让人家的联想偏移方向,试举5例:
吴:三层意思,一是周朝的国名,三国时的国名;二是指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三是姓。因为与无同音。无是没有意思,吴姓的名字就不好起了。您不能起名叫“吴有财”,您也不能起名叫“吴发展”,您也不好起名“吴希望”。总之,吴,读音“无”,就费劲了。听着就像没有的意思。什么都没有了。还怎么办呢?与之相差无己的还是“梅”。也与“没”同音。就不好起名字。您叫“梅发展”?听着不带劲。
贾:只是指姓。二,还有一个读音,指商贾。因为与假同音。也不好起名字。您叫“贾卫国”。别人就听成了“假卫国”。您叫“贾积极”,别人就听成了“假积极”。《红楼梦》里有贾宝玉,怎么听着都像是“假宝玉”。
付:一是指交给,给的意思。二是姓。因为字义有正副之意,也不好起名字。尤其在等级森严的部队,如果您是一位连长,手下就得喊您“付副连长”;您是副司务长,人家就得叫你“付副司务长”;如果您是第二负责人,人家就得叫你“付副负责人”。现在地方上差些,反正一通乱喊,副市长,副局长,副处长,一律喊张处,李局,张市。可是您姓付,就别扭了。您就是正局长,人家也喊您“付局”;您是厅长,人家也得喊您“付厅”。这不是耽误您么?
白:一是指颜色,二是指清楚,三是指亮,四是指空空,五是指陈述,六是指把字读错或者写错,七是指姓。因为白字的引申意义有两层,一是没有成就,没有效果。在这层意义上讲,或是这姓白的名字就不好起,谈歌有个朋友名叫王干,如果姓白就不好听了:“白干”?凭什么让人家白干?谈歌还有个朋友叫李响,“白响”?那过年还放不放炮了?第二层意义,是不付代价的,如,白吃,白喝,白赚,白拿……种种。好是好,不费力气,可以不劳而获。美事儿啊!可是,辞典也没有写全面。这种不付代价,往往付出更高的代价。如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往往就是从这些字眼开始的。此是闲话。带住。白姓不好起名字。
梅:一是指梅花,梅子。二是姓。这个姓也是因为与“没”同音,所以不好起名。谈歌有个朋友叫梅志向,大家都叫他“没志向”。梅姓有些时候与吴姓相似。这里略过不谈了。
中国人熟悉之后,喜欢称呼姓,忽略名字。显得亲热。如青年时则称呼小张,小李,小赵;中年则称呼大张,大李,大赵;中年之后则称呼老张,老李,老赵。但是因为中国字的谐音,有些姓称呼起来就不好听了。试举5例:
卞:一是指急躁,二是指姓。因为与便同音,便不好称呼。您年轻,称呼您“小卞”(小便);您中年,称呼您“大卞”(大便);您老了,人家称呼您“老卞”(老便)。听着别扭点儿。
苟:一是随便的意思,如一丝不苟。二是姓。因为苟字与“狗”字同音,便不好称呼了。同上,也不好称呼,小苟大苟老苟,都不好听啊。
姚:姓。字典上并无它意。只是此字与“窑”同音,窑是妓院的意思,便不好称呼了。尤其是女士,非常别扭。过去在工厂,人家可彼此称呼张姐,李姐,王姐,赵姐,可是到您这儿了,就别扭,您虽然姓姚,可是人家无论如何也不能称呼您是“姚姐”啊。
焦:一是指火候。二是指焦炭。三是指着急。四是能量,功、热单位:焦耳。五,是姓。此姓过去被人编过许多黄段子,比如,您贵姓?我姓焦。被人听成“****”的意思。这是个老段子了,不多讲了。
赖:一是有依靠的意思。二是指抵赖的意思,引申意义有,诬赖,怪罪的意思。三有赖皮的意思。由此,姓赖,便有了不好的意思。小赖大赖老赖都不好听。不好称呼。听不明白的,还以为您总借人家的钱不还呢。
中国十大“忌”取名字
曾有一片篇名为《中国十大最俗名字》的文章,“刘波、李刚、李海、张勇、王军、王勇、张伟、刘伟、王伟和李伟”均依次榜上有名。
继《中国十大最俗名字》出尽风头之后,专攻紫微星宿研究的知名命理学者张盛舒又相继在新浪博客发表《各国十大最俗名字》、《世界十大最不雅名字》和《网友票选十大不雅名字》等数篇文章,引发众多网友热评,可谓将有关名字话题的讨论推上极至。从汉字多谐音的角度出发,整理了一个搞笑版的《国人十大忌取名字》名单,以资观者一乐。具体如下:
第一名:杨伟
杨这个姓氏很普遍,国人为男孩子取名叫单字“伟”的更是数不胜数,上文提到的《中国十大最俗名字》中名叫伟的独占四席即为佐证。什么姓氏后缀名“伟”都可以,惟独姓杨的不可以。无须多言想必大家也知道,杨伟这个名字称呼起来极易产生歧义——阳痿,男人之大忌。
第二名:廖平(萍)
国人很多习惯男孩用平字,女孩用萍字取名的,多因为其简单通俗,寓意平安之故。但姓廖之人取名作平,则另当别论。廖平,让人不自觉联想起尿频,虽然声母有L、N之分,但在很多地方方言中L、N很难区分,如江淮官话。
第三名:魏延、常严、盛严
古人今人中叫此名的不乏其人,蜀国五虎将中就有魏延。但沧海桑田,过去叫魏延不失男儿气概,今天却难免有被人讥称“胃炎”之嫌。常严、盛严同理。
第四名:韦戈(歌)
如果不是“伟哥”洋药风在当今社会陡然兴起,几乎成了性保健品的代名词,韦戈倒不失为一个好名字。
第五名:殷道、殷晋
自古至今,名叫道或晋的不胜枚举,但倘若姓殷的把它们取做名字,只能是授人话柄,贻笑众生了。
第六名:庞光
顾名思义,即膀胱,实在难登大雅之堂的名字,和以上四个名字相比,取这个名字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第七名:谢鼎
乍看起来,这个名字还不错,仔细一读,方能体会其中的趣味。读者不妨试想一下,一个名叫谢鼎的人恰好是个秃子,那该情何以堪啊?
第八名:金烨
现在名叫单字烨的不在少数,不过姓金的首当其冲要注意了,不要冷不防搞出个让人笑掉大牙的“精液”来。
第九名:顾哲 廖剑(建)
不说破可能不以为然,点明后方知其中奥妙。本人有一同学即叫顾浙,因为其在浙江出生且父母曾在浙江工作的缘故,有留恋眷顾诞生地之美好寓意,但经常被我们戏称为“骨折”。
此“廖剑(建)”非彼“尿检”也。
第十名:秦寿、卞泰
望文取义,即可意会秦寿乃“禽兽”谐音,卞泰即“变态”谐音。
中国姓氏共有81个复姓:
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万俟、闻人、夏侯、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子车、亓官、司寇、巫马、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独孤、南宫、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段干、百里、呼延、轩辕、令狐、公仪、梁丘、公户、公玉、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谷梁、拓跋、夹谷、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
复姓,又称复氏,指由两个及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是中华姓氏中比较特别的一支。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太史”从官名而来,“令狐”以封邑命名,“东郭”根据居住地设定,其他还有源于职业、先祖名、族系、少数民族改姓或自创等情形。复姓虽然少见,但因其常被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偏爱”,大家并不陌生。根据公安部发布《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欧阳”是第一大复姓,有111.2万人。其他常见复姓人数为:“上官”8.8万人、“皇甫”6.4万人、“令狐”5.5万人、“诸葛”4.8万人、“司徒”4.7万人、“司马”2.3万人、“申屠”1.9万人、“夏侯”1.1万人、“贺兰”1.0万人、“完颜”0.6万人、“慕容”0.5万人、“尉迟”0.4万人、“长孙”0.3万人。
复姓有以下3种概念:
(一)姓氏名,可能源于嬴姓、姜姓、子姓,例如西汉时期汉宣帝之师复中翁。
(二)因过继、收养等关系改用他人姓氏,及后归宗,要求恢复本姓者,称为复姓。
(三)复姓是指由2个以上汉字的组成的姓,如欧阳、上官、司马、公孙和诸葛等。
复姓的来历:
1.由封邑而来,例如:上官、令狐
2.由官名,族系而来,例如:公孙、叔孙
3.因居地而来,例如:东郭、南宫
演变过程:因过继、收养等关系改用他人姓氏,及后归宗,要求恢复本姓者,称为复姓。清制,凡官员复姓,京官由各该衙门咨部,旗员由本旗咨部,分别取具同乡京官印结和本佐领图记。在籍候补汉京官,由本籍总督巡抚咨部;外官,由所隶总督巡抚咨部。汉军复姓者,由本旗咨报户部,户部按档而复,准予归宗者,仍移咨吏部复姓,凡吏员出身者,皆不准归宗复姓。
百家姓复姓的归类
B:百里 北堂 北野
C:淳于 单于 成公 叱干 叱利 褚师
D:端木 东方 东郭 东宫 东野 东里 东门 第二 第五 独孤 段干 达奚
G:公孙 公广 公上 公冶 公羊 公良 公祖 公玉 公西 公 公孟 公伯 公仲 公户 公仪 公山 公门 公坚 公乘 哥舒 谷梁 谷利 高堂 贯丘
H:皇甫 赫连 呼延 胡母
J:亓官 夹谷 即墨
L:令狐 梁丘 闾丘 刘傅 卢蒲
M:慕容 万俟
N:南宫 南门 南荣 南野 女娲 纳兰
O:欧阳
P:濮阳
Q:青阳 漆雕
R:壤驷
S:上官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司宾 士孙 申屠 叔孙 叔仲 侍其
T:澹台 拓跋 太史 太叔 太公 秃发
W:闻人 王孙 王官 王叔 巫马 微生
X:夏侯 西门 鲜于 轩辕 相里
Y:宇文 尉迟 乐正 延陵 羊舌 羊角
Z:诸葛 颛孙 仲孙 仲长 长孙 钟离 宗政 左丘 主父 宰父 子书 子车 子桑
2万4千个姓氏只剩4千个
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维系血缘的隐性纽带。在人们熟悉的“百家姓”背后,还隐藏着约4000个并不常见的姓氏,一些古怪的姓氏是如何来的?姓氏的演进过程是怎样的?
作为中科院的研究项目,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了《中国姓氏统计》,据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基本涵盖全国,找到约4100个姓,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姓达24000多个。
也就是说,中国已有2万个姓氏消亡了。
大部分姓氏属于常用字
在全国目前使用的约4100个姓氏里,除去双姓、三姓,绝大多数是单字的姓。在这些姓氏中,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可以轻松辨别的字。目前常用字只有3000-4000个左右,人们自然会产生联想:是不是所有的常用字都能当姓氏?
“可以这样说,目前大部分常用字都能在姓氏中找到。”袁义达并不反对这种说法。“无可否认,姓氏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具体有多少,精确数字难以得到。有些姓确属生僻字,一般人不见得认识,甚至有些姓在字典里都找不到,不过大部分姓氏还是属于比较普遍的常用字。”
到底多少姓氏目前难以统计
目前已有的4000多个姓氏的数据,是通过公安部门统计得来的,这看似权威的数据也不能令人信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冷僻的姓氏虽已记录在案,但并不表示确实存在。这需要通过大量的调查才能证明。”
另外,这些数据中很难看出一些小姓的具体数量。“也许有的姓氏只有一个人、两个人,那这个姓氏是否存在就很值得怀疑,一点误解、口音以及别的意外事件都会造成姓氏数据的不准确。”
袁义达举了个例子。“‘亿’姓非常难找,这不是表示在身份证系统中没有姓‘亿’的,相反,我们发现有些地区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姓‘亿’的数据存在。当我们赶到当地调查时,这些姓‘亿’的村民说,其实他们姓‘倪’不是‘亿’。在当地方言中,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可能在某个时期弄混了,导致身份证上均为‘亿’。身份证改姓名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因此数据库中的‘亿’至少在当地并不存在,他们坚信自己姓的是‘倪’。”
“还有一些情况也会造成统计失误,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姓名,一个少数民族人如果叫德德马,在一些不清楚少数民族传统规律的人统计过程中,也许就会统计成姓‘德’,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此真正姓氏有多少,存在多少,目前都还是比较模糊的概念。”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赵〕角音。天水郡。伯益裔孙。造父事周穆王,以功封于赵城,子孙因氏焉。其后叔带仕晋,至赵夙世为晋卿;传赵籍,始灭晋为诸侯。汉有赵广汉,为京兆尹,宋太祖之远祖。
〔钱〕徵音。彭城郡。系山篯氏。彭祖姓篯名铿。支子去竹而为钱氏。○篯,音尖。铿,音坑。
〔孙〕宫音。乐安郡。系出姬姓。卫武公子惠孙之孙,以祖字为氏,世为卫卿。又楚有孙氏。蒍姓之后。孙叔敖为楚相。又齐有孙氏,陈姓之后,陈无宇子子占有功,赐姓孙氏。其后有孙武子。为吴将。武子之裔,世居富春。汉末有孙权,为吴帝,武子之裔也。○蒍,音委。
〔李〕徵音。陇西郡。系出理氏。皋陶之后,代为理官,子孙以官为氏。有理利贞避纣居李树下,改为李氏,老子之祖也。其后李牧仕赵,李广仕汉。唐祖李渊,广之裔也。又晋有里克,卫有礼至,皆理氏之后,与李同源。
〔周〕角音。汝南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少子烈之后,以国为氏。周有周任,战国有周霄。
〔吴〕羽音。延陵郡。系出姬姓,武王封太伯弟仲雍曾孙于吴,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战国有吴起;汉有吴芮,世为长沙王。
〔郑〕徵音。荥阳郡。系出姬姓。周厉王少子友封于郑。支子以国为氏。孔子弟子有郑国,秦有郑安平。汉有郑子真,裔孙郑露,避晋乱,徙闽莆,兴立学校,化行七闽。宋郑樵、郑侠皆其后。
〔王〕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周有王诩,齐有王蠋。秦将王翦子贲生离,离子元,居琅琊郡;元弟威,居太原郡。又田齐之后,避难改为王氏。又魏信陵君子孙改姓王氏。又殷王子比干后亦曰王氏。凡二十一望。惟太原、琅琊二郡最著。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冯〕宫音。始平郡。系出姬姓。文王子毕公高支子,食采于冯阝,子孙去邑为冯氏。战国有冯亭。汉有冯异。冯阝,音冯。
〔陈〕徵音。颍川郡。虞舜之后胡公满封于陈,子孙以国为氏。孔子弟子陈亢。汉有陈寔,为太丘长,裔孙陈霸先,代齐有天下,国号陈。
〔褚〕羽音。河南郡。系出子姓。宋共公子段食采于褚,号曰褚师,子孙因以为氏。汉有褚少孙,补《史记》。
〔卫〕羽音。河东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康叔封封于卫,其后以国为氏。汉有大将军卫青,丞相卫绾。
〔蒋〕商音。乐安郡。系出姬姓。周公子伯龄封于蒋,子孙以国为氏。汉有蒋诩,吴有蒋子文、蒋钦。
〔沈〕宫音。吴兴郡。系出姬姓。文王子聃季食采于沈,其后以邑为氏。楚有沈尹戍子沈诸梁,为今尹,封于叶,号叶公。
〔韩〕商音。南阳郡。系出姬姓。武王少子封于韩,晋灭之,封桓叔子万于韩原,世为韩氏。至韩虔分晋国为诸侯。汉有韩信。
〔杨〕商音。弘农郡。系出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于杨,晋灭之。晋武公子伯侨,食采于羊舌,后为羊舌氏。至叔向更封于杨,子孙为杨氏。战国有杨朱。汉有杨喜,封赤泉侯,孙杨敞为丞相;后裔杨宝生震,震生秉,秉生赐,赐生彪,四世为三公,隋文帝杨坚之远祖也。又有扬氏,从手不从木。周有扬侯,失国后为扬氏。汉有扬雄,是也。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朱〕角音。沛郡。颛顼之后。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其后子孙去邑为朱氏。战国有朱亥。汉有朱买臣、朱云。
〔秦〕徵音。天水郡。系出嬴姓。伯益之后,有嬴非子仕周孝王,牧马于汧、渭,有功,封附庸之国于秦;至孙秦仲,始列为诸侯,支子以国为氏。孔子弟子有秦祖、秦非。周有医师秦缓,字越人。
〔尤〕徵音。吴兴郡。系出沈氏。五代王审知称闽王,国人姓沈者避审音,去水为尤。宋有尚书尤袤。
〔许〕羽音。高阳郡。系出姜姓,神农之裔。周武王封文叔于许,以主大岳之祀,其后以国为氏。
〔何〕角音。庐江郡。系出韩姓。韩王安为秦所灭,其子孙避难,转音为何氏。汉有何休、何进。
〔吕〕羽音。河东郡。系出姜姓。神农后伯夷仕尧掌礼,佐禹治水,封于吕,世主太岳祀。周有吕尚,封齐。秦有吕不韦,其妾有娠,献庄襄王而生始皇帝。
〔施〕徵音。吴兴郡。系出姬姓。鲁惠公子施父之后。五代孙施伯,以高祖字为氏。孔子弟子施子常。
〔张〕商音。清河郡。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观弧星,始制弓矢,为弓正,主祀弧,遂为张氏。周有张仲,汉有张良。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孔〕角音。鲁郡。系出子姓。武王封商微子于宋,至闵公捷生弗父何,何玄孙嘉字孔父。孔父孙睪夷父以祖字为孔氏。夷父子防叔仕于鲁国。防叔孙叔梁纥生孔子。又卫有大夫孔文字圉。○睪,音亦。圉,音语。
〔曹〕角音。谯郡。颛顼五世孙陆终第五子安,大禹赐为曹姓。邾国、黎、郳皆其后也。又姬姓。文王子曹叔振铎封国于曹,其后以国为氏。鲁有曹刿。邾国之曹,世居谯郡。汉有曹参,后裔曹腾为中常侍,养甥夏侯氏之子嵩为子,生操,为汉相;子丕,代汉为魏文帝。○颛,音专。顼,音旭。刿,音贵。
〔严〕宫音。天水郡。楚庄王庶孙,以王父谥为氏。后避汉明帝讳,改庄为严。凡《汉书》严青翟、严助、严遵、严光,皆生时姓庄,死后史官改其姓为严也。
〔华〕角音。武陵郡。系出子姓。宋戴公孙督食采于华,以邑为氏。世为宋卿。齐有华周,汉有华佗、华歆。
〔金〕角音。彭城郡。少昊金天氏之后。又汉灭休屠国,以王子日磾入侍大庭,后以功封侯,赐姓金氏。○休屠,音朽除。日磾,音密低。
〔魏〕宫音。巨鹿郡。系出毕公高。裔孙毕万,仕晋为大夫,食采于魏,世为晋卿;至魏斯分晋为诸曌,以国为氏。秦有魏冉;汉有魏无知、魏相。
〔陶〕徵音。济阳郡。系出陶唐氏。唐尧始封于陶,支子因氏。周有陶答子,汉有陶青。
〔姜〕商音。天水郡。系出神农氏。神农生于姜水,因姓姜氏。黄帝时,神农氏子孙,世主太岳之祀。周武王封吕望于齐,以主太岳,复赐姓姜氏。汉有姜诗、姜维。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戚〕商音。东海郡。卫大夫孙林父食采于戚,支子以邑为氏。汉有戚鳃,高祖戚夫人父,封临辕侯。
〔谢〕商音。陈留郡。周宣王封舅申伯于谢,支子以地为氏。晋有谢安。
〔邹〕商音。范阳郡。周曹挟封于邾,战国时改国号邹,支子以国为氏。周有邹衍,齐有邹忌,汉有邹阳。
〔喻〕羽音。江夏郡。郑之公族。汉苍梧守谕猛,改姓喻氏。
〔柏〕商音。魏郡。系出柏皇氏。上古有柏招。为炎帝师;柏同,为帝喾师,封国于柏。汉有大鸿胪柏英。
〔水〕宫音。吴兴郡。系出姒姓。明鄞县有水甦民,其先世以禹王庶孙留居会稽。以水为氏,科第甚蕃。又有水丘氏。复姓。
〔窦〕徵音。扶风郡。系出姒姓。夏帝相后有仍氏,遭寒浞之难,逃出自窦。而生少康。少康次子龙留。居有仍。以窦为氏。晋有窦鸣犊,汉有窦婴。
〔章〕商音。河间郡。系出姜氏。齐太公支子,封于鄣,子孙去邑为章氏。齐有章子,秦有章邯。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云〕徵音。琅琊郡。系出云阳氏。隋有云定兴。
〔苏〕羽音。武功郡。颛顼裔孙陆终子樊,封于昆吾,世为夏伯,支子封于苏。苏公忿生,为周司寇。战国有苏秦,汉有苏武。
〔潘〕羽音。荥阳郡。周毕公高支子食采于潘,以邑为氏。楚有潘崇,吴有潘璋。
〔葛〕商音。顿丘郡。系出嬴姓。颛顼之后,封于葛。其后以国为氏。秦有葛婴,晋有葛洪仙翁。
〔奚〕商音。谯郡。黄帝子禺阳封于任,裔孙仲为夏车正,食采于奚,故曰奚仲。支子以邑为氏。孔子弟子奚容箴,汉功臣奚涓。○箴,音点。
〔范〕宫音。高平郡。尧后刘累裔孙杜隰,仕晋为士师,子蒍以官姓士氏。后食采于范,世为晋卿,以邑为氏。秦有范雎,楚有范增。〔彭〕宫音。陇西郡。系出篯氏。颛顼裔孙陆终氏第三子篯铿,封于彭,是为彭祖。历唐、虞、夏、商,寿八百岁,子孙世为诸侯,即大彭氏与豕韦氏,作商二伯。其后孟子弟子彭更。汉有彭越,封梁王。
〔郎〕商音。中山郡。鲁懿公孙费伯,城郎邑以居,子孙因氏焉。汉有郎<岂页>,唐有郎士元。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鲁〕羽音。扶风郡。系出姬姓。周公元子鲁公伯禽封于鲁,支子以国为氏。战国有鲁仲连,汉有鲁恭。
〔韦〕羽音。京兆郡。系出豕韦氏。世为夏、商侯伯,子孙以国为氏。汉有韦贤、韦玄成,父子皆为丞相。 〔昌〕商音。汝南郡。系出有熊氏。黄帝子昌意,昌意子帝颛顼高阳氏,高阳支子以王父字为氏。汉有昌豨。
〔马〕羽音。扶风郡。系出赵姓。赵王子赵奢,封马服君,子孙以为氏。汉有马援。
〔苗〕羽音。东阳郡。楚令尹斗椒之子贲皇仕晋,食采于苗,因氏焉。汉有苗䜣;唐有苗晋卿,相肃宗。
〔凤〕宫音。邰阳郡。系出蒙氏。南召主阁罗凤之裔。唐南召国君姓蒙氏。寻罗阁生阁罗凤,阁罗凤生凤迦异,凤迦异生异牟寻。其长子名重父下一字,其支子即以父名下一字为姓。故阁罗凤庶子即姓凤氏。滇、黔之人多有此姓。
〔花〕宫音。东平郡。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者。唐有花惊定,蜀大将;明有花云。
〔方〕商音。河南郡。系出方雷氏。周有方叔,为宣王卿士。
俞任袁柳 丰鲍史唐
〔俞〕角音。河间郡。黄帝臣俞伯名跗,注《素问》。周有俞伯牙。
〔任〕宫音。东安郡。系出有熊氏。黄帝子禺阳封于有任,以国为氏。文王妃太任,任国之女。魏有任座,秦有任嚣。
〔袁〕羽音。汝南郡。系出妫姓。陈大夫庄伯辕孙涛涂,以祖字为氏,后世去车为袁,或作爰,实同出一源也。汉有袁盎。○妫,音圭。
〔柳〕商音。河东郡。系出展氏。鲁公子夷伯孙无骇子展获,字禽,食邑柳下,后世以为氏。战国有柳庄;汉有柳隗,为齐王相。
〔丰〕宫音。京兆郡。系出姬姓。文王少子封于丰,其后有丰舒,相潞国。
〔鲍〕宫音。上党郡。系出姒姓。禹王之后,有敬叔,仕齐,食邑于鲍。后有鲍叔牙。
〔史〕徵音。京兆郡。系出史皇氏。仓颉之后史佚,为周太史。汉有史高。
〔唐〕徵音。晋昌郡。系出陶唐氏。舜封尧子丹朱于唐,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汉有东园公唐宣明,四皓之一。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费〕羽音。江夏郡。系出嬴姓。伯益治水封于大费,裔孙昌仕商,以国为氏。纣臣有费仲,鲁有费伯。○费,音秘。
〔廉〕角音。河东郡。颛顼曾孙,大廉之后。以祖字为氏。赵有廉颇。
〔岑〕宫音。南阳郡。系出姬姓。周武王封叔耀子渠于岑,子孙以国为氏。后汉有岑彭,封武阳侯。
〔薛〕徵音。河东郡。系出任姓。黄帝裔孙奚仲封于薛,历夏、商、周,世为诸侯。后世子孙以国为氏。宋有薛居州,赵有薛公。
〔雷〕商音。冯翊郡。系出黄帝子雷公之后。汉有雷义,晋有雷焕。
〔贺〕商音。广平郡。系出庆氏。齐公子庆父之后。汉侍中庆纯,避安帝父清河王讳,改贺氏。晋有贺循,唐有贺知章。
〔倪〕宫音。千乘郡。周有黎、郳,附庸小国,后号小邾,子孙去邑为皃氏。汉有皃宽,后加人为倪。
〔汤〕商音。中山郡。系出子姓。宋公子荡意诸。后去草为汤氏。晋有汤休。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滕〕宫音。南阳郡。系出姬姓。武王封弟叔绣于滕,其后以国为氏。战国有滕更,汉有滕婴。
〔殷〕宫音。汝南郡。系出子姓。商自盘庚迁国,改号曰殷,其后以国为氏。晋有殷浩,唐有殷开山。
〔罗〕徵音。豫章郡。系出祝融氏。春秋有罗国,子孙以国为氏。晋有罗结,唐有罗艺。
〔毕〕徵音。河南郡。系出姬姓。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晋国有毕万,晋朝有毕卓。
〔郝〕徵音。太原郡。系出太昊氏。太昊弟郝省封于郝。汉有郝贤,晋有郝隆。
〔邬〕商音。太原郡。晋大夫邬藏之后。孔子弟子有邬单。
〔安〕商音。武陵郡。系出有熊氏。昌意子安。居于西戎,是为安息国。后魏时,世子入侍,赐姓名安同。唐有安金藏。
〔常〕商音。平原郡。黄帝相常先之后。汉有常惠,晋有常璩,明有开平忠武王常遇春。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乐〕角音。南阳郡。系出子姓。宋戴公子衍字乐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燕有乐毅。又有乐正、乐羊,皆复姓。又药姓出河内郡。汉有药崧。
〔于〕羽音。河内郡。系出姬姓。武王子封于邘,后世去邑为于氏。汉有于定国,相宣帝。
〔时〕徵音。陇西郡。宋大夫公子来,食采于时。齐有时子,汉有时苗。
〔傅〕商音。清河郡。商有傅说,为武丁相;汉有傅介子。
〔皮〕羽音。天水郡。周卿士樊仲皮之后,以字为氏。北齐有皮景和,唐有皮日休。
〔卞〕羽音。济阳郡。曹叔振铎之后,仕鲁为卞邑大夫。有卞庄子。楚有卞和,东晋有卞壶。
〔齐〕徵音。汝南郡。系出姜姓。太公封齐。其后以国为氏。唐有齐映、齐抗。族兄弟同时为相。
〔康〕商音。京兆郡。卫康叔之后,以谥为氏。汉有康衡、康穆。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伍〕羽音。安定郡。系出芊姓。楚公族有伍氏。伍举、伍奢世为楚卿。伍员之祖与父也。
〔余〕商音。下邳郡。秦穆公伐西戎,获其臣由余以为上卿。其后以王父字为氏。宋有余靖、余玠。
〔元〕商音。河南郡。卫大夫元咺之后。又出北魏拓拔氏。孝文帝改姓元氏。唐有元稹。○咺,音喧,上声。
〔卜〕羽音。西河郡。周有太卜之官,其后以官为氏。晋有卜偃,孔子弟子卜商,汉有卜式。
〔顾〕羽音。武陵郡。夏有顾国。后以为氏。吴有顾雍,晋有顾恺之。
〔孟〕羽音。平陆郡。系出姬姓。鲁桓公子庆父,世为卿,号孟孙氏,孟子其裔也。汉有孟敏、孟尝。
〔平〕商音。河内郡。韩哀侯少子婼,食采于平,后以邑为氏。汉有丞相平当。○婼,音绰。
〔黄〕商音。江夏郡。颛帝曾孙陆终之后,封于黄,子孙以国为氏。楚有春申君黄歇,汉有丞相黄霸,孝子黄香。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和〕商音。汝南郡。尧臣和仲后,以官为氏。北齐有和士开,五代有和凝。
〔穆〕羽音。河南郡。系出子姓。宋穆公支孙,以谥为氏。汉有穆生。
〔萧〕角音。兰陵郡。系出子姓。微子支孙封于萧。为宋附庸,子孙以国为氏。汉有丞相萧何,裔孙道成为南齐高帝,传七世;道成族孙衍,受齐禅,为梁武帝,传四世。
〔尹〕徵音。天水郡。系出少昊裔孙尹寿,为帝尧师。周有尹吉甫,老子弟子尹喜,汉有尹赏。
〔姚〕商音。吴兴郡。系出有虞氏。瞽瞍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帝尧降二女于舜,赐姓妫氏;禹封商均与虞城;武王封虞舜之后胡公满为陈国:皆以国为氏。又胡公支子姓胡氏;陈敬仲奔齐,子孙姓田氏;田齐失国,居元城,又姓王氏:凡七姓,皆舜之后。
〔邵〕商音。博陵郡。系出姬姓。召康公封于燕,其次子世为畿内诸侯,作王卿士,号曰召公,因为召氏。后世子孙,增邑为邵氏。秦有邵平,汉有召信臣,同出一祖。
〔湛〕商音。豫章郡。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雚,合二字为湛氏。汉有湛重,明有湛若水。
〔汪〕商音。平阳郡。汪茫氏之后。又鲁桓公庶子满食采于汪,因邑为氏。鲁有汪锜,唐有汪华,封越公,世居于歙。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祁〕徵音。太原郡。帝尧伊祁之后。晋有祁弥明、祁奚。
〔禹〕羽音。陇西郡。系出妘姓。云、梦之间有鄅国,为楚附庸,后去邑为氏。○妘,音云。鄅,音禹。
〔狄〕徵音,天水郡。系出姬姓。周康王封弟孝伯于狄城,其后以地为氏。唐有狄仁杰,宋有狄青。
〔米〕徵音。京兆郡。系出西域米国。汉有米楷,宋有米芾。○芾,音费。
〔贝〕宫音。吴兴郡。系出谯明氏。其后明由为燧人相。南齐有明僧绍,唐有明崇俨,元有明玉珍。
〔臧〕商音。东海郡。系出姬姓。鲁孝公子彄食采于臧,其后僖伯、哀伯、文仲、武仲、世为鲁卿,汉有臧宫、臧洪。○彄,口平声。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计〕商音。京兆郡。系出姒姓。越大夫计倪、计然,越之公族也。
〔成〕商音。上谷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郕叔武之后,去邑为成氏。齐有成覸。○郕,音成。
〔戴〕徵音。谯郡。系出子姓。宋戴公支孙,以谥为氏。宋有戴盈之、戴不胜,汉有戴德、戴圣。
〔谈〕徵音。广平郡。系出籍氏。周大夫籍谈之后,避项籍讳,为谈氏。
〔宋〕宫音。京兆郡。系出子姓。周武王封纣庶兄微子启于宋,后世子孙,以国为氏。楚有宋玉、宋义。汉有宋昌。
〔茅〕商音。东海郡。系出姬姓。周公支子封于茅,其后以国为氏。秦有茅焦。
〔庞〕宫音。始平郡。系出高阳氏。高阳才子庞降之后。魏有庞涓。汉有庞德公。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熊〕宫音。江陵郡。系出高阳氏。颛顼孙陆终第六子季连为芊姓,子附叙封于熊。后有鬻熊,为文王师。武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至熊渠僣称王,更姓熊氏。汉有熊乔、熊尚。
〔纪〕徵音。平阳郡。姜姓。四岳之后,封国于纪,后以国为氏。楚有纪昌,汉有纪信。
〔舒〕徵音。京兆郡。颛顼之后,封于舒,后以国为氏。唐有舒元舆。
〔屈〕宫音。临淮郡。系出芊姓。楚武王子瑕封于屈,后以为氏。楚有屈原。又有屈突,复姓也。
〔项〕商音。辽西郡。系出芊姓。楚公子燕,封项城,姓项氏。又姬姓。齐桓公灭项,子孙以国为氏。楚有项羽。
〔祝〕商音。太原郡。系出有熊氏。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祝,后以国为氏。卫有祝鮀,郑有祝聃。○聃,音耽。
〔董〕角音。陇西郡。系出有熊氏。黄帝孙飂叔安子董父之后。晋有董狐,汉有董仲舒。○飂,音留。
〔梁〕商音。安定郡。颛顼之后,封于梁,后以国为氏。汉有梁松。又梁丘复姓也。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杜〕商音。京兆郡。帝尧之后,封于唐,周灭之,处其族于唐、杜之间,居杜者姓杜氏。周有杜伯,晋有杜原款,汉有杜延年。
〔阮〕角音。陈留郡。商有阮国,后以国为氏。魏有阮籍。
〔蓝〕徵音。汝南郡。系出芊姓。楚公子亹封于蓝,谓之蓝尹,后以邑为氏。○亹,音尾。
〔闵〕宫音。陇西郡。系出姬姓。鲁公族闵马父封于闵乡,因以为氏。后有闵子骞。
〔席〕商音。安定郡。系出籍氏。晋大夫籍谈后世避项籍名,改姓席氏、谈氏。
〔季〕徵音。渤海郡。系出姬姓。鲁桓公子季友之后。又随国大夫季梁。汉有李布。
〔麻〕商音。上谷郡。系出熊姓。楚公族熊婴奔齐,更姓麻氏。隋有麻叔谋。
〔强〕商音。天水郡。系出姜姓。齐大夫公孙疆之后。疆与强相近,后以为氏。郑有大夫强鉏。○鉏,音徂。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贾〕商音。武威郡。系出姬姓。唐叔虞少子封于贾,后以为氏。晋有贾华,汉有贾谊、贾复。
〔娄〕商音。谯郡。系出姒姓。杞东楼公后,去木为娄。汉有娄敬,唐有娄师德。
〔危〕宫音。汝南郡。系出三危氏。唐有危仔昌,后赐姓元氏。
〔江〕商音。济阳郡。系出嬴姓,。国于江、汉之间,支子以国为氏,汉有江革。
〔童〕宫音。雁门郡。系出胥氏。晋大夫胥童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童恢。
〔郭〕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武王封王季次子虢仲于东虢,虢叔为西虢,召曰二虢。后虢叔之国改号郭,支子以国为氏。汉有郭解、郭泰;唐有郭子仪;五代有郭威,为周太祖。
梅盛林刁 钟徐丘骆
〔梅〕羽音。汝南郡。系出子姓。殷王太丁封弟于梅,是为梅伯,后以国为氏。汉有梅鋗、梅福。
〔盛〕羽音。汝南郡。系出姬姓。召公奭支孙封于盛,为燕附庸,姓奭氏。后避汉元帝讳,更以国为盛氏。
〔林〕宫音。西河郡。系出子姓。王子比干子坚,避乱居长林山,因姓林氏。鲁有林放,孔子弟子。
〔刁〕徵音。弘农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齐有竖刁,晋有刁协。
〔徐〕商音。东海郡。系出嬴姓。伯益子若木生调,封于徐,历夏、商、周为诸侯,后以国为氏。汉有徐迟,吴有徐盛。
〔丘〕宫音。河南郡。系出姜姓。太公封于营丘,支子以地为丘氏。又有闾丘、梁丘,俱复姓也。
〔骆〕商音。内黄郡。系出嬴姓。非子父大骆,大骆长子成世居太丘,国号大骆;厉王时灭于西戎,馀子以国为氏。唐有骆宾王。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高〕角音。渤海郡。系出姜姓。齐文公子子高后,以字为氏。高徯世为齐卿,孔子弟子高柴,汉有高凤。
〔夏〕羽音。会稽郡。系出姒姓夏后氏,子孙以国为氏。又陈公子夏征舒,秦有夏无且。
〔蔡〕徵音。济阳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叔度封蔡,后以国为氏。晋有蔡墨,秦有蔡泽,汉有丞相蔡义。
〔樊〕商音。上党郡。系出仲氏。仲山甫封樊侯,以国为氏。孔子弟子樊迟,汉有樊哙。
〔胡〕羽音。安定郡。系出妫姓。陈胡公满支子,以谥为氏。齐有胡龁,汉有胡广。
〔凌〕徵音。河间郡。系出姬姓。卫公子仕于周,为凌人,以官为氏。吴有凌统。
〔霍〕羽音。太原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霍叔之后,以国为氏。汉有霍光。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
〔虞〕商音。陈留郡。系出妫姓。舜后封虞,以国为氏。又姬姓。太伯弟虞仲雍之后。魏有虞丘子。汉胡虞诩。
〔万〕商音。扶风郡。毕万之后。孟子弟子万章。
〔支〕徵音。邰阳郡。汉宣帝时郅支单于世子入侍,其裔留于京师,遂姓支氏。汉有支雄,晋有支遁。
〔柯〕商音。济阳郡。系出姬姓。吴王柯卢之后。
〔昝〕徵音。太原郡。系出咎氏。商相咎单之后。咎,古音高,又音灾咎之咎。故增一画为昝氏。
〔管〕徵音。晋昌郡。系出姬姓。文王第三子管叔鲜后。齐有管仲,汉有管宁。
〔卢〕商音。范阳郡。系出姜姓。齐文公子子高之孙,食采于卢,因氏焉。汉有卢绾。
〔莫〕商音。巨鹿郡。系出高阳氏。封于鄚,子孙去邑为氏。汉有莫藏用。○鄚,音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经〕徵音。荥阳郡。系出京氏。郑公子京、叔段之后,有京氏。汉京房子孙,避仇改经氏。
〔房〕商音。清河郡。系出陶唐氏。舜封丹朱于房陵,国号唐;又封支子于房竹,其后以国为氏。汉有房植,唐有房玄龄。
〔裘〕角音。渤海郡。卫大夫食采于裘,后以邑为氏。汉有裘仲友。
〔缪〕羽音。兰陵郡。系出嬴氏。秦缪公之后,以谥为氏。汉有缪彤。
〔干〕徵音。颍川郡。系出子姓。宋大夫干犨之后。晋有干宝。又段干氏支子,亦为干氏。○犨,音抽。
〔解〕商音。平阳郡。唐叔虞子良食采于解,因氏焉。后有解扬。
〔应〕宫音。汝南郡。系出姬姓。武王第四子封于应,其后以国为氏。汉有应劭。○应。平声。
〔宗〕宫音。京兆郡。周大夫宗伯之后,以官为氏。汉有宗资。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丁〕徵音。济阳郡。系出姜姓。齐太公子丁公之后,以谥为氏。汉有丁公、丁固。
〔宣〕徵音。始平郡。系出姬姓。鲁大夫宣伯之后,以谥为氏。汉有宣秉。
〔贲〕徵音。宣城郡。系出苗氏。晋大夫苗贲皇之后。以祖字为氏。
〔邓〕徵音。南阳郡。商武丁封叔曼季于邓,后以国为氏。汉有邓彭祖、邓禹。
〔郁〕宫音。黎阳郡。鲁相郁黄之后。
〔杭〕商音。馀杭郡。系出姒姓。禹王治水,所馀舟航,以支子统之,因封国为馀航,其后去舟加木为杭氏。
〔洪〕角音。豫章郡。旧传共工之后避仇改为洪。又云:卫大夫弘演之后,至唐始避高宗子弘之讳为洪氏。三国有洪矩,宋有洪皓。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包〕羽音。上党郡。楚大夫申包胥后,以祖字为氏。汉有包咸。
〔诸〕徵音。琅琊郡。系出姒姓。越国之裔闽粤王无诸之后,因祖字为氏。
〔左〕商音。济阳郡。系出熊氏。鬻熊之后倚相,为楚威王左史,后为左氏。鲁有左丘明,汉有左雄,晋有左思。
〔石〕徵音。武威郡。系出姬姓。卫公族大夫石碏之后。汉有石建。○碏,音鹊。
〔崔〕角音。博陵郡。系出姜姓。齐丁公子居崔,因氏焉。后有崔杼,汉有崔寔,魏有崔皓。
〔吉〕徵音。冯翊郡。周尹吉甫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吉平。
〔钮〕宫音。吴兴郡。世系未详。晋有钮滔。
〔龚〕羽音。武陵郡。系出共工氏。黄帝臣共工司水土,子句龙继其职,其后为龚氏。汉有龚遂。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程〕商音。安定郡。系出高阳氏。颛顼孙重黎为尧南正司火之官,世封程伯。周有程伯休父,晋有程婴
〔嵇〕商音。谯郡。夏少康封子于会稽,遂为稽氏;汉初徙谯,改为嵇氏。晋有嵇康。
〔邢〕商音。河间郡。系出姬姓。周公第四子封于邢。以国为氏。齐有邢子才。
〔滑〕商音。下邳郡。系出姬姓。滑国之后。汉有滑兴。
〔裴〕商音。河东郡。系出嬴姓。伯益之裔蜚廉之后,封于{非邑}邑。后嗣裴陵,去邑从衣为裴氏。汉有裴潜,宋有裴松之。○{非邑},音裴。
〔陆〕角音。河南郡。齐宣王封少子季逵于平陆,即古陆终氏之墟,其后以陆为氏。汉有陆贾,晋有陆机、陆云。
〔荣〕商音。上谷郡。周文王臣荣公之后。孔子弟子有荣旂,鲁有荣启期。
〔翁〕商音。钱塘郡。周昭王庶子食翁山,因氏焉。汉有翁君、翁伯。
荀羊於惠 甄麹家封
〔荀〕徵音。河内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郇伯之后,去邑加草为荀氏。晋荀寅世为卿,周有荀卿,汉有荀淑。○郇,音荀。
〔羊〕商音。京兆郡。系出祁氏。晋大夫祁盈之后,封于羊舌,其嗣去舌为羊氏。汉有羊仲,晋有羊祜。
〔於〕羽音。京兆郡。系出有熊氏。黄帝孙封于商於,其后为於氏。
〔惠〕商音。扶风郡。系出姬姓。周惠王之后,有周大夫惠施。
〔甄〕徵音。中山郡。系出庭坚氏。皋陶少子仲甄,仕夏,封于鄄,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甄邯。○鄄,音坚。
〔麹〕宫音。汝南郡。系出周官麹氏,以官为氏。汉有麹义。
〔家〕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周孝王子家父之后,世为周卿,姓家氏。宋有家铉翁。
〔封〕宫音。渤海郡。系出姜姓。炎帝裔孙封巨,为黄帝师,后为封氏。汉有封芨,唐有封伦。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芮〕徵音。平原郡。周司徒芮伯之后,有芮良夫。
〔羿〕羽音。齐郡。系出有穷后羿之裔。
〔储〕羽音。河东郡。齐储子之后。
〔靳〕徵音。西河郡。系出芊姓。楚公族大夫靳尚之后。汉有靳歙。
〔汲〕羽音。清河郡。系出姬姓。卫宣公太子汲之后,姓汲氏。汉有汲黯。
〔邴〕商音。平阳郡。晋大夫食采于邴,因氏焉。汉有邴原。
〔糜〕宫音。汝南郡。夏同姓诸侯有糜氏之后。汉有糜竺。
〔松〕宫音。东莞郡。世系未详。隋有松赟。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井〕徵音。扶风郡。虞大夫井伯之后,以字为氏。晋灭虞,以井奚入秦,秦穆公以为大夫,封邑于百里,号百里奚,支子为井氏。
〔段〕徵音。京兆郡。系出李氏。老子孙李宗仕晋,食邑于段干,世为段干氏。魏有段干木,子孙为段氏。又为干氏。晋有段匹磾,唐有段文昌。
〔富〕羽音。齐郡。系出姬姓。周同姓大夫富父后有富辰,世为周卿。宋有富弼。
〔巫〕宫音。平阳郡。系出高辛氏。高辛支子巫人封于巫,姓巫氏。商巫咸、巫贤,父子为相。
〔乌〕商音。颍川郡。系出金天氏。少昊以鸟名官,有乌鸟氏,主山陵,其后为乌氏。周有乌获,唐有乌承玼。
〔焦〕角音。中山郡。系出神农氏。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后以国为氏。汉有焦先。
〔巴〕徵音。高平郡。系出姬姓。楚附庸国,后为巴氏。
〔弓〕羽音。太原郡。鲁大夫叔弓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光禄勋弓阯。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牧〕商音。弘农郡。黄帝相力牧之后,以字为氏。周有牧仲、牧皮。
〔隗〕宫音。馀杭郡。系出夏侯氏,商封桀后于隗国,其后白翟、赤狄皆隗姓也。汉有隗嚣。
〔山〕商音。河南郡。系出列山氏。周山师掌山林之官,以官为氏。晋有山涛。
〔谷〕羽音。上谷郡。系山夹谷氏。齐公子尾孙,封于夹谷,后姓谷氏。汉有谷永。又有谷那,复姓也。
〔侯〕角音。上谷郡。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姓侯,名冈,字颉,后为侯氏。魏有侯嬴,汉有侯霸。
〔宓〕角音。平昌郡。系出太昊氏。伏羲字古作宓牺,宓与伏,古同音。孔子弟子宓子贱。
〔蓬〕宫音。长乐郡。周封支子于蓬州,因以为氏。汉有蓬球。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全〕商音。京兆郡。系出泉氏。《周官》泉府掌钱,后改全氏。吴有全琮。
〔郗〕角音。山阳郡。系出己姓。少昊之后封于郗。晋有郗诜、郗鉴。
〔班〕商音。扶风郡。系出斗氏。楚公族斗穀於菟之后令尹子文,少弃于野,有虎乳之。楚人谓虎为於菟,谓乳为穀,故名穀于菟。字子文。文者,虎之斑,后姓斑,又姓班氏。汉有班彪,长子固,次超。
〔仰〕宫音。汝南郡。系出嬴姓。秦惠文王子公子卬之后。卬古仰字。子孙以祖字增人为仰氏。唐有仰仁诠。
〔秋〕商音。天水郡。系出姬姓。鲁大夫仲孙湫之孙有名胡者。仕于陈。以祖字去水为秋氏。
〔仲〕宫音。中山郡。系出任氏。汤左相仲虺之后。周有樊侯仲山甫。鲁仲孙支子亦姓仲氏。孔子弟子仲由。
〔伊〕宫音。陈留郡,系出陶唐氏。尧生于伊水,故姓伊祁氏。其后支子为伊氏。商有伊尹、伊挚,汉有伊籍。
〔宫〕宫音。太原郡。系出姬姓。鲁孟僖子之子韬,食邑南宫,即孔子弟子南宫适,其后支子为宫氏。又虞仲支子封于上宫,其后有宫之奇。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宁〕徵音。齐郡。系出姬姓。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宁,世为卫卿。后有宁俞。
〔仇〕宫音。平阳郡。系出仇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九国。纣杀九侯,其后为仇氏。宋有仇牧,汉有仇香
〔栾〕徵音。西河郡。急出姬姓。晋靖侯孙宾封于栾,世为晋卿。汉有栾布、栾巴。
〔暴〕商音。魏郡。系出姬姓。周公族有暴公,世为王卿。其后姓暴氏。汉有暴胜。
〔甘〕宫音。渤海郡。夏有甘国,其后甘盘为武丁师。又周惠王弟叔带封于甘,后以为氏。秦有甘罗,汉有甘延寿。
〔钭〕宫音。辽西郡。系出姜姓。田和篡齐,迁康公于海上,穴居野食,以钭为釜,支子别姓钭氏。○钭,音偷,上声。
〔厉〕角音。南阳郡。系出姜姓。齐厉公之后。
〔戎〕羽音。江陵郡。周有戎国,姜姓。又山戎,允姓。其后俱为戎氏。唐有戎昱。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祖〕羽音。范阳郡。系出任姓。奚仲之后,别姓祖氏。祖己、祖伊皆商相。晋有祖逖。
〔武〕羽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少子有文在手曰武。遂赐武氏。世为周卿。秦有武沙,唐有武士彟,武后之父也。
〔符〕羽音。琅琊郡。系出姬姓。鲁顷公孙,掌秦符玺,以官为氏。汉有符融。又氐王蒲洪改孙坚姓为符氏,从草不从竹,号后秦,别一族也。
〔刘〕宫音。彭城郡。系出陶唐氏。尧后有刘累,至周为唐杜氏,杜隰仕晋为士师,又为士氏。士氏之后,复姓刘氏。又周定王母弟刘康公之后,亦为刘氏。汉高祖乃士会之后也。
〔景〕角音。晋阳郡。系出芊姓。楚公族斗、蒍、昭、屈、庄、景,皆芊姓之后。有景差、景丑。○蒍,音委。
〔詹〕羽音。河间郡。系出姬氏。周宣王支子封于詹,世为周大夫。楚有詹尹。
〔束〕羽音。南阳郡。系出田氏。齐之疏族,自为疏氏。汉有疏广,广之裔又去足别为束氏。晋有束晳。
〔龙〕羽音。武陵郡。黄帝孙飂叔安子董父,好畜龙,为豢龙氏。其后以官为氏。项羽将有龙且。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叶〕羽音。南阳郡。系出沈氏。楚沈诸梁封于叶,号叶公,子孙以邑为氏。
〔幸〕宫音。雁门郡。世系未详。晋有幸灵。
〔司〕宫音。顿丘郡。郑司臣之后。宋有司超,明有司韬。
〔韶〕宫音。太原郡。系出有虞氏。舜之乐官,后以为氏。
〔郜〕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封于郜,后以国为氏。
〔蓟〕宫音。内黄郡。系出有熊氏。周封黄帝之后于蓟,以国为氏。
〔薄〕宫音。雁门郡。系出古薄姑氏。汉有薄昭。
印宿白怀 蒲邰从鄂
〔印〕角音。冯翊郡。系出姬姓。郑穆公子印段之后为印氏。
〔宿〕徵音。东平郡。系出风姓。宿国之后,以国为氏。
〔白〕商音。南阳郡。系出嬴姓。秦文公子白之后,有白乙丙。又楚平王孙胜封白公,后亦有白氏。唐有白居易。
〔怀〕角音。河内郡。无怀氏之后。又系出姬姓。唐叔虞初食采于怀,后封晋国,支子别姓怀氏。
〔蒲〕角音。河东郡。系出有虞氏。夏封舜后于州蒲,后以为氏。晋有蒲洪,别一族。
〔邰〕商音。平卢郡。尧封后稷于邰。其后居邠号周,支子以旧国为氏。
〔鄂〕商音。武昌郡。系出姬姓。晋侯光居于鄂,号鄂侯,子孙以为氏。又楚子熊红僣称鄂王,后为鄂氏。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索〕商音。武威郡。系出子姓。殷之公族也。世居于鲁。晋有索靖。
〔咸〕徵音。汝南郡。系出高阳氏。高辛臣咸丘黑之后,后姓咸氏。
〔籍〕商音。广平郡。系出伯氏。晋大夫世司典籍,以官为氏。后有籍谈。
〔赖〕宫音。颍川郡。系出姜姓。周有赖国,后以国为氏。汉有赖宣。
〔卓〕徵音。西河郡。系出芊姓。楚威王子公子卓后。汉有卓茂。
〔蔺〕商音。中山郡。晋韩厥支孙康封于蔺,以邑为氏。赵有蔺相如。
〔屠〕宫音。陈留郡。系出子姓。商有屠阝国,去邑为氏。晋公族,又有屠岸氏。○屠阝,音屠。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池〕徵音。西河郡。系出嬴姓。秦司马公子池之后。汉有池仲鱼。
〔乔〕角音。梁郡。系出有熊氏。黄帝葬于桥山。支子守陵者为桥氏。汉有桥元。后去木为乔氏。唐有乔知之。
〔阴〕宫音。始兴郡。系出陶唐氏。唐有阴国,后以国为氏,汉有阴子方。
〔郁〕宫音。太原郡。系出郁林氏。楚伐郁林,迁其民于郢,为郁氏。
〔胥〕羽音。琅琊郡。系出华胥氏。晋有胥臣。
〔能〕商音。太原郡。系出熊姓。熊渠子挚封于夔,支子别姓能氏。○能,音柰。
〔苍〕商音。武陵郡。系出史皇氏。仓帝之后,为苍氏。
〔双〕宫音。天水郡。颛顼之后,封于双蒙城,因以命氏。晋有双渐。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
〔闻〕宫音。吴兴郡。系出闻人氏。改闻氏。
〔莘〕徵音。天水郡。系出高辛氏。夏启封帝挚之后于有莘,后以国为氏。
〔党〕商音。冯翊郡。夏后氏之后,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宋有党进。
〔翟〕徵音。南阳郡。黄帝之后。居于翟。以地为氏。汉有翟方进。
〔谭〕角音。齐郡。系出嬴姓。颛顼之后。周有谭国,后以为氏。
〔贡〕宫音。广平郡。系出端木氏。孔子弟子子贡之后,因财避乱,以祖字为氏。汉有贡禹。
〔劳〕徵音。武阳郡。东海劳山之民,至汉始通中国,赐姓劳氏。
〔逄〕宫音。谯郡。系出姜姓。炎帝孙逄伯陵始封于齐地,为逄国,武王灭之,以封太公。逄伯之后,以国为氏。汉有逄萌。逄,从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姬〕徵音。南阳郡。系出有熊氏。黄帝之先姓公孙,生于姬水,故姓姬氏。高辛氏立,以长子后稷继黄帝之后,赐姓姬氏,为周始祖。汉有姬嘉,周公之裔,封周子南君。
〔申〕商音。琅琊郡。系出姜姓。太岳之后,封于申,以国为氏。周有申不害,汉有申公。
〔扶〕羽音。京兆郡。系出巫氏。汉有巫嘉,事高祖,善祷祀,所求辄应。帝以嘉能感召神祇,扶翊汉室,赐姓扶氏。
〔堵〕羽音。河东郡。系出姬姓。郑大夫堵叔师之后为堵氏。楚堵敖之后。亦有堵氏。
〔冉〕宫音。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少子冉阝季载封于冉阝,后世去邑为冉氏。孔子弟子冉雍、冉耕、冉有。
〔宰〕徵音。西河郡。系出姬姓。周大夫宰孔之后,以官为氏。孔子弟子宰我。
〔郦〕徵音。新蔡郡。系出姜姓。古国名,以国为氏。汉有郦食其,魏有郦道元。○郦食其,音郦异基。
〔雍〕角音。京兆郡。系出姞姓。雍纠仕郑,封于雍,以邑为氏。齐有雍巫;汉有雍齿,封什邡侯。姞,音吉。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郤〕商音。济阴郡。系出姬氏。晋大夫郤献子之后。本封于郤,遂以为氏。世为晋卿。汉有郤正。郤,音隙,与郗字通。
〔璩〕羽音。豫章郡。世系未详。唐有璩瑗,宋有璩重。
〔桑〕商音。黎阳郡。系出嬴姓。秦大夫公孙枝,字子桑,后以字为氏。晋有桑钦。
〔桂〕羽音。天水郡。系出炅氏。汉城阳炅横四子避难,一子居幽州,改姓桂氏。
〔濮〕商音。鲁郡。系出陆终氏。陆终之后,别居于濮,姓濮氏。
〔牛〕宫音。陇西郡。宋微子之后,司冠牛父,以字为氏。晋有牛金,唐有牛僧孺。
〔寿〕商音。京兆郡。系出姬姓。吴王寿梦之后。汉有寿良。
〔通〕商音。西河郡。系出姬姓。巴国之裔,邑于通江,因姓通氏。又有辙氏,避汉武讳,改通氏。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边〕徵音。陇西郡。系出子姓。商有边国。周大夫边伯其后也。汉有边韶。
〔扈〕羽音。京兆郡。系出有扈氏。夏有扈国,以国为氏。吴有扈稽。
〔冀〕角音。渤海郡。晋郤芮之子缺,封于冀,支子以邑为氏。
〔郏〕徽音。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定鼎于郏鄏,支子以地为氏。○鄏,音肉。
〔浦〕羽音。京兆郡。晋大夫浦跞之后。
〔尚〕商音。上党郡。系出姜姓。周太师尚父之后,或又与向氏相混。秦有尚平,亦曰向平。
〔农〕宫音。雁门郡。系出神农氏。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温〕商音。平原郡。系出姬姓。周畿内诸侯,以国为氏。晋有温峤。
〔别〕徵音。京兆郡。世系未详。古诸侯卿大夫长子,世为宗子;宗子之次子,世为小宗;小宗之次子,为别子。不敢姓祖父之姓,而别为一族之祖,以祖父之官爵字谥,别为姓氏。此别氏之义,但不知其所出耳。
〔庄〕徵音。天水郡。系出芊姓。楚庄王之裔,以谥为氏。后有庄周、庄蹻,齐有庄贾。
〔晏〕宫音。齐郡。系出陆终氏。陆终子晏安之后。高、国、鲍、晏四姓,世为齐卿。齐有晏婴。
〔柴〕商音。平阳郡。系出姜姓。齐之公族。孔子弟子有柴高,汉有柴武。
〔瞿〕徵音。松阳郡,系出子姓。商大夫瞿父之后。汉有瞿茂。
〔阎〕宫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太伯曾孙仲燮,封于阎乡,以邑为氏。汉有阎未央。
〔充〕宫音。太原郡。系出姜姓。刘公族大夫充闾之后。齐有充虞,孟子弟子。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慕〕商音。敦煌郡。系出慕容氏。慕容廆公族有慕舆根,别为慕氏。
〔连〕徵音。上党郡。系出姜姓。齐公族大夫连称之后。
〔茹〕羽音。河内郡。系出如氏。魏有如姬,汉有如淳,其后加草为茹氏。南齐有茹法珍。
〔宦〕商音。东阳郡。世系未详。
〔艾〕商音。天水郡。系出夏后氏。少康臣女艾之后。田齐有艾子,封于艾山,亦姓艾氏。
〔鱼〕羽音。雁门郡。系出子姓。宋司马子鱼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唐有鱼朝恩。
〔容〕宫音。敦煌郡。系出大容氏。黄帝臣容援作钟,容成作乐。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向〕宫音。河南郡。系出子姓。宋桓公后,食采于向,遂为向氏。世为宋卿,向魋又称桓氏,弟向犁字牛,又别姓司马氏。孔子弟子。又姜姓之国,以国为氏。向本音尚,讹音作曩。
〔古〕羽音。新安郡。系出古皇氏之后。魏有古弼。
〔慎〕徵音。天水郡。系出芊姓。白公胜之后,封于慎,为慎氏。鲁有慎子。宋孝宗讳慎,慎德秀改为真氏。
〔戈〕宫音。临海郡。系出古寒国。伯明子浞篡夏,封子犭壹于戈,后为戈氏。○浞,音触。犭壹,音戏。
〔廖〕角音。汝南郡。系出有熊氏。黄帝孙飂叔安之裔。飂古廖字,后为廖氏。汉有廖化。
〔庾〕羽音。济阳郡。周有司仓、库、庾、廪之官,世司其职。遂以仓氏、库氏、廪氏、庾氏为姓。卫有庾公之斯。晋有庾亮。
〔终〕徵音。南阳郡。系出陆终氏。陆终支孙,别为终氏。汉有终军。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暨〕宫音。渤海郡。越大夫诸暨郢之后。汉有暨艳。
〔居〕宫音。渤海郡。晋公族大夫先且居之后。以祖字为氏。○且,平声。
〔衡〕商音。雁门郡。系出伊氏。伊尹为商阿衡,后以官以氏。
〔步〕羽音。平阳郡。系出郤氏。晋大夫郤步扬之后。吴有步骘。
〔都〕宫音。黎阳郡。系出公都氏。齐公族大夫公都子之后,为都氏。郑公子阏,字子都,后亦为都氏。○阏,音恶。
〔耿〕宫音。高阳郡。系出姬姓。周有耿国,晋赵氏灭耿以为邑,后以国为氏。汉有耿弇。
〔满〕宫音。河东郡。荆蛮有瞒氏,改为满氏。又王孙满之后亦姓满氏。汉有满宠。
〔弘〕角音。太原郡。卫公族大夫弘演之后。汉有弘恭。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匡〕角音。晋阳郡。系出子姓。宋大夫封于匡,后以邑氏。汉有匡衡。
〔国〕角音。下邳郡。系出姬姓。郑公子子国之后。有国侨即郑子产。又齐有世卿国姓。
〔文〕商音。雁门郡。系出姜姓。许文叔之后。别为文氏。越有文种,魏有文聘。又宋初讳敬,改为文。文彦博、文天祥,其先皆敬氏。
〔寇〕宫音。上谷郡。系出己姓。昆吾之后,封苏,苏公忿生为周司寇,支子以官为氏。汉有寇恂。
〔广〕宫音。丹阳郡。广成子之后。
〔禄〕徵音。扶风郡。系出子姓。纣子武庚字禄父,后以祖字为氏。
〔阙〕宫音。下邳郡。系出阙里氏。鲁有阙党邑,封于是者,以邑为氏。
〔东〕徵音。平原郡。系出东户氏。虞有东不訾,为舜之友。
欧殳沃利 蔚越夔隆
〔欧〕商音。平阳郡。系出欧冶氏。欧冶、欧阳,皆复姓。后又改为欧氏。
〔殳〕羽音。武功郡。系出有虞氏。舜臣殳斨之后。
〔沃〕羽音。太原郡。系出子姓。商王沃丁之后。
〔利〕徵音。河南郡。系出理性。理利贞之后,以祖字为氏。
〔蔚〕羽音。琅琊郡。系出姬姓。郑公子翩,封邑于蔚,后以邑为氏。
〔越〕羽音。晋阳郡。系出姒姓。夏后少康少子季余之后,封国于越,后以国为氏。
〔夔〕羽音。京兆郡。系出熊氏。楚熊挚之后,封于夔,子孙以国为氏。
〔隆〕宫音。南阳郡。世系未详。
师巩厙聂 晁勾敖融
〔师〕徵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师尹之后。又晋公族大夫师服之后。
〔巩〕宫音。山阳郡。系出姬姓。周公族大夫巩伯之后。
〔厙〕商音。括苍郡。系出库狄氏。宇文周有库狄部长,其后单姓厙氏。○厙,音舍。
〔聂〕徽音。河东郡。系出姜姓。齐丁公封支子于聂城,为齐附庸,后以国为氏。韩有聂政。
〔勾〕宫音。平阳郡。系出勾芒氏。金天之后。勾芒主青阳,行春令,世为勾芒氏。后单姓勾氏。又改为句氏,又改为钩氏、绚氏、苟氏。又增为句龙氏。累世之后,不复别矣。
〔敖〕宫音。谯郡。颛顼师大敖之后。又系出芊姓。楚国之君,凡被废弑不成君者曰敖。如若敖、堵敖之类,其后为敖氏。
〔融〕宫音。南康郡。系出祝融氏之后。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冷〕徵音。京兆郡。黄帝臣伶伦氏之后,改为冷氏。周有冷州鸠,汉有冷苞。
〔訾〕徵音。渤海郡。系出訾陬氏。帝喾妃家之后。汉有訾顺,宋有訾虎。○喾,音哭。
〔辛〕徵音。陇西郡。系出姒姓。夏大夫辛甲,周大夫辛有,汉将军辛武贤、辛庆忌。
〔阚〕商音。天水郡。系出姞姓。南燕伯之裔,封于阚,后以邑为氏。又齐卿阚止之后。吴有阚泽。
〔那〕商音。天水郡。系出子姓。权国之后。楚灭权,迁其族于那处之邑,后以邑为那氏。音那移之那。
〔简〕宫音。范阳郡。系出狐氏。晋大夫续简伯狐鞠居之后,以谥为氏。汉有简雍。
〔饶〕羽音。平阳郡。系出妫姓。商均支子封于饶,后以国为氏。汉有饶威。
〔空〕宫音。孔丘郡。系出古空侯氏,以国为姓。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曾〕徵音。鲁郡。系出姒姓。夏少康少子成烈封于鄫,宋灭鄫,子孙去邑为曾氏。孔子弟子有曾参。
〔毋〕羽音。巨鹿郡。系出田氏。齐宣王封弟于毋丘,以绍胡公子祀,赐姓胡毋氏。其后分三姓。一曰胡毋,一曰毋丘,一曰毋氏。○毋,音无。
〔乜〕宫音。晋昌郡。系出宇文部。后周赐部族费乜头为乜氏。乜,音灭,平声。
〔养〕羽音。山阳郡。系出姬姓。邓大夫养甥之后。楚有养由基。
〔鞠〕宫音。汝南郡。系出姬姓。燕公族大夫鞠武之后。
〔须〕羽音。渤海郡。系出密须氏。燕附庸国,以国为氏。魏有须贾。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巢〕商音。彭城郡。系出有巢氏。楚灭巢,后以国为氏。
〔关〕商音。陇西郡。系出龙氏。夏龙逢封于关,后为关氏。
〔蒯〕商音。襄阳郡。系出姬姓。卫庄公蒯聩之后,以字为氏。汉有蒯通。又古国名,以国为氏。
〔查〕商音。齐郡。系出姜姓。齐顷公子食采于楂,后以邑为氏。○楂,古查字。
〔后〕羽音。东海郡。系出太史氏。齐太史敫之女,为襄王后。后族赐姓后氏。后,古后字通用。齐有后胜,亦曰后胜。
〔红〕宫音。平昌郡。系出熊氏。楚子熊渠长子熊挚红为鄂王,其支子以父字为氏。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游〕宫音。广平郡。系出姬姓。郑穆公子游吉之后。又晋桓庄之族,亦为游氏。
〔竺〕徵音。东海郡。系出天竺。其人入中国称竺氏。汉有竺晏。
〔权〕徵音。天水郡。颛顼之后,封于权,楚武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又楚若敖之孙斗緍尹权,其后以邑为氏。唐相权德舆。
〔逯〕徵音。广平郡。系出嬴姓。秦公族大夫封于逯,因以为氏。汉有逯石、逯并。○逯,音禄。
〔盖〕商音。汝南郡。齐盖邑大夫之后,以邑为氏。音盍,不音概。汉有盖宽饶。
〔益〕商音。冯翊郡。系出庭坚氏。皋陶子伯益支子以祖字为氏。
〔桓〕宫音。谯郡。系出子姓。宋桓公之后,以谥为氏,后有桓魋。汉有桓荣。
〔公〕羽音。括阳郡。诸公族如公西、公子、公孙、公叔之类。其后单以公字为氏。今不可考其世系矣。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万俟〕商音。兰陵郡。系出拓拔氏。后魏献帝兄之后,赐姓万俟氏。○万俟,音木齐。
〔司马〕徵音。河内郡。周程伯休父为周司马,以官为氏。秦有司马卬,汉有司马迁。
〔上官〕羽音。天水郡。系出芊姓。楚公族大夫上官子兰之后。汉有上官桀。
〔欧阳〕宫音。渤海郡。系出姒姓。越王无疆孙,封于欧馀山之阳,后为欧阳氏。汉有欧阳生。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夏侯〕商音。谯郡。系出姒姓。楚灭杞国,其后奔鲁,以杞侯为夏后氏之后,故以夏侯为姓。汉有夏侯婴。东汉曹腾,以甥夏侯氏之子为嗣,其孙是为魏武帝曹操。
〔诸葛〕徵音。琅琊郡。系出夏殷时葛国。汉葛丰始居琅琊,自称诸葛氏,以别同姓。后有诸葛谨、诸葛亮。
〔闻人〕商音。河南郡。左丘明古之闻人也。后以为氏。又《风俗通》云:“少正卯鲁之闻人,后以闻人为氏。”未知孰是?
〔东方〕羽音。河南郡。系出太昊氏。其裔义仲,世掌东方青阳之令,后为东方氏。汉有东方朔。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赫连〕商音。渤海郡。系出南匈奴右贤王刘豹子后刘勃勃,据统万称夏帝,自制姓为赫连氏,曰:“王者辉赫,与天相连。”
〔皇甫〕羽音。京兆郡。宋戴公之子名充若,字皇父,子孙以祖字为氏。又周卿士皇父封于向,后亦称皇父氏。父与甫通。汉有皇甫嵩、皇甫规。
〔尉迟〕徵音。太原郡。魏孝文时赐尉迟部之后为氏。又系出万俟氏。宇文周氏功臣万俟兜,赐姓尉迟氏。后有尉迟迥,唐有尉迟恭。
〔公羊〕宫音。顿丘郡。系出姬姓。鲁公孙羊孺之后为公羊氏。子夏弟子有公羊高。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澹台〕商音。太原郡。孔子弟子灭明,居澹台,为澹台氏。澹,音谈。
〔公冶〕宫音。鲁郡。系出姬姓。鲁大夫季公冶后,以字为氏。孔子弟子公冶长。
〔宗政〕羽音。彭城郡。系出刘氏。汉刘德、楚元王后为宗正,子孙以官为宗正氏。后改作宗政。
〔濮阳〕商音。博陵郡。系出姬姓。郑公族大夫居濮水之阳,以濮阳为氏。吴有濮阳兴。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淳于〕羽音。河内郡。系出姜姓。州国公寔失国,居于淳于,号淳于公,后为淳于氏。齐有淳于髡,汉有淳于意。
〔单于〕羽音。千乘郡。系出东戎。左贤王去卑单于降汉为单于氏。○单,音蟾。
〔太叔〕宫音。东平郡。系出姬姓。郑穆公孙太叔仪后,姓太叔氏。○太,音泰。
〔申屠〕徵音。京兆郡。系出姜姓。四岳之后,始封于申;夏时申侯封弟于屠原,别姓申屠氏。商有申屠狄,汉有申屠嘉。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公孙〕宫音。高阳郡。系出公族。春秋之时,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子为公孙,公孙之诸子无封邑爵号者,皆以公孙为氏。如周、吴、越、楚及战国诸王子孙。以王子、王孙为氏之例。秦有公孙枝。汉有公孙渊。
〔仲孙〕商音。高阳郡。系出姬姓。鲁桓公子庆父之后。庆父曰共仲,称为孟孙氏,又号为仲孙氏。
〔轩辕〕商音。邰阳郡。系出有熊氏。黄帝子孙别为轩辕氏。唐有轩辕弥明。
〔令狐〕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后毕万仕晋,其孙魏犨子颗,别封令狐,其孙文子颉因为令狐氏。汉有令狐迈,唐有令狐楚。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钟离〕商音。会稽郡。系出伯氏。楚大夫伯宛封于钟离,后以邑为氏。汉有钟离意、钟离权。
〔宇文〕商音。越郡。系出鲜卑氏。东戎鲜卑单于葛乌菟,得玉玺于河,国人称天为宇,谓天赐文玺也。其后宇文泰子孙,号后周,凡四世。
〔长孙〕商音。济阳郡。系出拓拔氏。后魏太武帝赐什翼犍长兄沙漠雄子嵩姓长孙氏。唐有长孙无忌。○长,上声。
〔慕容〕羽音。炖煌郡。系出鲜卑氏。沙归单于自称慕容氏。谓“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也。其子慕容廆,自称燕王。凡四燕,十二主。后汉有慕容延钊。
司徒司空 百家姓终
〔司徙〕徵音。赵郡。契为司徙,支子以官为氏。
〔司空〕徵音。顿丘郡。禹为司空,平水土,治山川,支子以官为氏。唐有司空曙。
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江山轮流坐,皇帝到我家。有些大姓门阀家族,朝代更替了照样经久不衰,皇帝当权也需要他们支持。
从两汉到隋唐时期,国家选拔官员被门阀家族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一制度,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10大家族,皇帝将相文人名家云集。
一、陇西李氏
始祖:秦代陇西郡守李崇
郡望:陇西
代表人物:秦陇西侯大将军李信、汉飞将军李广、西魏柱国大将军李虎、唐初瓦岗领袖李密、唐初名将李靖、唐诗人李白。
建立朝代:西凉、唐朝、后唐。中国正统政权李姓建立6个
二、沛县刘氏
始祖:刘邦
代表人物:北魏名将刘亮、唐朝诗人刘禹锡。京东刘强东或是刘邦后代
建立朝代:西汉、东汉、蜀汉、南北朝刘宋。中国正统政权刘姓建立了9个
三、陈郡谢氏
始祖:曹魏中郎将谢缵
代表人物:东晋谢安、谢石、谢玄、谢琰;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谢灵运、谢眺,六朝第一才女谢道韫。
建立朝代:无,极盛时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
四、琅琊王氏
始祖:曹魏太尉王祥及弟王览
代表人物:两晋时期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导,书法家王羲之;北魏大臣王肃。
建立朝代:五代时期闽国。
五、清河崔氏
始祖:曹魏名士崔琰
代表人物:北魏开国元勋司徒崔浩、唐代23人做过宰相
建立朝代:无。北魏时期四大家族。
六、范阳卢氏
始祖:东汉末年大儒卢植
代表人物: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等,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18人。唐代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大历十才子”之卢编。
建立朝代:无,北魏时期四大家族。
七、 荥阳郑氏
始祖:汉大司农郑荣
代表人物:从北朝到隋唐,宰相接连不断。
建立朝代:无,北魏时期四大家族。
八、太原王氏
始祖:东汉王柔、王泽兄弟
代表人物:三国时有司空王昶,西晋司徒王浑,东晋王坦之、王国宝,大将军王恭,尚书仆射王愉。北魏镇东将军王琼;唐著名诗人王瀚、王维、王昌龄、王之涣,横扫印度的传奇将领王玄谟。
建立朝代:无,北魏时期四大家族。
九、弘农杨氏
始祖:东汉太尉杨震。
代表人物:三国将领杨奉、北魏杨播兄弟、隋朝越国公杨素,杨玄感;唐朝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文学家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
十、兰陵萧氏
始祖:西汉萧望之
代表人物:南北朝萧道成,萧子良,萧子云、萧子显、萧统。唐朝,萧岿一支九人入相,萧懿一支两人为相。
建立朝代:南北朝时南齐、南梁
说到日本人的姓氏,很多人都觉得一头雾水,什么山本、渡边、犬养等等,真是五花八门。这些姓氏难道都有自己的历史?其实,这些姓氏根本就没有历史渊源。
在1870年之前,日本只有少数贵族、武士、商人、地主才有姓和名。他们 的姓大多都能显示自己的身份、门第、官职,如近卫、左卫门。当时的平民百姓只有名字,没有姓氏,一般都按照所做的工作称呼彼此,如看守大桥的,就 叫“守大桥的人”。
1870年,日本政府宣布老百姓可以有姓,但是大家都习惯于没有姓氏了, 所以都无动于衷。日本政府在无奈之下,只有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平民百姓必 须有姓。这样一来,很多人都“慌不择姓”了。
为了图方便,有些人使用地点为姓,如住在山边就叫“山口”,在水边就叫 “池边”、“渡边”;有的用职业为姓,如种田的就叫“田中”,做饭的就叫“味美”;有的用古代武士的名字为姓,如“上山”、“本多”;有的以动物为姓,如 “熊”、“虎”、“鹤”等,渔民则以鱼名为姓。
有趣的是,在日本“龟”被认为是一种长寿的吉祥动物,因此姓“龟田” 的大有人在;“猪”在日本被认为是强壮的,于是许多人以“猪本”为姓。另 外,还有一些平民为求吉利,便以神官手中的“铃木”为姓,如今,“铃木”已经成为日本姓氏中最大的姓氏了。
古代的人们要是得到皇帝赐予姓氏,那绝对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说明皇帝信任这个人,用赐姓的方式来褒奖他。但皇帝赐姓并非都是光宗耀祖的事。赐姓其实是一个双意词,一方面赐国姓、赐他姓,如秦朝的陈珏宇,因得到秦始皇信任,赐名“赵高”;另一方面是赐恶姓,如狗、蝮等等。
郑和是赐姓“郑” 郑成功是赐姓“朱”
臣下有功或受宠之人,皇帝是要恩赐的,除了物质上的恩赐外,还有一种恩赐,即是赐姓。一般来说,皇帝赐姓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我们熟知的郑和,原本是姓马,但朱棣很赏识他,所以赐他郑姓。
还有郑成功,由于被隆武帝赐国姓“朱”,所以部下都称他是“郑国姓”、“国姓爷”,可见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
外戚专权被赐姓“薄”
但赐姓未必都是功德,由于姓的字也有褒贬之分。东汉闻名的外戚,权臣梁冀,仗着自个的小妹是皇后,残暴不仁,独览朝政,终为为汉桓帝所诛,杀了还不解气,所以想到了赐姓。赐啥姓呢?赐他宗族姓薄!一个薄字,能够看出汉桓帝对其的仇恨,这即是在骂他不念情义寡义,狼子野心,恩将仇报啊。想想薄姓后来有啥名人?
反对者赐姓“狗”
饕餮姓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梁武帝晚年时,爆发了“侯景之乱”,他的第八子武陵王萧纪手握四川这块沃土,想的却不是为辆朝平乱,而是意图谋反,自己当皇帝。可惜萧纪在当了2年皇帝后,终究还是被灭了,而灭他的人正是亲哥哥萧绎。对于萧纪这样在国家危难时刻还想着谋反的人,萧绎也没客气,将他这一脉全部改为饕餮姓,以示羞辱(饕餮残暴、贪婪,是一种凶兽)。
后晋石敬瑭为了当皇帝,不惜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契丹借兵,同时认契丹皇帝为父,自称儿皇帝。石敬瑭这样的行为在当时被许多人唾弃,但谁都不敢公开表示,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在朝堂上公然反对,被杀后代赐姓“狗”,至今仍有狗姓,不过大部分使用了谐音“苟”。在河南荥阳市城关乡雷垌村,苟姓人因姓名和狗谐音,时常被外姓人取笑。2008年,村民决定集体改姓,在经历了派出所及上级公安分局严格审批之后,最终村民们成功将苟姓修改为姓“敬”。
清朝时期也有类似“狗”的姓氏,雍正登基之后,削去了老八胤禩的宗籍,并将其改名为“阿其那”,即满语中的猪、狗,以此羞辱曾和他争夺皇位的老八。所以说在古代得罪谁也不能得罪了皇帝,皇帝这种生物有时可是很小气的。
武则天赐的四个姓,让人惧怕
皇帝赐姓,很多人觉得荣耀,武则天赐的四个姓,让人惧怕。
不过,跟女皇武则天比起来,狗姓还不算啥,武则天做了皇帝后,给对立者们赐过四大毒姓(本来底子不是赐,即是改),这些姓听起来就令人惶惶不安。
王皇后宗族显赫,父亲是魏国公,叔祖母是李渊的胞妹,而且她宗族的背面是关陇军事集团,可即便如此的身世,也不能让她的结局好一点。
武则天还没做皇帝时,就让人无限其母,又激怒李治,重罚王皇后,她和妈妈、哥哥都被发配到岭南。后来李治有心宽恕,成果武则天祖先一步,断她手足,绑着扔到了酒缸里,死了还被肢解。
这还不解恨,武则天又让她宗族的姓氏改为“莽”,改高宗宠妃萧淑妃姓“枭”。
萧淑妃祖上是南朝皇族,她本来和王皇后明争暗斗,后来宠冠后宫,最终在后宫的权斗中,被武则天打败,结局和王皇后相同。宗族被发放岭南,且被改姓“枭”。
所谓枭即是今天的猫头鹰,古人认为这是恶鸟,端午时皇帝还会赐“枭羹”击打臣子。
改造反的李氏姓“虺”
高宗死后,名义上是李显李旦先后为帝,但实际上是武则天掌权,她大举封赏武氏,因惧怕被残杀,李氏宗族起兵对立,比方越王李贞和儿子琅邪王李冲,韩王李元嘉为首的李家宗室互相联合,但终究失利,他们也饮鸩自杀。
自杀就行了?武则天改其姓为“虺”,包含其他的造反李氏极端后代、公主,全都被改姓“虺”。
直到唐中宗李显继位后,才下令解除了武则天赐下的恶姓,允许他们恢复原来姓氏。
改背黑锅的武氏姓“蝮”和“虺”
武则天做了皇后,由于高宗宠爱韩国夫人的女儿魏国夫人贺兰氏(贺兰敏之的小妹)而恼怒(母女共侍一夫?),再加上当初武氏的几个堂哥对她并不好,何不来个一箭双雕?所以就借族兄武惟良、武怀运(男)之手,让他二人献食,武则天悄悄在食物中下毒,成果毒死了贺兰氏,又嫁祸给了这些堂哥。最终大怒的唐高宗杀死了武惟良等人,并改其姓为“蝮”。这真是连自家人都不放过啊!
我们看《神探狄仁杰》里也知道,虺文忠、蝮蛇,他们的姓本来都是这么来的,所以你就知道,为啥他们都那么对立武则天了。
“枭”是恶鸟,“虺”“蝮”“莽”都是毒舌,仅仅从姓就能看出武则天的心里之暴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