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富商务通 | 手机访问guanfu.net.cn,共同富裕,苟富贵勿相忘。
庙号_皇帝庙号_中国历代帝王庙号大全

庙号_皇帝庙号_中国历代帝王庙号大全

庙号

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当时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什么是庙号?

庙号是什么意思?

庙号其实就是已故帝王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毕竟不能直呼皇帝的名讳。在中国,皇帝的称呼繁多,也是比较复杂的,他们一般都有谥号庙号年号等。皇帝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太庙祭祀,追尊为“**祖”或“**宗”,以彰显其地位。常见的庙号有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等。

据记载,庙号始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当时庙号比较简单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并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一般建国君主一般称“祖”,君主治理国家的能力杰出有德的称为“宗”。如商王太甲庙号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称高宗。

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作为一种历史事实,庙号出现在汉初。但是作为一种专有名称,“庙号”却迟至晋代才见诺典籍。《晋书·武帝纪》中“庙号世祖”的记载,是它首次亮相。东晋以后,每一皇帝死后另立一庙专供祭祀的格局被简化,改为在一座太庙内分室供奉历代皇祖。因此,这时的庙号,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再是“庙”之称号,而只是庙内之“室”号,或者更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室中所供奉的亡君牌位上的称呼。这样一来,庙号就由纪念死去帝王的建筑物的称号,实际转换成这位死去帝王本身的称号。

历代的庙号,数以百计、但无非是两种形式:或某祖,或某宗。其根据在《孔子家语》卷八里载录的一句古语:“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至于“祖有功而宗有德”究竞派出何处,一说出自孔子,一说出自《周礼》。谁说为是,至今已不可考。事实上,历史并没有遵循这个规定。南北朝时称“宗”已滥,到了唐代就已经是无帝不“宗”了。在历代庙号之中,能称“祖”的(太祖、高祖或世祖),一般都是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或是开国皇帝对自己祖先进行追封,之后的皇帝则普遍以“宗”为庙号,我们所说的“祖宗”就源于此。

唐代以后直到元代,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因此,人们大都用庙号而不是用谥号来称呼逝去的君王,如称李世民为唐太宗,忽必烈为元世祖。

对于后世称呼已故皇帝的敬称常常是庙号在前,谥号在后。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是“太祖高皇帝”,刘启是“太宗孝文皇帝”、刘彻是“世宗孝武皇帝”、刘询是“中宗孝宣皇帝”。而在习惯上,对于唐朝以前的离世帝王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对于唐朝以后,由于唐朝之后的谥号越来越长,多大数十字,为求简便便多称呼庙号

庙号的起源和发展

庙号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

周灭商之后,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庙号被废止,产生了谥号制度——并将其作为君主和大臣的一生最后的结论,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

秦国统一天下后,由于始皇帝认为“庙号谥号”会导致“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除了庙号谥号。所以秦始皇既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就简简单单的“始皇帝”——所以后世叫“秦始皇”。

周秦以前,史籍中没有庙号的确实记载。汉朝时期:汉朝建立后承袭了庙号制度。不过,西汉之时,为亡君立庙号并未成定制。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即位,下诏令大臣们就如何纪念祖宗功德发表意见。 丞相申屠亮等认为,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刘邦,德莫盛于孝文皇帝刘恒。因此,“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经汉景帝同意,将刘邦的祭祀专庙命名为“太祖之庙”,将刘恒的祭祀专庙命名为“太宗之庙”。太祖、太宗由此成为最早的正式庙号。但是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所以汉朝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仅有少数拥有庙号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是其子孝惠帝刘盈所上的“太祖”,文帝刘恒是孝景帝刘启上的“太宗”、刘彻由孝宣帝刘询上“世宗”、刘询在汉平帝时被王莽上“中宗”。直到东汉,每一位皇帝驾崩之后立即定庙号,才成为比较规范的制度,并一直沿袭下来。汉元帝最终敲定六庙制度,改革了汉朝的宗庙制度。东汉有庙号的也只有三人: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东汉的其他几个皇帝:刘肇为穆宗、刘祜为恭宗、刘保为敬宗、刘志为威宗,但这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汉献帝时期,相国董卓觉得汉和帝以后的皇帝不但没有功劳,过失还一大堆,根本不配称宗祭祀,于是把他们的庙号全部取消,只保留了真正有功绩的七个皇帝的庙号。董卓以擅权而闻名,想不到对礼制还这么有“正义感”。可见早期皇帝干得合格才有庙号,亦非每位皇帝都享有庙号,但是皇帝基本都有谥号,所以唐朝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就是XX帝。

到了魏晋南北朝,着天下动乱、礼崩乐坏,庙号也跟着泛滥了,几乎是个皇帝就有庙号。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和政变中被推翻的皇帝外一般都有庙号。在曹魏时,却有三代庙号相继称祖:曹操(武帝)为太祖,曹丕(文帝)为世祖,曹叡(明帝)为烈祖,即所谓“曹氏三祖”是也。祖严重通胀,都不屑于称宗了。故而唐刘知几《史通·称谓》云:“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意思是两汉时期庙号是名副其实的,庙号“祖”的泛滥始于曹魏。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除去祖宗庙谥》亦有“称祖之滥,始于曹魏之三祖”之议。称宗之情形更滥,顾炎武批评道:“王莽尊元帝庙号高宗,成帝号统宗,平帝号元宗,中兴皆去之。……称宗之滥,始王莽之三宗。”

庙号应在皇帝死后才确定。在这一点上,它与谥号有相通之处。不过凡事皆有特例。曹魏明帝曹叡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自称烈祖明皇帝。《三国志·魏书》记载,公元237年(魏景初元年),有臣属向魏明帝曹叡上奏迢:己故武皇帝(即曹操)拨乱反正,庙号应定为太极,祭祀时的乐舞应选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即曹丕)应天受命,庙号应定为高祖,祭祀时的乐舞应选用咸熙之舞。当今皇上制作兴治,庙号应定为烈祖,祭祀时的乐舞应选用章斌之舞。明帝对此表示认可。晋人孙盛对这一段史事发表评论说:依古制,“未有当年而逆制祖宗,未终而豫自尊显”。据此他批评魏国的官员“于是乎失正”,这件事办得不合规矩。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魏明帝君臣在定庙号的时间上破一回陈例,当一次改革派,也未尝不可。只要名副其实,总比一味阿决谥美,甚至颠倒黑白的死后退赠,要合规矩得多。

庙号就开始泛滥了,十六国时期,庙号的滥用达到了一个无以言表的地步。在乱世,比如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时期是“高祖”庙号大盛的季节。五胡十六国乱世时期,胡人的前燕、后秦、后赵等小国的君主几乎人人称祖。连儿皇帝石敬瑭这样的也得配高祖庙,显得有点滑稽了。连割据一隅的箿尔小国创建者也频频使用高祖的荣誉。另一个乱世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也是如此。唯独五代十国的后唐标榜是大唐正朔传承,开国皇帝李存勖庙号不称祖,而为庄宗。南北朝时期也是如此,南朝刘宋也很夸张,搞了高祖、太祖、世祖三个庙号;齐、梁、陈都各搞了两个祖。北魏最厉害,一下子有四个祖。到五代时“城头变幻大王旗”,大家都是草头王,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也没个始受封和始受命啥的,但后梁朱温、后唐李克用、后周郭威等为太祖,而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等为高祖。当然,庙号本身就是皇家自己的买卖,和大小以及疆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到了唐代,庙号滥情尤甚,是皇帝都有庙号了。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三祖》则有“自李唐始无代不称宗,其滥斯极。除一祖之外,其余诸帝,不问有功与否,莫不称宗”之讽。加上谥号开始变长,所以人们习惯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时至唐朝,某些皇帝由于某种原因亦无庙号,如武周皇帝武氏,退位还政于李氏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去世后遗诏省去帝号——“则天大圣皇帝”,称”则天大圣皇后“,这就是后世称之“武则天”的由来。故而刘知几云:“历观自古称谓不同,缘情而作,本无定准。”

都说庙号是帝王死后,子孙和臣子给的,是下一任皇帝与大臣之间博弈的结果,在帝王生前是不知道的。那么司马迁的《太史公书》(即《史记》)是在汉武帝刘彻活着的时候写成的,为什么里会用“武帝”称呼刘彻?那是《太史公书》完成后,经后人多次修订。在后人眼里,曾经的“今上”刘彻自然就应该修改为“武帝”。汉朝的谥号有点意思,除了刘邦和刘秀,其他人谥号里都有“孝”字,是因为汉朝以孝治国。再比如谏臣魏征也不知道李世民死后是太宗,那么记录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是怎么回事呢?这也不是魏征自己起的题目。这是清嘉庆年间官修唐五代文章总集《全唐文》(全称《钦定全唐文》)给起的标题。

东汉以后,庙号制度一脉相承,直至清末,才与君主专制制度一道寿终正寝。两千年间,仅有三国时期的蜀、十六国时期的西燕、五代十国时期的楚和南平等几个存在时间很短、且偏于一隅的政权,没有实行庙号制度。此外,其他朝代中,也有个别皇帝死后没有庙号。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或者是大权夯落的傀儡;或者是在位时间太短,无所作为:或者是昏庸暴虐,声名狼藉。这样的人依血缘关系而仍然要在太庙里占一席之地,就已经够辱没列祖列宗的了,所以就更不会再给他们立一个含有荣誉意味的庙号了。

庙号里的“祖”和“宗”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一般来说“祖”的档次比“宗”更高些。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礼记》云:“祖有功,宗有德。”汉应劭注:“始取天下者曰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曰宗,文帝称太宗是也。”唐颜师古注:“应说非也。祖,始也,始受命也。宗,尊也。有德可尊。”宋刘攽则云:“颜说非也。始受命称太祖耳;有功亦称祖,商祖甲是也。”清方苞撰《谥法》云:“祖者始也,故宗无定数,祖一而已。”这个”祖”和欧洲尊某皇帝为大帝一样,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绩才行。

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除了上述说过的高祖、太祖、圣祖外,太宗代表发扬光大;高宗代表着这个朝代由盛转衰;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肃宗有中兴意愿却没有成功,有心无力;宪宗、宣宗、景宗有功有过;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顺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惠宗治国无方,江山残破;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代宗”这个庙号始于唐朝,给李豫立庙号“世宗”为了避讳李世民用“代宗”代替,明朝山寨了个“代宗”过来给朱祁钰,被王夫之讽刺不学无术。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讳世,代宗犹言世宗,近人欲以加景皇帝,其不学如此。”

一朝二祖三祖一般开国皇帝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清太祖努尔哈赤;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开国皇帝为太祖者有19位(石虎、乞伏炽磐、刘义隆不是开国君主),被追尊为太祖者有21位。开国皇帝为高祖者有16位,被追尊为高祖者有3位。唐、宋两代,一般是一祖而多宗。汉朝刘邦庙号太祖,非高祖,司马迁将刘邦事迹写入《史记》时称其为“高祖本纪”,而后世更是误认为刘邦是汉高祖,其实连司马迁都未曾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刘秀庙号世祖,一朝已有二祖。或可解释为刘邦乃西汉始祖,刘秀乃东汉始祖,刘秀虽然没有改朝换代,但是他这个皇帝位置并不是祖先给的,而是靠自己打下来的,世祖实至名归。

偶尔亦称某宗为祖,以示特别尊崇之意。如北宋绍圣时,称赵祯为仁宗,而又称仁祖。元、明、清三代,变化更多。如元代既称成吉思汗为太祖,又称忽必烈为世祖;明代既称开国之君朱元璋为太祖,又称第三任皇帝朱棣为成祖(最早是太宗),“成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庙号,“成祖”以此赞扬明成祖开创了小宗继承大统的先河(本来帝统属于建文帝一脉)。清朝既称后金奠基者努尔哈赤为太祖,但是清朝创立者皇太极已经是太宗了,又称福临为世祖,复称玄烨为圣祖,由此构成满清奇葩的一朝三世祖。一朝三祖,偏偏三祖中间尴尬地夹了一个宗其实满清入主中原功劳最大是多尔衮,六岁的福临何德何能敢于称世祖?当然“下属有功全仰仗圣上指挥有方”。玄烨不过是个守成之君,不但没做开疆拓土之事情,还开启了胜利割地的先河,就因为这“神圣”的丰功伟绩称“圣祖”?乾隆驾崩前留下遗命,“庙号毋庸称祖”,即叮嘱嘉庆及众臣工千万不要给他加上“祖”的庙号,称“宗”即可。乾隆的庙号后被确定为高宗,其实他自作多情了也压根不够称“祖”的资质。,嘉庆最初是反对“高宗”,理由是“唐高宗宋高宗都不怎么样”,可是你爹怎么样你真不知道?比起汉朝对庙号的谨慎和严控,后世却搞批发般令人感慨,怎么历史越发不要脸?这都是哪来的自信?

不止一个庙号:一般而言,每位皇帝只有一个庙号,但亦有例外。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比如明朝朱棣有成祖、太宗两个庙号;亡国之君朱由检甚至有毅宗、怀宗和思宗三个庙号,乃是由于都中人士曾先谥为怀宗,盖有怀念之意;南明福王(朱由崧)由高弘图等尊之为思宗,亦有思念之义;后赵之龙疏议思字不美,次年再改毅宗。隆武帝即位后,改为威宗。在北方,清军在吴三桂带领下,打着替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入关的,给上了怀宗。但后来又去除了怀宗庙号,改为庄烈帝。直到民国,崇祯帝才又被公认为庙号为明思宗,原因就不言自明了。得庙号者皇帝也,而后妃王侯皆不得与也。当然有些生前没做皇帝的,死后给追尊为皇帝的,如曹操、司马懿司马昭父子,多尔衮等也有庙号

来源:什么是庙号?http://cn.luhui.net/miaohao/

庙号规则及命名

庙号的命名规则

一般来讲,庙号的选字不如谥号那么严格,但也有简单的褒贬意思在里面。大致如下:

开国皇帝:太祖、高祖,此外还有烈祖(基业有限、割据一方)

强国之君:太宗、圣祖

守成之主:世宗(也指继承世系传承发生偏移)、哲宗、兴宗、成宗

明君贤主:仁宗、圣宗、孝宗、睿宗

中兴之主:世祖

世系偏移:代宗、世宗(部分)

功业不足、有功有过:宪宗、宣宗

明褒实贬:神宗

懦弱之主:宁宗

遭遇动乱、被迫逃往:德宗、英宗

由盛转衰:高宗

文弱无能:文宗

偏好武力:武宗

过渡君主:度宗、定宗

在位短暂:穆宗、光宗

昏庸腐朽:熹宗

亡国之君:哀宗、思宗

无法定义:玄宗、真宗、理宗、道宗

此外,还有一些特有的庙号,一般都是后世追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太初祖:新朝皇帝王莽追尊黄帝

统祖:新朝皇帝王莽追尊自己的祖先陈胡公为新统祖

王祖:新朝皇帝王莽追尊自己的祖先田安为新王祖

始祖: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这是开过皇帝为了强化皇权而追封自己祖先的,商始祖契 、汉始祖刘煓、新始祖虞舜、吴始祖孙坚、成始祖李特、秦始祖姚弋仲、凉始祖吕望、魏始祖拓跋力微、周始祖姬昌、金始祖完颜函普、清始祖布库里雍顺等

显宗:死后获得的美称

来源:庙号规则及命名http://cn.luhui.net/miaohao/

庙号、谥号与年号的区别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自称“始皇帝”。说文曰:“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皇帝之制,始于秦,始皇帝政制之,乃取三皇五帝之名。皇帝自称“朕”,“寡人”,“官家”等,皇帝之言曰“谕”,皇帝之命曰“诏”。

其他人对于中国帝王的称呼,上古的尧舜禹都是直呼其名的,后世为了表示尊重,就不好直呼其名了还要避讳,二则后世皇帝名字多用冷僻字不好称呼,对皇帝的称呼不是小事,既不能直呼其名,又要威风便捷地被提及。这在古代士大夫那里,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于是,庙号谥号年号、尊号被发明出来,用来称呼皇帝。皇帝活着就叫天子、圣上、万岁、皇上、陛下,死后称呼庙号、谥号。秦朝时,嬴政认为臣、子不可以对君、父进行评价,所以秦朝废除谥号,规定就叫作“始皇”、“二世”、“三世”……“万世”。汉朝恢复谥号,有些则还有庙号。庙号高于谥号,因为谥号是对一生的总结,每个皇帝都有的;庙号则不然。到了唐代以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而谥号就越来越长,不方便称呼,所以那时开始称故皇帝的庙号,如“唐太宗、宋高宗、元世祖”等。明清以后,基本上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上明以后的故皇帝都称年号,如“洪武、康熙”等。很多人还是搞不清庙号、谥号、年号并经常混淆。那么鲁虺文化网历史编辑部就来为读者厘清庙号、谥号、年号、尊号四者的概念、渊源和区别。简单地来说,比如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就是年号,武则天就是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也是尊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汉文帝、汉武帝),后来庙号多(唐太宗、唐玄宗),明清“一帝一号”则年号更深入人心(万历皇帝、康熙皇帝)。

以唐朝明星皇帝李世民举例,说他的庙号谥号年号,尊号。我们一般称呼李世民为“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是其庙号,唐是国号;李世民执政的年号是“贞观”——“贞观之治”是中国著名的盛世;而谥号评价李世民的是非功过,在死后根据他生前的所作所为给出的一个具有评价性质的称号。李世民最初的谥号是“文皇帝”,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到了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又加谥为“文武大圣皇帝”,直到天宝十三年(754年)最终的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当然这个称呼世人没法叫,也记不住,就不流行了。唐朝灭东突厥后,李世民获得“天可汗”的尊号,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的意思。


庙号庙,是古代君主死后祭祀的地方,在商朝时期出现庙号,周朝与秦朝不使用庙号,到了汉朝重新启用,在隋朝之前,庙号有着严格的规定,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属于自己的庙号,这是因为每当一位君主死去,就会建立一座家庙进行供奉, 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这不仅仅是为了恪守礼法,更是为了让后代前来祭祀时更加轻松方便,要是每一位都留下一座家庙,后代的祭祀就会极其麻烦。当合祭于太庙时,就会被称为 “祧” ,让后代更加方便的祭祀,《礼记·王制》中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这就是天子宗庙的要求,除此七庙要求之外,还要严格恪守昭穆制度,以周天子为例,自始祖之后,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而宗庙,除了是君主的家庙之外,还兼具着天下的重要意义,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这是古人对于宗庙的看重,宗庙,尤其是天子的宗庙,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

庙号,起源于商朝,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当时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祖甲)、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 ,一说祖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些是最早出现的庙号。在周朝,并没有使用庙号而改用谥号,直至汉朝庙号才重新开始使用,而汉朝对于庙号的使用极其慎重,西汉的皇帝统共12位有庙号的不过4位,分别是太祖高皇帝刘邦,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而东汉的皇帝统共13位,有庙号的不过3位皇帝,分别是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这足以看出两汉对于庙号的慎重, 而西晋,统共5位皇帝,就只有1位皇帝有庙号,即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但在东晋,一共有11位皇帝,有庙号的皇帝就有7位,而到了隋朝,就2位皇帝,他们都有庙号,这已经是一种趋势,即庙号的含金量在不断的下降,等到唐,宋,元,明,清,每一位皇帝都有了自己的庙号,但是,由于谥号因为尊号的不断增加,自身也不断增加,同时,宋朝基本上不再使用恶谥,因为与其恶谥,不如不谥,便渐渐开始多用平谥与上谥,庙号反而成为了评定一位君主一生的定论。

庙号,有祖和宗两个,先说祖,祖一般是开国君主、开创新时代或者追尊祖先的称谓,如始祖、太祖、烈祖、高祖、成祖、圣祖、 显祖、肃祖、德祖、懿祖、献祖、睿祖 、翼祖、僖祖 、义祖 、景祖、惠祖、信祖、毅祖、靖祖、文祖、信祖、庆祖、顺祖、宣祖、玄祖、徽祖、衍祖、熙祖、仁祖、肈祖、穆祖、渊祖、弘祖、禧祖、裕祖等等。

除了太祖、高祖、烈祖、世祖、成祖在历史上使用的比较多以外,基本上别的祖号都是用于追封先祖的。太祖,高祖,一般是开国君主,如汉太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而烈祖,一般也是王朝开创者或复兴国家的君主,但与太祖、高祖、世祖比他们开创的基业有限,仅能割据一方,如汉烈祖刘备、魏烈祖曹叡。至于世祖,除了开创新时代以外,“世”还有世系替换的意思,如汉世祖刘彻(刘彻并非汉孝景帝嫡长子)、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清太宗皇太极第9子,既不是嫡长子,也不是庶长子),而成祖,如今一般是指明成祖朱棣(朱棣庙号本是太宗,明世宗朱厚熜改之)。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肃宗有中兴意愿却没有成功,有心无力;宪宗、宣宗、景宗有功有过;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顺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惠宗治国无方,江山残破;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谥号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复其旧,历代因之, 至清止。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依据生平业绩,根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根据国学大师王国维等人的考证,谥号制度的形成,应该起源于西周中期,这种观点也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业绩、道德修养给予一种评判性质的称号以褒贬善恶,相当于一个人的盖棺定论,称为谥或谥号。

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郑玄注云:"谥者,行之迹也"。 《五经通义》:“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故虽君臣可同。”

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这是因为秦王赢政于公元221年统一中国后,认为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大逆不道,不可取。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自称“始皇帝”。后世子孙世代相传,即二世、三世皇帝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呃……要不然,我们就能见到像英国“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法国“查理五世”、“路易十三”这样的叫法了。汉朝搞复古,又开始实行了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除了刘邦外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仁政时期,史称“文景之治”。再如汉武帝,他本名刘彻,庙号“世宗”,谥号“孝武”,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简称“汉武帝”,这也是他留给历史最大的名号,至于说“汉世宗”,很多人就莫名其妙了。而“汉武大帝”这种莫名其妙地说法只存在于中国电视剧里中国历史剧的编剧们永远是这么脑洞大开,天马行空,实则没文化。三国的文艺片里在直呼汉朝末代皇帝刘协为“献帝”难道刘协未卜先知,早就想把皇位献出来?号称汉室之后的刘备方面在曹丕即位后就让刘协“被殉国”,上谥号“孝愍皇帝”。“愍”在谥号中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表明这个皇帝在位的时候,国家不安宁。十多年后的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刘协终于寿终正寝了,魏明帝率群臣亲自哭祭。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上谥号为“孝献皇帝”,这就是“汉献帝”这个谥号的来历。末代皇帝善终的寥寥无几 ,汉献帝算是受到礼遇的

谥号字数越来越长: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比如隋朝以前,皇帝的谥号很短,一般称谥号。如:刘恒,谥号“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史称“汉文帝”;司马炎,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杨坚,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史称“隋文帝”。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大概是臣子觉得皇帝太伟大太光辉了,单个字无法形容其伟业。如: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史称“唐太宗”;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到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著作郎吴兢在编撰《则天实录》一书时,特用“则天”二字,来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的非凡女性。这是“武则天”这个特殊名字最早的出现,但这种称谓并未从此流传开来。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中,她的称谓依然还是什么皇后、皇太后或天后之类的。“武则天”这一名称,则是在近代对她的评价逐渐升高以后才随之流行的,尤其是中视的电视剧《一代女皇》更是让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家喻户晓。

谥号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到了明清,谥号已经跟缠脚纱一样又臭又长,明朝皇帝谥号十七字清朝皇帝谥号为廿一字慈禧太后到了廿五个字,完全是拍马屁到极致了。清朝皇帝在谥号上不要脸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足足27个字,肺活量不好能一气读完么?这是鞑清给他们祖先努尔哈赤上的谥号,创下了谥号最长的纪录。再比如像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谁记得住?而他的年号是“道光”,叫“道光皇帝”简单易记。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皇帝大多以谥号或庙号相称,但明清朝皇帝多以年号称呼的原因。而明清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就用年号称呼。

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比如明崇祯帝的谥号,南明上的是“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代定鼎中原后,追赠崇祯帝的谥号为“庄烈帝”。

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一般由礼部(礼官)主持,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赐谥。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周朝时,天子、各国诸侯、卿大夫及夫人有得谥资格;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得谥资格;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无“高”,以为开国立朝功最高,故特起名焉,汉高帝刘邦,齐高帝萧道成,秦高帝苻登。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

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明、睿、康、景、庄、宣、懿等都是好字眼,称为上谥、美谥;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清朝汉臣曾国藩因为其平定太平天国、推动洋务运动等一系列卓越的功绩,死后被定谥号为“文正”(整个清朝,也只有八个人获得)。另一位名臣张之洞知道之后,对其他人说,连曾国藩都能得“文正”这样的谥号,我死后看来也差不到哪儿去,结果是,他死后只得了个“文襄”的谥号,别说“文正”了,连李鸿章的“文忠”都比他的谥号高十多个级别。看来人有的时候自我感觉还真不能太良好。

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称为下谥,恶谥。知名的有:隋炀帝、周厉王、汉灵帝。

属于同情的有:哀、思、怀、愍、悼等,称为中谥;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有些谥号本身的意思并不坏,但被用在某个实在不堪的皇帝身上后就没法再用了。例如惠,谥法是“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汉惠帝是吕后执政时给亲儿子上的,并不算坏。然而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白痴,后世基本没人用这个谥号了,只有乾隆拿来恶心建文帝——“恭愍惠帝”……类似的还有白痴晋安帝。而恭帝倒是成了亡国之君的惯用谥号,有晋恭帝、西魏恭帝、隋恭帝、后周恭帝等,需要说明的是宋恭帝是朝廷上的尊号,不是谥号。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适用于娃娃皇帝。至于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最初只有“美谥”、“平谥”,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周厉王在“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他是一个贪婪的君主,“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死在了那里。《召公谏厉王弥谤》是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选进了多种课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厉王的专制残暴。并且从此以后,逐步形成了清晰、明确的谥法。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为了达成将谥法作为以礼教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的目的,编写了《谥法解》一书,这本书也成为后世谥法施行时的重要依据。

隋朝杨广最知名的称呼是“隋炀帝”,这个炀在谥法里是: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这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其控制的义宁朝廷加的恶谥。其实,杨广还有其他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谥号:留守东都洛阳被王世充拥立的越王杨侗的皇泰朝廷,却给他上了美谥,谥号明皇帝,庙号世祖,即世祖明皇帝,隋明帝,完全是成功二世祖的待遇。巧合的是,王世充篡位建郑,杀害杨侗后,给他的谥号和李渊给杨侑的一样,都是“恭”,也就是隋恭帝,隋朝由此有了两个隋恭帝。而夏王窦建德听说王世充篡位后,与他关系断绝,给杨广上谥号“闵”,也就是隋闵帝。“炀——重昏暴”、“明——重功业”、“闵——重悲哀”、这三个谥号,贯穿了杨广的一生,或许能盖棺定论。这位罄竹难书的暴君生前励精图治搞“大业”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远征高丽,却不曾为自己建造陵墓;被称为荒淫奢侈,而他的正室萧后始终被宠爱,被尊重他被弑后,是萧后将其安葬,自己死后又与其合葬。这样一个矛盾的人物在中国诸多帝王中,恐怕并不多见。

历史也有开玩笑的一面。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年轻统帅晋王杨广率领50万大军南下灭陈,结束了几百年中国南北分裂,将陈亡国之君陈叔宝等一大批俘虏押往长安。隋朝廷对这位亡国之君以礼相待,把他养了起来。陈叔宝在隋朝也是“乐不思蜀”,活了十五年,604年病死于洛阳。也在这一年隋文帝死,杨广即位,追封陈叔宝为长城县公,赠大将军的虚衔,赐谥号曰“炀”。陈叔宝荒淫无度,昏庸不堪,这个“炀”字对他是非常适合的盖棺定论。杨广万万没有想到,死后也会得到这个同样的谥号,和陈叔宝相提并论,并且比陈叔宝叫得响,因为后人一般称呼陈叔宝为陈后主。这是巧合?是误会?还是嘲讽?留待后人去体会了。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因此像赵佶这样的昏君,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史称“宋徽宗”。当谥号失去了最基本的客观公正就变质了,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所以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

绵延几千年的谥号制度没有在最后一个皇帝身上终结,而是由国学大师王国维来收尾。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因为是废帝溥仪没有谥号,但他却给王国维御赐了“忠悫”二字的谥号,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从此,中国古代的谥号制度沉入历史。


年号也叫帝号,是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在民间纪年除了干支纪年,就是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了,如《兰亭序》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琵琶行》提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岳阳楼记》提到“庆历四年春”(公元1044年),《梅花岭记》提到“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

年号也不是一开始都有的,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汉武帝时期的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在一次狩猎时获得一只“一角而足有五蹄”的兽,故定下年号为“元狩”,此前年号是追记的。刘彻通过“天生祥瑞”从而改元,进而加强统治的合法性。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一般会熬到次年大年初一,当然也有例外。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称为“奉正朔”。设立新年号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有些皇帝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爱标新立异的年号换得多,比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李治改了十四次年号他的妻子武周皇帝武则天改年号创下了18个的纪录,光公元692年就换了3个年号。一般朴素务实的皇帝年号换得少,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因为“贞观之治”的缘故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年号了——堪称坚持品牌,做大做强的典范。再比如唐玄宗兴盛明君时期用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段时期就被称为“开元盛世”。而在开元29年,唐玄宗认为功业已就,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经办完,想要开始享受成果,改元为“天宝”,唐朝也由此由盛转衰,年号变成了分水岭。

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共有720个左右。通观历代各朝所定年号,一般年号是两个字的,如汉初建、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等。三字年号始于王莽“始建国(公元9年—13年)”。之后又有梁武帝“中大通(529—534年)”、“中大同(546—547年)”等。四字年号较三字为多,始于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440—451年)”。武则天用过不少四个字的——“天策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北宋时,宋太宗“太平兴国”、宋真宗“大中祥符”、宋徽宗“建中靖国”。少数民族政权西夏景宗李元昊的“天授礼法延祚(1038—1048)”和他孙子惠宗的“天赐礼盛国庆(1070—1074年)”则是六个字,创下年号字数之最。至于有学者说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前使用“吴元年”,便认为年号为“吴”,称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一个字的年号,最短的年号”就贻笑大方了。

年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一般而言,同一时间段内年号多而短暂,则折射出神州板荡,国运衰微。公元684年甲申这一年,唐高宗李治由“万岁”而“万年”,武则天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中宗,定年号为“嗣圣”,继而又废而立李旦,是为睿宗,改年号为“文明”。未几,干脆取而代之,再改为“光宅”。一年之中,三改年号,折射出谋夺皇权的激烈斗争,这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夜哈雷彗星出现

而年号少而长久,则显示出国力隆盛,天下承平。但是也有例外,比如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康熙”,自1662年壬寅到1722年壬寅,经历了整整一个甲子,长达61年;其次,是玄烨的孙子清高宗弘历的年号“乾隆”,从1736年丙寅到1795年乙卯,共60年。两朝虽然自诩“康乾盛世”事实上满清在这对爷孙的统治下正走下坡路清朝的皇帝虽然都很勤政,但是治理却很烂,但是同一个世界不同梦想,中国落后于平行世界的PK。清末所用“宣统”为最后年号终结了中国封建帝制。

年号的有效期定期改年号其实正是设置年号的本义:纯用数字纪年对天不敬,使用年号可以方便人们记录上天降临的每一次祥瑞,比如某地出现了祥兽或者宝鼎,而这也方便史官记录某一阶段的事件。可以说年号就是用来记录上天旨意的,这也是为什么后世诸国并立的时候,许多君主甚至都没称帝,就先急匆匆的给自己的统治区定下年号,正是为了表示得到了上苍的启示和祝福,昭示天下他们是正统。汉武帝开创了年号纪年,同时他在位时间较长,所以用了很多年号,足足有11个。虽然他的年号多,但很有规律,他的前六个年号都是六年一改。后五个年号中除了驾崩时的“后元”都是四年一个。到了后来,祥瑞太多也就稀松平常了,但是定期改年号的习惯不能丢,年号的命名就开始多样化了,时长也就不一定了。不过西汉两百年,绝大多数年号都在4-6年之间,算是坚守了年号初衷。

王莽打破了西汉皇室的统治后,年号制度也迎来了重大改变,年号时长没了定制,可长可短,纯看皇帝和他的臣子们商量。两千多年的所有年号做个统计算下平均数,答案是6.06年,这和最初的年号时长一般长,或许冥冥之中真有天意吧。年号的平均寿命是6年,但一个年号最常见的有效期是3年,在632个年号中,有94个,个年号只使用了3年,其次有89个年号使用了2年,79个年号使用了4年。事实上,有效期在平均数以下的年号占到了72.5%。更换年号绝大多数时候都和政治斗争有关,对民间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显然年号更换过于频繁,对于国家和老百姓来说又不会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公元692年,仅仅一年之中,任性十足的武则天就换了3个年号,分别是天授(690年九月~692年三月)、如意(692年四月~九月)、长寿(692年九月~694年五月)。有94个年号的寿命不到一年,这里面多数情况是由使用该年号的皇帝过于短命造成的,冰冷数字的背后是几十位皇帝刚登基就死掉了:皇帝在古代确实是个高危职业

使用年号最多的一年是公元373年,共计有10个。即前秦苻登太初元年;后燕慕容垂建兴元年;后秦姚苌建初元年;北魏道武帝拓拔珪登国元年;后凉吕光太安元年;西燕段随昌平元年;西燕慕容顗建明元年;西燕慕容瑶建平元年;西燕慕容忠建武元年;西燕慕容永中兴元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五胡十六国”。使用时间最短的年号是金末帝完颜承麟的“盛昌”,仅用了一天不到,金朝就灭亡了。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重要的标志之一。在中国四分五裂的时期,这种现象便经常出现。例如,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则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同时,诸多地方割据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以及农民起义军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史家因立场不同,著述所用年号多有歧异。如三国时,陈寿撰《三国志》,以三国年号并列,分别以各自年号纪年纪事;而习凿齿《汉晋春秋》,则认为蜀为大汉延续,故奉蜀汉为正统,用其年号纪年。

年号不仅为纪年之名号,却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内涵和意义。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整理古籍,都不得不予以关注。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尚有不少年号在不同时期被重复使用。如“建元”就5次被使用。还有因避讳或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几种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所用“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等。

帝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天(122次),以“天”字开始之年号,达66个之多。其次是“建”字打头者,有30个;以“永”字作首字者有28个。用“隆”字的年号19个;有“龙”字的年号有13个,有“凤”字和“皇”字的年号各有11个。由于择字范围狭窄,历代年号重复使用现屡见不鲜。如用 “建兴”11次,为使用次数之最;“太平”出现9次;“建武”年号曾出现7次;另外“中兴”、“永和”、“永平”、“永兴”、“建和”、“建平”等年号亦分别曾被6位皇帝所用。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历史知识,宋朝年号最喜欢用“祐”字,一共用了七回,然后就是兴、熙和元,这三个字,也用了五回。宋初关于年号的使用,还闹了次乌龙事件。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二个年号“乾德”跟后蜀割据政重名,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自此定下重用儒臣之策。后来明朝朱棣“永乐”这个年号知名度很高,还有天顺,正德,其实被此前多个政权用过。明熹宗朱由校天启这个年号,元末农民起义的徐寿辉就用过,还能追溯到南北朝梁的残余政权,割据政权南诏,可大明也没说啥,将错就错,也就过了。

明清两代的皇帝人们习惯称以他们的年号。朱元璋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比如万历帝,崇祯帝,康熙帝,雍正帝等,这个在皇帝在世也可以称呼。比如朱棣朝的修的典籍叫《永乐大典》,玄烨朝编纂的字典叫《康熙字典》。明清两朝年号出现例外的只有三次:①明英宗先后使用年号“正统”、“天顺”;②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由“天聪”改元为“崇德”;③是辛酉政变之前,八大顾命大臣原定年号为“祺祥”,在政变69天后被两宫与恭亲王改为“同治”。除此之外,明清两代都是以年号贯穿皇帝执政始终。而且一帝一年号更容易对应,比如说嘉靖、雍正,我们都很容易分辨出来,但是如果光说“世宗”,那嘉靖和雍正都是“世宗”,连朝鲜都有“世宗”就陷入混淆了。所以如果是一帝多年号的情况,用庙号好分辨皇帝,庙号必须加朝代名,不然会混,比如明太祖,清太宗。幸亏清朝不用谥号了,不然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简称“清纯皇帝”,真让人随时随地受不了。

所以综合一下,如果你是个清朝子民,生于康熙8年,死于乾隆22年,活了80多,高寿。你死后没两年,有人问你孙子你生卒日。他用谥号就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恭德大成仁皇帝8年生。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死后,第22年卒。注意,你还不能说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22年卒,因为当时乾隆还没死,所以他的谥号你不知道。庙号短点,但是道理一样,皇帝还没死,难道穿越到后世么?

古语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皆中国古代国粹,并已伴随封建时代之结束而寿终正寝,飘然而去。今朝予以审视回味,其感受如何,评价怎样,必定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矣。年号发源于中国,并且在中华文明圈内开始流传,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崇祯皇帝自杀之后,藩属国朝鲜一直在使用崇祯年号直到1909年,长达265年。而日本一直施行君主立宪制,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还使用年号纪年的发达文明国家。日本选择年号大多采用《易经》、《尚书》和《史记》等汉文经典,比如“明治”(1868—1912年)取自于《易经·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历史上也不乏向中国某些时代“致敬”——比如日本清和天皇和阳成天皇时期(859年四月十五日至877年四月十六日)用“贞观”。日本年号“平成”(1989—2019)则取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这一年号已经使用了30年。2019年4月1日日本新年号出炉——“令和”


尊号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有别于庙号和谥号是帝后死后使用的称呼,尊号在皇帝和后妃生前也可使用的。尊号最初只加给在位皇帝、皇后,后来也给死去的帝后追加。尊号的别名是徽号,《尔雅·释佑》:“徽,善也。”徽号即善美的称号。《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汉书·高帝纪下》五年: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又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也称上尊号。臣下根据帝王的意思先拟好尊号奉上,再由皇帝认可即成。一般在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因为大臣们会尽量把好的词语都往皇帝身上加,纯粹拍马屁,尊号字数可以逐年递增;每逢国有喜庆大典,更要增加尊号字数,以至越增越长。

尊号始于唐高宗时期,其发明人是武后。武后为扩大影响,抬高自己,实现其掌权的野心,开创了为在位帝后上“尊号”的先例。唐高宗上元元年,将皇帝皇后分别改为“天皇”和“天后”日本天皇山寨中国的);高宗死后,追加尊号为“天皇大帝”,武氏则作为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她称帝之后,又先后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等多个尊号。重祚的皇帝的李显给武曌上尊號曰“则天大圣皇帝”,之所以称“则天”,是因为当年是在洛阳城紫薇宫正南的则天门称帝,并改国号唐为周。则天门始于隋代,则天二字源于《论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有“效法上天”之意。死后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后世之君在位期间和去世以后也都要上尊号和被追加尊号,并且根据在位帝王的意向一改再改。如唐太宗李世明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崩,先由百官上尊号为“文皇帝”;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又上尊号为“文武圣皇帝”;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三上尊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玄宗在位期间曾六次上尊号,由“开元神武皇帝”一直增加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宋徽宗崇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给自己弄了个尊号“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明宣宗孝恭章皇后孙氏在英宗复辟侯上尊号“圣烈慈寿皇太后”,她历五朝六帝,明朝第一位有尊号的皇后。

宋仁宗嘉佑四年,群臣再次请上尊号,而刘敞劝阻说:“陛下不受徽号且二十年”,说明尊号也可称徽号。宋代以后的元明清,上尊号的意义有本质变化,上尊号的对象已完全转变成对皇太后的尊亲之义。明清时对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所上的尊号称徽号,同时对尊号与徽号加以区别。《明史·礼志七》:“明制,天子登极,奉母后或母妃为皇太后、则上尊号。其后,或以庆典推祟皇太后,则加二字或四字为徵号。”清代也如此。这是尊号徽号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贤君明臣已觉察这是一种阿谀奉承、虚妄无实的流弊,而年幼的新帝登极,要有精神依托和支柱,便尊祟母后母妃,加上尊号徽号,且上尊号徽号还不只一次,多次累加。康熙朝,群臣再三请为皇帝上尊号,皆不许,终不受号。

而晚清清咸丰之妃、同治皇帝的母亲叶赫那拉氏于1862年(同治元年)垂帘听政,上尊号为慈禧。1872年(同治十一年)载淳大婚,加上端佑2字。次年载淳亲政,加上康颐2字。1876年(光绪二年)新君载湉即位,加上昭豫庄诚4字。1889年载湉大婚,加上寿恭2字。同年载湉亲政,加上钦献2字。1894年慈禧60寿辰,加上崇熙2字,前后共加为16字——其尊号徽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皇太后”,其中“皇太后”为尊号,而“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为徽号,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来历。尊号为生前所加,谥号为死后所上,也有将生前尊号即作为死后谥号者。比如:慈禧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一个祸害中国近代的老女人,何德何能啊。唐宋以后,帝后尊号愈加愈长。这与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及皇权日益膨胀联袂而行,息息相关。明、清时代,集权专制登峰造极,皇帝尊号亦叠加成长长一串,大有将世间美好字眼尽收囊中之态势。今人每每观之,常忍俊不禁。

尊号不但替代了谥号,还因其过长且名不副实,为纪史带来不便,所以中国史书上自唐朝开始,纪年方式改为国号——帝王庙号——年号——年序号的纪年方式。如唐高宗永徽四年,清世宗雍正八年等。比如624年是指“唐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七年”,简称“唐武德七年”。


那怎么区分“庙号”、“谥号”、“年号”呢一般说:凡称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庙号,凡称某某帝的便是谥号。但在历史各阶段习惯上的称呼又有些不同。

汉太宗是谁?唐文帝是谁?清高宗是谁?其实都是赫赫有名的皇帝:汉太宗是汉文帝,唐文帝是唐太宗,清高宗就是乾隆皇帝。可见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皇帝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打开中国历史年表,就会发现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称“谥号”,如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等。唐朝以后,一般都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不过在这期间,也有称谥号的;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庙号是“玄宗”,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这中间关键的是“明”字,清朝时为了避讳玄烨(康熙帝)因而唐玄宗又被称为“唐明皇”。明朝中叶后,帝王的称号又有所改变,多数以年号来称呼。比如: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谥号长得令人发指,谥号和庙号死了才有,年号可以称当朝,实在是方便。当然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既也没有谥号、也没庙号。“溥仪:朕的大清都亡了,说这些有什么用?”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晋武帝,隋炀帝就是谥号。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宋太祖,明太祖等就是庙号。

洪武,永乐,嘉靖,万历,康熙,乾隆等就是年号。

则天皇后,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慈禧太后就是尊号。

 

来源:庙号、谥号与年号的区别http://cn.luhui.net/miaohao/

中国历代皇帝庙号大全

*有标识的为未正式在位,死后被追封

太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刘邦 汉太祖 皇帝
曹操 魏太祖 皇帝
孙权 吴太祖 皇帝
司马昭 晋太祖 皇帝
张轨 前凉太祖* 武王
石虎 后赵太祖* 皇帝
慕容皝 前燕太祖 文明皇帝
苻洪 前秦太祖* 惠武皇帝
姚苌 后秦太祖 昭武皇帝
吕光 后凉太祖 懿武皇帝
乞伏炽磐 西秦太祖 文昭王
冯跋 北燕太祖 文成皇帝
沮渠蒙逊 北凉太祖 武宣王
李暠 西凉太祖 武昭王、兴圣皇帝
刘卫辰 夏太祖 皇帝
桓温 楚太祖* 宣武皇帝
拓跋郁律 北魏太祖* 平文皇帝
刘义隆 宋太祖 皇帝
程道养 蜀太祖 皇帝
萧道成 南齐太祖 皇帝
萧顺之 南梁太祖* 皇帝
陈文赞 陈太祖* 皇帝
宇文泰 北周太祖* 皇帝
杨忠 隋太祖* 武元皇帝
李虎 唐太祖* 皇帝
武士彠 武周太祖* 无上孝明高皇帝
朱温 后梁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
王建 高丽太祖 应运元明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任勇神圣大王
李克用 后唐太祖* 皇帝
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郭威 后周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杨行密 南吴太祖* 皇帝
王审知 闽太祖* 昭武孝皇帝
钱镠 吴越太祖 武肃王
刘安仁 南汉太祖* 皇帝
孟佚 后蜀太祖* 孝元皇帝
段思平 大理太祖 神圣文武皇帝
赵匡胤 宋太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李继迁 西夏太祖* 神武皇帝
李公蕴 李太祖 神武皇帝
完颜阿骨打 金太祖 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
陈承 陈太祖* 开运立极弘仁应道纯真至德神武圣文垂裕至孝皇帝
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太祖*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明玉珍 明夏太祖 钦文昭武皇帝
朱元璋 明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李成桂 朝鲜太祖 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
黎利 黎太祖 统天启运圣德神功睿文英武宽明勇智弘义至明大孝高皇帝
莫登庸 莫太祖 仁明高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张亚子(文昌帝君) 大西太祖* 皇帝
吴三桂 吴周太祖 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
阮文岳 西山朝太祖 皇帝(又号中央皇帝
阮潢 阮太祖* 肇基垂统钦明恭懿谨义达理显应昭祐耀灵嘉裕皇帝

太初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姬轩辕(黄帝) 新太初祖* -

始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程伯符 晋始祖* 皇帝
高朱蒙 高句丽始祖* 东明圣王
孙坚 吴始祖* 武烈皇帝
李特 成汉始祖* 皇帝
姚弋仲 后秦始祖* 景元皇帝
吕望 后凉始祖* -
拓跋力微 北魏始祖* 神元皇帝
赫居世居世干 新罗始祖* 辰言王
姬昌 武周始祖* 皇帝
完颜函普 金始祖* 懿宪景元皇帝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 清始祖* -

统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妫满 新统祖* 陈胡王

世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田完 新世祖* 齐敬王
刘秀 汉世祖 光武皇帝
司马炎 晋世祖 皇帝
张骏 前凉世祖* 文王
苻坚 前秦世祖 宣昭皇帝、文昭皇帝、壮烈天王
慕容垂 后燕世祖 武成帝
赫连勃勃 夏世祖 武烈皇帝
拓跋焘 北魏世祖 太武皇帝
刘骏 宋世祖 孝武帝
萧赜 南齐世祖 皇帝
萧绎 南梁世祖 孝元皇帝
陈蒨 陈世祖 皇帝
高湛 北齐世祖 武成皇帝
杨广 隋世祖 皇帝、炀皇帝
李昺 唐世祖* 皇帝
刘谦 南汉世祖* 圣武皇帝
孟察 后蜀世祖* 孝景皇帝
刘旻 北汉世祖 -
王隆 高丽世祖* 威武大王
完颜劾里钵 金世祖* 神武圣肃皇帝
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李瑈 朝鲜世祖 惠庄承天体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圣神明睿钦肃仁孝大王
爱新觉罗·福临 清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郑检 郑世祖 忠勋王
阮福映 阮世祖 开天弘道立纪垂统神文圣武俊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

王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田安 新王祖 济北愍王

高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王亥 商高祖* -
曹丕 魏高祖 皇帝
司马懿 晋高祖* 皇帝
刘渊 汉赵高祖 光文皇帝
张寔 前凉高祖* 昭王
石勒 后赵高祖 皇帝
慕容廆 前燕高祖 武宣皇帝
苻健 前秦高祖 景明帝
姚兴 后秦高祖 文桓皇帝
乞伏乾归 西秦高祖 武元王
刘裕 宋高祖 皇帝
萧衍 南梁高祖 皇帝
陈霸先 陈高祖 皇帝
拓跋什翼犍 北魏高祖* 昭成皇帝
元宏 北魏高祖 孝文皇帝
高欢 北齐高祖 神武皇帝
宇文邕 北周高祖 皇帝
杨坚 隋高祖 皇帝
李渊 唐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细奴逻 大蒙(南诏)高祖 奇嘉王
石敬瑭 后晋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刘知远 后汉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杨隆演 南吴高祖 皇帝
王建 前蜀高祖 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孟知祥 后蜀高祖 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刘龑 南汉高祖 天皇大帝

烈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刘备 汉烈祖 昭烈皇帝
曹叡 魏烈祖 皇帝
冉良 冉魏烈祖* 皇帝
慕容俊 前燕烈祖 景昭皇帝
秃发乌孤 南凉烈祖 武王
乞伏国仁 西秦烈祖 武宣王
武俭 武周烈祖* 浑元昭安皇帝
朱诚 后梁烈祖* 文穆皇帝
刘隐 南汉烈祖(一说烈宗)* 皇帝
李琰 后唐烈祖* 孝靖皇帝
李昪 南唐烈祖 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孛儿只斤·也速该 元烈祖* 神元皇帝

肃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司马绍 晋肃祖(一作肃宗) 皇帝
元勰 北魏肃祖* 文穆皇帝
武居常 武周肃祖* 章敬皇帝
朱黯 后梁肃祖* 宣元皇帝
石彬 后晋肃祖* 孝简皇帝
耶律耨里思 辽肃祖* 昭烈皇帝

显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拓跋弘 北魏显祖 献文皇帝
高洋 北齐显祖 文宣皇帝
武华 武周显祖* 立极文穆皇帝
刘琠 后汉显祖* 章圣皇帝
黎汀 黎显祖* 昭德至仁泽皇帝
爱新觉罗·塔克世 清显祖* 皇帝

圣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程伯休父 晋圣祖* 皇帝
李耳 唐圣祖* 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王子晋 前蜀圣祖* 至道玉宸皇帝
赵玄朗 宋圣祖* 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
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郑森 郑圣祖 盛王
阮福晈 阮圣祖 体天昌运至孝淳德文武明断创述大成厚宅丰功仁皇帝

懿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天赐 唐懿祖* 皇帝
朱邪执宜 后唐懿祖* 昭烈皇帝
耶律萨剌德 辽懿祖* 庄敬皇帝
作帝建 高丽懿祖* 景康大王
朱四九 明懿祖* 皇帝

献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熙 唐献祖* 皇帝
李国昌 后唐献祖* 文景皇帝
石绍雍 后晋献祖* 孝元皇帝
完颜绥可 金献祖* 定昭皇帝

睿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姬武 武周睿祖* 皇帝
石昱 后晋睿祖* 孝平皇帝
郑柄 郑睿祖* 晋光王

严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武克已 武周严祖* 皇帝

敬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朱茂琳 后梁敬祖* 光献皇帝

宪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朱信 后梁宪祖* 昭武皇帝
阮福暶 阮宪祖* 绍天隆运至善淳孝宽明睿断文治武功圣哲章皇帝

玄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耶律匀德实 辽玄祖* 简献皇帝

徳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霓 后唐德祖* 孝成皇帝
耶律撒剌的 辽德祖* 宣简皇帝
刘昂 后汉德祖* 恭僖皇帝
朱百六 明德祖* 皇帝

惠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聿 后唐惠祖* 孝恭皇帝

毅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教 后唐毅祖* 孝质皇帝
郑楹 郑毅祖* 绍基王

靖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石璟 后晋靖祖* 孝安皇帝

文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刘湍 后汉文祖* 明元皇帝
郑梉 郑文祖* 隆绪王
李旲 朝鲜文祖* 康穆敦文显武仁懿孝明大王

翼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刘僎 后汉翼祖* 昭献皇帝
赵敬 宋翼祖* 简恭皇帝
李行里 朝鲜翼祖 康惠圣翼大王
莫翱 莫翼祖 鸿庆渊哲英睿皇帝

信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郭璟 后周信祖* 睿和皇帝

僖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郭谌 后周僖祖* 明宪皇帝
赵朓 宋僖祖* 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

义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徐温 南唐义祖* 忠武皇帝
郭蕴 后周义祖* 翼顺皇帝

庆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郭简 后周庆祖* 章肃皇帝

顺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珽 宋顺祖* 惠元皇帝

宣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弘殷 宋宣祖* 武昭皇帝
黎旷 黎宣祖 宪文睿哲福皇帝
李昖 朝鲜宣祖 昭敬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

裕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莫治 莫裕祖 绍福弘道绩德皇帝
郑杠 郑裕祖 颐穆王

昭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完颜石鲁 金昭祖* 武惠成襄皇帝
莫檄 莫昭祖 光烈基命皇帝
郑根 郑昭祖 康王

景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完颜乌古乃 金景祖* 英烈惠桓皇帝
爱新觉罗·觉昌安 清景祖* 皇帝

徽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刘忠 齐徽祖* 毅文皇帝

衍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刘宣 齐衍祖* 睿仁皇帝

穆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安社 朝鲜穆祖 仁文圣穆大王
陈京 越南陈穆祖 -
郑柳 郑穆祖 圆崇王

宁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陈翕 越南陈宁祖 -

元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陈李 越南陈元祖 -

熙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朱初一 明熙祖* 皇帝

仁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朱五四 明仁祖* 皇帝
李倧 朝鲜仁祖 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

成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朱棣 明成祖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郑松 郑成祖 睿武王

高上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黎诲 黎高上祖 皇帝

肇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爱新觉罗·孟特穆 清肇祖* 皇帝
郑栏 郑肈祖 圆道王
阮淦 阮肈祖 贻谋垂猷钦恭惠哲显佑横休济世启运仁圣靖皇帝

兴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爱新觉罗·福满 清兴祖* 皇帝
郑楼 郑兴祖 直道王
阮福滦 阮兴祖 仁明谨厚宽裕温和孝康皇帝

度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椿 朝鲜度祖 恭毅圣度大王

桓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子春 朝鲜桓祖 渊武圣桓大王

英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昑 朝鲜英祖 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大成广运开泰基永尧明舜哲乾健坤宁翼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

庄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愃 朝鲜庄祖 神文桓武庄献广孝大王 思悼绥德敦庆弘仁景祉章伦隆范基命彰休赞元宪诚启祥显熙神文桓武庄献广孝懿皇帝

正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算 朝鲜正祖 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 敬天明道洪德显谟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宣皇帝

纯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玜 朝鲜纯祖 渊德显道景仁纯禧文安武靖宪敬成孝大王、 渊德显道景仁纯禧体圣凝命钦光锡庆继天配极隆元敦休懿行昭伦熙化峻烈大中至正洪勋哲谟乾始泰亨昌运弘基高明博厚刚健粹精启统垂历建功裕范文安武靖英敬成孝肃皇帝

渊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郑纪 郑渊祖 圆长王

弘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郑柞 郑弘祖 聪宪王

淳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郑栐 郑淳祖 良穆王

禧祖

姓名 庙号 谥号
郑棡 郑禧祖 懿略王

太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太甲 商太宗 -
刘恒 汉太宗 皇帝
司马昱 晋太宗 简文皇帝
张茂 前凉太宗 成王
李雄 成汉太宗 皇帝
石寇觅 后赵太宗 皇帝
苻登 前秦太宗 皇帝
拓跋嗣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刘彧 宋太宗 皇帝
萧纲 南梁太宗 简文皇帝
李世民 唐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金春秋 新罗太宗 武烈王
盛逻皮 大蒙(南诏)太宗 威成王
耶律德光 辽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
赵光义 宋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李佛玛 李太宗 -
完颜吴乞买 金太宗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李德明 西夏太宗 光圣皇帝
孛儿只斤·窝阔台 元太宗 英文皇帝
朱棣 明太宗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陈煚 越南陈太宗 统天御极隆功茂德显和佑顺神文圣武元孝皇帝
李芳远 朝鲜太宗 恭定圣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
黎元龙 黎太宗 继天体道显德功钦明文思英睿仁哲昭宪建中文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莫登瀛 莫太宗 钦哲文皇帝
阮福濒 阮太宗 宣威建武英明庄正圣德神功孝哲皇帝

中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太戊(一说祖乙) 商中宗 -
刘询 汉中宗 皇帝
司马睿 晋中宗 皇帝
李寿 成汉中宗 昭文皇帝
慕容盛 后燕中宗 昭武皇帝
萧詧 西梁中宗 皇帝
李显 唐中宗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刘晟 南汉中宗 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黎龙钺 前黎中宗 -
段正淳 大理中宗 文安帝
黎维暄 黎中宗 皇帝
李怿 朝鲜中宗 恭僖徽文昭武钦仁诚孝大王

高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武丁 商高宗 -
拓跋浚 北魏高宗 文成皇帝
萧鸾 南齐高宗 皇帝
萧统 南梁高宗 昭明皇帝
陈顼 陈高宗 皇帝
李治 唐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赵构 宋高宗 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李龙翰 李高宗 -
王皞 高丽高宗 忠宪安孝大王
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李熙 朝鲜高宗 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

世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刘彻 汉世宗 皇帝
司马师 晋世宗* 皇帝
张重华 前凉世宗 桓王
石周曷朱 后赵世宗 皇帝
慕容德 南燕世宗 献武皇帝
萧长懋 南齐世宗 皇帝
萧岿 西梁世宗 皇帝
元恪 北魏世宗 宣武皇帝
高澄 北齐世宗 文襄皇帝
宇文毓 北周世宗 皇帝
杨昭 隋世宗 皇帝
罗晟炎 大蒙(南诏)世宗 兴宗王
钱元瓘 吴越世宗 文穆王
耶律阮 辽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
柴荣 后周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完颜雍 金世宗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徐寿辉 天完世宗 应天启运献武皇帝
李祹 朝鲜世宗 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
朱厚熜 明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黎维潭 黎世宗 积纯刚正勇果毅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清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阮福阔 阮世宗 乾刚威断神毅圣猷仁慈睿智孝武皇帝

显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刘庄 汉显宗 皇帝
司马衍 晋显宗 皇帝
孟道 后蜀显宗 孝武皇帝
王询 高丽显宗 大孝德威达思元文大王
完颜允恭 金显宗 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黎维祧 黎显宗 皇帝
李棩 朝鲜显宗 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
阮福淍 阮显宗 英谟雄略圣文宣达宽裕仁恕孝明皇帝

肃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刘炟 汉肃宗 孝章皇帝
元诩 北魏肃宗 孝明皇帝
高演 北齐肃宗 孝昭皇帝
李亨 唐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完颜颇剌淑 金肃宗 明睿穆宪皇帝
王颙 高丽肃宗 文惠康正明孝大王
黎敬甫 黎肃宗 昭义显仁温恭渊默纯孝允恭钦皇帝
李焞 朝鲜肃宗 显义光伦睿圣英烈裕谟永运洪仁峻德配天合道启休笃 庆正中协极神毅大勋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
阮福澍 阮肃宗 宣光绍烈浚哲静渊经文纬武孝宁皇帝

孝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司马聃 晋孝宗 皇帝
赵眘 宋孝宗 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朱祐樘 明孝宗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黎维纩 黎孝宗 皇帝
李淏 朝鲜孝宗 宣文章武神圣显仁大王

烈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司马曜 晋烈宗 孝武皇帝
刘聪 汉赵烈宗 昭武皇帝
慕容宝 后燕烈宗 惠闵皇帝
杨渥 南吴烈宗(一作烈祖) 皇帝

恭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拓跋晃 北魏恭宗 景穆皇帝
阮福膺禛 阮恭宗 皇帝

敬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元子攸 北魏敬宗 孝庄皇帝
李湛 唐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黎维新 黎敬宗 显仁裕庆绥福惠皇帝

睿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旦 唐睿宗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刘承钧 北汉睿宗 孝和皇帝
完颜宗尧 金睿宗 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
王俣 高丽睿宗 孝思威惠克英靖恭宣让大王
孛儿只斤·拖雷 元睿宗 仁圣景襄皇帝
陈曔 陈睿宗 -
朱祐杬 明睿宗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
李晄 朝鲜睿宗 钦文圣武懿仁昭孝大王
阮福淳 阮睿宗 聪明宽厚英敏惠和孝定皇帝

玄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隆基 唐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黎维禑 黎玄宗 阔达睿聪刚毅中正温儒和乐钦明文思允恭恪让穆皇帝

代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豫 唐代 睿文孝武皇帝
朱祁钰 明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徳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适 唐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王钦 高丽德宗 宣孝刚明光庄敬康大王
耶律大石 辽德宗 -
黎镔 黎德宗 配天翊圣温良光明文哲宽弘彰信绥休穆孝建皇帝
李暲 朝鲜德宗 怀简宣肃恭显温文懿敬大王
爱新觉罗·载湉 清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顺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诵 唐顺宗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耶律浚 辽顺宗 大孝顺圣皇帝
王勋 高丽顺宗 英明靖宪宣惠大王
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 元顺宗 昭圣衍孝皇帝
陈颙 陈顺宗 -

宪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纯 唐宪宗 圣神章武孝皇帝
段正严 大理宪宗 宣仁皇帝
孛儿只斤·蒙哥 元宪宗 桓肃皇帝
陈旺 陈宪宗 -
朱见深 明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黎铮 黎宪宗 体天凝道懋德至仁昭文绍武宣哲钦圣彰孝睿皇帝
莫福海 莫宪宗 皇帝
李奂 朝鲜宪宗 经文纬武明仁哲孝大王
阮福明 阮宪宗 皇帝

穆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恒 唐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耶律璟 辽穆宗 孝安正敬皇帝
王诵 高丽穆宗 孝思威惠克英定恭宣让大王
完颜盈歌 金穆宗 章顺孝平皇帝
朱载垕 明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 清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文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昂 唐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王徽 高丽文宗 章圣刚正明戴仁孝大王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李珦 朝鲜文宗 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
爱新觉罗·奕詝 清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武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炎 唐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孛儿只斤·海山 元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朱厚照 明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宣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忱 唐宣宗 圣武献文孝皇帝
王运 高丽宣宗 宽仁显顺安成思孝大王
耶律淳 北辽宣宗 孝章皇帝
完颜珣 金宣宗 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段智兴 大理宣宗 功极皇帝
朱瞻基 明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莫福源 莫宣宗 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 清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懿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漼 唐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黎维祳 黎懿宗 皇帝

僖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儇 唐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昭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晔 唐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元昭宗 -
黎椅 黎昭宗 皇帝
朱由榔 明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体仁克孝匡皇帝

庄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存勖 后唐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
黎维宁 黎庄宗 皇帝

明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嗣源 后唐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王晧 高丽明宗 皇明光孝大王
孛儿只斤·和世瓎 元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
陈奣 陈明宗 章尧文哲皇帝
李峘 朝鲜明宗 恭宪献毅昭文光肃敬孝大王
黎漴 黎明宗 皇帝

惠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王武 高丽惠宗 仁德明孝宣显高平景宪义恭大王
李志 南唐惠宗 孝安皇帝
王鏻 闽惠宗(一作太宗) 齐肃明孝皇帝(一作惠皇帝)
李秉常 西夏惠宗 康靖皇帝
李旵 李惠宗 -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 宣仁普孝皇帝
朱允炆 明惠宗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康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王昶 闽康宗 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宏孝皇帝
完颜乌雅束 金康宗 献敏恭简皇帝
王祦 高丽康宗 浚哲文烈亶聪明宪贻谋穆清元孝大王

景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王伷 高丽景宗 至仁成穆明惠顺熙靖孝恭懿献和大王
王曦 闽景宗 睿文广武明圣元德大孝皇帝
耶律贤 辽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
李元昊 西夏景宗 武烈皇帝
段正兴 大理景宗 正康皇帝
李昀 朝鲜景宗 恪恭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
阮福昪 阮景宗 弘烈统哲敏惠纯皇帝

成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超 南唐成宗 孝平皇帝
钱佐 吴越成宗 忠献王
王治 高丽成宗 康威章宪光孝献明襄定文懿大王
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爱新觉罗·多尔衮 清成宗* 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庆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荣 南唐庆宗 孝德皇帝

元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璟 南唐元宗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王倎 高丽元宗 忠敬顺孝大王
李琈 朝鲜元宗 恭良仁宪靖穆章孝敬德大王

义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耶律倍 辽义宗 文献钦义皇帝

圣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耶律隆绪 辽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
李日尊 李圣宗 法天应运崇仁至德英文睿武庆感龙祥孝道圣神皇帝
陈晃 陈圣宗 玄功盛德仁明文武宣孝皇帝
黎思诚 黎圣宗 崇天广运高明光正至德大功圣文神武达孝淳皇帝

兴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耶律宗真 辽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
段思廉 大理兴宗 孝德皇帝
朱标 明兴宗 孝康皇帝

道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耶律洪基 辽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

真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恒 宋真宗 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黎维佑 黎真宗 皇帝
李緈 朝鲜真宗 温良睿明哲文孝章大王

仁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祯 宋仁宗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耶律夷列 辽仁宗 -
李仁孝 西夏仁宗 圣德皇帝
王楷 高丽仁宗 克安恭孝大王
李乾德 李仁宗 孝慈圣神文武皇帝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陈昑 陈仁宗 法天崇道应世化民隆慈显惠圣文神武元明睿孝皇帝
朱高炽 明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黎邦基 黎仁宗 钦文仁孝宣明聪睿宣皇帝
李峼 朝鲜仁宗 荣靖献文懿武章肃钦孝大王
爱新觉罗·颙琰 清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英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曙 宋英宗 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元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李天祚 李英宗 -
陈烇 陈英宗 显文睿武钦明仁孝皇帝
朱祁镇 明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黎维邦 黎英宗 皇帝
阮福溱 阮英宗 绍休纂业宽洪博厚温惠慈祥孝义皇帝

神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顼 宋神宗 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李遵顼 西夏神宗 英文皇帝
段智祥 大理神宗 -
李阳焕 李神宗 顺天广运崇孝文武皇帝
王卓 高丽神宗 敬恭靖孝大王
朱翊钧 明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黎维祺 黎神宗 皇帝
阮福澜 阮神宗 承基缵统刚明雄毅威断英武孝昭皇帝

哲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煦 宋哲宗 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李昪 朝鲜哲宗 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

徽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佶 宋徽宗 圣文仁德显孝皇帝

钦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桓 宋钦宗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光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王昭 高丽光宗 弘道宣烈平世肃宪懿孝康惠大成大王
赵惇 宋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朱常洛 明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宁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扩 宋宁宗 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元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理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昀 宋理宗 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度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禥 宋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端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赵昰 宋端宗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李弘暐 朝鲜端宗 恭懿温文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大王

毅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谅祚 西夏毅宗 昭英皇帝
王晛 高丽毅宗 刚果庄孝大王

崇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乾顺 西夏崇宗 圣文皇帝

桓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纯祐 西夏桓宗 昭简皇帝

襄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安全 西夏襄宗 敬慕皇帝

献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李德旺 西夏献宗 -
王昱 高丽献宗 恭殇定比大王

熙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完颜亶 金熙宗 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
王韺 高丽熙宗 仁穆诚孝大王
黎维祫 黎熙宗 皇帝
阮福源 阮熙宗 显谟光烈温恭明睿翼善绥猷孝文皇帝

章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完颜璟 金章宗 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

哀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完颜守绪 金哀宗 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

戴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王旭 高丽戴宗 睿圣和简恭慎显献宣庆大王

靖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王亨 高丽靖宗 弘孝安懿康献英烈文敬容惠大王

艺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陈暊 陈艺宗 光尧英哲皇帝

定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王尧 高丽定宗 至德章敬正肃令仁简敬庄元文明大王
李恪 南唐定宗 孝静皇帝
孛儿只斤·贵由 元定宗 简平皇帝
李芳果 朝鲜定宗 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

裕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孛儿只斤·真金 元裕宗 文惠明孝皇帝
陈暭 陈裕宗 -
黎维禟 黎裕宗 皇帝

熹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朱由校 明熹宗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思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朱由检 明思宗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安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王郁 高丽安宗 宪景圣德孝懿大王
朱由崧 明安宗 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绍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朱聿键 明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礼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朱常灜 明礼宗 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

嘉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黎维禬 黎嘉宗 宽明敏达因果徽柔克仁笃义美皇帝

纯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黎维祥 黎纯宗 皇帝
李坧 朝鲜纯宗 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

佑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黎维祎 黎佑宗 皇帝

翼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阮福时 阮翼宗 世天亨运至诚达孝体健敦仁谦恭明略睿文英皇帝

简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阮福昊 阮简宗 绍德志孝渊睿毅皇帝

弘宗

姓名 庙号 谥号
阮福昶 阮弘宗 嗣代嘉运圣明神智仁孝诚敬贻谟承烈宣皇帝

 

来源:中国历代皇帝庙号大全http://cn.luhui.net/miaohao/

九大大一统王朝皇帝庙号谥号对照表

秦朝

皇帝称呼(谥号或庙号) 庙号 谥号 备注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子婴 一般称之为秦王子婴(继位四十六天之后就改称王了)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汉朝(西汉)

汉高帝刘邦 太祖 高皇帝  
汉惠帝刘盈   孝惠皇帝  
汉文帝刘恒 太宗 孝文皇帝  
汉景帝刘启   孝景皇帝  
汉武帝刘彻 世宗 孝武皇帝  
汉昭帝刘弗陵   孝昭皇帝  
汉宣帝刘询 中宗 孝宣皇帝 后被汉光武帝刘秀删去庙号
汉元帝刘奭 高宗 孝元皇帝  
汉成帝刘骜 统宗 孝成皇帝 后被汉光武帝刘秀删去庙号
汉哀帝刘欣 孝哀皇帝  
汉平帝刘衎 元宗 孝平皇帝  

汉朝(玄汉)

汉更始帝刘玄 更始是年号

汉朝(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世祖 光武皇帝  
汉明帝刘庄 显宗 孝明皇帝  
汉章帝刘炟 肃宗 孝章皇帝  
汉和帝刘肇 穆宗 孝和皇帝 汉献帝除去庙号
汉安帝刘祜 恭宗 孝安皇帝 汉献帝除去庙号
汉顺帝刘保 敬宗 孝顺皇帝 汉献帝除去庙号
汉冲帝刘炳 孝冲皇帝  
汉质帝刘缵 孝质皇帝  
汉桓帝刘志 威宗 孝桓皇帝 汉献帝于初平元年将汉桓帝除去庙号
汉灵帝刘宏 孝灵皇帝  
汉献帝刘协 孝献皇帝  

晋朝(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 世祖 武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 孝惠皇帝  
司马伦 睿皇帝  
晋怀帝司马炽 孝怀皇帝  
晋愍帝司马邺 愍帝  

晋朝(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 中宗 元皇帝  
晋明帝司马绍 肃宗 明皇帝  
晋成帝司马衍 显宗 成皇帝  
晋康帝司马岳 康皇帝  
晋穆帝司马聃 孝宗 穆皇帝  
晋哀帝司马丕 哀皇帝  
晋废帝司马奕 废皇帝  
晋文帝司马昱 太宗 简文皇帝  
晋孝武帝司马曜 烈宗 孝武皇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 安皇帝  
晋恭帝司马德文 恭皇帝  
       

隋朝

隋文帝杨坚 高祖 文皇帝  
隋炀帝杨广 炀皇帝 越王杨侗继位后,给杨广上谥号“明”,庙号世祖
王世充篡位建郑,夏王窦建德听说后,与他关系断绝,给杨广上谥号“闵”。

唐朝

唐太祖李虎 太祖 景皇帝 追封
唐世祖李昞 世祖 元皇帝 追封
唐高祖李渊 高祖 太武(初谥)
神尧(674年改谥)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754年累谥)
 
唐太宗李世民 太宗 文皇帝(初谥)
文武圣皇帝(674年加谥)
文武大圣皇帝(749年加谥)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754年加谥)
 
唐高宗李治 高宗 天皇大帝(初谥)
天皇大圣皇帝(749年增谥)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754年累谥)
 
唐中宗李显 中宗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唐睿宗李旦 睿宗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唐肃宗李亨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唐代宗李豫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唐德宗李适 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唐顺宗李诵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唐宪宗李纯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唐穆宗李恒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唐文宗李昂 文宗 元圣昭宪孝皇帝  
唐武宗李炎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唐宣宗李忱 宣宗 圣武献文孝皇帝  
唐懿宗李漼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唐僖宗李懁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唐哀帝李柷 昭宣光烈孝皇帝  

宋朝(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宋太宗赵光义 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宋真宗赵恒 真宗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宋仁宗赵祯 仁宗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宋英宗赵曙 英宗 体乾应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宋神宗赵顼 神宗 紹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宋哲宗赵煦 哲宗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宋徽宗赵佶 徽宗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皇帝  
宋钦宗赵桓 钦宗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宋朝(南宋)

宋高宗赵构 高宗 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宋孝宗赵昚 孝宗 紹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宋光宗赵惇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宋宁宗赵扩 宁宗 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宋理宗赵昀 理宗 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宋度宗赵禥 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宋端宗赵昰 端宗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宋末帝赵昺  

元朝

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
蒙古语尊号成吉思汗
太祖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元穆宗孛儿只斤·术赤
蒙古语尊号無
穆宗 道宁皇帝  
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
蒙古语尊号無
睿宗 仁圣景襄皇帝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蒙古语尊号薛禅汗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元裕宗孛儿只斤·真金
蒙古语尊号無
裕宗 文惠明孝皇帝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蒙古语尊号無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元顺宗孛儿只斤·答刺麻八刺
蒙古语尊号無
顺宗 昭圣衍孝皇帝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
蒙古语尊号曲律可汗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蒙古语尊号普颜笃汗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刺
蒙古语尊号格坚可汗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元显宗孛儿只斤·甘麻刺
蒙古语尊号無
显宗 光圣仁孝皇帝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
蒙古语尊号忽都笃汗
明宗 冀献景孝皇帝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蒙古语尊号札牙笃汗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蒙古语尊号無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帖木尔
蒙古语尊号乌哈噶图汗
惠宗 宣仁普孝皇帝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明惠宗朱允炆 惠宗 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  
明成祖朱棣 成祖 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帝改谥)
原先庙号为太宗,被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明仁宗朱高炽 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 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 代宗
恭仁康定景皇帝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南明加谥)
 
明宪宗朱见深 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弘德圣孝纯皇帝  
明孝宗朱佑樘 孝宗 达天明道纯识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 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明睿宗朱祐杬 睿宗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  
明世宗朱厚熜 世宗 钦天履道英义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明穆宗朱载垕 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 熹宗 达天闻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 思宗 紹天释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清朝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  

来源:九大大一统王朝皇帝庙号谥号对照表http://cn.luhui.net/miaohao/

中国历代皇帝庙号和谥号对照表

**************************子氏商朝****************************

太宗 讳伷

中宗 讳滕

高宗 讳昭

**************************姬氏周朝****************************

太王 讳亶父(追封)

季王 讳季历(追封)

文王 讳昌(追封)

文王 讳昌(追封)

武王 讳发

成王 讳诵

康王 讳钊

昭王 讳瑕

穆王 讳满

共王 讳繄扈

懿王 讳囏

孝王 讳辟方

夷王 讳燮

厉王 讳胡

宣王 讳静

幽王 讳宫涅

平王 讳宜臼

桓王 讳林

庄王 讳佗

僖王 讳胡齐

惠王 讳阆

襄王 讳郑

顷王 讳壬臣

匡王 讳班

定王 讳瑜

简王 讳夷

灵王 讳泄心

景王 讳贵

悼王 讳猛

敬王 讳匄

元王 讳仁

贞定王 讳介

哀王 讳去疾

思王 讳叔

考王 讳嵬

威烈王 讳午

安王 讳骄

烈王 讳喜

显王 讳扁

慎靓王 讳定

赧王 讳延

*************************子氏中山国***************************

成王 讳错

**************************子氏宋国****************************

康王 讳偃

**************************赵氏赵国****************************

武灵王 讳雍

惠文王 讳何

孝成王 讳丹

悼襄王 讳偃

幽缪王 讳迁

**************************姬氏燕国****************************

易王

昭王 讳职

惠王 讳乐资

武成王

孝王

**************************韩氏韩国****************************

宣惠王

襄王 讳仓

厘王 讳咎

桓惠王

**************************魏氏魏国****************************

惠王 讳茔

襄王 讳嗣

昭王 讳遬

安厘王 讳圉

景闵王 讳增

**************************田氏齐国****************************

威王 讳因齐

宣王 讳辟强

闵王 讳地

襄王 讳法章

**************************熊氏楚国****************************

武王 讳通

文王 讳通赀

堵敖 讳艰

成王 讳頵

穆王 讳商臣

庄王 讳旅

共王 讳审

康王 讳昭

郏敖 讳麇

灵王 讳围

平王 讳居

昭王 讳壬

惠王 讳章

简王 讳中

声王 讳当

悼王 讳疑

肃王 讳臧

宣王 讳良夫

威王 讳商

怀王 讳槐

顷襄王 讳横

考烈王 讳完

幽王 讳悍

哀王 讳犹

皇帝 讳心

西楚霸王 姓项讳羽

**************************嬴氏秦朝****************************

惠文王 讳驷

武王 讳荡

昭襄王 讳则

孝文王 讳柱

庄襄王 讳子楚

皇帝 讳政

二世皇帝 讳胡亥

三世皇帝 讳子婴

**************************刘氏汉朝****************************

太上皇帝 讳煓(追封)

太祖高皇帝 讳邦

孝惠皇帝 讳盈

太宗孝文皇帝 讳恒

孝景皇帝 讳启

世宗孝武皇帝 讳彻

孝昭皇帝 讳弗陵

昌邑哀王 讳贺

中宗孝宣皇帝 讳询

高宗孝元皇帝 讳奭

统宗孝成皇帝 讳骜

孝哀皇帝 讳欣

元宗孝平皇帝 讳衍

淮阳王 讳玄

世祖光武皇帝 讳秀

显宗孝明皇帝 讳庄

肃宗孝章皇帝 讳炟

穆宗孝和皇帝 讳肇

孝殇皇帝 讳隆

孝德皇帝 讳庆(追封)

恭宗孝安皇帝 讳祜

北卿侯 讳懿

敬宗孝顺皇帝 讳保

孝冲皇帝 讳炳

孝质皇帝 讳缵

孝穆皇帝 讳开(追封)

孝崇皇帝 讳翼(追封)

威宗孝桓皇帝 讳志

孝元皇帝 讳淑(追封)

孝仁皇帝 讳苌(追封)

孝灵皇帝 讳宏

弘农王 讳辨

孝献皇帝 讳协

**************************曹氏魏国****************************

皇帝 讳腾(追封)

皇帝 讳嵩(追封)

太祖武皇帝 讳操(追封)

世祖文皇帝 讳丕

烈祖明皇帝 讳睿

邵陵厉公 讳芳

高贵乡公 讳髦

皇帝 讳奂

*************************刘氏蜀汉国***************************

昭烈皇帝 讳备

安乐思公 讳禅

**************************孙氏吴国****************************

始祖武烈皇帝 讳坚(追封)

长沙桓王 讳策(追封)

太祖大皇帝 讳权

会稽王 讳亮

皇帝 讳休

昭献皇帝 讳和(追封)

乌程侯 讳皓

*************************司马氏晋朝***************************

高祖宣皇帝 讳懿(追封)

世宗景皇帝 讳师(追封)

太祖文皇帝 讳昭(追封)

世祖武皇帝 讳炎

孝惠皇帝 讳衷

赵王 讳伦

孝怀皇帝 讳炽

孝愍皇帝 讳邺

中宗元皇帝 讳睿

肃宗明皇帝 讳绍

显宗成皇帝 讳衍

皇帝 讳岳

孝宗穆皇帝 讳聃

皇帝 讳丕

海西公 讳奕

太宗简文皇帝 讳昱

烈宗孝武皇帝 讳曜

皇帝 讳德宗

皇帝 讳德文

*************************李氏成汉国***************************

巴郡桓公 讳武(追封)

陇西襄王 讳慕(追封)

始祖景皇帝 讳特(追封)

秦文王 讳流

太宗武皇帝 讳雄

皇帝 讳班

幽公 讳期

皇帝 讳骧(追封)

中宗昭文皇帝 讳寿

归义侯 讳势

*************************刘氏前赵国***************************

匈奴王 讳豹

高祖光文皇帝 讳渊

梁王 讳和

烈宗昭武皇帝 讳聪

皇帝 讳粲

皇帝 讳亮(追封)

皇帝 讳广(追封)

皇帝 讳防(追封)

宣成皇帝 讳绿(追封)

秦王 讳曜

*************************张氏前凉国***************************

太祖武王 讳轨(追封)

高祖昭王 讳寔(追封)

太宗成王 讳茂

世祖文王 讳骏

世宗明王 讳重华

哀王 讳耀灵

威王 讳祚

冲公 讳玄靓

悼公 讳天锡

*************************谯氏后蜀国***************************

成都王 讳纵

*************************石氏后赵国***************************

皇帝 ?(追封)

皇帝 ?(追封)

皇帝 ?(追封)

世宗元皇帝 讳周(追封)

高祖明皇帝 讳勒

海阳王 讳弘

皇帝 讳邪(追封)

太宗孝皇帝 讳寇觅 (追封)

太祖武皇帝 讳虎

谯王 讳世

彭城王 讳遵

义阳王 讳鉴

新兴王 讳祗

************************慕容氏前燕国**************************

高祖武宣皇帝 讳廆(追封)

太祖文明皇帝 讳皝

烈祖景昭皇帝 讳隽

皇帝 讳暐

*************************冉氏冉魏国***************************

隆元皇帝 讳隆(追封)

烈祖高皇帝 讳瞻(追封)

悼武天王 讳闵

*************************符氏前秦国***************************

太祖惠武皇帝 讳洪(追封)

高祖景明皇帝 讳健

皇帝 讳生

文桓皇帝 讳雄(追封)

世祖宣昭皇帝 讳坚

哀平皇帝 讳丕

太宗高皇帝 讳登

************************慕容氏西燕国**************************

济北王 讳泓

皇帝 讳冲

河东王 讳永

************************慕容氏后燕国**************************

世祖成武皇帝 讳垂

烈宗惠愍皇帝 讳宝

开封公 讳详

赵王 讳麟

昌黎王 讳兰汗

中宗昭武皇帝 讳盛

昭文皇帝 讳熙

*************************姚氏后秦国***************************

始祖景元皇帝 讳戈仲(追封)

魏武王 讳襄(追封)

太祖武昭皇帝 讳苌

高祖文恒皇帝 讳兴

************************乞伏氏西秦国**************************

烈祖宣烈王 讳国仁

高祖武元王 讳乾归

太祖文昭王 讳炽磐

*************************吕氏后凉国***************************

始祖 讳望(追封)

敬王 ?(追封)

恭王 ?(追封)

宣王 ?(追封)

景昭帝 讳婆楼(追封)

太祖懿武皇帝 讳光

隐王 讳绍

皇帝 讳纂

皇帝 讳宝(追封)

建康公 讳隆

************************秃发氏南凉国**************************

烈祖武王 讳乌弧

康王 讳利鹿弧

景王 讳溽檀

************************沮渠氏北凉国**************************

建康公 段姓讳业

太祖武宣王 讳蒙逊

哀王 讳牧犍

************************慕容氏南燕国**************************

世宗献武皇帝 讳德

皇帝 讳纳(追封)

北海王 讳超

*************************李氏西凉国***************************

景王 讳弇(追封)

简王 讳昶(追封)

太祖武昭王 讳暠

*************************赫连氏夏国***************************

皇帝 刘姓讳训儿(追封)

皇帝 刘姓讳武(追封)

皇帝 刘姓讳豹子(追封)

太祖桓皇帝 刘姓讳卫辰(追封)

世祖武烈皇帝 讳勃勃

秦王 讳昌

平原王 讳定

*************************冯氏北燕国***************************

惠懿皇帝 高姓讳云

皇帝 讳和(追封)

皇帝 讳安(追封)

太祖文成皇帝 讳跋

昭成皇帝 讳弘

**************************刘氏宋国****************************

孝穆皇帝 讳翘(追封)

高祖武皇帝 讳裕

太祖文皇帝 讳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 讳骏

太宗明皇帝 讳彧

皇帝 讳凖

**************************萧氏齐国****************************

皇帝 讳承之(追封)

太祖高皇帝 讳道成

世祖武皇帝 讳赜

世宗文皇帝 讳长懋(追封)

郁林王 讳昭业

海陵王 讳昭文

皇帝 讳道生(追封)

高宗明皇帝 讳鸾

东昏侯 讳宝卷

皇帝 讳宝融

**************************萧氏梁国****************************

太祖文皇帝 讳顺之(追封)

高祖武皇帝 讳衍

临贺王 讳正德

太宗简文皇帝 讳纲

高宗昭明皇帝 讳统

豫章王 讳栋

武陵王 讳纪

世祖孝元皇帝 讳绎

皇帝 讳渊明

皇帝 讳方智

永嘉王 讳庄

*************************萧氏后梁国***************************

高宗昭明皇帝 讳统(追封)

中宗宣皇帝 讳詧

世宗孝明皇帝 讳岿

皇帝 讳欢

孝靖皇帝 讳琮

**************************陈氏陈国****************************

太祖景皇帝 讳文赞(追封)

高祖武皇帝 讳霸先

世祖文皇帝 讳蒨

临海王 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 讳顼

*************************元氏北魏国***************************

皇帝 拓跋姓讳贷(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观(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毛(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楼(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越(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推寅(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利(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俟(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肆(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机(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盖(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侩(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邻(追封)

圣武皇帝 拓跋姓讳诘汾(追封)

始祖神元皇帝 拓跋姓讳力微(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沙漠汗(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悉鹿(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绰(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弗(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禄官(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猗卢(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猗迤(追封)

太祖平文皇帝 拓跋姓讳郁律(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贺傉(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纥那(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翳槐(追封)

高祖昭成皇帝 拓跋姓讳什翼犍

献明皇帝 拓跋姓讳寔君(追封)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姓讳珪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姓讳嗣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姓讳焘

南安隐王 拓跋姓讳余

恭宗景穆皇帝 拓跋姓讳晃(追封)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姓讳浚

显祖献文皇帝 拓跋姓讳弘

高祖孝文皇帝 讳宏

世宗宣武皇帝 讳恪

肃宗孝明皇帝 讳诩

临洮王 讳钊

肃祖文穆皇帝 讳勰(追封)

孝宣皇帝 讳劭(追封)

敬宗孝庄皇帝 讳子攸

皇帝 讳晔

节闵皇帝 讳恭

安定王 讳朗

武穆皇帝 讳怀(追封)

孝武皇帝 讳修

*************************元氏东魏国***************************

孝静皇帝 讳善见

*************************高氏北齐国***************************

文穆皇帝 讳树(追封)

高祖神武皇帝 讳欢(追封)

世宗文襄皇帝 讳澄(追封)

显祖文宣皇帝 讳洋

肃宗孝昭皇帝 讳演

世祖武成皇帝 讳湛

安德王 讳延宗

范阳王 讳绍义

*************************元氏西魏国***************************

文景皇帝 讳愉(追封)

皇帝 讳宝炬

皇帝 讳廓

************************宇文氏北周国**************************

皇帝 讳肱(追封)

太祖文皇帝 讳泰(追封)

孝闵皇帝 讳觉

世宗明皇帝 讳毓

高祖武皇帝 讳邕

皇帝 讳赟

皇帝 讳阐

**************************杨氏隋朝****************************

太原府君 讳惠瑕(追封)

康王 讳烈(追封)

献王 讳祯(追封)

太祖武元皇帝 讳忠(追封)

高祖文皇帝 讳坚

世祖炀皇帝 讳广

世宗孝成皇帝 讳昭(追封)

皇帝 讳侑

秦王 讳浩

越王 讳侗

齐王 讳政道

**************************李氏唐朝****************************

献祖宣皇帝 讳熙(追封)

懿祖光皇帝 讳天赐(追封)

太祖景皇帝 讳虎(追封)

世祖元皇帝 讳昺(追封)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讳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讳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讳治

义宗孝敬皇帝 讳弘(追封)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讳旦

皇帝 讳重茂

皇帝 讳宪(追封)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讳隆基

奉天皇帝 讳琮(追封)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讳亨

承天皇帝 讳倓(追封)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讳豫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讳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讳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 讳恒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讳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讳忱

懿宗睿文昭圣恭惠皇帝 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 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讳晔

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 讳柷

**************************武氏周朝****************************

始祖文皇帝 姬姓讳昌(追封)

睿祖康皇帝 姬姓讳武(追封)

严祖成皇帝 讳克(追封)

肃祖章敬皇帝 讳居常(追封)

烈祖浑元昭安皇帝 讳俭(追封)

显祖立极文穆皇帝 讳华(追封)

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 讳士彟(追封)

则天大圣皇帝 讳曌

*************************朱氏后梁朝***************************

肃祖宣元皇帝 讳黯(追封)

敬祖光献皇帝 讳茂琳(追封)

宪祖昭武皇帝 讳信(追封)

烈祖文穆皇帝 讳诚(追封)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 讳温

郢王 讳友珪

*************************李氏后唐朝***************************

懿祖昭烈皇帝 姓朱邪讳执宜(追封)

献祖文景皇帝 姓朱邪讳国昌(追封)

太祖武皇帝 讳克用(追封)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 讳存勖

惠祖孝恭皇帝 讳聿(追封)

毅祖孝质皇帝 讳敖(追封)

烈祖孝靖皇帝 讳琰(追封)

德祖孝成皇帝 讳霓(追封)

明宗至德和武钦孝皇帝 讳亶

皇帝 讳从厚

*************************石氏后晋朝***************************

靖祖孝安皇帝 讳璟(追封)

肃祖孝简皇帝 讳彬(追封)

睿祖孝平皇帝 讳翌(追封)

宪祖孝元皇帝 讳绍雍(追封)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讳敬瑭

皇帝 讳重贵

*************************刘氏后汉朝***************************

文祖明元皇帝 讳湍(追封)

德祖恭僖皇帝 讳昂(追封)

翼祖昭献皇帝 讳僎(追封)

显祖章圣皇帝 讳琠(追封)

高祖睿文章武昭肃孝皇帝 讳知远

皇帝 讳承佑

*************************柴氏后周朝***************************

信祖睿和皇帝 郭姓讳璟(追封)

僖祖明宪皇帝 郭姓讳谌(追封)

义祖翼顺皇帝 郭姓讳蕴(追封)

庆祖章肃皇帝 郭姓讳简(追封)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郭姓讳威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讳荣

皇帝 讳宗训

**************************杨氏吴国****************************

太祖武皇帝 讳行密

烈宗景皇帝 讳渥

高祖宣皇帝 讳隆演

皇帝 讳溥

*************************王氏前蜀国***************************

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讳建

后主圣德明孝皇帝 讳衍

**************************马氏楚国****************************

文肃王 讳筠(追封)

庄穆王 讳正(追封)

景庄王 讳元丰(追封)

武穆王 讳殷

衡阳王 讳希声

文昭王 讳希范

恭孝王 讳希萼

*************************钱氏吴越国***************************

太祖武肃王 讳鏐

世宗文穆王 讳元瓘

成宗忠献王 讳弘佐

忠逊王 讳弘徖

忠懿王 讳弘俶

**************************王氏闽国****************************

太祖昭武孝皇帝 讳审知

太宗惠皇帝 讳延钧

康宗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 讳昶

景宗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 讳曦

福恭懿王 讳延政

*************************刘氏南汉国***************************

太祖文皇帝 讳安仁(追封)

代祖圣武皇帝 讳谦(追封)

烈宗襄皇帝 讳隐

高祖天皇大帝 讳龑

皇帝 讳玢

中宗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讳晟

*************************高氏荆南国***************************

武信王 讳季兴

文献王 讳从海

贞懿王 讳保融

*************************孟氏后蜀国***************************

高祖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讳知祥

后主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 讳昶

*************************李氏南唐国***************************

定宗孝靖皇帝 讳恪(追封)

成宗孝平皇帝 讳超(追封)

惠宗孝安皇帝 讳志(追封)

庆宗孝德皇帝 讳荣(追封)

义祖忠武皇帝 徐姓讳温(追封)

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讳升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讳璟

*************************刘氏北汉国***************************

世祖神武皇帝 讳旻

睿宗孝和皇帝 讳钧

英武皇帝 讳继元

**************************赵氏宋朝****************************

僖祖文献皇帝 讳脁(追封)

顺祖惠元皇帝 讳珽(追封)

翼祖简恭皇帝 讳敬(追封)

宣祖昭武皇帝 讳弘殷(追封)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讳匡胤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讳桓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讳构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 讳昚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讳敦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讳扩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讳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讳禥

恭宗懿圣皇帝 讳显

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讳昰

卫王 讳昺

*************************耶律氏辽国***************************

肃祖昭烈皇帝 讳耨里思(追封)

懿祖庄敬皇帝 讳萨剌德(追封)

玄祖简献皇帝 讳匀德实(追封)

德祖宣简皇帝 讳撒剌的(追封)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讳阿保机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讳德光

义宗文献钦文皇帝 讳图欲(追封)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 讳阮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讳璟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讳贤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讳隆绪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 讳宗真

道宗孝文皇帝 讳洪基

顺宗大孝顺圣皇帝 讳浚(追封)

天祚皇帝 讳延禧

宣宗孝章皇帝 讳淳

梁王 讳雅里

兴宗 讳术烈

嗣元皇帝 (追封)

德宗天佑武烈皇帝 讳大石

仁宗 讳夷烈

*************************李氏西夏国***************************

太祖神武皇帝 讳继迁(追封)

太宗光圣皇帝 讳德明(追封)

景宗武烈皇帝 讳元昊

毅宗昭英皇帝 讳谅祚

惠宗康靖皇帝 讳秉常

崇宗圣文皇帝 讳乾顺

仁宗圣德皇帝 讳仁孝

桓宗昭简皇帝 讳纯佑

襄宗敬穆皇帝 讳安全

神宗英文皇帝 讳遵顼

献宗 讳德旺

*************************完颜氏金国***************************

始祖懿宪景元皇帝 讳函普(追封)

渊穆玄德皇帝 讳乌鲁(追封)

和靖庆安皇帝 讳跋海(追封)

宪祖纯烈定昭皇帝 讳绥可(追封)

昭祖武惠成襄皇帝 讳石鲁(追封)

景祖英烈惠桓皇帝 讳乌古乃(追封)

世祖神武圣肃皇帝 讳劾里钵(追封)

肃宗明睿穆宪皇帝 讳颇剌漱(追封)

穆宗章顺孝平皇帝 讳盈歌(追封)

康宗献敏恭简皇帝 讳乌雅束(追封)

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 讳阿骨打

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讳晟

徽宗景宣皇帝 讳宗峻(追封)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 讳亶

德宗宪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 讳宗干(追封)

海陵炀王 讳亮

睿宗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 讳宗尧(追封)

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讳雍

显宗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讳允恭(追封)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 讳璟

卫绍王 讳永济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讳珣

哀宗 讳守绪

***********************孛儿只斤氏元朝*************************

熙祖毅玄皇帝 讳孛瑞察儿

宣祖功哲皇帝 讳合不勒

烈祖神元皇帝 讳也速该(追封)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讳铁木真

睿宗景襄皇帝 讳拖雷

太宗英文皇帝 讳窝阔台

定宗简平皇帝 讳贵由

宪宗桓肃皇帝 讳蒙哥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讳忽必烈

裕宗文惠明孝皇帝 讳真金(追封)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 讳铁穆耳

顺宗昭圣衍孝皇帝 讳答剌麻八剌(追封)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讳海山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讳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 讳硕德八剌

显宗光圣仁孝皇帝 讳甘麻剌(追封)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 讳图帖睦尔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 讳和世剌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 讳懿璘质班

惠宗顺皇帝 讳妥懽帖睦尔

昭宗和孝皇帝 讳爱猷识理达腊

益宗宁孝皇帝 讳脱古思帖木儿

*************************徐氏天完国***************************

世宗应天启运献武皇帝 讳寿辉

**************************明氏夏国****************************

太祖钦文昭武皇帝 讳玉珍

归义侯 讳升

**************************朱氏明朝****************************

德祖元皇帝 讳百六(追封)

懿祖恒皇帝 讳四九(追封)

熙祖裕皇帝 讳初一(追封)

仁祖淳皇帝 讳世珍(追封)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讳元璋

兴宗孝康皇帝 讳标(追封)

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讳允炆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讳棣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讳高炽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讳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讳祁镇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讳祁钰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讳见深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讳佑樘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讳厚照

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检敬文献皇帝 讳佑杬(追封)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讳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讳载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讳翊钧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讳常洛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讳由校

毅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讳由检

皇帝 讳慈烺(追封)

贞纯肃哲圣敬仁毅孝皇帝 讳常洵(追封)

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 讳由崧

皇帝 讳硕潢(追封)

皇帝 讳器墭(追封)

绍宗襄皇帝 讳聿键

礼宗端皇帝 讳常瀛(追封)

昭宗匡皇帝 讳由榔

唐王 讳聿𨮁

鲁王 讳以海

韩王 讳本铉

淮王 讳常清

**************************张氏西国****************************

太祖高皇帝 讳献忠

************************爱新觉罗氏清朝************************

肇祖原皇帝 讳孟特穆(追封)

兴祖直皇帝 讳福满(追封)

景祖翼皇帝 讳觉昌安(追封)

显祖宣皇帝 讳塔克世(追封)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讳努尔哈赤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讳皇太极

成宗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讳多尔衮(追封)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讳福临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简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讳玄烨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讳胤禛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讳弘历

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讳颙琰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旻宁

文宗协天翔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讳奕詝

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讳载淳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讳载湉

宪宗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讳溥仪

中国附属国的庙号谥号对照表

中国历朝历代的附属国你知道多少?哪个朝代的附属国最多?

************************扶馀氏百济国***************************

多娄王 ?

己娄王 ?

盖娄王 ?

肖古王 ?

仇首王 ?

古尔王 ?

责稽王 ?

汾西王 ?

比流王 ?

契王 ?

近肖古王 讳句

近仇首王 讳须

枕流王 ?

辰斯王 讳晖

阿华王 讳阿芳

腆支王 讳映

久尔辛王 ?

毗有王 讳毗

盖卤王 讳庆

文周王 讳牟都

三斤王 讳壬乞

东城王 讳牟大

武甯王 讳隆

圣王 讳明

威徳王 讳昌

惠王 讳季

法王 讳宣

武王 讳璋

义慈王 ?

*************************金氏新新罗国**************************

奈勿王 讳奈勿

实圣王 讳堤

纳祗王 讳纳祗

慈悲王 讳慈悲

绍智王 讳绍智

智证王 讳智证

法兴王 讳原宗

真兴王 讳麦宗

真智王 讳轮

真平王 讳白净

善德女王 讳德曼

真徳女王 讳胜曼

太宗武烈王 讳春秋

文武王 讳法敏

神文王 讳政明

孝昭王 讳理洪

圣德王 讳兴光

孝成王 讳承庆

景德王 讳宪英

恵恭王 讳乾运

*************************金氏后新罗国**************************

宣德王 讳良相

元圣王 讳敬信

昭圣王 讳俊邕

哀荘王 讳重熙

宪德王 讳彦升

兴德王 讳景徽

僖康王 讳悌隆

闵哀王 讳明

神武王 讳佑征

文圣王 讳庆膺

宪安王 讳谊靖

景文王 讳膺廉

宪康王 讳政

定康王 讳晃

真圣女王 讳善宪

孝恭王 讳尧

**************************朴氏新罗国****************************

神德王 讳景晖

景明王 讳升英

景哀王 讳魏膺

*************************金氏末新罗国**************************

敬顺王 讳傅

**************************王氏高丽国****************************

始祖元德大王 ?(追封)

懿祖景康大王 ?(追封)

世祖威武大王 ?(追封)

太祖神圣大王 讳建

惠宗义恭大王 讳武

定宗文明大王 讳尧

光宗大成大王 讳昭

景宗献和大王 讳胄

戴宗讳旭(追封)

成宗文懿大王 讳治

闵宗宣灵大王 讳诵

安宗讳郁(追封)

显宗元文大王 讳询

德宗景康大王 讳钦

靖宗容惠大王 讳亨

文宗仁孝大王 讳徽

顺宗宣惠大王 讳勋

宣宗思孝大王 讳运

献宗恭殇大王 讳昱

肃宗明孝大王 讳顒

睿宗文孝大王 讳俣

仁宗恭孝大王 讳楷

毅宗庄孝大王 讳晛

明宗光孝大王 讳皓

神宗靖孝大王 讳卓

煕宗诚孝大王 讳韺

康宗元孝大王 讳祦

高宗安孝大王 讳皞

元宗顺孝大王 讳倎

忠烈王 讳賰

忠宣王 讳璋

忠肃王 讳焘

忠惠王 讳祯

忠穆王 讳昕

忠定王 讳蚳

恭愍王 讳瑞

恭让王 讳瑶

**************************李氏朝鲜国****************************

穆祖仁文圣穆大王 讳安社(追封)

翼祖康惠圣翼大王 讳行里(追封)

度祖恭毅圣度大王 讳椿(追封)

桓祖渊武圣桓大王 讳子春(追封)

太祖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 讳成桂

定宗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 讳芳果

太宗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 讳芳远

世宗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 讳祹

文宗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 讳珦

端宗恭懿温文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大王 讳弘暐

世祖惠庄承天体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圣神明睿钦肃仁孝大王 讳瑈

睿宗襄悼钦文圣武懿仁昭孝大王 讳晄

德宗怀简宣肃恭显温文懿敬大王 讳暲(追封)

成宗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 讳娎

燕山君 讳忄隆

中宗恭僖徽文昭武钦仁诚孝大王 讳怿

仁宗荣靖献文懿武章肃钦孝大王 讳岹

明宗恭宪献毅昭文光肃敬孝大王 讳峘

宣祖昭敬正伦立极盛德洪烈至诚大义格天熙运景命神历弘功隆业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 讳昖

光海君 讳珲

元宗恭良敬德仁宪靖穆章孝大王 讳琈(追封)

仁祖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 讳倧

孝宗宣文章武神圣显仁明义正德大王 讳淏

显宗昭休衍庆敦德绥成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 讳棩

肃宗显义光伦睿圣英烈裕谟永运洪仁峻德配天合道启休笃庆正中协极神毅大勋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 讳焞

景宗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 讳昀

英祖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大成广运开泰基永尧明舜哲乾健坤宁配命垂统景历洪休中和隆道肃庄彰勋正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 讳昑

真宗温良睿明哲文孝章大王 讳緈(追封)

庄祖思悼绥德敦庆弘仁景祉章伦隆范基命彰休赞元宪诚启祥显熙庄献广孝大王 讳愃(追封)

正祖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 讳祘

纯祖渊德显道景仁纯禧体圣凝命钦光锡庆继天配极隆元敦休懿行昭伦熙化峻烈大中至正洪勋哲谟乾始泰亨昌运弘基高明博厚刚健粹精启统垂历建功裕范文安武靖英敬成孝大王 讳玜

翼宗体元赞化锡极定命圣宪英哲睿诚渊敬隆德纯功笃休弘庆洪运盛烈宣光浚祥尧钦舜恭禹勤汤正启天建统神勋肃谟乾大坤厚广业永祚庄义彰伦行健配宁基泰垂裕熙范昌禧立经亨道成献昭章致中达和继历协纪刚粹景穆峻惠衍祉敦文显武仁懿孝明大王 讳旲(追封)

宪宗体健继极中正光大至圣广德弘运章化经文纬武明仁哲孝大王 讳奂

哲宗熙伦正极粹德纯圣钦命光道敦元彰化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 讳昪

高宗 讳熙

**************************李氏韩国******************************

太祖高皇帝 讳成桂(追封)

真宗昭皇帝 讳緈(追封)

庄祖懿皇帝 讳愃(追封)

正祖宣皇帝 讳祘(追封)

纯祖肃皇帝 讳玜(追封)

文祖翼皇帝 讳旲(追封)

宪宗成皇帝 讳奂(追封)

哲宗章皇帝 讳昪(追封)

高宗太皇帝 讳熙

纯宗孝皇帝 讳坧

**************************蜀氏瓯雒国****************************

安阳王 讳泮

**************************赵氏南越国****************************

武王 讳佗

文王 讳眜

明王 讳婴齐

哀王 讳兴

术阳王 讳建德

**************************李氏万春国****************************

前讳南南皇帝 讳贲

桃郎王 讳天宝

后讳南皇帝 讳佛子

**************************赵氏赵越国****************************

赵越王 讳光复

***************************梅氏梅朝*****************************

皇帝 讳叔鸾

***************************冯氏冯朝*****************************

布盖大王 讳兴

***************************吴氏吴朝*****************************

平王 杨姓讳三哥

天策王 讳昌岌

南晋王 讳昌文

*************************丁氏大瞿越国***************************

先皇 讳部领

大胜明皇帝 讳琏

**************************黎氏安南国****************************

大行皇帝 讳垣

中宗 讳龙越

南越王 讳龙铤

**************************李氏大越国****************************

太祖神武皇帝 讳公蕴

太宗大行皇帝 讳佛玛

圣宗圣神皇帝 讳日尊

仁宗神文武皇帝 讳干德

神宗孝文武皇帝 讳阳焕

英宗 讳天祚

高宗 讳龙倝

惠宗 讳旵

昭皇 讳天馨

**************************陈氏安南国****************************

太祖 讳承

太宗元孝皇帝 讳日煚

圣宗宣孝皇帝 讳日烜

仁宗睿孝皇帝 讳日燇

英宗仁孝皇帝 讳烇

明宗文哲皇帝 讳日爌

宪宗 讳旺

裕宗 讳日煃

艺宗英哲皇帝 讳叔明

睿宗 讳日煓

顺宗 讳日焜

简定皇帝 讳頠

**************************黎氏大越国****************************

太祖高皇帝 讳利

太宗文皇帝 讳龙

仁宗宣皇帝 讳邦基

圣宗淳皇帝 讳思诚

宪宗睿皇帝 讳晖

肃宗钦皇帝 讳敬甫

威穆皇帝 讳谊

襄翼皇帝 讳晭

昭宗神皇帝 讳椅

皇帝 讳椿

庄宗裕皇帝 讳维宁

中宗武皇帝 讳维喧

英宗峻皇帝 讳维邦

世宗毅皇帝 讳维潭

敬宗惠皇帝 讳维新

神宗渊皇帝 讳维祺

真宗顺皇帝 讳维佑

玄宗穆皇帝 讳维禑

嘉宗美皇帝 讳维禬

熙宗章皇帝 讳维祫

裕宗和皇帝 讳维禟

纯宗简皇帝 讳维祥

懿宗徽皇帝 讳维祳

显宗永皇帝 讳维祧

愍宗愍皇帝 讳维祁

**************************莫氏安南国****************************

太祖 讳登庸

太宗 讳登瀛

宪宗 讳福海

宣宗 讳福源

**************************郑氏大越国****************************

世祖明康王 讳检

俊德侯 讳桧

哲王 讳松

谊王 讳梉

阳王 讳柞

昭祖康王 讳根

禧祖仁王 讳?

裕祖顺王 讳杠

毅祖恩王 讳楹

圣祖盛王 讳森

奠都王 讳杆

思王 讳楷

晏都王 讳槰

**************************阮氏广南国****************************

肇祖嘉裕皇帝 讳淦

太祖靓皇帝仙王 讳潢

熙宗孝文皇帝佛王 讳福源

神宗孝昭皇帝上王 讳福澜

太宗孝哲皇帝贤王 讳福濒

英宗孝义皇帝义王 讳福溙

显宗孝明皇帝明王 讳福淍

肃宗孝宁皇帝宁王 讳福澍

世宗孝武皇帝武王 讳福阔

睿宗孝定皇帝定王 讳福淳

**************************阮氏大南国****************************

世祖高皇帝 讳福映

圣祖仁皇帝 讳福晈

宪祖章皇帝 讳福暶

翼宗英皇帝 讳福莳

恭宗惠皇帝 讳福膺禛

简宗毅皇帝 讳福昊

宣宗出皇帝 讳福明

景宗纯皇帝 讳福昪

皇帝 讳福昭

皇帝 讳福晃

弘宗宣皇帝 讳福昶

来源:中国历代皇帝庙号和谥号对照表http://cn.luhui.net/miaohao/

不被承认和来历不明的庙号

此表格内容仅包括本朝后世帝王取消前世帝王所上的庙号,不应包括改朝换代被毁宗庙的帝王。否则,如《旧五代史》记载,后梁灭亡后,后唐庄宗“诏除毁朱氏宗庙神主,伪梁二主并降为庶人”,那后梁太祖朱温是否也应该划分到此表。其他像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元末和明末那些动荡混乱的时代,最终胜利者不承认之前并立的政权,更何况他们为先人所上的庙号,那这些庙号是否应该认为是被取消。

被取消的庙号

姓名 庙号 谥号 庙号 取消庙号
刘奭 汉高宗 孝元皇帝 刘衎 刘秀
刘骜 汉统宗 孝成皇帝 王莽
刘衎 汉元宗 孝平皇帝
刘肇 汉穆宗 孝和皇帝 刘隆 刘协
刘祜 汉恭宗 孝安皇帝 刘懿
刘保 汉敬宗 孝顺皇帝 刘炳
刘志 汉威宗 孝桓皇帝 刘宏
李弘 唐义宗 孝敬皇帝 李显 李隆基
完颜宗峻 金徽宗 景宣皇帝 完颜亶 完颜亮
完颜宗干 金德宗 宪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 完颜亮 完颜雍
孛儿只斤·甘麻剌 元显宗 光圣仁孝皇帝 也孙帖木儿 图帖木儿
王淐 高丽英宗 - - 王瑶
朱由检 明怀宗 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端皇帝 福临 福临
多尔衮 清成宗 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福临 福临

不被承认的庙号

姓名 庙号 谥号 备注
大仲象 渤海世祖 振国烈皇帝 庙号来源于韩国史书《桓檀古记》,但各国历史学界一般认为《桓檀古记》是伪书,所以这些庙号不予承认
大祚荣 渤海太祖 圣武高皇帝
大武艺 渤海光宗 皇帝
大钦茂 渤海世宗 光圣文皇帝
大华玙 渤海仁宗 皇帝
大嵩璘 渤海穆宗 皇帝
大元瑜 渤海毅宗 皇帝
大言义 渤海康宗 皇帝
大明忠 渤海哲宗 皇帝
大仁秀 渤海圣宗 皇帝
大彝震 渤海庄宗 皇帝
大虔晃 渤海顺宗 皇帝
大玄锡 渤海明宗 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 清宪宗 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孚敬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台湾清宗室后人
清恭宗 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 大陆清宗室后人
李玖 朝鲜哀宗 怀隐皇帝 李氏朝鲜王族后裔

不被承认的庙号,此表格内庙号虽来源可寻,但不被后世所承认。

来历不明的庙号

姓名 庙号 谥号 庙号
主癸 商夔宗 - 成汤
商太祖/商高祖 - -
盘庚 商世祖 - -
祖甲 商世宗 - -
刘煓 汉始祖 皇帝 -
刘禅 汉仁宗 孝怀皇帝 刘渊
刘曜 汉赵襄宗 昭文皇帝 -
高云 北燕景宗 惠懿皇帝 慕容超
郑买嗣 大长和圣祖 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 -
段思良 大理太宗 圣慈文武皇帝 -
赵旉 宋简宗 靖文元懿殇孝皇帝 韩林儿
宋恭宗 孝恭懿圣皇帝 韩林儿
赵昺 宋怀宗 恭文宁武哀孝皇帝 韩林儿
耶律直鲁古 辽平宗/怀宗/襄宗 不详 不详
孛儿只斤·术赤 元穆宗 道宁皇帝 不详
孛儿只斤·察合台 元圣宗 忠武皇帝 不详
朱慈烺 明顺宗 同天合道承明纯靖康文懿武神仁献孝悼皇帝 杨起隆
朱聿鐭 明文宗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 朱常清
朱以海 明义宗 侍天制道恭和襄定献文敬武明德肃仁成皇帝 朱一贵
朱常清 明敬宗 忠天隆道昭义钦成靖文襄武奋仁睿孝和皇帝 郑成功
朱一贵 明德宗 兴天广道肃烈宣猷继文桓武景仁庄孝义皇帝 舒光富
舒光富 明哀宗 感天复道刚启毅功哲文坚武比仁运孝愍皇帝 朱明月
朱明月 明统宗 赞天申道献德元威敏文忠武诚仁知孝质皇帝 刘仪顺
莫茂洽 莫英祖 安天徽地庄文勤武平定惠疆孝静皇帝 -
莫敬宽 莫光祖 和天扶地度文庆武惠元皇帝 -

来源不明的庙号,此表格内庙号史书中未见记载,或为后人推断臆造,真伪难辨,仅供参考。

来源:不被承认和来历不明的庙号http://cn.luhui.net/miaohao/

手机版请访问庙号
扫码手机上继续看

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可以保存收藏,也扫码后可以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