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_谥号大全_中国历代皇帝谥号大全及解释

谥号_谥号大全_中国历代皇帝谥号大全及解释

谥号始于西周,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相当于盖棺定论)。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

谥号的由来

谥号: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业绩、道德修养给予一种评判性质的称号以褒贬善恶,相当于一个人的盖棺定论,称为谥或谥号。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复其旧,历代因之, 至清止。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依据生平业绩,根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根据国学大师王国维等人的考证,谥号制度的形成,应该起源于西周中期的周恭王时期,这种观点也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而在周武王的时候,还没有谥号这一说呢,所以武王不可能是他的谥号,他在生前就已经自称为武王了。

test

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郑玄注云:"谥者,行之迹也"。 《五经通义》:“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故虽君臣可同。”

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这是因为秦王赢政于公元221年统一中国后,认为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大逆不道,不可取。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自称“始皇帝”。后世子孙世代相传,即二世、三世皇帝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呃……要不然,我们就能见到像英国“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法国“查理五世”、“路易十三”这样的叫法了。汉朝搞复古,又开始实行了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除了刘邦外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仁政时期,史称“文景之治”。再如汉武帝,他本名刘彻,庙号“世宗”,谥号“孝武”,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简称“汉武帝”,这也是他留给历史最大的名号,至于说“汉世宗”,很多人就莫名其妙了。而“汉武大帝”这种莫名其妙地说法只存在于中国电视剧里中国历史剧的编剧们永远是这么脑洞大开,天马行空,实则没文化。三国的文艺片里在直呼汉朝末代皇帝刘协为“献帝”,诅咒人早死呢?号称汉室之后的刘备方面在曹丕即位后就让刘协“被殉国”——再次遭遇死亡,上谥号“孝愍皇帝”。“愍”在谥号中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表明这个皇帝在位的时候,国家不安宁。十多年后的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刘协终于寿终正寝了,魏明帝率群臣亲自哭祭。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上谥号为“孝献皇帝”,这就是“汉献帝”这个谥号的来历。“献”为平谥,不能望文生义——我把江山献给你的意思,而是“聪明睿智”,刘协一生确实当得起这四个字。当初他被董卓相中,拥立为皇帝的原因就是临危不乱,有天子风度,被曹操迎到许昌后,刘协时刻不忘匡扶汉室,坚持不懈的与曹操斗智,总想搞个大新闻,硬是把魏武的大后方折腾成了大前方。即便如此,他最后竟还能寿终正寝,末代皇帝能有此礼遇,确实不愧为聪明睿智。

谥号字数越来越长: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比如隋朝以前,皇帝的谥号很短,一般称谥号。如:刘恒,谥号“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史称“汉文帝”;司马炎,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杨坚,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史称“隋文帝”。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大概是臣子觉得皇帝太伟大太光辉了,单个字无法形容其伟业。如: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史称“唐太宗”;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到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著作郎吴兢在编撰《则天实录》一书时,特用“则天”二字,来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的非凡女性。这是“武则天”这个特殊名字最早的出现,但这种称谓并未从此流传开来。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中,她的称谓依然还是什么皇后、皇太后或天后之类的。“武则天”这一名称,则是在近代对她的评价逐渐升高以后才随之流行的,尤其是80年代中视(CTV)的电视剧《一代女皇》更是让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变得家喻户晓。

谥号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到了明清,谥号已经跟缠脚纱一样又臭又长,明朝皇帝谥号十七字清朝皇帝谥号为廿一字慈禧太后到了廿五个字,完全是拍马屁到极致了。清朝皇帝在谥号上不要脸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足足27个字,肺活量不好能一气读完么?这是鞑清给他们祖先努尔哈赤上的谥号,创下了谥号最长的纪录。再比如像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谁记得住?而他的年号是“道光”,叫“道光皇帝”简单易记。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皇帝大多以谥号或庙号相称,但明清朝皇帝多以年号称呼的原因。而明清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就用年号称呼。

《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是指人死后的一段时间。就是说,有一定身份的人,在死后的一段时间里才会议定谥号。诸侯死后,他的继承人和大臣们在一起商议谥号,叫做议谥。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比如明崇祯帝的谥号,南明上的是“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代定鼎中原后,追赠崇祯帝的谥号为“庄烈帝”。

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的帝王在生前就给自己定下了谥号。曹魏明帝曹叡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自称烈祖明皇帝。《三国志·魏书》记载,公元237年(魏景初元年),有臣属向魏明帝曹叡上奏迢:己故武皇帝(即曹操)拨乱反正,庙号应定为太极,祭祀时的乐舞应选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即曹丕)应天受命,庙号应定为高祖,祭祀时的乐舞应选用咸熙之舞。当今皇上制作兴治,庙号应定为烈祖,祭祀时的乐舞应选用章斌之舞。明帝对此表示认可。晋人孙盛对这一段史事发表评论说:依古制,“未有当年而逆制祖宗,未终而豫自尊显”。据此他批评魏国的官员“于是乎失正”,这件事办得不合规矩。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魏明帝君臣在定庙号的时间上破一回陈例,当一次改革派,也未尝不可。只要名副其实,总比一味阿决谥美,甚至颠倒黑白的死后退赠,要合规矩得多。应该是太怕自己死后被翻案,他也顾不得不吉利,死前两年就钦定自己为“魏明帝”。这是个很好的素材,以后再拍新《三国》,编剧大可以安排曹叡自称魏明帝,挖好坑静待大批初级历史爱好者跳进来,然后再拿出这段史料打他们脸。台词我都想好了:“没错,朕魏明帝就是这般皇帝!”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武曌的地位或许是最特殊的一个了。她不仅是中国有历史上唯一一个得到史家普遍承认的女皇帝,也是唯一一个生前“尊号”和死后“谥号”一致的皇帝,不过她真名如何迄今是个谜

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一般由礼部(礼官)主持,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赐谥。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周朝时,天子、各国诸侯、卿大夫及夫人有得谥资格;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得谥资格;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无“高”,以为开国立朝功最高,故特起名焉,汉高帝刘邦,齐高帝萧道成,秦高帝苻登。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

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明、睿、康、景、庄、宣、懿等都是好字眼,称为上谥、美谥;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清朝汉臣曾国藩因为其平定太平天国、推动洋务运动等一系列卓越的功绩,死后被定谥号为“文正”(整个清朝,也只有八个人获得)。另一位名臣张之洞知道之后,对其他人说,连曾国藩都能得“文正”这样的谥号,我死后看来也差不到哪儿去,结果是,他死后只得了个“文襄”的谥号,别说“文正”了,连李鸿章的“文忠”都比他的谥号高十多个级别。看来人有的时候自我感觉还真不能太良好。有些人的谥号则成为其别名,例如范文正(范仲淹)、岳武穆(岳飞)等人。

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称为下谥,恶谥。知名的有:隋炀帝、周厉王、汉灵帝。

属于同情的有:哀、思、怀、愍、悼等,称为中谥;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有些谥号本身的意思并不坏,但被用在某个实在不堪的皇帝身上后就没法再用了。例如惠,谥法是“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汉惠帝是吕后执政时给亲儿子上的,并不算坏。然而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白痴,后世基本没人用这个谥号了,只有乾隆拿来恶心建文帝朱允炆——“恭愍惠帝”……类似的还有白痴晋安帝。而恭帝倒是成了亡国之君的惯用谥号,有晋恭帝、西魏恭帝、隋恭帝(还出了2个)、后周恭帝等,需要说明的是宋恭帝是朝廷上的尊号,不是谥号。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适用于娃娃皇帝。至于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最初只有“美谥”、“平谥”,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周厉王在“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他是一个贪婪的君主,“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死在了那里。《召公谏厉王弥谤》是先秦历史散文名篇侧面反映了厉王的专制残暴。并且从此以后,逐步形成了清晰、明确的谥法。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为了达成将谥法作为以礼教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的目的,编写了《谥法解》一书,这本书也成为后世谥法施行时的重要依据。

谥号是个很严肃的事,可也有令人发笑的时候。《左传》上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春秋时期,楚成王打算废掉太子商臣,结果让商臣知道了。商臣和他的老师潘崇发动了政变,逼迫楚成王自杀。楚成王企图拖延时间,等待援兵,于是就请求在临死前,让他吃一顿熊掌。可商臣没有答应,楚成迫不得已,就上吊自杀了。于是,商臣就和潘崇就在尸体旁边商量,给他父亲取什么谥号呢?商臣对他父亲废除他太子之位耿耿于怀,认为他父亲是瞎胡闹,就想取 “灵”这个字,“灵”有荒唐胡闹的意思。可没想到,楚成王当时还没有断气。他听到“灵”这个谥号,瞪大眼睛,就是不肯闭上。意思是说:“谥号不好,我就不闭眼”。潘崇一看,人家毕竟是亲父子,就说,“那就用“成”吧。”“成”表示一个人有德行。楚成王听了,这才满意地闭上了眼睛。《左传》记载: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

某些皇帝会有多个谥号,这待遇一般只有亡国之君才值得拥有。国破之际,山河多处于分裂,不同势力出于各自的政治考量会为亡国之君献上不同的谥号。隋朝亡国之君杨广最知名的称呼是“隋炀帝”,这个炀在谥法里是: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这是唐朝开国皇帝,杨广表哥李渊在其控制的杨侑义宁朝廷加的恶谥。其实,杨广还有其他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谥号:留守东都洛阳被王世充拥立的越王杨侗的皇泰朝廷,却给他上了美谥,谥号明皇帝(独见先识曰明),庙号世祖,即世祖明皇帝,隋明帝,完全是成功二世祖的待遇。巧合的是,王世充篡位建郑,杀害杨侗后,给他的谥号和李渊给杨侑的一样,都是“恭”,也就是隋恭帝,隋朝由此有了两个隋恭帝。而夏王窦建德听说王世充篡位后,与他关系断绝,给杨广上谥号“闵”,也就是隋闵帝。“炀——重昏暴”、“明——重功业”、“闵——重悲哀”、隋炀帝、隋明帝,如此南辕北辙的评价前无古人。这三个谥号,贯穿了杨广的一生,或许能盖棺定论。这位罄竹难书的暴君生前励精图治好大喜功搞“大业”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远征高丽,却不曾为自己建造陵墓;被称为荒淫奢侈,而他的正室萧后始终被宠爱,被尊重他被弑后,是萧后将其安葬,自己死后又与其合葬。这样一个矛盾的人物在中国诸多帝王中,恐怕并不多见。

历史也有开玩笑的一面。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年轻统帅晋王杨广率领50万大军南下灭陈,结束了几百年中国南北分裂,将陈亡国之君陈叔宝等一大批俘虏押往长安。隋朝廷对陈叔宝以礼相待,把他养了起来。陈叔宝在隋朝也是“乐不思蜀”,活了十五年,604年病死于洛阳。也在这一年隋文帝死,杨广即位,追封陈叔宝为长城县公,赠大将军的虚衔,赐谥号曰“炀”,即陈炀帝。陈叔宝荒淫无度,昏庸不堪,这个“炀”字对他是非常适合的盖棺定论。杨广万万没有想到,死后也会得到这个同样的谥号,和陈叔宝相提并论,并且比陈叔宝叫得响,因为后人一般称呼陈叔宝为陈后主。天道轮回,这是巧合?是误会?还是嘲讽?留待后人去体会了。历史有时很有趣,但并不好笑,它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思考,能看透现实,能想象未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因此像赵佶这样的昏君,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史称“宋徽宗”。当谥号失去了最基本的客观公正就变质了,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所以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

绵延几千年的谥号制度没有在最后一个皇帝身上终结,而是由国学大师王国维来收尾。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因为是废帝溥仪没有谥号,但他却给王国维御赐了“忠悫”二字的谥号,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从此,中国古代的谥号制度沉入历史。

谥号大全

中国皇帝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是“美谥”,比如皇帝有经天纬地之才,或者起码勤奋好学,那么可以给个“文”字(如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等);如果这皇帝有着开疆拓土或者平定祸乱的巨大功业,那么则可以谥号为“武”(如战国时赵武灵王、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等);

2、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在“平谥”中,如果一个皇帝的谥号是“怀”,那大概是说他性格仁慈,但是没什么能力,搞不好后来还短命早死;如果是“愍”,则是说这皇帝在位时国家遭难,虽然这国难并非由于这任皇帝昏庸而起,但总归他也无力回天,因而后人只能对他表示惋惜和同情。谥号哀”,是恭仁短折的意思,东周天子周哀王去疾就是谥“哀;谥号“愍”,是在国遭忧的意思,春秋鲁国国君鲁愍公启就是谥“愍”;谥号“怀”,是慈仁短折的意思,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怀王芈槐就是谥“怀”;谥号“殇”,是未家短折的意思,东汉和帝少子刘隆就是谥“殇”;谥号“悼”,是恐惧从处的意思,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悼王熊疑就是谥“悼”。

当然,汉代还有一批被称为“质”、“冲”、“少”的皇帝,基本上只是在说这个皇帝死得早,没有更多的评价,所以基本都可以算作“平谥”。

3、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被给予“恶谥”的皇帝,一般暴慢无亲被称作“厉”,比如我们一开始说的那个周厉王。其他比较常见恶谥还有“炀”(隋炀帝)、“哀”(鲁哀公)、“幽”(周幽王)、“灵”(卫灵公)等等。

上谥法

神 圣 贤 文 武 成 康 献 懿 元 章 僖(釐)景 宣 明 昭 正 敬 恭 庄 肃 穆 戴 翼 襄 烈 桓 威 勇 毅 克 庄 圉(御)魏 安 定 简 贞 节 白 匡 质 靖 真 顺 思 考 皓 显 和 元 高 光 大 英 睿 博 宪 坚 孝 忠 惠 德 仁 智 慎 礼 义 周 敏 信 达 宽 理 凯 清 直 钦 益 良 度 类 基 慈 齐 深 温 让 密 厚 纯 勤 谦 友 祁 广 淑 俭 灵 荣 厉 比 絜 舒 贲 逸 退 讷 偲 逑 懋 宜 哲 察 通 仪 经 庇 协 端 休 悦 绰 容 确 恒 熙 洽 绍 世 果 太

上百三十一谥,用之君亲焉,用之君子焉。

中谥法

怀、悼、愍(亦作闵、湣)、哀、隐、幽、冲、夷、惧、息、携、恤、愿、儆。

上十四谥,用之闵伤焉,用之无后者焉。

下谥法

野、夸、躁、伐、荒、炀、戾、刺、虚、荡、墨、亢、千、褊、专、轻、苛、介、暴、虐、愎、悖、凶、慢、忍、毒、恶、残 奰、攘、顽、昏、骄、酗、湎、侥、狃、侈、惑、靡、溺、伪、妄、讟、谄、诬、诈、谲、诡、奷、邪、慝、蛊、危、圮、懦、挠、覆、败、斁、疵、饕、费。

上六十五谥,用之歼夷焉,用之小人焉。

哀: 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安: 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敬而有礼曰安;貌肃辞定曰安;止于义理曰安;恭德不劳曰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凝重合礼曰安;
比: 择善而从曰比;事君有党曰比
成: 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制义克服曰成;礼乐明具曰成;持盈守满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经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礼曰成;仁化纯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备礼乐曰成;德见于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内德纯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诚: 纯德合天曰诚;从容中道曰诚;推心御物曰诚;秉德纯一曰诚;明信率下曰诚;肫笃无欺曰诚;实心施惠曰诚
冲: 幼少在位曰冲;幼少短折曰冲
崇: 能修其官曰崇
纯: 中正精粹曰纯;见素抱朴曰纯;安危一心曰纯;志虑忠实曰纯;至诚无息曰纯;内心和一曰纯;治理精粹曰纯
慈: 视民如子曰慈;爱育必周曰慈;抚柔平恕曰慈
刺: 不思忘爱曰刺;复狠遂过曰刺;暴戾无亲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乐曰刺
聪: 声入心通曰聪;迩言必察曰聪
达: 质直好义曰达;疏通中理曰达
大: 则天法尧曰大
戴: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荡: 好内远礼曰荡;狂而无据曰荡
悼: 肆行劳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未中早夭曰悼
道: 以德化民曰道
德: 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谋虑不威曰德;贵而好礼曰德;忠和纯备曰德;绥怀来人曰德;强直温柔曰德;勤恤民隐曰德;忠诚上实曰德;辅世长民曰德;宽众忧役曰德;刚塞简廉曰德;惠和纯淑曰德;富贵好礼曰德;功成民用曰德;修文来远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善政养民曰德;尊贤亲亲曰德;仁而有化曰德;忧在进贤曰德;宽栗扰毅曰德;直温强义曰德;谏诤不违曰德;周旋中礼曰德;泽及遐外曰德;懿修罔懈曰德
丁: 述善不克曰丁;述义不悌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鼎: 追改前过曰鼎
定: 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追补前过曰定;仁能一众曰定;嗣成武功曰定;践行不爽曰定;审于事情曰定;德操纯固曰定;以劳定国曰定;克绥邦家曰定;静正无为曰定;大应慈仁曰定;义安中外曰定;镇静守度曰定
度: 心能制义曰度;进退可轨曰度;守法纬民曰度;从容有常曰度;礼仪咨善曰度;宽裕有容曰度;创制垂法曰度;懿徽足式曰度
端: 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守礼自重曰端
敦: 善行不怠曰敦;温仁忠厚曰敦;能记国善曰敦;温仁厚下曰敦;笃亲睦族曰敦;树德纯固曰敦
干: 犯国之纪曰干
刚: 追补前过曰刚;强毅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刚;强而能断曰刚;自强不息曰刚;政刑明断曰刚;威强不屈曰刚;强义果敢曰刚
高: 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革: 献敏成行曰革
公: 立志及众曰公
恭: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长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夙夜敬事曰恭;知过能改曰恭;贤而不伐曰恭;率事以信曰恭;不懈于位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不懈于德曰恭;治典不易曰恭;责难于君曰恭;正德美容曰恭;不懈为德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隐曰恭;庄以莅下曰恭;谦和不懈曰恭;逊顺事上曰恭
光: 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广: 美化及远曰广;所闻能行曰广
果: 好力致勇曰果;好学近智曰果;临事善断曰果
暠: 综善典法曰暠
和: 不刚不柔曰和;推贤让能曰和;柔远能迩曰和;号令悦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怀柔胥洽曰和;温厚无苛曰和
厚: 思虑不爽曰厚;强毅敦朴曰厚;敦仁爱众曰厚
胡: 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保民畏惧曰胡;
怀: 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慈仁知节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慈仁哲行曰怀;民思其惠曰怀
桓: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荒: 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昏乱纪度曰荒;从乐不反曰荒;狎侮五常曰荒
徽: 元德充美曰徽
惠: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爱课曰惠;柔质受谏曰惠;施勤无私曰惠;慈仁好与曰惠;爱民好学曰惠;宽裕慈仁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慈哲远识曰惠;能绥四方曰惠;子爱困穷曰惠;俭以厚下曰惠;淑质受谏曰惠;恩能及下曰惠;宽裕不苛曰惠;遗爱在民曰惠;分人以财曰惠;利而不费曰惠;抚字心殷曰惠;兴利裕民曰惠;德威可怀曰惠;泽及万世曰惠;仁恕中存曰惠;慈恩广被曰惠
惑: 满志多穷曰惑;以欲忘道曰惑;淫溺丧志曰惑;妇言是用曰惑;夸志多穷曰惑
基: 德性温恭曰基
坚: 彰义掩过曰坚;磨而不磷曰坚
俭: 菲薄废礼曰俭;节以制度曰俭;举事有经曰俭
简: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治典不杀曰简;正直无邪曰简;易从有功曰简;平易无疵曰简;至德临下曰简;仕不躁进曰简;能行直道曰简;执要能固曰简
节: 好廉自克曰节;不侈情欲曰节;巧而好度曰节;能固所守曰节;谨行节度曰节;躬俭中礼曰节;直道不挠曰节;临义不夺曰节;艰危莫夺曰节
来源:谥号大全http://cn.luhui.net/chaodai/shihao/
介: 执一不迁曰介
景: 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敬: 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兴夜寐曰敬;众方克就曰敬;齐庄中正曰敬;广直勤正曰敬;廉直劲正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受命不迁曰敬;畏天爱民曰敬;陈善闭邪曰敬;威仪悉备曰敬;戒尊师傅曰敬;戒惧无违曰敬;小心恭事曰敬;戒慎几微曰敬;肃恭无怠曰敬;齐庄自持曰敬;应事无慢曰敬
靖: 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教众曰靖;柔直考终曰靖;虚己鲜言曰靖;缉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鲜言曰靖;慎以处位曰靖;政刑不扰曰靖;纲纪肃布曰靖;厚德安贞曰靖;律身恭简曰靖;以德安众曰靖
开: 信道轻仕曰开
凯: 中心乐易曰凯
康: 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治民曰康;好乐怠政曰康;能安兆民曰康;俊民用章曰康;久膺多福曰康;寿考且宁曰康;保民迪吉曰康;务德不争曰康;宽裕和平曰康;敬而有礼曰康;保卫社稷曰康;造道自行曰康;动而无妄曰康;温柔好善曰康;思善无逸曰康;温良好学曰康;视履安和曰康
考: 大虑行节曰考;秉德不回曰考
克: 爱民在刑曰克;秉义行刚曰克;胜敌得俊曰克;胜己之私曰克;
宽: 含光得众曰宽;大德包蒙曰宽;御众不近曰宽
匡: 贞心大度曰匡;以法正国曰匡;辅弼王室曰匡;弥缝灾害曰匡;正君之过曰匡
旷: 审音知化曰旷
类: 施勤无私曰类;勤政无私曰类;不忝前哲曰类
礼: 奉义顺则曰礼;恭俭庄敬曰礼;善自防间曰礼;躬俭中节曰礼;审节而和曰礼;著诚去伪曰礼;纳民轨物曰礼;恭俭合度曰礼;内则克修曰礼
理: 才理审谛曰理;政平刑肃曰理;措正施行曰理;表章道术曰理;才敏详审曰理;治繁不扰曰理
厉: 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戾: 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良: 温良好乐曰良;理顺习善曰良;小心敬事曰良;温敬寡言曰良;孝悌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谋猷归美曰良;竭忠无隐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烈: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正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灵: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德之精明曰灵
懋: 以德受官曰懋;以功受赏曰
密: 追补前过曰密;思虑详审曰密
闵: 慈仁不寿曰闵
敏: 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才猷不滞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愍: 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民悲伤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
明: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殊异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能扬仄陋曰明;察色见情曰明;容义参美曰明;无幽不察曰明;圣能作则曰明;令闻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恶扬善曰明;视能致远曰明;内治和理曰明;诚身自知曰明;守静知常曰明;至诚先觉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缪: 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穆: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肃和曰穆;圣敬有仪曰穆;粹德深远曰穆;肃容持敬曰穆;容仪肃敬曰穆
宁: 裕以安民曰宁;渊衷湛一曰宁;端重自毖曰宁
彭: 述而不作曰彭;信而好古曰彭
平: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惠内无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克定祸乱曰平;理而无责曰平;布德均政曰平;无常无偏曰平;治道如砥曰平;分不求多曰平;政以行辟曰平;推心行恕曰平
齐: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轻輶恭就曰齐;执正克庄曰齐
祁: 治典不杀曰祁;经典不易曰祁;治定不陂曰祁
迁: 博物多爱曰迁;良史实录曰迁
强: 和而不流曰强;中立不倚曰强;守道不变曰强;死不迁情曰强;自胜其心曰强。梁光禄大夫江革谥“强”。
钦: 威仪悉备曰钦;敬事节用曰钦;克慎成宪曰钦;肃敬而承上曰钦;夙夜祗畏曰钦;敬慎万几曰钦;神明俨翼曰钦;小心励翼曰钦;寅恭供职曰钦
勤: 温年好乐曰勤;能修其官曰勤;服劳无怨曰勤;广业不怠曰勤;勤行世业曰勤;好学力行曰勤;能修内职曰勤;夙夜匪懈曰勤;宣劳中外曰勤
清: 避远不义曰清;洁己自爱曰清;洁己奉法曰清
顷: 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祗勤追惧曰顷;慈仁和敏曰顷;堕覆社稷曰顷;震动过惧曰顷;阴靖多谋曰顷
悫: 行见中外曰悫;执德不惑曰悫;诚以致志曰悫;表里如一曰悫;诚心中孚曰悫;率真御下曰悫
确: 执德不惑曰确;执德不回曰确
让: 推功尚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
仁: 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立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荣: 宠禄光大曰荣;先义后利曰荣
容: 宽裕温柔曰容
柔: 顺德丽贞曰柔;至顺法坤曰柔
睿: 可以作圣曰睿;深思远虑曰睿;圣知通微曰睿;虑周事表曰睿
伤: 未家短折曰伤;短折不成曰伤
殇: 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童蒙短折曰殇
商: 昭功宁民曰商;文学博识曰商
绍: 疏远继位曰绍
深: 秉心塞渊曰深
神: 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慎: 敏以敬曰慎;沉静寡言曰慎;思虑深远曰慎;谨饬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周有慎靓王姬
声: 不生其国曰声;不主其国曰声
圣: 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胜: 容仪恭美曰胜
世: 承命不迁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贻庥奕叶曰世
淑: 言行不回曰淑;虑善从宜曰淑;温仁咸仰曰淑;善行著闻曰淑
舒: 举事而迟曰舒;言行轨物曰舒
庶: 心能制义曰庶
顺: 慈和遍服曰顺;慈仁和民曰顺;柔质慈惠曰顺;和比于理曰顺;德合帝则曰顺;受天百禄曰顺;柔德承天曰顺;德性宽柔曰顺;淑慎其身曰顺;德容如玉曰顺;克将君美曰顺;好恶公正曰顺;德协自然曰顺
舜: 仁圣盛明曰舜
思: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谋虑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愿曰思;深虑道远曰思;念终如始曰思;辟土兼国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肃: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祗曰肃;刚德克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
素: 达礼蔽乐曰素
太: 克启行禩曰太
泰: 循礼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
通: 物至能应曰通;事起而辨曰通
威: 猛以刚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服叛怀远曰威;强毅执政曰威;赏劝刑怒曰威;以刑服远曰威;蛮夷率服曰威;信赏必罚曰威;德威可畏曰威;声灵震叠曰威;庄以临下曰威;
温: 德性宽柔曰温;和顺可即曰温;仁良好礼曰温;乐育群生曰温;宽仁惠下曰温
文: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武: 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威强睿德曰武;除伪宁真曰武;威强恢远曰武;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刚强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肃将天威曰武;安民和众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杀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息: 谋虑不成曰息
熙: 允僖庶绩曰熙;敬德光明曰熙;隆称赫奕曰熙
僖: 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僖;有罚而还曰僖;刚克曰僖;有过曰僖;慈惠爱亲曰僖;小心恭慎曰僖;乐闻善言曰;恭慎无过曰僖
熹: 有功安人曰熹
贤: 仁义合道曰贤;宠至益戒曰贤;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成曰贤;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
显: 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
宪: 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
献: 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文资有成曰献;敏惠德元曰献;圣哲有谋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学该古训曰献;智质有理曰献;智质有操曰献;智质有礼曰献
襄: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向: 简易多闻曰向
孝: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信: 守命共时曰信;出言可复曰信;周仁承命曰信;守礼不违曰信;宽仁孚众曰信;政令划一曰信
修: 勤其世业曰修;好学近习曰修;克勤世业曰修
虚: 凉德薄礼曰虚;华言无实曰虚
宣: 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
玄: 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
逊: 谦和善让曰逊
炀: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尧: 翼善传圣曰尧;大而难名曰尧
野: 质胜其文曰野;敬而不中礼曰野
仪: 善行足法曰仪
夷: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隐居求志曰夷;失礼基乱曰夷
义: 制事合宜曰义;见利能终曰义;先君后己曰义;除去天地之害曰义;取而不贪曰义;理财正辞曰义;仁能制命曰义;能成其志曰义;道无不理曰义;推功尚善曰义;以礼节行曰义;行礼不疚曰义;见利能让曰义;以公灭私曰义;正身肃下曰义;
逸: 隐居放言曰逸
毅: 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温仁忠厚曰毅;能纪国善曰毅;英明有执曰毅;经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敌曰毅
翼: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爱民好治曰翼;小心事天曰翼;小心昭事曰翼;赞宣德化曰翼
懿: 温柔贤善曰懿;温和圣善曰懿;体和居中曰懿;爱人质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见中外曰懿;爱民质渊曰懿;德浸广大曰懿;文德充实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争曰懿;主极精纯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贤善著美曰懿
隐: 陷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成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不明误国曰隐;威德刚武曰隐;
英: 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略曰英
婴: 恭俭好礼曰婴
雍: 居敬行简曰雍
勇: 胜敌壮志曰勇;率义死国曰勇;致命为仁曰勇;奋身为义曰勇;持义不挠曰勇;知死不避曰勇;率义共用曰勇;以义死用曰勇;临事屡断曰勇;临难不惧曰勇;见义必为曰勇
幽: 壅遏不通曰幽;动静乱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陨位曰幽;早孤销位曰幽;违礼乱常曰幽;暴民残义曰幽;淫德灭国曰幽
友: 睦于兄弟曰友
俞: 愚智适时曰俞
禹: 渊源通流曰禹;受禅成功曰禹
圉: 威德刚武曰圉
裕: 强学好问曰裕;建中垂统曰裕;宽仁得众曰裕;性量宽平曰裕;仁惠克广曰裕;宽和不迫曰裕;宽和自得曰裕
誉: 状古述今曰誉
渊: 不幸短命曰渊;沉潜用晦曰渊;德信静深曰渊;沉几烛隐曰渊
元: 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道德纯一曰元;遵仁贵德曰元;善行仁德曰元;宣慈惠和曰元;至善行德曰元;忠肃恭懿曰元;体仁长民曰元;茂德丕绩曰元;体乾启祚曰元;万邦以贞曰元;体仁内恕曰元;仁明道合曰元;
原: 思虑不爽曰原;植德开基曰原;庆流奕叶曰原
远: 疏远继位曰远
愿: 思厚不爽曰愿;弱无立志曰愿;败乱无度曰愿;忘德败礼曰愿;柔无立志曰愿
章: 温克令仪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文教远耀曰章
昭: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声闻宣远曰昭;威仪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圣问达道曰昭;圣德嗣服曰昭;德业升闻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礼不愆曰昭;高朗令终曰昭;遐隐不遗曰昭;德辉内蕴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哲: 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贞: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真: 肇敏行成曰真;不隐无藏曰真
正: 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直: 肇敏行成曰直;治乱守正曰直;不隐其亲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质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狱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小心敬事曰直;敏行不挠曰直;率行无邪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质: 名实不爽曰质;忠正无邪曰质;章义掩过曰质;言行相应曰质;恬淡无为曰质;直心靡他曰质;真纯一德曰质;至治还淳曰质;宅心笃实曰质;淳茂无华曰质;静正无华曰质;朴直无华曰质;强立守义曰质
智: 官人应实曰智;尊明胜患曰智;默行言当曰智;推芒折廉曰智;临事不惑曰智;察言知人曰智;择任而往曰智
中: 王心克一曰中;刚柔不偏曰中;因时致治曰中
忠: 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临患不反曰忠;盛衰纯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翊赞曰忠
终: 有始有卒曰终;克成令名曰终
纣: 残义损善曰纣
专: 好功自是曰专;违命自用曰专
庄: 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真心大度曰庄;好勇致力曰庄;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恭敬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恪有仪
壮: 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纵: 弱而立志曰纵;败乱百度曰纵;忘德败礼曰纵

《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译文

【题解】

谥,据生前行事评定褒贬,给一称号。此篇言给谥的法则。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仁义所在曰王。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谏争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博闻多能曰宪。聪明澼哲曰献。温柔圣善曰懿。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考。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安民立政曰成。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受谏曰慧。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执心决断曰肃。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

甄心动惧曰顷。威德刚武曰圉。圣善周闻曰宣。治民克尽曰使。行见中外曰悫。胜敌壮志曰勇。昭功宁民曰商。状古述今曰誉。心能制义曰度,好和不争曰安。外内贞复曰白。不生其国曰声。杀戮无辜曰厉。官人应实曰知。凶年无谷曰糠。名实不爽曰质。不悔前过曰戾。温良好乐曰良。怙威肆行曰丑。德正应和曰莫。勤施无私曰类。好变动民曰躁。慈和便服曰顺。满志多穷曰感。危身奉上曰忠。果虑果远曰趕。息政外交曰携。疏远继位曰绍。彰义掩过曰坚。肇敏行成曰直。内外宾服曰正。华言无实曰夸。教诲不倦曰长。爱民在刑曰克。逆天虐民曰抗。好廉自克曰节。择善而从曰比。好更改旧曰易。名与实爽曰缪。思厚不爽曰愿。贞心大度曰匡。

隐哀之方,景武之方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失志无转,则以其明,余皆象也。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憹,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服,败也。秉,顺也;就,会也;忄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穅,虚也;澼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译文】

周公旦与太公望开创了成王基业。因为武王在牧野建了大功,死后将安葬,就制定了谥号,于是叙明制谥法则。

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车马服饰,是地位的表现。所以,道德高尚就得到大名号;道德低下就得到小名号。。道德行为出于自身,而名号生于别人。

无法让人给他命名的称“神”。

举良善选贤才的称“圣”,敬宾客厚礼仪的称“圣”。

德行如天高地厚的称“帝”。

安定百姓以法为准的称“皇”。

集仁、义在身的称“王”。

赏罚公道的称“君”,民众都归从他的称“君”。

为大家设立制度的称“公”。

行为被八方响应的称“侯”。

道德专一而不懈怠的谥号“简”,平易而不诋诽他人的谥号“简”。

顺应天地自然规律的谥号“文”,道德广博深厚的谥号“文”,勤学好问的谥号“文”,慈惠爱民的谥号“文”,怜悯百姓又施恩惠有礼貌的谥号“文”,赐给百姓爵位的谥号“文”。

刚强而理端的谥号“武”,威猛而英明有德的谥号“武”,战胜祸灾又平定动乱的谥号“武”,以法治民能使民服的谥号“武”,贪大功而屡用兵的谥号“武”。

认真办事又尊从主上的谥号“恭”,尊重贤才又崇尚礼义的谥号“恭”,尊重贤能又恭敬谦让的谥号“恭”,已有过错能够改正的谥号“恭”,办事坚定不动摇的谥号“恭”,爱护百姓、抚养兄弟的谥号“恭”,讲礼仪、迎宾客的谥号“恭”,庇护父母过失的谥号“恭”,尊重贤良、礼让友善的谥号“恭”。

了解四方安危的谥号“明”,诬陷怨谤不生的谥号“明”。

威仪见于外表的谥号“钦”。

深谋远虑又安定百姓的谥号“定”,安定百姓又效法古人的谥号“定”,行为纯正无差错的谥号“定”。

征战能返回的谥号“麓”,思虑深远又接受规劝的谥号“嫠”。

通古今又多才能的谥号“宪”。

聪明而富于哲理的谥号“献”,心性通达事理的谥号“献”。

性温柔,明事理又善良的谥号“懿”。

使五世同宗祖的都安宁,谥号“孝”;惠顾下民,尊爱长辈的

谥号“孝”;祭祀适时的谥号“孝”。

秉承遗德而不违背的谥号“考”,深谋远虑而成就气节的谥号“考”。

控制心性,能使行为庄重的谥号“齐”,出力辅佐促使成功的谥号“齐”。

源头远长而流动通畅的谥号“康”,年成丰而民和乐的谥号“康”,以安乐抚慰民众的谥号“康”,使百姓自得安乐的谥号“康”。

安定百姓设立政令的谥号“成”。

推行道德又主持正义的谥号“穆”,内心所想表露于处的问谥号“穆”。

敏捷而慎重的谥号“顿”,勤勉能追悔过失的谥号“顷”爱护百姓又协和万民的谥号“顷”。

彰明道德而有功的谥号“昭”,仪容恭敬而美好的谥号“昭“,美名传播四方的谥号“昭”。

保护百姓中的老年人的谥号“胡”,年高寿长的谥号“胡’。

意志坚毅又行为果敢的谥号“刚”,追补以往过失的谥号“刚”。

以宽和之德安定众人的谥号“静”,谦恭有礼又沉静少言的谥号“静”,宽宏乐观而善终的谥号“静”。

治理政事而无过失的谥号“平”,办事依章法的谥号“平”,布纲纪把握准则的谥号“平”。

依照正义而达到目的的谥号“景”,推行正义而行为果断的谥号“景”,想得久远又深思熟虑的谥号“景”。

行为清白而守节操的谥号“贞”,深谋远虑又能成功的谥号“贞”,不隐瞒又公正无私的谥号“贞”,表里如一的谥号、“贞”。

勇猛而刚毅果敢的谥号“威”,勇猛而强力果敢的谥号“威”,果断行事以伸张正义的谥号“威”。

治理政事依法典而不衰的谥号“祁”。

开辟疆土使远国归服的谥号“桓”,能慎重行事又勉励民众的谥号“桓”,开辟疆土兼并方国的谥号“桓”。

道德纯一完备的谥号“思”。普察万民疾苦的谥号“思”,通盘考虑事事用心的谥号“思”,能追悔先前过失的谥号“思”。

性格宽柔又慈爱百姓的谥号“惠”,爱百姓好施舍的谥号“惠”。

性格温和又能接受规劝的谥号“慧”。

善思考又能区别人的地位的谥号“元”,多行义事而百姓高兴的谥号“元”,开始建立国都的谥号‘‘元”,主持正义又推行德政的谥号“元”。

屡次发动战事的谥号‘‘庄”,聪慧而坚强使人顺服的谥号“庄”,战胜敌人克服动乱的谥号“庄”,为国捐躯死于原野的谥号“庄”,屡次征战讨伐的谥号“庄”,使用武力而不成功的谥号“庄”。

克制杀伐执掌国政的谥号“夷”,安定百姓喜好安静的谥号“夷”。

主持正义赞扬善事的谥号“怀”,慈惠仁德而短寿的谥号“怀”。

早晚警戒自己的谥号“敬”,早晚认真办事的谥号“敬”,善于顺合法典的谥号“敬”。

口说仁义而不能兑现的谥号“丁”,糊涂而不顺从的谥号“丁”。

以武立功又安定百姓的谥号“烈”,主持德政又遵循祖业的谥号“烈”。

刚强而能成功的谥号“翼”,有深谋远虑的谥号“翼”。

刚强有德能成事的谥号“肃”,成竹在胸而能决断的谥号“肃”。

爱护百姓而喜欢办事的谥号“戴”,典礼不出现差错的谥号“戴”。

死后心愿得以实现的谥号“灵”,乱法行私而不知减的谥号“灵”,尽知鬼神之事的谥号“灵”,不经努力而成名的谥号“灵”,死后现出鬼神之态的谥号“灵”,喜好祭祀鬼神的谥号“灵”。

短寿夭折未成人的谥号“殇”,未成家而短命夭折的“殇”。

德行不明而空占君位的谥号“隐”,无心在位而偏又不成的谥号“隐”。

中年早逝的谥号“悼”,在恐惧中度日的谥号“悼”。

不思恩惠又忘记恩惠的谥号“剌”,固执反常又坚持错误的谥号“刺”。

不理政事不治家任其紊乱的谥号“荒”,喜好逸乐懈怠政事的谥号“荒”。

在位期间遭遇外患的谥号“愍”,使百姓死伤的谥号“愍”,在位期间连续发生水旱疫灾的谥号“愍”,灾害与暴乱同时发生的谥号“愍”。

早年孤单又短寿天折的谥号“哀”,谦恭仁惠而短寿夭折的谥号“哀”。

早年孤单而失去君位的谥号“幽”,心思蔽塞而昏乱的谥号“幽”,起居无节号令不时的谥号“幽”。

能有威严而行动敏捷的谥号“魏”,能有威严而仁惠有礼的谥号“魏”。

废弃礼仪又疏远众人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远礼仪的谥号“炀”,好女色又荒政事的谥号“炀”,行为放纵而精神衰疲的谥号“炀”。

心知耻丑而动则戒惧的谥号“甄”。

有威德又刚强勇武的谥号“圉”。

名声好又通情达理的谥号“宣”。

治理百姓而没有恩德的谥号“使”。

所作所为表里如一的谥号“憨”。

战胜敌人又有壮志雄心的谥号“勇”。

昭示功劳以安定百姓的谥号“商”。

以文章描述古今的谥号“誉”。

心里能揣度诸事是否合宜的谥号“度”。

爱好平和不与人争的谥号“安”。

表里中正又始终如一的谥号“白”。

不出生在自己的国家的谥号“声”。

暴戾而不认亲情的谥号“厉”,杀戮无罪之人的谥号“厉”。

任人为官能符合他的实际能力的谥号“知”。

遭遇荒年而没有粮食的谥号“穅”。

名与实相符合的谥号“质”。

不追悔以前的过错的谥号“戾”。

温厚贤良令人爱之乐之的谥号“良”。

恃仗威势而行为放纵的谥号“醌”。

道德纯正令天下响应韵谥号“莫”。

尽力施舍而无私心的谥号“类”。

好变易而动乱百姓的谥号“躁”。

仁慈祥和普遍顺从的谥号“顺”。

满怀志向而多不得志的谥号“感”。

身冒危险而事奉主上的谥号“忠”。

思虑果断而深远的谥号“赶”。 ,

懈怠国政而与外国交通的谥号“携”

遭疏远而又承继大位的谥号“绍”。

显明义行而掩盖过错的谥号“坚”。

一开始就敏捷行事而行事得成的谥号“直”。

内内外外都归顺的谥号“正”。

言华美而无实质的谥号“夸”。

教诲人而不知倦的谥号“长”。

爱护百姓表现在用刑的谥号“克”。

对赐予显得吝啬的谥号“爱”。

违天理害百姓的谥号“抗”。

喜欢廉洁又能自我克制的谥号“节”。

选择好的跟着去做的谥号“比”。

喜欢改换旧有的谥号“易”。

名与实不相符合的谥号“缪”。

思虑未出现差错的谥号“厚”。

心地纯正有大度的谥号“匡”。

谥“隐”,有哀怜之类的意思。谥“景”,有勇武之类的意思。施德,是“文”;除恶,是“武”。开辟土地是“襄”,征服远方是“桓”。以刚克人是“发”,以柔克人是“懿”。履行正道是“庄”,犯有过失是“僖”。敢做而不成功是“宣”,欲惠爱而内无德是“平”。取意坚定不移,以其明显特征为准,其余都与其相象。

“和”,是会合之意。“勤”,是操劳之意。“遵”,是遵循之意。“爽”,是伤的意思。“肇”,是开始之意。“义”,是治理之意。“康”,是安宁之意。“怙”,是依仗之意。“享”;是祭祀之意。

“胡”是大的意思。“服”是战败使服之意。“秉”,是顺从之意。“就”是聚合之意。“意”,是过的意思。“锡”,是给予之意。“典”是常的意思。“肆”,是放纵之意。“稼”,是虚空之意。“睿”是圣明之意。“惠”,是仁爱之意。“绥”,是安抚之意,“坚”是增长之意。“耆”,是强的意思。“考”,是完成之意。“周”是至极之意。“怀”,是思念之意。“式”,是法式之意。“布”是施放之意。“敏”,是疾速之意。“捷”,是攻克之意。“载”是记事之意。“弥”,是长久之意。

谥号含义及解释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强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睿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伤。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

 

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外内从乱曰荒。家不治,官不治。

 

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乐,怠于政事。

 

在国遭忧曰愍。仍多大丧。

 

在国逢□曰愍。兵寇之事。

 

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长乱。

 

使民悲伤曰愍。苛政贼害。

 

贞心大度曰匡。心正而用察少。

 

德正应和曰莫。正其德,应其和。

 

施勤无私曰类。无私,唯义所在。

 

果虑果远曰明。自任多,近于专。

 

啬于赐与曰爱。言贪□。

 

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

 

克威捷行曰魏。有威而敏行。

 

克威惠礼曰魏。虽威不逆礼。

 

教诲不倦曰长。以道教之。

 

肇敏行成曰直。始疾行成,言不深。

 

疏远继位曰绍。非其弟过得之。

 

好廉自克曰节。自胜其情欲。

 

好更改旧曰易。变故改常。

 

爱民在刑曰克。道之以政,齐之以法。

 

除残去虐曰汤。

 

一德不懈曰简。一不委曲。

 

平易不訾曰简。不信訾毁。

 

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

 

敬事供上曰恭。供奉也。

 

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

 

既过能改曰恭。言自知。

 

执事坚固曰恭。守正不移。

 

爱民长弟曰恭。顺长接弟。

 

执礼御宾曰恭。迎待宾也。

 

芘亲之阙曰恭。修德以盖之。

 

尊贤让善曰恭。不专己善,推于人。

 

威仪悉备曰钦。威则可畏,仪则可象。

 

大虑静民曰定。思树惠。

 

纯行不爽曰定。行一不伤。

 

安民大虑曰定。以虑安民。

 

安民法古曰定。不失旧意。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

 

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

 

小心畏忌曰僖。思所当忌。

 

质渊受谏曰厘。深故能受。

 

有罚而还曰厘。知难而退。

 

温柔贤善曰懿。性纯淑。

 

心能制义曰度。制事得宜。

 

聪明睿哲曰献。有通知之聪。

 

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

 

五宗安之曰孝。五世之宗。

 

慈惠爱亲曰孝。周爱族亲。

 

秉德不回曰孝。顺于德而不违。

 

协时肇享曰孝。协合肇始。

 

执心克庄曰齐。能自严。

 

资辅共就曰齐。资辅佐而共成。

 

甄心动惧曰顷。甄精。

 

敏以敬慎曰顷。疾于所慎敬。

 

柔德安众曰靖。成众使安。

 

恭己鲜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

 

宽乐令终曰靖。性宽乐义,以善自终。

 

威德刚武曰圉。御乱患。

 

弥年寿考曰胡。久也。

 

保民耆艾曰胡。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追补前过曰刚。勤善以补过。

 

猛以刚果曰威。猛则少宽,果,敢行。

 

猛以强果曰威。强甚于刚。

 

强义执正曰威。问正言无邪。

 

治典不杀曰祁。秉常不衰。

 

大虑行节曰考。言成其节。

 

治民克尽曰使。克尽无恩惠。

 

好和不争曰安。生而少断。

 

道德纯一曰思。道大而德一。

 

大省兆民曰思。大亲民而不杀。

 

外内思索曰思。言求善。

 

追悔前过曰思。思而能改。

 

行见中外曰悫。表里如一。

 

状古述今曰誉。立言之称。

 

昭功宁民曰商。明有功者。

 

克杀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贤。

 

安心好静曰夷。不爽政。

 

执义扬善曰怀。称人之善。

 

慈仁短折曰怀。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述义不克曰丁。不能成义。

 

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

 

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伐功也。

 

思虑深远曰翼。小心翼翼。

 

外内贞复曰白。正而复,终始一。

 

不勤成名曰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

 

死而志成曰灵。志事不□命。

 

死见神能曰灵。有鬼不为厉。

 

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

 

好祭鬼怪曰灵。渎鬼神不致远。

 

极知鬼神曰灵。其智能聪彻。

 

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去谏曰愎,反是曰很。

 

不思忘爱曰刺。忘其爱己者。

 

蚤孤短折曰哀。早未知人事。

 

恭仁短折曰哀。体恭质仁,功未施。

 

好变动民曰躁。数移徙。

 

不悔前过曰戾。知而不改。

 

怙威肆行曰丑。肆意行威。

 

壅遏不通曰幽。弱损不凌。

 

蚤孤铺位曰幽。铺位即位而卒。

 

动祭乱常曰幽。易神之班。

 

柔质受谏曰慧。以虚受人。

 

名实不爽曰质。不爽言相应。

 

温良好乐曰良。言其人可好可乐。

 

慈和遍服曰顺。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博闻多能曰宪。虽多能,不至于大道。

 

满志多穷曰惑。自足者必不惑。

 

思虑不爽曰厚。不差所思而得。

 

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

 

去礼远众曰炀。不率礼,不亲长。

 

内外宾服曰正。言以正服之。

 

彰义掩过曰坚。明义以盖前过。

 

华言无实曰夸。恢诞。

 

逆天虐民曰抗。背尊大而逆之。

 

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

 

择善而从曰比。比方善而从之。

 

隐,哀也。景,武也。施德为文。除恶为武。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乱而不损为灵。由义而济为景。馀皆象也。以其所为谥象其事行。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秉,顺也。就,会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康,虚也。睿,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速也。载,事也。弥,久也。

五位中宗是中兴之主

一般来说,能上庙号中宗的帝王都是中兴之主。

一、商王太戊

太戊,生卒年不详,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雍己之弟,商朝第九位君主,在位75年(真实性存疑),是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太戊在位时期,任用伊陟、巫咸辅政,勤政爱民,以德治国,使本来已经衰落的商朝再度兴盛,各诸侯再度归顺,实现天下大治,太戊死后,因其功绩,上庙号“中宗”。

二、汉宣帝刘询

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因“巫蛊之祸”,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继位前受过牢狱之灾的皇帝。刘询因幼年受过牢狱之灾,后又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因此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开创“孝宣中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臣服,西汉王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比起汉武大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刘询去世后,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在制定庙号非常严格的西汉王朝,刘询是四位拥有庙号的皇帝之一(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当之无愧的一位伟大的中兴之主。

三、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睿世袭琅邪王,因爆发“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朝灭亡,司马睿潜逃到江东,在琅邪士族王导的辅助下,得到西晋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于公元318年登基为帝,建立东晋王朝,是为晋元帝,但司马睿并没有多大实权,朝政由琅邪王氏把持,司马睿自然没有多大作为,仅在位六年,就在抑郁中去世,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但是偏安江南,继续了汉人政权也算是中兴之主了。

四、西梁宣帝萧詧(chá)

萧詧(519年―562年),字理孙,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西梁开国皇帝(555年―562年在位,西梁是南北朝时期一个割据政权)。萧詧早年为梁武帝封为藩王,后率军进据江陵,后自立为帝,萧詧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厉行节俭,但无奈国力一直弱小,只得向西魏称藩,而后北周又多次派兵攻打西梁,萧詧在抑郁中病逝,谥号“宣皇帝”,庙号“中宗”。

五、唐中宗李显

李显(656年—710年),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位皇帝(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公元683年(弘道元年)继位,武后临朝称制,公元684年(光宅元年),被废为庐陵王,公元699年(圣历二年)复立为皇太子,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去世后,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制度,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边疆少数民族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使大唐王朝再度复兴,李显虽两度为帝,在位仅7年,但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公元710年(景龙四年)病逝,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

文臣武将的最高谥号

谥号不只是相对于皇帝特定而言,对群臣也可以死后追加谥号。

皇帝相比,臣属的谥号要简明一些,或一字,或二字,所选之字,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明清两朝群臣谥号定为二字,且有严格规范。

《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

与此同例,与“武”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信、康、壮、恒、愍、烈、勇、僖。还有一种文武通用的谥法,与“忠”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文、武、定、烈、简、肃、毅、敬、宪、节、贞、靖、襄、敏、安、僖、穆、介、威、端、壮、宣、裕、果、勇、愍、刚、惠、悫、怀、清。

文——正(“文正”是第一谥),贞(唐只有“贞”无“正”,宋为避仁宗赵祯圣讳,始改为“正”字。元以后又恢复“贞”字,次第仅次于“正”),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

武——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信,康,壮,恒,愍,烈,勇,僖。

忠——文,武,定,烈,简,肃,毅,敬,宪,节,贞,靖,襄,敏,安,僖,穆,介,威,端,壮,宣,裕,果,勇,愍,刚,惠,悫,怀,清。

谥法成系统后,文臣,武将谥号分别以文,武两字开头,文一般后跟,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等字;武一般后跟,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等字。还有一种就是文武大臣通用的曰通谥,以忠字开头,后跟文、武、定、烈、简、肃、毅、敬、等字。

武将最高谥号——忠武

这里讲到的“忠武”二字被视为最高的荣誉,个人感觉这个跟汉丞相诸葛亮被谥‘忠武侯’或有关系也未尝可知;需要说明的是谥法历代也略有不同。每个字的高下也不好比较。引《逸周书·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历史上谥号“忠武”的十大名将:诸葛亮、王猛、段韶、高长恭、尉迟恭、郭子仪、岳飞、韩世忠、常遇春、张玉。

1、汉朝

莎车王延:诸葛之前,莎车王延,谥忠武王。莎车王延,匈奴人,祖国统一的维护者,反对分裂。莎车王延不但身体力行,维护与汉朝的联系,而且经常教导自己的孩子,“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 公元18年,延死。汉朝政府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功绩,将他追赠为“忠武王”。

2、三国时期

诸葛亮:“忠武公”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可以说家喻户晓。字孔明,汉丞相,辅助刘备成帝业,兢兢业业,文治武功。谥曰忠武侯。附三国时期的曹魏名臣司马懿谥曰宣文,东吴陆逊追谥昭侯。

司马师:谥曰忠武,魏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及卒魏帝诏曰谥曰武公,司马昭上表让,曰:「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国九命之礼,亡兄不敢受相国之位,诚以太祖常所阶历也。今谥与二祖同,必所祗惧。昔萧何、张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何谥文终,良谥文成,光谥宣成。。必以文武为谥,请依何等就加。」诏许之,谥曰忠武,由此忠武在当时并不是最高的荣誉啊,史载曹操曾言,愿得一‘文’字。

3、东晋

温峤:谥曰忠武,峤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重臣,平定王敦、苏峻之乱;封始安郡公。及卒,追赠公侍中、大将军、持节、都督、刺史,公如故,赐钱百万,布千匹,谥曰忠武,祠以太牢。

王猛:字景略,前秦丞相,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平定李俨、击破桓温、灭前燕,富国强兵,辅佐苻坚统一北方。谥忠武。

徐嵩::字元高,前秦大臣,卒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忠武。

4、南北朝

柳世隆:谥曰忠武,字彦绪,河东解人也,南朝齐大臣。齐侍中左光禄大夫贞阳公。卒赠司空,班剑三十人,鼓吹一部,侍中如故,谥忠武。

萧嶦(憺):字僧达,南朝梁太祖萧顺之第十一子,封始兴郡王,史称始兴忠武王。册曰:夫忠为令德,武谓止戈,谥曰忠武。

段韶:字孝先,北朝齐开国将领,因功封平原郡王,左丞相,太师。北齐外统军旅,内参朝政,出将入相。及卒谥曰忠武。

元深:字智远,广阳王拓跋嘉之子。北魏大臣,为尔朱荣所害,北魏孝庄帝追复王爵,赠司徒公,谥曰忠武。

高昂:字敖曹,东魏骁将。赠太师、大司马、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曰忠武。临言:来,与尔开国公!一代骁将,命丧桥下。

高长恭:又名高孝瓘、高肃,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兰陵王高肃碑》,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

破六韩常:字保年,附化人,匈奴单于之裔也,北魏名将。卒赠尚书令、司徒公、太傅、第一领人酋长、假王,谥曰忠武。

王劢:字丑兴,西魏大臣,性忠果有材干。周文深悼焉。赠使持节、太尉、尚书令、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追封咸阳郡公,谥曰忠武。

裴叔业:河东闻喜人也。南齐大将,后举寿阳降北魏,封兰陵郡开国公。及卒魏宣武帝乃赠开府仪同三司,余如故。谥忠武公。

5、唐朝

尉迟恭:字敬德,唐初名将,出身贫寒,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大战王世充,单骑枪刺单雄信,尉迟敬德一救驾;大战窦建德,护驾李世民领四骑探营。北败突厥,大战刘黑闼,破阵冲围,尉迟敬德二救驾;玄武门跃马喝叱李元吉,尉迟敬德三救驾。;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封鄂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后受李世民猜忌,告老还乡,晚年闭门十六年,其年薨,年七十四。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宅哭,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附大唐双李之英卫二公谥号分别是,贞武和景武。

郭子仪:再造大唐,这句话就够说明他有多大的功劳了;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诏曰: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若神。旧令一品坟高丈八,而诏特加十尺。群臣以次赴宅吊哭。凶丧所须,并令官给。及葬,上御安福门临哭送之,百僚陪位陨泣,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庭。

浑瑊:唐朝名将。本名进,铁勒族浑部匈奴族。郭子仪部将,经历安史之乱,平吐蕃,奉天救驾,平李怀光之乱,劳苦功高,保境安民。薨于镇。废朝五日,群臣于延英奉慰。诏赠太师,谥曰忠武。

李晟:字良器,中唐名将,平息藩镇叛乱,中兴大唐,太尉,封西平郡王。及卒,赠太师,谥曰忠武。

韦皋:字城武,镇蜀名将,屡破吐蕃,封南康郡王。及卒赠太师,谥曰忠武。

6、五代

徐温:字敦美,五代吴大臣,卒追封为齐王,谥号“武”。其养子建立南唐追谥忠武皇帝

霍彦威:字子重,五代时后梁名将霍存养子。后梁末帝时,任洺州刺史、邠宁节度使。后来归附后唐庄宗,赐名李绍真,累官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成三年冬,卒于理所,年五十七。册赠太师、晋国公,谥号忠武。

赵崇韬:并州太原人。后蜀将领,后随孟昶降宋,累迁至太师、中书令、宋王。卒,谥忠武。

7、宋朝

李继隆:北宋名将,战功赫赫,南征北战,北拒契丹,西镇西夏。赠中书令,谥忠武。享真宗庙。

郭守文:北宋名将,及卒太宗悼惜之,纳其女为真宗妃即章穆皇后。赠侍中。谥忠武,追封谯王,遣中使护丧,归葬京师。

韩世忠:南宋名将,生擒方腊,计困兀术。抗击西夏和金,声望显赫。绍兴九年少师,十年,太保、英国公,十一年封福国公,十二年封潭国公,十三年封咸安郡王,及卒,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

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后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宋孝宗时为其平反,谥武穆,宋宁宗时追封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南宋时候,韩世忠被宋孝宗追封为忠武。岳飞一开始被追封为武穆,后改为忠武。为武将最高谥号。岳飞在平反昭雪之初,也就谥了个“武穆”,在谥号排名里,仅仅是武将的第三号。“忠武”,是韩琦曾孙韩侂胄给他“争取”的。韩侂胄树立岳飞这面大旗,也许与岳飞和韩家的渊源有那么一丁点儿关系。但更重要的是,韩侂胄想借岳飞这面大旗进行政治动员,完成恢复中原的梦想。要是没有天大冤屈,死后马上谥个“忠武”,几乎不敢想象。 谥到“忠武”,也就差不多把人变成了神。

南宋名将,刘琦,谥武穆。吴阶,谥武安,追封涪王。杨存中,追封和王,谥武恭。李显忠,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襄。毕再遇,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孟珙,封太师、吉国公,谥忠襄。李纲,卒赠少师,谥忠定。刘光世,卒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张俊,追封循王。

8、元朝

伯颜:元朝大将,左丞相,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特赠宣忠佐命开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淮安王,谥忠武。至正四年,加赠宣忠佐命开济翊戴功臣,进封淮王,余如故。

按陈:姓孛思忽儿,按陈,从太祖征伐,凡三十二战,平西夏,断潼关道,取回纥寻斯干城,皆与有功。岁丁亥,赐号国舅按陈那颜。壬辰,赐银印,封河西王,及卒追封济宁王,谥忠武;

铁木迭儿:及卒赠燕铁木儿公忠开济弘谟同德翊运佐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右丞相,追封德王,谥忠武。祖上也曾被追谥曰:制赠铁木迭儿曾祖唆海翊运宣力保大功臣、太尉,谥武烈;祖不怜吉带推诚保德定远功臣、太尉,谥忠武;父木儿火赤推忠佐理同德功臣、太师,谥忠贞。后因专权,英宗乃命毁所立碑,追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籍没其家。

木华黎:奴隶出身,战功赫赫,开国将领。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武。

塔本:开国将领,赠推诚定远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营国公,谥忠武。

张柔:字德刚,汉人,开国将领,灭宋功臣,赠推忠宣力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谥武康。延祐五年,加封汝南王,谥忠武。

史天泽:字润甫,元著名将领,大将军,丞相。及卒赠太尉,谥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立庙。

张弘范:字仲畴,柔第九子也。元初名将,灭宋俘虏文天祥。年四十三卒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烈。至大四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延祐六年,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谥献武。

粘合重山:金源贵族也。开国将领,卒,赠太尉,封魏国公,谥忠武。

撒吉思卜华:赠太师,谥忠武

9、明朝

常遇春:字伯仁,明开国名将,灭元功臣。人称‘常十万’。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附齐名的名将徐达,谥号武宁。

张玉:明初将领,靖难之役的功臣,辅助朱棣夺得帝位,及卒追赠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元年三月,加封河间王,改谥忠武,

薛禄:明朝将领,代兄从军,随燕王朱棣起兵,累擢至右都督。行六,军中呼曰「薛六」。既贵,乃更名「禄」。官至太保,赠鄞国公,谥忠武。

郭登:字元登,明朝靖边大将,武定侯郭英孙也。卒赠侯,谥忠武。

周遇吉:明朝抗清名将,抵御李自成,防守宁武关。福王时,赠太保,谥忠武,列祀旌忠祠

张庆臻:张麒后代,明外戚,南渡时,赠太师、惠安侯,谥忠武,合祀旌忠祠。

10、清朝

杨遇春:清朝名将,镇压林青、李文成,平定张格尔。及卒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赐金治丧,入祀贤良祠、乡贤祠,谥忠武。

向荣:清末镇压太平军将领,卒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谥忠武。命建专祠,又入祀江苏名宦祠。

马玉昆:清末镇压太平军将领,赠太子太保,予二等轻车都尉,谥忠武。

塔齐布:清末镇压太平军将领,谥忠武。同治三年,江南平,加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昭忠祠。

邓绍良:清末镇压太平军将领,赠太子少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武。

李续宾:清末镇压太平军将领,赠总督,入祀昭忠祠,立功地建专祠,谥忠武。

张国梁:清末镇压太平军将领,追赠太子太保,祀昭忠祠,谥忠武,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

张勋:清末复辟。卒,谥忠武。

文臣最高谥号——文正

从谥法上来说,“文”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等人,都单谥一个“文”字。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

之所以把“文正”放在最首要的位置,那是因为在带有“文”字的所有谥号中,“文正”的地位最高。事实上,“文正”不单单只是带有“文”字的所有谥号中地位最高的,而且,还是整个文人谥号中,地位最高的。

可以说,“文正”是天下文人最梦寐以求的谥号,然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却不会轻易地给人以“文正”的谥号,所以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死后获得“文正”谥号的人,却并不是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曾国藩等。

谥法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贞: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在文人的谥号中,“文贞”的地位,仅次于“文正”,排在第二位。不过,在北宋宋仁宗之前,文人最高的谥号其实并不是“文正”,而就是文贞,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文贞”谥号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征,只因宋仁宗的名字叫作赵祯,“祯”与“贞”同音,所以为了避讳,就把“文贞”改作“文正”了;换句话说,宋仁宗赵祯之前,是没有“文正”这个谥号的。

 

文成

排在“文正”、“文贞”之后的,就是“文成”了,别看“文成”只排第三,其实,要想得到一个“文成”的谥号,也不容易,我们只需来看一看那些谥号是“文成”的人,就知道了,比如,谥号“文成”的有刘伯温、王阳明等。

文忠

尽管“文忠”排在第四,但是在清朝时期的文人谥号中,“文忠”却位列第二,其地位仅次于“文正”,比如,在清朝的文官中,谥号“文忠”的有索尼、林则徐、李鸿章等,清朝的“文忠”,比其他朝代的要值钱哦。

当然,除了以上的“文正”、“文贞”、“文成”、“文忠”这四个之外,事实上带有“文”字的谥号,还有许多,如“文端”、“文定”、“文肃”、“文襄”、“文清”、“文敏”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只不过,这些带“文”字的谥号,其地位就不能和我们上面所谈到的“正”、“贞”、“成”、“忠”相比了。

历朝历代获得文贞、文正的文臣

唐朝时期

魏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文贞”的名臣。

唐朝魏征、陆象先、宋璟、张说等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北宋时期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人。

元朝时期

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

吴澄与许衡齐名,时人称为“北许南吴”,他们是元代理学的领军人物。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刘秉忠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一谋臣,深受忽必烈信任,参与了建立金莲川幕府、征伐大理、会见藏传佛教领袖八思巴、平定阿里不哥、征讨南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

廉希宪是元代理学名臣,时人称其“廉孟子”。忽必烈崇尚藏传佛教,曾命廉希宪受八思巴佛戒。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贾居贞为人清廉,拒绝贿赂,太宗窝阔台因此嘉奖他,世祖忽必烈北征,也让他随从,时常让贾居贞教授《资治通鉴》,他为人谦逊,任郎中时推辞参知政事的任命。贾居贞去世后追封光禄大夫、平章政事,为定国公,谥号文正。

明朝时期

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

方孝孺因拒绝为燕王朱棣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

李东阳、谢迁为弘治、正德名臣,时人将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与永乐、洪熙、宣德朝名臣“三杨”相比,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要死了,大学士杨一清来看他,见李东阳为谥号担忧,杨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后给他文正的谥号。垂死的李东阳竟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可见“文正”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倪元璐为明末名臣、书法家,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时自缢殉节,全君臣之义,彰显气节。

清朝时期

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

汤斌为清代理学名臣,两任《明史》总裁,继承了明末以来程朱学对王学的修正。刘统勋、曹振镛、曾国藩则以功劳著世。其余诸臣则以帝师之尊谥文正,朱珪为嘉庆帝师,杜受田为咸丰帝师,李鸿藻为同治帝师,孙家鼐为光绪帝师。

清史稿评价汤斌“清世以名臣从祀孔子庙,斌、陇其、伯行三人而已,皆以外吏起家,蒙圣祖恩遇。陇其官止御史,而廉能清正,民爱之如父母,与斌、伯行如一,其不为时所容而为圣祖所爱护也亦如一。君明而臣良,汉、唐以后,盖亦罕矣。斌不薄王守仁,陇其笃守程、朱,斥守仁甚峻,而伯行继之。要其躬行实践,施于政事,皆能无负其所学,虽趋乡稍有广隘,亦无所轩轾焉。”。

清史稿评价刘统勋“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清史稿评价曹振镛“大学士曹振镛,人品端方。自授军机大臣以来,靖恭正直,历久不渝。凡所陈奏,务得大体……曹振镛实心任事,外貌讷然,而献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赖而人不知。揆诸谥法,足以当‘正’字而无媿。其予谥文正。”

关羽死后被追封了13个谥号

三国人物,若论后世风光程度,就连被神化的诸葛亮恐怕都无法和关羽相比。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后世皇帝给关羽追封的13个谥号,每个谥号具体是什么意思?

除了13个谥号之外,关羽在活着的时候,被封过两次,一个是汉寿亭侯,一个是前将军。汉寿亭侯表面上是东汉朝廷汉献帝刘协封的,但是实际上是曹操奏请封的,因此说白了,那就是曹操的意思,不过是盖了个汉献帝的大宝而已。曹操对关羽拜将封侯的目的很简单,认为关羽是个人才,想把他招抚到麾下,此处足见曹操对关羽的重视。

前将军则是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封的,这个职位是刘备集团的最高军职,足见刘备对关羽功劳的肯定和褒奖。

回顾这两处的目的是,大略了解一下关羽生前的情况,以便对他死后的谥号有更好的理解。从历史跨度来看,关羽被追封谥号的大体情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封侯。

关羽死后被追封的第一个谥号,叫“壮缪侯”。

谥号乃是蜀汉的第二任皇帝刘禅在景耀三年追封的,可以说是关羽的第一个谥号,也是历来受到争议最大的谥号。原因是有人认为这个谥号中的“缪”字带有贬义的倾向,也就是说刘禅给关羽的谥号是恶谥。那么关羽这个谥号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所谓壮缪,就是“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不过按照追谥的标准来看,其“壮”字多有层意思可以理解,比如战功卓著谥为壮,武力过人也可以谥为壮,克敌制胜同样谥为壮,甚至连战死疆场亦谥为壮。总的来看关羽的情况,其实跟这个“壮”字还是比较匹配的,比如其勇武的能力、水淹七军的战功、甚至败走麦城被杀的结局,都可以用“壮”为谥。

因此,结合关羽的平生事迹来看,关羽谥“壮”大概就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对关羽平生成绩的肯定,但另一层却又有惋惜的意思,此惋惜主要是指他发动樊城之战,在短暂的威震华夏之后就以惨败收场。虽然其武功和能力不错,但是却没有取得圆满的成绩,故曰“武而不遂”。

再有“缪”,主要指名气和实际不符,就是名不副实。为何这么说呢?一方面是指关羽在蜀汉的地位,位列蜀汉第一武将;另一方面是指关羽在三国时期的名气,受到了诸如曹操、周瑜等人的高度评价,但是结果呢,关羽并没有打出与自己名气相符的成绩,结果还落了一个不得善终的结局。故为“名与实爽”。

从“壮”“缪”两点来看,关羽之“壮缪侯”的谥号,严格来说是不能算作恶谥的。刘禅的追谥是相对比较客观的,肯定的同时带着惋惜,应当是一个平谥。

第二个阶段:封王。

进入宋元,关羽的谥号级别进入封王阶段。

关羽死后被追谥的第二个谥号叫“义勇武安王”,追谥者为宋代的宋徽宗赵佶。从刘禅到宋徽宗,这个时间跨度是比较大的,但是级别却提升了很高,从侯到王。所谓义勇武安王,大略意思就是忠义、勇敢、武能安国的王。这个谥号绝对是美谥。

但是到了宋高宗赵构,他对关羽追封了第三个谥号,不过他给关羽的谥号,则是刘禅和赵佶的结合体,为:“壮缪义勇武安王”。等于是同时认可了刘禅和赵佶两任皇帝的追谥意思。于是,这个谥号又回到了平谥的状态。

关羽的第四个谥号来自宋孝宗,从宋孝宗这里开始,关羽的谥号字数基本就开始变得多了——“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多了一个“英济”,但是意义就不一样了,“英”乃英雄,“济”乃济世。关羽这回不但是忠义勇敢,而且还英雄济世了。

宋朝被追谥三次,一次次都在提高。到了元朝时期,元文宗对关羽进行了第五次追谥,级别更是高于宋,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文宗把之前的“壮缪”去掉了,而改为“显灵”,这就具有了一定的神灵倾向了。

第三阶段:初级封帝。

进入明朝,关羽被追谥两次,在总追谥数据中,为第六和第七次。

明神宗对关羽进行了第六次追谥,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可以说,关羽被追谥的分水岭,就是来自于万历皇帝这个追谥,让关羽直接从地上到了天上,从人成帝,被送上了道教的神坛。

明思宗对关羽进行第七次追谥,为“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这个谥号虽然没有上个谥号字数多,但是分量却极其足,从帝君到天尊,天尊乃是道教神仙中的最高级别,关羽被追谥的地位可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四阶段:高级封帝。

第八次追封的谥号来自清世祖顺治皇帝,他给关羽的谥号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此谥号虽然没有万历帝和明思宗的长,但是却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变化则是“关圣大帝”。

结合之前的追谥,清朝时期对关羽的追谥,可以说是元朝元文宗的升级版。在刘禅和宋朝时期,关羽的谥号还是比较接地气的,从侯升为王,尚处于人间状态,但到了元的时候,一个“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让关羽充满了神灵气息。不过元文宗给的谥号,还是人神结合的状态。

到了顺治帝时,就是人神结合的豪华版,关键点在于“大帝”。

“大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针对皇帝而专用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有言:“则天法尧曰大。”比如皇天大帝、帝乙大帝、盘庚大帝、武丁大帝、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唐玄宗对李耳的追谥,古代史上唯一被追谥的圣人)等。

第二意思是道教中级别极高的神,比如三清大帝、三官大帝、东岳大帝等。

由此可见,在清朝顺治时期,关羽被提升到了一个双层高度,在人间,被提升到了和杰出皇帝同等地位;在道教,则提升到了最顶端的神祇地位。

到清世宗雍正皇帝时期,关羽被进行了第九次追封,不过这一回不但关羽被追谥,连关羽的祖辈三代都被追谥。这可真是应了那句俗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关羽被第十次追谥,来自清高宗乾隆,谥号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乾隆在顺治帝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灵佑”。原本灵佑是大圆禅师的名字,唐朝时期的佛教高僧,是沩仰宗(中国五大禅宗之一)的创始人。当然在乾隆的追谥里,除了佛教因素之外,其“灵佑”当还有“神灵庇佑”的意思,这也符合古代帝王的思想,都想得神灵庇佑以保帝国王朝的长治久安。

关羽的第十一次追谥来自清仁宗嘉庆皇帝谥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此谥号比乾隆多了一个“仁勇”,“仁”乃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因此,这就等于是在关羽身上增加了儒家的因素。至此,关羽成为儒释道三家通吃的神灵。

清宣宗道光皇帝对关羽进行了第十二次追谥,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此谥号比上一个又多了两个字,即“威显”。所谓“威显”,大约就是威力显示,或神威显灵。这其实也暗含了道光皇帝的诉求,因为此时的大清国已经不是康乾盛世了,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困境重重,只好求助关羽显神灵庇佑帝国的发展了。

清德宗光绪帝最后一次、也就是第十三次对关羽进行追谥,谥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个谥号虽然来得晚,但是却最长,大概是古代史上最长的谥号了。比起上一个,此谥号多了“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这其中的意思就更加明显了,祈求关羽能够成为清朝的帝国保护神,也说明清朝日薄西山的状态。但大清的衰亡岂能是多加几个字的谥号,就能挽救的呢?

结语:从关羽被追谥的13个谥号过程来看,关羽死后是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刘禅到宋的“由侯而王”,再由宋到元的“由王而圣”,再由元到明的“由圣而帝”,最后实现从明到清的“由圣而天(三教通神)”。

中国历代皇帝谥号大全

中国历代皇帝谥号大全

子氏商朝

太宗 讳伷

中宗 讳滕

高宗 讳昭

姬氏周朝

太王 讳亶父(追封)

季王 讳季历(追封)

文王 讳昌(追封)

文王 讳昌(追封)

武王 讳发

成王 讳诵

康王 讳钊

昭王 讳瑕

穆王 讳满

共王 讳繄扈

懿王 讳囏

孝王 讳辟方

夷王 讳燮

厉王 讳胡

宣王 讳静

幽王 讳宫涅

平王 讳宜臼

桓王 讳林

庄王 讳佗

僖王 讳胡齐

惠王 讳阆

襄王 讳郑

顷王 讳壬臣

匡王 讳班

定王 讳瑜

简王 讳夷

灵王 讳泄心

景王 讳贵

悼王 讳猛

敬王 讳匄

元王 讳仁

贞定王 讳介

哀王 讳去疾

思王 讳叔

考王 讳嵬

威烈王 讳午

安王 讳骄

烈王 讳喜

显王 讳扁

慎靓王 讳定

赧王 讳延

子氏中山国

成王 讳错

子氏宋国

康王 讳偃

赵氏赵国

武灵王 讳雍

惠文王 讳何

孝成王 讳丹

悼襄王 讳偃

幽缪王 讳迁

姬氏燕国

易王 

昭王 讳职

惠王 讳乐资

武成王

孝王 

韩氏韩国

宣惠王

襄王 讳仓

厘王 讳咎

桓惠王

魏氏魏国

惠王 讳茔

襄王 讳嗣

昭王 讳遬

安厘王 讳圉

景闵王 讳增

田氏齐国

威王 讳因齐

宣王 讳辟强

闵王 讳地

襄王 讳法章

熊氏楚国

武王 讳通

文王 讳通赀

堵敖 讳艰

成王 讳頵

穆王 讳商臣

庄王 讳旅

共王 讳审

康王 讳昭

郏敖 讳麇

灵王 讳围

平王 讳居

昭王 讳壬

惠王 讳章

简王 讳中

声王 讳当

悼王 讳疑

肃王 讳臧

宣王 讳良夫

威王 讳商

怀王 讳槐

顷襄王 讳横

考烈王 讳完

幽王 讳悍

哀王 讳犹

皇帝 讳心

西楚霸王 姓项讳羽

嬴氏秦朝

惠文王 讳驷

武王 讳荡

昭襄王 讳则

孝文王 讳柱

庄襄王 讳子楚

皇帝 讳政

二世皇帝 讳胡亥

三世皇帝 讳子婴

刘氏汉朝

太上皇帝 讳煓(追封)

太祖高皇帝 讳邦

孝惠皇帝 讳盈

太宗孝文皇帝 讳恒

孝景皇帝 讳启

世宗孝武皇帝 讳彻

孝昭皇帝 讳弗陵

昌邑哀王 讳贺

中宗孝宣皇帝 讳询

高宗孝元皇帝 讳奭

统宗孝成皇帝 讳骜

孝哀皇帝 讳欣

元宗孝平皇帝 讳衍

淮阳王 讳玄

世祖光武皇帝 讳秀

显宗孝明皇帝 讳庄

肃宗孝章皇帝 讳炟

穆宗孝和皇帝 讳肇

孝殇皇帝 讳隆

孝德皇帝 讳庆(追封)

恭宗孝安皇帝 讳祜

北卿侯 讳懿

敬宗孝顺皇帝 讳保

孝冲皇帝 讳炳

孝质皇帝 讳缵

孝穆皇帝 讳开(追封)

孝崇皇帝 讳翼(追封)

威宗孝桓皇帝 讳志

孝元皇帝 讳淑(追封)

孝仁皇帝 讳苌(追封)

孝灵皇帝 讳宏

弘农王 讳辨

孝献皇帝 讳协

曹氏魏国

皇帝 讳腾(追封)

皇帝 讳嵩(追封)

太祖武皇帝 讳操(追封)

世祖文皇帝 讳丕

烈祖明皇帝 讳睿

邵陵厉公 讳芳

高贵乡公 讳髦

皇帝 讳奂

刘氏蜀汉国

昭烈皇帝 讳备

安乐思公 讳禅

孙氏吴国

始祖武烈皇帝 讳坚(追封)

长沙桓王 讳策(追封)

太祖大皇帝 讳权

会稽王 讳亮

皇帝 讳休

昭献皇帝 讳和(追封)

乌程侯 讳皓

司马氏晋朝

高祖宣皇帝 讳懿(追封)

世宗景皇帝 讳师(追封)

太祖文皇帝 讳昭(追封)

世祖武皇帝 讳炎

孝惠皇帝 讳衷

赵王 讳伦

孝怀皇帝 讳炽

孝愍皇帝 讳邺

中宗元皇帝 讳睿

肃宗明皇帝 讳绍

显宗成皇帝 讳衍

皇帝 讳岳

孝宗穆皇帝 讳聃

皇帝 讳丕

海西公 讳奕

太宗简文皇帝 讳昱

烈宗孝武皇帝 讳曜

皇帝 讳德宗

皇帝 讳德文

李氏成汉国

巴郡桓公 讳武(追封)

陇西襄王 讳慕(追封)

始祖景皇帝 讳特(追封)

秦文王 讳流

太宗武皇帝 讳雄

皇帝 讳班

幽公 讳期

皇帝 讳骧(追封)

中宗昭文皇帝 讳寿

归义侯 讳势

刘氏前赵国

匈奴王 讳豹

高祖光文皇帝 讳渊

梁王 讳和

烈宗昭武皇帝 讳聪

皇帝 讳粲

皇帝 讳亮(追封)

皇帝 讳广(追封)

皇帝 讳防(追封)

宣成皇帝 讳绿(追封)

秦王 讳曜

张氏前凉国

太祖武王 讳轨(追封)

高祖昭王 讳寔(追封)

太宗成王 讳茂

世祖文王 讳骏

世宗明王 讳重华

哀王 讳耀灵

威王 讳祚

冲公 讳玄靓

悼公 讳天锡

谯氏后蜀国

成都王 讳纵

石氏后赵国

皇帝 ?(追封)

皇帝 ?(追封)

皇帝 ?(追封)

世宗元皇帝 讳周(追封)

高祖明皇帝 讳勒

海阳王 讳弘

皇帝 讳邪(追封)

太宗孝皇帝 讳寇觅 (追封)

太祖武皇帝 讳虎

谯王 讳世

彭城王 讳遵

义阳王 讳鉴

新兴王 讳祗

慕容氏前燕国

高祖武宣皇帝 讳廆(追封)

太祖文明皇帝 讳皝

烈祖景昭皇帝 讳隽

皇帝 讳暐

冉氏冉魏国

隆元皇帝 讳隆(追封)

烈祖高皇帝 讳瞻(追封) 

悼武天王 讳闵

符氏前秦国

太祖惠武皇帝 讳洪(追封)

高祖景明皇帝 讳健

皇帝 讳生

文桓皇帝 讳雄(追封)

世祖宣昭皇帝 讳坚

哀平皇帝 讳丕

太宗高皇帝 讳登

慕容氏西燕国

济北王 讳泓

皇帝 讳冲

河东王 讳永

慕容氏后燕国

世祖成武皇帝 讳垂

烈宗惠愍皇帝 讳宝

开封公 讳详

赵王 讳麟

昌黎王 讳兰汗

中宗昭武皇帝 讳盛

昭文皇帝 讳熙

姚氏后秦国

始祖景元皇帝 讳戈仲(追封)

魏武王 讳襄(追封)

太祖武昭皇帝 讳苌

高祖文恒皇帝 讳兴

乞伏氏西秦国

烈祖宣烈王 讳国仁

高祖武元王 讳乾归

太祖文昭王 讳炽磐

吕氏后凉国

始祖 讳望(追封)

敬王 ?(追封)

恭王 ?(追封)

宣王 ?(追封)

景昭帝 讳婆楼(追封)

太祖懿武皇帝 讳光

隐王 讳绍

皇帝 讳纂

皇帝 讳宝(追封)

建康公 讳隆

秃发氏南凉国

烈祖武王 讳乌弧

康王 讳利鹿弧

景王 讳溽檀

沮渠氏北凉国

建康公 段姓讳业

太祖武宣王 讳蒙逊

哀王 讳牧犍

慕容氏南燕国

世宗献武皇帝 讳德

皇帝 讳纳(追封)

北海王 讳超

李氏西凉国

景王 讳弇(追封)

简王 讳昶(追封)

太祖武昭王 讳暠

赫连氏夏国

皇帝 刘姓讳训儿(追封)

皇帝 刘姓讳武(追封)

皇帝 刘姓讳豹子(追封)

太祖桓皇帝 刘姓讳卫辰(追封)

世祖武烈皇帝 讳勃勃

秦王 讳昌

平原王 讳定

冯氏北燕国

惠懿皇帝 高姓讳云

皇帝 讳和(追封)

皇帝 讳安(追封)

太祖文成皇帝 讳跋

昭成皇帝 讳弘

刘氏宋国

孝穆皇帝 讳翘(追封)

高祖武皇帝 讳裕

太祖文皇帝 讳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 讳骏

太宗明皇帝 讳彧

皇帝 讳凖

萧氏齐国

皇帝 讳承之(追封)

太祖高皇帝 讳道成

世祖武皇帝 讳赜

世宗文皇帝 讳长懋(追封)

郁林王 讳昭业

海陵王 讳昭文

皇帝 讳道生(追封)

高宗明皇帝 讳鸾

东昏侯 讳宝卷

皇帝 讳宝融

萧氏梁国

太祖文皇帝 讳顺之(追封)

高祖武皇帝 讳衍

临贺王 讳正德

太宗简文皇帝 讳纲

高宗昭明皇帝 讳统

豫章王 讳栋

武陵王 讳纪

世祖孝元皇帝 讳绎

皇帝 讳渊明

皇帝 讳方智

永嘉王 讳庄

萧氏后梁国

高宗昭明皇帝 讳统(追封)

中宗宣皇帝 讳詧

世宗孝明皇帝 讳岿

皇帝 讳欢

孝靖皇帝 讳琮

陈氏陈国

太祖景皇帝 讳文赞(追封)

高祖武皇帝 讳霸先

世祖文皇帝 讳蒨

临海王 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 讳顼

元氏北魏国

皇帝 拓跋姓讳贷(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观(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毛(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楼(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越(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推寅(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利(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俟(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肆(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机(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盖(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侩(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邻(追封)

圣武皇帝 拓跋姓讳诘汾(追封)

始祖神元皇帝 拓跋姓讳力微(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沙漠汗(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悉鹿(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绰(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弗(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禄官(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猗卢(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猗迤(追封)

太祖平文皇帝 拓跋姓讳郁律(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贺傉(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纥那(追封)

皇帝 拓跋姓讳翳槐(追封)

高祖昭成皇帝 拓跋姓讳什翼犍

献明皇帝 拓跋姓讳寔君(追封)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姓讳珪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姓讳嗣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姓讳焘

南安隐王 拓跋姓讳余

恭宗景穆皇帝 拓跋姓讳晃(追封)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姓讳浚

显祖献文皇帝 拓跋姓讳弘

高祖孝文皇帝 讳宏

世宗宣武皇帝 讳恪

肃宗孝明皇帝 讳诩

临洮王 讳钊

肃祖文穆皇帝 讳勰(追封)

孝宣皇帝 讳劭(追封)

敬宗孝庄皇帝 讳子攸

皇帝 讳晔

节闵皇帝 讳恭

安定王 讳朗

武穆皇帝 讳怀(追封)

孝武皇帝 讳修

元氏东魏国

孝静皇帝 讳善见

高氏北齐国

文穆皇帝 讳树(追封)

高祖神武皇帝 讳欢(追封)

世宗文襄皇帝 讳澄(追封)

显祖文宣皇帝 讳洋

肃宗孝昭皇帝 讳演

世祖武成皇帝 讳湛

安德王 讳延宗

范阳王 讳绍义

元氏西魏国

文景皇帝 讳愉(追封)

皇帝 讳宝炬

皇帝 讳廓

宇文氏北周国

皇帝 讳肱(追封)

太祖文皇帝 讳泰(追封)

孝闵皇帝 讳觉

世宗明皇帝 讳毓

高祖武皇帝 讳邕

皇帝 讳赟

皇帝 讳阐

杨氏隋朝

太原府君 讳惠瑕(追封)

康王 讳烈(追封)

献王 讳祯(追封)

太祖武元皇帝 讳忠(追封)

高祖文皇帝 讳坚

世祖炀皇帝 讳广

世宗孝成皇帝 讳昭(追封)

皇帝 讳侑

秦王 讳浩

越王 讳侗

齐王 讳政道

李氏唐朝

献祖宣皇帝 讳熙(追封)

懿祖光皇帝 讳天赐(追封)

太祖景皇帝 讳虎(追封)

世祖元皇帝 讳昺(追封)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讳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讳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讳治

义宗孝敬皇帝 讳弘(追封)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讳旦

皇帝 讳重茂

皇帝 讳宪(追封)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讳隆基

奉天皇帝 讳琮(追封)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讳亨

承天皇帝 讳倓(追封)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讳豫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讳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讳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 讳恒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讳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讳忱

懿宗睿文昭圣恭惠皇帝 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 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讳晔

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 讳柷

武氏周朝

始祖文皇帝 姬姓讳昌(追封)

睿祖康皇帝 姬姓讳武(追封)

严祖成皇帝 讳克(追封)

肃祖章敬皇帝 讳居常(追封)

烈祖浑元昭安皇帝 讳俭(追封)

显祖立极文穆皇帝 讳华(追封)

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 讳士彟(追封)

则天大圣皇帝 讳曌

朱氏后梁朝

肃祖宣元皇帝 讳黯(追封)

敬祖光献皇帝 讳茂琳(追封)

宪祖昭武皇帝 讳信(追封)

烈祖文穆皇帝 讳诚(追封)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 讳温

郢王 讳友珪

李氏后唐朝

懿祖昭烈皇帝 姓朱邪讳执宜(追封)

献祖文景皇帝 姓朱邪讳国昌(追封)

太祖武皇帝 讳克用(追封)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 讳存勖

惠祖孝恭皇帝 讳聿(追封)

毅祖孝质皇帝 讳敖(追封)

烈祖孝靖皇帝 讳琰(追封) 

德祖孝成皇帝 讳霓(追封)

明宗至德和武钦孝皇帝 讳亶

皇帝 讳从厚

石氏后晋朝

靖祖孝安皇帝 讳璟(追封)

肃祖孝简皇帝 讳彬(追封)

睿祖孝平皇帝 讳翌(追封)

宪祖孝元皇帝 讳绍雍(追封)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讳敬瑭

皇帝 讳重贵

刘氏后汉朝

文祖明元皇帝 讳湍(追封)

德祖恭僖皇帝 讳昂(追封)

翼祖昭献皇帝 讳僎(追封)

显祖章圣皇帝 讳琠(追封)

高祖睿文章武昭肃孝皇帝 讳知远

皇帝 讳承佑

柴氏后周朝

信祖睿和皇帝 郭姓讳璟(追封)

僖祖明宪皇帝 郭姓讳谌(追封)

义祖翼顺皇帝 郭姓讳蕴(追封)

庆祖章肃皇帝 郭姓讳简(追封)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郭姓讳威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讳荣

皇帝 讳宗训

杨氏吴国

太祖武皇帝 讳行密

烈宗景皇帝 讳渥

高祖宣皇帝 讳隆演

皇帝 讳溥

王氏前蜀国

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讳建

后主圣德明孝皇帝 讳衍

马氏楚国

文肃王 讳筠(追封)

庄穆王 讳正(追封)

景庄王 讳元丰(追封)

武穆王 讳殷

衡阳王 讳希声

文昭王 讳希范

恭孝王 讳希萼

钱氏吴越国

太祖武肃王 讳鏐

世宗文穆王 讳元瓘

成宗忠献王 讳弘佐

忠逊王 讳弘徖

忠懿王 讳弘俶

王氏闽国

太祖昭武孝皇帝 讳审知

太宗惠皇帝 讳延钧

康宗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 讳昶

景宗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 讳曦

福恭懿王 讳延政

刘氏南汉国

太祖文皇帝 讳安仁(追封)

代祖圣武皇帝 讳谦(追封)

烈宗襄皇帝 讳隐

高祖天皇大帝 讳龑

皇帝 讳玢

中宗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讳晟

高氏荆南国

武信王 讳季兴

文献王 讳从海

贞懿王 讳保融

孟氏后蜀国

高祖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讳知祥

后主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 讳昶

李氏南唐国

定宗孝靖皇帝 讳恪(追封)

成宗孝平皇帝 讳超(追封)

惠宗孝安皇帝 讳志(追封)

庆宗孝德皇帝 讳荣(追封)

义祖忠武皇帝 徐姓讳温(追封)

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讳升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讳璟

刘氏北汉国

世祖神武皇帝 讳旻

睿宗孝和皇帝 讳钧

英武皇帝 讳继元

赵氏宋朝

僖祖文献皇帝 讳脁(追封)

顺祖惠元皇帝 讳珽(追封)

翼祖简恭皇帝 讳敬(追封)

宣祖昭武皇帝 讳弘殷(追封)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讳匡胤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讳桓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讳构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 讳昚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讳敦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讳扩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讳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讳禥

恭宗懿圣皇帝 讳显

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讳昰

卫王 讳昺

耶律氏辽国

肃祖昭烈皇帝 讳耨里思(追封)

懿祖庄敬皇帝 讳萨剌德(追封)

玄祖简献皇帝 讳匀德实(追封)

德祖宣简皇帝 讳撒剌的(追封)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讳阿保机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讳德光

义宗文献钦文皇帝 讳图欲(追封)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 讳阮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讳璟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讳贤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讳隆绪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 讳宗真

道宗孝文皇帝 讳洪基

顺宗大孝顺圣皇帝 讳浚(追封)

天祚皇帝 讳延禧

宣宗孝章皇帝 讳淳

梁王 讳雅里

兴宗 讳术烈

嗣元皇帝 (追封)

德宗天佑武烈皇帝 讳大石

仁宗 讳夷烈

李氏西夏

太祖神武皇帝 讳继迁(追封)

太宗光圣皇帝 讳德明(追封)

景宗武烈皇帝 讳元昊

毅宗昭英皇帝 讳谅祚

惠宗康靖皇帝 讳秉常

崇宗圣文皇帝 讳乾顺

仁宗圣德皇帝 讳仁孝

桓宗昭简皇帝 讳纯佑

襄宗敬穆皇帝 讳安全

神宗英文皇帝 讳遵顼

献宗 讳德旺

完颜氏金国

始祖懿宪景元皇帝 讳函普(追封)

渊穆玄德皇帝 讳乌鲁(追封)

和靖庆安皇帝 讳跋海(追封)

宪祖纯烈定昭皇帝 讳绥可(追封)

昭祖武惠成襄皇帝 讳石鲁(追封)

景祖英烈惠桓皇帝 讳乌古乃(追封)

世祖神武圣肃皇帝 讳劾里钵(追封)

肃宗明睿穆宪皇帝 讳颇剌漱(追封)

穆宗章顺孝平皇帝 讳盈歌(追封)

康宗献敏恭简皇帝 讳乌雅束(追封)

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 讳阿骨打

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讳晟

徽宗景宣皇帝 讳宗峻(追封)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 讳亶

德宗宪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 讳宗干(追封)

海陵炀王 讳亮

睿宗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 讳宗尧(追封)

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讳雍

显宗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讳允恭(追封)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 讳璟

卫绍王 讳永济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讳珣

哀宗 讳守绪

孛儿只斤氏元朝

熙祖毅玄皇帝 讳孛瑞察儿

宣祖功哲皇帝 讳合不勒

烈祖神元皇帝 讳也速该(追封)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讳铁木真

睿宗景襄皇帝 讳拖雷

太宗英文皇帝 讳窝阔台

定宗简平皇帝 讳贵由

宪宗桓肃皇帝 讳蒙哥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讳忽必烈

裕宗文惠明孝皇帝 讳真金(追封)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 讳铁穆耳

顺宗昭圣衍孝皇帝 讳答剌麻八剌(追封)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讳海山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讳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 讳硕德八剌

显宗光圣仁孝皇帝 讳甘麻剌(追封)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 讳图帖睦尔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 讳和世剌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 讳懿璘质班

惠宗顺皇帝 讳妥懽帖睦尔

昭宗和孝皇帝 讳爱猷识理达腊

益宗宁孝皇帝 讳脱古思帖木儿

徐氏天完国

世宗应天启运献武皇帝 讳寿辉

明氏夏国

太祖钦文昭武皇帝 讳玉珍

归义侯 讳升

朱氏明朝

德祖元皇帝 讳百六(追封)

懿祖恒皇帝 讳四九(追封)

熙祖裕皇帝 讳初一(追封)

仁祖淳皇帝 讳世珍(追封)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讳元璋 

兴宗孝康皇帝 讳标(追封)

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讳允炆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讳棣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讳高炽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讳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讳祁镇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讳祁钰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讳见深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讳佑樘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讳厚照 

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检敬文献皇帝 讳佑杬(追封)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讳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讳载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讳翊钧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讳常洛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讳由校 

毅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讳由检 

皇帝 讳慈烺(追封)

贞纯肃哲圣敬仁毅孝皇帝 讳常洵(追封)

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 讳由崧 

皇帝 讳硕潢(追封)

皇帝 讳器墭(追封)

绍宗襄皇帝 讳聿键 

礼宗端皇帝 讳常瀛(追封)

昭宗匡皇帝 讳由榔 

唐王 讳聿??

鲁王 讳以海

韩王 讳本铉

淮王 讳常清

张氏西国

太祖高皇帝 讳献忠

爱新觉罗氏清朝

肇祖原皇帝 讳孟特穆(追封)

兴祖直皇帝 讳福满(追封)

景祖翼皇帝 讳觉昌安(追封)

显祖宣皇帝 讳塔克世(追封)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讳努尔哈赤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讳皇太极

成宗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讳多尔衮(追封)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讳福临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简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讳玄烨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讳胤禛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讳弘历

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讳颙琰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旻宁

文宗协天翔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讳奕詝

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讳载淳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讳载湉

宪宗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讳溥仪

中国历代皇帝大全http://cn.luhui.net/chinese-emperors/